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化僅4個月,連再次手術的機會都沒了!醫生:她太不注意自己身體...

2020-12-05 廣州日報

「年僅32歲

卻是晚期腫瘤,回天乏術

病情在12小時內急劇加重

就像一朵鮮花逐漸凋零」

9月9日,浙醫二院腫瘤科主治醫生王達

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讓人唏噓不已

近日,記者聯繫上了王達醫生。他表示,其實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比如腹痛、大便隱血,若不加以重視,最終會釀成大毛病。32歲的杭州上班族小尹就是如此,從確診腸癌晚期到彌留之際,才4個月的光景,病程發展之快,讓人感嘆。

下班回家突然腹痛難忍

從確診到彌留只有4個月

和所有上班族一樣,小尹有空和朋友相約吃個宵夜,平時上班一屁股坐下,再也不願意起身。四個月前,小尹下班回家,突然腹痛,痛得直不起腰來,後被家人馬上送到了當地醫院就診。

(圖文無關)

當時醫院馬上給小尹做了B超和CT,顯示腹部有一個大包塊,醫生認為病人這樣年輕,且月經剛過,疼痛部位在右下腹,考慮是卵巢囊腫破裂,把她收治入院。」王達說。隨後,當醫生用腹腔鏡探查小尹腹腔後,卻發現裡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結節,醫生高度懷疑為胃腸道惡性腫瘤

術後,病人立即轉診浙醫二院,醫生對小尹做了腸鏡檢查,才發現在結腸起始部位,也就是盲腸的位置是腫瘤原發灶。而後,腸癌晚期的小尹只能接受了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在入院沒一個月,小尹就迅速因為腸梗阻,癌性腹水,病情急劇惡化,出現感染性休克,進而發展為心肺衰竭,處於彌留之際。「就連再次手術的機會都沒有,非常可惜,這麼年輕。」王達再三說。

平時腹部疼痛千萬要注意

原因複雜須全面檢查

如此年輕的姑娘就得了腸癌,是不是有什麼隱因?

確定沒有家族遺傳,但在與患者以及父母交流中,我們發現小尹的身體很早就發出了提醒,而這些問題,都是當下年輕人容易忽略的問題。」王達說。早幾年,小尹就發現自己腹部經常會有點疼痛,但是屬於有時發作,有時好轉,而幾次腹部疼痛過後,小尹「經驗豐富」不少,以為自己是例假將至的正常疼痛。

對於腹痛症的患者,其病變性質可為器質性,也可為功能性。有的腹痛起病急驟而劇烈,有的起病緩慢而疼痛輕微。由於發病原因複雜,所以,我們都建議腹痛者要進行全面檢查,請專科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王達說。

因為小尹的不以為然,讓隱約腹痛持續了好幾年,如果不是四個月前那次發作的嚴重腹痛,她都不會去醫院。「小尹有空和朋友去吃吃宵夜,平時上班也挺盡責,吃完飯就坐在位置上幹活,屬於久坐不起的上班族。正因為仗著年輕,小尹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重視,報告顯示小尹大便有隱血,而在未發病前,小尹對於此類檢查都是能避則避,從未觀察過自己的排便性狀

觀察排便情況十分重要

便血是大腸癌早期病變最典型症狀

為什麼通過觀察排便情況,能及時了解是否有患上大腸癌的可能性呢?王達解釋:因為胃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進入人體後,由胃部進行消化,在小腸被吸收,最後食物殘渣形成糞便,經由結腸和直腸排出體外。由此可見,一旦結腸或直腸內壁長出腫瘤,常會出血,會影響必須經由腸道排出體外的糞便,且會改變其質地與形狀

正常的排便並不會引起腸黏膜破損出現便血,但若大便與腫瘤表面摩擦後卻極易出血,所以,便血是識別大腸癌早期病變的最典型症狀。「若排便時發現有便血,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如糞便隱血試驗、腸鏡檢查等,以及早明確診斷,避免耽誤治療時機

新聞

多看點

隨著電子結腸鏡技術的進步以及無痛腸鏡技術的推廣,如今做腸鏡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可怕、痛苦。當然,對一些容易緊張、敏感的人來說,完成檢查依舊不輕鬆。

那麼,究竟有沒有一種方法,讓人不必「爆菊」,即可輕鬆篩查腸癌?

事實上,目前廣州市大腸癌篩查中所使用的糞便隱血試驗(FOBT)就是另一種臨床上常用的大腸癌篩查方法,該法有完全無創和廉價的優點,但缺點是準確性低:傳統的愈創木脂法大便隱血試驗(gFOBT)僅能檢測到30~50%的大腸癌和10~30%的癌前腺瘤。

新式的免疫化學法大便隱血試驗(iFOBT)也只能檢測到50~60%的大腸癌和30%左右的癌前腺瘤,且假陽性率高。因此,通過傳統的糞便隱血試驗來篩查大腸癌,在我國並沒有得到全國性的推廣和普及。

那麼,還有沒有更好更新的篩查方法?答案是:有!

設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篩查手段:無需做腸鏡,只要通過檢測糞便基因,即可排查測試者有無患腸癌的風險。「查糞便基因」篩查手段對I、II期腸癌的檢測敏感性甚至可達91%,其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有沒有腸癌? 查糞便基因便知!

早在2014年,首個被FDA批准的糞便基因檢測產品已經進入了美國醫保目錄。這一技術的原發明人——鄒鴻志教授,現在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副所長。

鄒鴻志教授自2013年從Mayo Clinic回國後加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團隊,在3年多的時間裡,他帶領的團隊做了大量的研發工作,並於今年8月開發完成了適合中國人群腸癌篩查的糞便基因檢測試劑盒。他給這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試劑盒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長安心」,除了對I、II期腸癌的篩查非常靈敏,「長安新」對癌前腺瘤的檢測敏感性亦可達64%

鄒鴻志表示,大腸癌一般發生於結直腸上皮組織中,先向腸腔內生長,在其生長過程中,不斷地有腫瘤細胞脫落到腸腔內並隨著糞便排出,糞便中脫落的腫瘤細胞中含有特殊的成分,例如發生了突變和甲基化的人類基因,它們可以作為腫瘤標誌物。糞便基因檢測技術就是通過檢測腫瘤標誌物,來判斷受檢者是否可能患有大腸癌或者癌前腺瘤。對於不願做或者無法耐受腸鏡檢查的人們來說,糞便基因檢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任東林強調,糞便基因檢測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診斷的方法,如果出現陽性結果仍必須要通過腸鏡進行確診和幹預

據了解,目前美國同類產品的售價是600美元/例,相當於3600元/例,中山六院該項目的收費標準為790元/例。

檢測資質也有要求

從檢測類型來說,糞便基因檢測屬於臨床基因擴增檢測技術(二類醫療技術),需在具有相應檢測資質的實驗室開展檢測。目前,該項目的臨床檢測工作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病學研究所結直腸癌分子診斷實驗室承擔。該實驗室2015年已獲得廣東省衛計委認定的檢測資質。(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簡文楊、傅新暉)

TIPS:適合接受該檢測的人群1.經FOBT檢查為陽性,但不願做腸鏡的人群;2.因年齡、血壓等因素不適宜腸鏡,但疑患腸道疾病的人群;3.腸癌高危人群(如:直系親屬中已有腸癌患者);4.45歲以上體檢人群。

新聞

加點料

發病率第二!別讓腸癌靠近你

不久前,南京一個11歲女孩被確診為腸癌,家長起初卻只以為是普通腹瀉。腸癌與人們的生活和飲食息息相關,目前在中國的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哪些人是腸癌高危人群?如何進行排查?腸癌有哪些早期信號?腸道疾病患者飲食應注意什麼?…看下圖了解↓為自己和家人健康,轉發收藏!

年紀尚輕卻遭遇這樣的苦痛

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也提醒各位朋友

別仗著年輕,千萬注意身體!

覺得在理的朋友點個 ZAN!

相關焦點

  • 肺癌手術後1.5年復發擴散,醫生說她當初不該做錯一件事
    一位女士62歲,以前知道自己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因為飲食不太注意,加上生了點悶氣,症狀加重了,來醫院做了胃鏡,發現兩個胃息肉,住院做了個小手術切除息肉。 這類病人常規是需要化驗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心電圖等檢查,確保手術過程中不發生意外,肺部也要檢查一下。
  • 劉真病情再度惡化:右腦又有持續性內出血,閨蜜落淚為她祈福
    劉真病情再度惡化:右腦再次持續性內出血,閨蜜落淚為她祈福3月19日從臺媒方面傳來了關於劉真的新消息,在接受了心臟手術,開顱手術之後的劉真身體恢復並不理想,而且已經到了越來越差的地步了。
  • 江蘇醫生連做4小時手術腦幹出血昏迷 至今未醒
    仍在昏迷的胡醫生  為了拯救病人,他連續在手術臺「作戰」4個多小時,突然腦幹出血陷入昏迷,至今仍沒有醒來,他就是徐州市中心醫院腫瘤外二科的主任醫師胡遠超。  突然累倒手術臺前  現在,提起胡遠超昏倒在手術臺上的那一幕,當時在現場的住院醫生張前進泣不成聲地說:「手術快要結束的時候,胡主任突然說自己頭暈,他想暫時休息一下繼續完成手術。幾秒鐘過後,他覺得還是不行,又坐了一會兒,想接著把這個手術完成。沒幾秒鐘,他又站了起來,覺得還是不行。
  • 央視記錄|癌症女孩六年多次大手術,免疫療法助她重獲新生
    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才21歲的年齡,居然也會得腫瘤,因為腫瘤巨大,這次手術不得不切除小佳的一個腎臟,手術進行的很順利,出院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她又像正常人一樣了。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只是噩夢的開始,2006年10月腫瘤竟然捲土重來,這一次,醫生還是建議做手術,沒有其他的辦法,結果,小佳失去了膽囊。連續兩次手術,讓她失去了兩個器官,然而病痛的折磨並沒有結束。
  • 「我是她活下去的唯一機會!」成都女孩義無反顧為表姐捐骨髓
    得知消息後,家裡人都非常積極地去醫院進行骨髓移植配型,想儘自己的一切努力把她挽救回來。本來彭婷的父親配型適合的指數更高,醫生已經在積極準備抽取父親的骨髓進行移植。可誰知,彭婷的父親卻沒能過身體檢查這一關。這讓已經緊鑼密鼓開始籌備的手術停了下來,彭婷的病情也突然惡化,情況十分危急。一聲呼喚,背後是一位年輕母親求生的渴望。
  • 75歲老太兩次中風後沒能等到手術機會
    都市快報訊 70歲的李大爺2年前被確診為陣發性心房顫動,但他沒當回事,吃藥有一搭沒一搭,不好好堅持抗凝治療,前段時間,李大爺出門買菜途中突發腦卒中(中風),雖然取栓手術順利,但還是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右側身體偏癱,說話口齒不清。
  • 運動減肥8個月,換來兩次手術,真相是……
    經唐教授親自手術後三天,便能下床走路,可三天前,這位患者還只能坐在輪椅上…… 患者王女士是一名日語翻譯,由於長期久坐和上半身微胖,她從去年11月就開始運動減肥,並要求自己每天走滿一萬步。偶爾會覺得小腿有緊繃感,以為是正常的運動反應,就沒有太在意。
  • 「彎」了20年,歷經4次高難度手術,他變直了,母親哭了……
    哪怕最簡單的截斷髖關節,如果打斷了接不上,那李華一輩子都沒辦法坐或者站。在多學科會診上,麻醉科主任孫焱蕪也提出了她的擔憂——如何為李華進行麻醉插管?李華面部和大腿緊貼,孫焱蕪主任說:「連空隙都沒有給我留下!」
  • 61歲阿姨胃不舒服以為胃疼 卻意外遭遇「癌王」胰腺癌 醫生說手術...
    B超提示,李華的膽囊脹得很大,導致膽汁淤積無法正常排出,也正因此,她會出現腹痛,特別是吃飯後膽汁排不出腹痛會加劇。收治入院,進一步做了加強CT和PETCT,之後,醫生把沈毅叫到談話室單獨談話。 「胰腺癌,晚期,侵犯到胰頭,看腫瘤大小和位置,手術沒辦法做……」醫生的話如一把利刃直戳沈毅心底,大腦裡湧進無數以前都未曾聽過的新名詞。
  • 活了30歲女子才知道自己是鏡面人 醫生巧手為她切了半個肝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肖瑤)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這樣一出:慕容復少年時老愛炫耀自己的武功,某日遇到一位高僧,他用一陽指戳入高僧左胸,高僧應聲倒下人卻沒死。原來,他天生異於常人,心臟長在右邊。而現實中,也存在這樣的人,他們被叫做「鏡面人」。
  • 大家族長壽老人多 唯獨她年輕患了癌 醫生說他會復發 最後證明人生...
    於是,那個早上,我遲遲沒有離開門診,就想看看孫醫生是不是對所有人都這麼說。」裴英良回憶第一次到種福堂(艾克)就診的經歷,一個早上,二十幾位患者,每個意見都不同,他這才放心了。就這樣,中藥吃了6個月後,他去寧波複查。別人三四分鐘能做好的B超檢查,醫生為他檢查了15分鐘,又安排做了一個CT,始終也沒找到原來的陰影。「當時醫生都不敢相信,我自己也是半信半疑的。」
  • 她吃了四五年沒動靜,來手術後3個月懷上
    但吃了那麼多苦,受了那麼多罪,結果卻讓她很失望,她的肚子一直都沒動靜,失去信心的她甚至都打算放棄了。 手術後備孕3個月懷上 分享喜悅把好孕傳遞 從四川來到江蘇工作後,羅女士從朋友那得知,我院專業看診輸卵管不通等不孕不育疾病,眾多的懷孕報喜案例,讓她重新燃起了生育的希望。
  • 垂危病人一句「我相信你」,醫生決定冒險手術,醫患攜手共創奇蹟
    這是老沈見到錢報記者說的第一句話,而聊起自己的病情,他幾度喉嚨哽咽、神情激動,眼裡閃著淚花。並豎起大拇指,連聲讚嘆冒險為他手術的陳貴平醫生及精心為他護理的邱巧如等護士。【老沈抱拳感謝救了他的醫生和護士】噩夢接踵而至 連跑數家醫院醫生都搖頭讓他回家63歲的老沈原先是個貨車司機。
  • 知情人表示她有恢復意識,情況並沒那麼糟糕
    到3月5日,「國標舞女王」劉真已昏迷28天,不時有好與壞的消息傳出。劉真自2月7日陷入昏迷,醫生採取多種方法搶救,先後幫劉真裝上人工肺(葉克膜)、心室輔助器、開顱手術清理腦部血塊,情況仍不明朗。
  • 一位腫瘤醫生患癌後:沒想到做病人那麼沒尊嚴
    2013年10月8日順便查體查出癌好幾個夜班後我都沒有休息,湊了幾天假回老家看望父母。他們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我很是放心不下,一早就帶著他們到醫院體檢。B超醫生是我的老同學,她一邊用探頭在母親的腹部掃著,一邊和我抱怨工作太過繁忙。
  • 自己的身體居然用動物器官改造了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人類擁有動物本能的電影《人面獸心》,男主是小鎮上一個普通的警員,但是他的身體卻不怎麼好十分的瘦弱,就連一個老人也跑不過,同時和孩子們都欺負他。一天男主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餐廳遭到了搶劫,膽小的男主打電話通知了同事,但是大家正聚在一起打球沒人收到消息。男主決定自己一個人出警,但是在路上不小心發生了車禍墜入了懸崖昏迷不醒。
  • 臺灣名醫停做雷射近視手術:醫生稱不讓孩子做
    臺灣「衛生署」:不會禁手術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月14日,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自己的雷射(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封刀」。據報導,20年前,蔡醫生將該技術引進臺灣,做過的手術上萬例。但最近,他發現有六七名患者,手術十多年後視力衰退,嚴重者視力退化至連開車上路都不行。
  • 為什麼癌症在冬天更容易惡化?醫生:做好4點,預防癌細胞擴散
    低溫加情緒雙重影響,患者的病情就會變壞,所以說癌症在冬天更容易惡化是有一定道理的。說到底還是免疫力的問題,醫生提醒,只要做好以下4點,就能預防癌細胞擴散。01加強保暖冬天氣溫低,有些北方城市每天零下十幾度都很正常,在這種溫度中,不要說癌症患者,就是普通人也受不了,因此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防寒。寒冷的季節,為了不讓寒氣入侵,一定要減少外出頻率,儘量呆在溫暖的室內,經常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 捨命產子網紅去世,網友:不理解,但請逝者安息
    但因肺水腫等併發症,病情持續惡化,最終,選擇自動出院。今年4月1日,吳夢被從醫院接回家,到家沒幾分鐘,便安詳地走了。後悔的是不能對父母盡孝,沒法陪伴孩子成長,感到很遺憾和慚愧,不後悔的卻是生下孩子。實際上,臨近生命的終期,這個女人的求生欲很強。她甚至還想過捐獻器官,卻因為身體不斷惡化,導致多個器官衰竭,讓捐獻根本實現不了。
  • 女子做雙眼皮手術出現三眼皮,要求醫院退費,醫生:她在恢復期!
    導語:女子做雙眼皮手術出現三眼皮,要求醫院退費,醫生:她在恢復期!現在的社會發展飛快,醫療技術也很高超,很多愛美的人就會去美容醫院進行整容,一些小的整形手術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小王身上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割雙眼皮居然變成了三眼皮,聽起來就很奇葩,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具體情況小王的雙眼皮手術是2017年的4月份做的,花了5800塊,剛開始她覺得雙眼皮這個手術現在已經很普遍了,不會像自己想的那樣,應該做出來會很滿意,但是當手術完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