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認識一種植物:從地裡冒出的小棒槌—地榆

2020-09-04 麥芽的植物小知識

生物學特性

地榆和榆不是啥親戚關係,榆(Ulmus)是榆科(Ulmaceae)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是薔薇科(Rosaceae)植物。

地榆,地榆,為什麼能叫地榆呢?兩種不同科的植物咋就能聯繫在一起,這肯定得和榆有點關係吧。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

地榆 圖片來源於中國植物圖像庫

原來地榆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葉是基生的,也就是說,它的莖特別短,節間不明顯,葉子如同直接從根生出一樣。它的羽狀複葉有4-6對小葉,小葉是長圓形的,邊緣有粗大的鈍齒,很像榆樹的葉子。當來年發芽時,就感覺葉子好像直接從土裡冒出來一樣,因此叫它地榆。

地榆

大約在7、8月,地榆的花柄就嗖嗖嗖往上長,頂端生出一個個小棒槌。

瞧那個小小的棒槌,暗紅暗紅的,土裡土氣,怎麼也不好聯想到它和漂亮美麗大氣的玫瑰和月季是一個大家族的吧。

而且,薔薇科比較典型的特徵是「5瓣花」,地榆的花卻是四基數,萼片4枚,雄蕊4枚,這在薔薇科中是比較少見的。不過,地榆的羽狀複葉倒是有點玫瑰和月季的影子。

地榆,花序

說起這個小棒槌呀,其實就是很多朵花長在伸長的花軸上,叫穗狀花序,開花順序是沿花序軸由上到下依次開放。

小花沒有花瓣,暗紅色的是花瓣狀的萼片,萼片是膜質的,可以做成乾花;雄蕊的花絲伸出花萼外,花絲頂端的突起就是花葯,花葯成熟之後會開裂,黃色的花粉就會洶湧而出;雌蕊則很短在花芯不明顯。

地榆,花序

將來這一整個花序就會變成聚花果,也叫復果。想想我們愛吃的桑椹和菠蘿也是聚花果哦。

地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華南地區,它叫黃爪香,或者水檳榔;在西北一帶,它叫山棗子,或者是血箭草。

有人說地榆之所以叫「黃爪香」,因為地榆葉片揉碎後有黃瓜的香氣。我不禁懷疑到底是「黃瓜香」還是「黃爪香」,是筆誤還是真就叫「黃爪香」?


藥用價值

地榆屬植物分布在亞洲北溫帶,廣布於歐洲以及中國大陸各個省份,全世界約30餘種,中國有7種。

歐洲常把地榆的嫩葉當作蔬菜食用,中國古代也有地榆泡茶的記載:「乏茗時用菜作飲亦好。」但在藥用方面,中國傳統中藥名不虛傳。

地榆,紡錘狀根 圖片來源於網落

藥用部位是根,它的根粗壯,大多膨大呈紡錘形,曬乾後即為中藥「地榆」。 主要化學成分有皂苷、鞣質和黃酮類,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同時在治療燒傷、燙傷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

地榆作為傳統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無毒居上品,有毒無毒之間處中品,有毒可炮製調控列下品)。

屬名Sanguisorba意思是「止血」,種加詞officinalis來自於拉丁語officina,「藥房」的意思。可見在中西方傳統醫學裡地榆是很好的止血良藥。

2010年,地榆與其他三種中藥(三七、拳參、紅花)被收入到《歐洲藥典》(在歐盟36個成員國由法律強制執行的官方藥典),意味著中藥向國際又邁進了一步。

相關焦點

  • 地榆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地榆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廣義的地榆是一個屬名和多種植物名稱,即地榆屬我國有7種;狹義的地榆僅指地榆這一種植物。這裡僅談談地榆這一種植物。地榆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經》;別名還有黃爪香、玉札、山棗子等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 【探訪煙臺非遺】小棒槌織就煙火人生
    5月13日,王家卿盤腿而坐,在破窗而入的陽光中,她左手拉動轉車(掛掛),右手搖動繞線車,潔白的棉線從蠟裡穿過,變得綿柔順滑,神奇地纏繞到了旋轉的小棒槌上,王家卿一天的織棒槌花邊工作開始了。煤油燈下織出一家人的柴米油鹽王家卿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都要幫著家裡幹活,王家卿跟著奶奶學會了織棒槌花邊的手藝,8歲時就成了家裡的「創收小能手」。父母捨不得心靈手巧又能幹的她去上學,所以王家卿的小學時光有一大半丟在了棒槌花邊裡。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披著美麗外衣的瑞香狼毒
    過兒手裡的「斷腸草」其實電視劇裡所謂的斷腸草不是斷腸草(當然,導演不認識植物沒有關係,畢竟只是個道具),網上說的斷腸草也不是電視劇裡的道具斷腸草,電視劇裡所謂的斷腸草其實就是裏白屬(Diplopterygium)的一種植物,忘記叫名字了,是一種蕨類植物。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吐舌頭的長柱沙參
    在草原上發現了一種特別可愛的植物,紫色的花,形狀如鍾,整齊排列在花序軸上,如一串串小鈴鐺。再看那花冠裡伸出來的長「舌頭」,很像小鈴鐺吊線嘛,非沙參屬的長柱沙參Adenophora stenanthina莫屬了。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揭開早開堇菜的真面目
    早開堇菜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個想法。我奸奸地說:「瞧見牆角邊的那株早開堇菜了嗎?此外,還有長萼堇菜、犁頭尖堇菜等這些常見的同屬植物,長得都大同小異,分不清楚,臉盲症的感覺。由於堇菜屬植物長得都很像,同一種在不同的環境下變異也不小,在分類上確實有點難度,所以不用懷疑自己臉盲症,分不清楚的情況下都叫它們堇菜也沒有問題的。美麗的花兒為誰開?堇菜是兩性花,花冠淺紫色至深紫色,在萬物復甦的早春顯得格外醒目。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千古名染之茜草
    在樓下的綠化帶裡不經意間發現了一個熟悉身影——茜草,正開著花呢,我立馬停住,拿起手機就給它咔咔咔。然而,茜草最值得一提的並非它的藥用價值,而是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紅色植物染料。染色所用部位不是葉,也不是花,也不是果,而是埋在土裡的地下根(沒錯,就是那個可以止血涼血的茜根),因此茜草又被稱為「地血」。植物染是指從植物的根、莖、葉、皮、花、果實、種子等提取的染液,可以將布染成需要的顏色和圖案。
  • 水塘邊有1「常客」,外形像「棒槌」,花粉能買50元,麻煩請珍惜
    基本上只要是在農村,不管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在大山裡面都會存在很多野生植物。以前我們總是說那些來自深山野林的植物,雖然說確實是很珍貴,但是真正了解並且認識的人並不多。因此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它生活在池塘邊,算得上是水塘的一個常客,而且基本上每一個生活在農村的對它也是非常的了解。
  • 嶗山北九水植物(20200729)
    這周我和@然後姐姐約了回青探親的朋友@大雪一起進山,@大雪是我和@然後姐姐在植物群裡相遇相識的北京朋友,她每次回青探親我們都相約一起去青島的植物園,中山公園,百花苑和太平角等地觀鳥、賞花、尋找潮間帶生物,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這次也不例外。
  • 拉幫結夥進山挖棒槌,中間內幕太多,想去就得知道這些「黑話」
    在東北長白山地區有一種延續了上千年的活動,那就是組隊進山去找棒槌,棒槌是東北地區管人參的一個叫法,至於為啥管人參叫棒槌有幾種說法,不過我還是比較相信的是下面這種。在清代的時候,長白山人參是皇家的御用之物,普通老百姓是不能染指的。
  • 找昆蟲、採野果、認識植物,小森林裡過一個奇幻夏天!
    這個夏天一起來森林裡,帶孩子探索山裡的神秘世界~01 山間尋寶認識野生植物霧靈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的垂直分布形成了上千種植被形態,萬千生靈在此棲息繁衍。踏入有氧步道鬱鬱蔥蔥的森林王國,你可以輕鬆找到別處看不到的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用手機識圖功能,和孩子一起認識幾種植物。最有代表性的是生長在霧靈山的核桃楸,國家三類保護瀕危植物,別名山核桃,20餘米的高大落葉喬木。不僅有烏髮養顏的功效,還因其木質堅硬,紋理美麗,被用作製作槍託等製品的上等木質材料。
  • 農村這種叫「構棒槌」的花,看起來像是毛毛蟲,吃起來卻比肉還香
    農村這種叫」構棒槌「的花,看起來像是毛毛蟲,吃起來卻比肉還香!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們村子的路兩邊有一種很常見的樹,這種樹長得不太高,葉子卻很茂盛,我媽媽經常去摘這種樹的葉子拿回來剁碎了餵家裡邊養的雞。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用雄蕊撐起顏值的瓣蕊唐松草
    地標:河北豐寧大灘鎮唐松草Thalictrum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毛茛科龐大的大家族裡它的種數也不少,全球約有200種,在我國分布的約有67種,在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唐松草的英文名叫「Maedow-rue」,字面意思是草地上的芸香,其葉子和芸香的葉子很像。
  • 「行走的植物百科」石奎慶帶你認識黃石山野的美味
    十多年來,不論酷暑嚴寒,石奎慶每周堅持爬山,黃石的山幾乎走遍,山上的一草一木他都能如數家珍。在山裡,他就是一本「行走的植物百科」,「驢友」們都稱他「山人老師」。 石奎慶在山中徒步,沿路採摘,可帶回十幾種的野菜。一次上山,一周都不用買蔬菜。他朋友圈裡的苦櫧,就是一種能結果的樹。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枝上掛的是荷包蛋還是魚烤串?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植物,超級令人有食慾。不廢話,上菜!不,搞錯了,上圖!誘人的「荷包蛋」 攝影:麥芽怎麼樣?柳穿魚 攝影:麥芽柳穿魚Linaria vulgaris是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柳穿魚屬Linaria 植物
  • 每天認識一種植物NO18.椴樹|純白色的椴樹蜜
    3月8號起,ME學院&玉米實驗室聯合推出親子學習活動 每天認識一種植物
  • 多肉植物圖鑑
    ,又稱多漿植物。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器官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和花、果實、種子三種繁殖器官。在園藝上有時稱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這個名稱最為常用。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萬餘種。 迪氏棒錘樹,棒槌樹摺扇蘆薈,蘆薈
  • "百草園"現身魯迅公園 可近距離了解多種中藥植物
    為了在市民中推廣傳統中草藥的認知,更直觀地了解其生長習性,普及中醫知識,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魯迅公園共同建設了這座百草園。  園內現種植有130多個品種的中藥植物,記者在「百草園」裡看到,金盞花、板藍根、地榆等中藥植物都已經開花,奼紫嫣紅。
  • 農村一種葉子很特殊的植物,俗稱「元寶草」,價值很高,認識嗎
    在科普今天這種野生植物之前,我想跟大家先聊一個關於葉子外貌的話題。我們都知道,在植物界中,我們所見到的植物葉子大部分都是由主枝中的小莖枝而生長出來,要麼就是像一類披針形的野草植物。然而,在浩瀚的大自然界中卻是無奇不有,有一些植物的葉子外貌和生長方式卻相當的特殊,就比如幾個月之前跟大家科普過一種名叫穿心草的野生植物,它的葉子生長方式和外貌都非常的與眾不同,其葉子生長方式都是由莖枝從中間穿插而過。
  • 這些藏在詩經裡的植物你都認識嗎?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包含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看看這些詩經裡描寫的植物吧。諼草(xuān cǎo)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
  • 地裡冒出白球,遠看以為是什麼奇怪東西,近看我樂了
    地裡冒出白球,遠看以為是什麼奇怪東西,近看我樂了,有人說像包子,原來是馬勃,好有意思的名字。馬勃,俗稱牛屎菇或馬蹄包有的地方叫藥包子,馬屁泡。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