-
肽基組裝界面親疏水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內源性生物分子自組裝在生命體中普遍存在。肽、磷脂和蛋白等通過分子間作用能自組裝成各種有序結構,實現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的動態過程,能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進行各種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
-
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等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hape Complementarity Modulated Self-assembly of Nanoring and Nanosphere Hetero-nanostructures為題,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打開APP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2 15:26:32 早在2003年,微流控技術就被福布斯(Forbes)雜誌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這項技術使得實驗室研究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並在生物化學、醫學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們來看看微流控技術目前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微流控晶片細胞分離 通過不同的分選原理,微流控晶片可實現對不同細胞的分離。
-
山東大學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
...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2020線上API展會,碼上看導讀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 [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Chem. Int.
-
武漢科大在超分子組裝及分子識別與精準測量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基於分子識別概念,致力於設計高靈敏分子識別探針,建立精準、快速和高靈敏的檢測方法與原位表徵技術,為監測分子間動態相互作用及精準診療提供科學和技術支撐。該團隊近期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系列研究論文。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國家納米中心丁寶全團隊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研究員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基於鹼基互補配對的核酸自組裝體系可被設計成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納米結構,同為核酸的各類基因治療藥物也可以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進行共組裝,從而使得構建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治療系統成為可能。前期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多功能核酸納米結構遞送基因治療藥物領域已獲得一系列進展(J. Am. Chem.
-
化學所在肽基組裝界面親疏水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內源性生物分子自組裝在生命體中普遍存在。肽、磷脂和蛋白等通過分子間作用能自組裝成各種有序結構,實現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的動態過程,能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進行各種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精準調控組裝途徑能實現二肽組裝體從凝膠轉變成有序的單晶結構,為生理條件下培養肽基和蛋白晶體創建了新方法。
-
生物分子馬達組裝及其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以活性生物分子馬達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技術,構建複雜的類細胞器結構,能很好地模擬細胞內的物質傳遞、能量轉化和信息存儲,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研究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科研人員長期致力於ATP合酶分子馬達的分子組裝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這一反作用的根源在於量子投影測量會完全破壞量子系統的量子疊加性。國外科學家研究指出,在不違背量子熱力學的基本漲落理論的前提下,無法設計出一個測量方案完全避免反作用,但可以通過集體測量的方式來減少反作用的程度。
-
東南大學研究出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
打開APP 東南大學研究出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 胡薇 發表於 2018-11-07 09:08:24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器官晶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肝小葉的結構啟發,設計並總結了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晶片,基於這些微流控晶片能夠製備出具有複雜微結構的纖維。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張磊領導的無機合成化學團隊,致力於鈦氧團簇化學研究,在其結構設計、性能調控和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將研究思路擴展到鈦-有機配位多面體,通過選用含有多個氧配位點的帕莫酸配體,合成一例鈦-有機四面體。
-
高速攝像機在微流控技術中的應用
但因流體細小、速度快,存在研究時無法直接清晰觀測其流體運動狀態和流體運動流速的痛點。高速攝像機可以每秒1000~10000幀的速度記錄,可拍攝整個流體流動過程的動態畫面,並能取得精確的微流體尺寸和速度信息。多相微流體系統研究對微流控技術發展非常關鍵。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勇輝教授課題組在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導向合成新型氣敏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悉,該成果是研究團隊多年來在嵌段共聚物設計、組裝合成納米結構材料(尤其是介孔金屬氧化物材料)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在同行和課題組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歷經四年多探索出的這種靈活、可控的3D超分子界面組裝合成思想,突破了傳統的複雜多步合成和製備納米線陣列的瓶頸。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微流控設計研發:微流控技術研究應用新進展
微流控技術的優勢早已被人們所熟知,隨著晶片加工工藝的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商業化項目,使這些商業產品越來越向微型,集成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而更多的科學家則是將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到基礎研究上,為原有的醫學診療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提高診斷效率。
-
華東師大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劉超與導師萬晶晶、餘承忠教授合作,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當前研究策略大多採用將客體MOF材料均勻包覆於主體材料表面以形成核殼結構,該方法很難實現對MOF生長位點和空間分布的精準調控。由於缺乏多元MOF複合的有效策略,極大限制了MOF基複合材料的結構及功能多樣性。
-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即插即用式裝置和特定應用設置的商業可用性,得以將這項革新性技術交付給非專家用戶,支持他們拓展食品、化妝品和藥物傳輸領域的研究。 對乳膠微滴、納米粒和脂質體尺寸的微調能力,與傳統批量生產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可以實現以前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此外,通過並行操作多張微流控晶片來增加產量,可以保證在整個生產規模上實現一致且可預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