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恆星——紅矮星

2020-09-13 行走星河

當我們抬起雙眼,仰望夜空的時候,我們其實遺憾地錯過了銀河系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恆星,即紅矮星,它們比我們旁邊的這顆光芒四射的太陽的體積小,溫度低,也更加暗淡。它們的光芒實在是太微弱了,如果不藉助天文望遠鏡,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顆紅矮星。


河系中大約有75%的恆星是紅矮星。除太陽外最接近地球的恆星比鄰星便是一顆紅矮星。

所謂的紅矮星是指質量最小的一類恆星,它們的質量一般只是太陽質量的7%到60%。質量小也就意味著星體內部的核反應較弱,所以紅矮星發出的輻射很弱,要低於太陽輻射強度的5%,有的甚至不到太陽輻射強度的萬分之一。

顏色偏紅的原因

質量小也就意味著星體內部的核反應較弱,所以紅矮星發出的輻射很弱,要低於太陽輻射強度的5%,有的甚至不到太陽輻射強度的萬分之一。核反應弱也導致表面溫度較低。一顆恆星的輻射包含了從紅外到紫外的所有波段,不過隨著恆星溫度的變化,輻射能量集中的波段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溫度高的恆星輻射能量集中在偏藍色的波段,溫度低的則偏紅色,因此紅矮星看起來顏色偏紅。


和宇宙年齡一樣長

大多數紅矮星的直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一,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又由於內部的氫元素核聚變的速度緩慢,因此它們也擁有較長的壽命。

由於紅矮星內部氫元素的核聚變速度緩慢,因此它們也擁有較長的壽命。另外,因為紅矮星的體積小,引力也相對較小,內部產生的壓力和溫度不足以把氦聚合成更重的元素,因此也就不可能膨脹成紅巨星,而是逐步收縮,直至把氫耗盡。也因為這個緣故,一顆紅矮星的壽命可多達數百億年,幾乎和宇宙的年齡一樣長。


紅矮星可能更適合孕育生命

美國維拉諾瓦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在美國天文學會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說,他們計算了20顆紅矮星的輻射,發現如果一顆行星的大氣層和磁場足以散射和反射有害射線,其環境就適合生命存在。此外,儘管引力作用會逐漸使行星以固定的一面對著紅矮星、另一半得不到光照,但空氣流動能傳遞熱量,使行星背陰面也溫暖有如夏夜。紅矮星上的核聚變很緩慢,這使它們的壽命非常長,可以保持幾十億年甚至更長久的穩定狀態,這對生命發展是有利的。與之相比,太陽已經再只能支持地球生命15億年(太陽正在以每一億年百分之一的速度變大,變熱),此後將膨脹變成紅巨星,把地球烤焦併吞噬。


相關焦點

  • 恆星中的小弟——紅矮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分大哥小弟,那在恆星中是否分大哥小弟呢?答案是:是的,宇宙中的恆星也分。所謂的紅矮星是指質量最小的一類恆星,它們的質量一般只是太陽質量的7%到60%,因此榮獲小弟稱號。小弟紅矮星紅矮星,其實是一種體積不太大的恆星,通常它們的質量都不會超過太陽的一半。我們的銀河系(也許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 的恆星都是紅矮星,它們比太陽的體積小,溫度低,也更加暗淡。由於輻射出的光芒實在是太為微弱,如果不藉助天文望遠鏡,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顆紅矮星。
  • 紅矮星:外星人的藏身之地
    當我們抬起雙眼,仰望夜空的時候,我們其實遺憾地錯過了銀河系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恆星,即紅矮星。我們的銀河系(也許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的恆星都是紅矮星,或者叫做M型矮星,它們比我們旁邊的這顆光芒四射的太陽的體積小,溫度低,也更加暗淡。它們的光芒實在是太微弱了,如果不藉助天文望遠鏡,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顆紅矮星。
  • 紅矮星是壽命最長的恆星,它的行星也許將成為人類最後避難所
    ,包括我們的太陽在內的所有恆星,都會經歷一個從誕生到死亡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會有快有慢,是由恆星的質量大小決定的。從赫羅圖上可以看出,位於主序星右下端的是溫度很低的、暗淡的紅矮星。因為紅矮星實在太暗,我們只能看到距離最近的少數幾顆,比如距離4.23光年的我們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如果我們眼睛的靈敏度可以看到紅矮星的話,會發現它們才是夜空中真正的主角。
  • 科學家: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或比想像中更宜居
    此前,科學家認為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內可能有2萬億個星系,不過現在科學家從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中發現實際的星係數量可能比我們之前想像中更少一些。根據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我們能夠確定的星係數量可能只有數千億個而已。
  • 紅矮星恆星系統更適合生命體生存?然而卻出現一個致命的觀點
    銀河系中大約有3/4的恆星都是紅矮星,一般的恆星其輻射包含了從紅外波段一直到紫外波段,但是隨著恆星表面的溫度不斷的變化,這些輻射能量集中的波段就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也就是說那些比較溫度高的恆星,其主要的輻射能量,基本都是集中在看起來偏藍色的波段,而溫度比較低的是偏紅色的波段。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太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曾經一段時間我們以為它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它只是一顆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如果說不普通,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恆星系統。銀河系真的很大,直徑大約為10~20萬光年。
  • 一顆紅矮星正逼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我們居住的地球處於銀河系,是銀河系中唯一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天體。而銀河系中的眾多天體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做著各自的運動,很多很多年以後才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 銀河系中到底有多少顆「太陽」?
    據科學家們觀測,銀河系中的恆星總數在1000-4000億顆,其中有大約一半的恆星密集分布在銀心區域,這裡的恆星不但數量眾多,而且大質量恆星的數量也要比別的區域多得多。銀河系中的絕大部分恆星都屬於紅矮星,佔比在80%以上。質量比紅矮星稍大一點,介於0.4到0.8倍之間,其實還有一類恆星-橙矮星,其內部核聚變也只能達到產生氦的條件,但是由於質量比紅矮星要大,因此其表面溫度較高,通常在4000-5500K左右,壽命要比紅矮星長一些,但要比黃矮星短,屬於K型恆星,在銀河系中所有恆星數量的比例大約為8%左右。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太陽屬於哪個級別?應該算恆星中的大個子,晴朗的夜晚仰視星空,在空氣和光汙染不強的中央我們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其中絕大局部都是恆星,在我們所能目擊的這些恆星中,絕大局部質量都比太陽更大,由於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外表溫度不夠高,所以我們是很難目擊到的。
  •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但這種速度在宇宙中根本不算什麼。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在整個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整個宇宙中微不足道。這些恆星由於質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壽命。它的主要觀測目標是銀河系中的星星。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蓋亞」衛星一直在努力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恆星數據,包括圍繞太陽的約30萬顆恆星的軌道。
  • 太陽在銀河系中算老幾?你能看到的恆星都比它大,但它卻排前10%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它是太陽系中的巨無霸,因為太陽的質量佔到整個太陽系的99.86%,其他的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等加起來才佔了0.14%,也就是說在整個太陽系中,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是不可挑戰的存在,那麼在整個銀河系中,太陽又屬於什麼樣的規模呢?
  • 太陽在銀河系裡算老幾?銀河系1500億顆恆星,你看到的都比太陽大
    那麼在銀河系中,太陽又能排到什麼位置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太陽系裡,太陽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任何天體能夠跟太陽抗衡。但是到了銀河系,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系所在的更大的星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還有1000億顆,可想而知太陽系有多渺小。
  • 恆星分很多種,來看看各種恆星的演化和結局
    恆星是依靠自身核聚變可以發熱發光的天體(多指恆星的主序星階段),不過由於恆星的質量大小不一,恆星自身的演化過程也很不相同。
  •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2013年12月19日,ESA的蓋亞衛星發射升空。它的主要觀測目標是銀河系中的星星。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蓋亞」衛星一直在努力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恆星數據,包括圍繞太陽的約30萬顆恆星的軌道。
  • 新版德雷克方程可揭示銀河系高級文明數量(圖)
    1961年,法蘭克·德雷克認為可以根據一個新的方程式計算外星文明數量,但是該公式中有一個變量在當時還不得而知,即系外恆星存在行星的可能性有多少。過去的二十年內,系外行星的發現報告如同雨後春筍般湧出,其中克卜勒望遠鏡的發現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該探測器自2009年發射後,已經發現130多個系外行星世界,等待確認的數量達到3000顆左右,顯然系外行星在恆星周圍是普遍存在的。
  • 讓人失望,新研究顯示:銀河系70%的恆星可能是生命禁區
    事實上,這樣想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銀河系中恆星數量大約在,而最近科學家們藉助「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第一次詳細研究了一顆系外行星的表面溫度,證實了以往的推測——銀河系中70%的恆星都是「生命禁區」。可能許多朋友會說,即便銀河系70%的恆星是生命禁區,不是還剩下30%的恆星嗎,為什麼就說人類是銀河系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了呢?其實這就涉及到「宜居帶」的問題了。
  • 美科學家揭秘宇宙中恆星總數 是預想的三倍
    英國權威科學雜誌《自然》12月1日告訴大家,宇宙中恆星的數量至少達到了3乘以10的23次方之多,是人們原先預想數量的3倍。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在夏威夷一天象中心潛心觀測兩年後發現,在銀河系外的眾多橢圓星系中,存在大量紅矮星,而由於人們對橢圓星系缺乏了解,這些星系中紅矮星的數目被遠遠低估了。紅矮星是一種表面溫度低、顏色發紅的恆星,質量通常不足太陽的1/3。
  • 人類能否生活在紅矮星附近?
    NASA.gov/mission_pages/chandra/images/assessing-the-habitability-of-planets-around-old-red-dwarfs.html「在廣袤的銀河系中
  • 宇宙中「流氓行星」的數量或超過銀河系的恆星
    羅曼宇宙飛船翱翔於星光背景中。大多數系外行星都繞著宿主恆星公轉。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近日刊文稱,《天文學雜誌》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開展的一項探測任務可能會發現,飄浮在太空中、卻不繞恆星運行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還要多。研究人員計算得出,NASA即將發射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GRST)可能會在銀河系中發現數百顆自由行星。
  • 紅矮星「超級耀斑」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壞消息
    一顆紅矮星被發現發射了超級強大的耀斑,這進一步證實了生命可能很難在這些小而暗淡恆星周圍紮根的觀點。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超級耀斑來自一顆名為J02365的紅矮星,它距離地球約130光年。能量的爆發了大約10 ^ 32爾格(ergs)在電磁波譜的遠紫外領域,比我們太陽更強大的耀斑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