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0次方為何等於1?

2021-01-14 輕鬆學高等數學

我們在小時候學習指數的時候經常會誤解指數的定義,很多人認為,指數就是重複連乘,這對於特殊的情況來說(指數是非零整數時),是一個不錯的解釋,小學生也能夠很快理解這個概念。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見到的事物更多了,你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懷疑這種連乘的方法是否是失效了,因為你看到21.5之類的東西,甚至是更奇怪的,例如00,而且是00其結果居然是1,我記得高中時老師對於這個概念一筆帶過,就說這是它的「定義」,但對我來說我是很難接受這個奇怪的定義的。後來想起這些問題,感覺這些概念有必要隨著自己見識的增長與時俱進了。


我們最先接觸到的基本數學運算是加減乘除,「加減」與「乘除」分別屬於數學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運算。我們想想在很小的時候,當我們學習剛開始算術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通過數指頭的方法來完成加法的計算(例如5+6=11),以及通過重複加法來實現乘法計算例如(2×3=2+2+2=6)(當然有的老師只會教乘法表…)。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挺自然的。


但上述方法當然也是針對簡單或者說特殊的情況,當包含有負數或者無理數的時候呢,這種方法似乎就行不通了。加減乘除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對算法的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我們對這些算法的理解是片面的是部分成立的,而不具有普適性。


為了使算法的描述具有普適性,不應單純地用計數來實現加法,而是將其看做是在一條直線上點的位置變化。這種位置可以是負的(如-1),可以是在某些數之間(例如無理數),或者是在其他的維度上。


那麼,更加完備的算法思想應當是:加法是一種「滑移」,例如:+3就是向右滑移3個單位。乘法就是縮放,例如:×3就是擴展到原來的3倍。


那麼指數呢?


算法

老思想

新思想

加法

重複計數

滑移

乘法

重複相加

尺度縮放

指數法

重複相乘

隨時間的增長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對於指數32,可以用以下的步驟進行分析(這可能是個笨辦法,但對於理解問題有益):


設定初始值為1個單位量(指數前面的因子,指數32前面的因子為1,指初始值為1個單位數量,即1·32,因為乘以1不影響結果,所以省略不寫了,但是要知道它的存在)(original)

設定每增長1個單位時間,量就增長到1個單位時間前的3倍(即指數的底數)(growth)

設定增長時間2個單位時間(即指數的冪)(duration)


對於以上過程,在數學上可以給出通式:



或者



就拿上面的32的例子來說,底數growth=3指的是單位時間數量增長的倍數(或稱為增長倍率);而冪duration=2指的是數量增長的時間;original=1為初始數量。


對指數的這種「增長」的理解不同於乘法的尺度縮放,乘法會給你一個非常明確的尺度因子,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會將初始數量縮放到一個什麼樣的尺度上去。但是對於指數,就沒有一個這樣明顯的縮放因子,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增長」,相比於乘法(直接縮放得到結果),指數更強調「過程」。這個思想很重要,因為自然界中大多數事物都處在一種「無意識的增長」當中!


例如,細菌並不會計劃著自己一天分裂一次,它只會以其自己的方式進食並增長、分裂,而且初值的細菌數量越多,其總量的增長速度也就越快,初始數量就體現在上式的「original」中,初始值對最終結果的影響表現為尺度上的縮放,即乘法的算法思想。


為了得到它們增長的最終結果,我們需要知道它們當前的增長倍率以及增長的時間。所以指數操作就可以用簡單一句話概括:「以某個初始數量(original)為起點,以一定的增長倍率(growth)開始增長,等到了設定的時間(duration)看看增長到了多少(new)」。



就前面提到的分數冪問題,可以用新的算法思想進行解釋。例如21.5,既然21表示初始值為1,單位時間增長率為2,增長1個單位時間後的值;22表示初始值為1,單位時間增長率為2,增長2個單位時間後的值。


那麼,21.5當然就可以理解為初始值為1,單位時間增長率為2,增長1.5個單位時間後的值了。如果能將這個概念告訴斯蒂菲爾(Michael Stifel),或許他將會成為發現對數的第一人吧,因為他正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們還無法理解分數冪的概念而放棄了對「對數概念」的進一步探究。



現在考慮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兩次增長率相同的增長「無縫連接」,即一次增長緊接著上一次增長,例如,以單位數量為初始值,以一定的倍率增長,先增長2個單位時間,再在此基礎上增長3個單位時間,問題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實際上和以單位數量為初始值,以一定的倍率增長,一共增長5個單位時間所得到結果是等價的。寫成通式就是:



這就底數相同(即增長率相同)的指數的乘法法則,即同底指數相乘等於底數不變,冪相加。



假設現在初始值為1個單位數量,增長率為a,那麼增長3個單位時間後的結果為:a3。


那麼,對於上面的情況,其中間時刻(1.5個單位時間時)的數量是a1.5。


如果重複兩次1.5個單位時間的增長,並運用上面說過的指數相乘運算方法,會發現:



用一句話描述就是「半個周期的增長結果乘以半個周期的增長結果等於全周期的增長結果」。這也意味著半個周期的增長結果是全周期增長結果的平方根。即,增長時間減半相當於開平方操作


那麼,如果將時間等分為3份,並讓3次增長接連發生,得到的將是:



顯然,得到結論是1/3個周期的增長結果是全周期增長結果的3次方根。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將增長時間等分為n等份,那麼1/n個周期的增長結果將是全周期增長結果的n次方根。



如果將冪視作時間,那麼負的時間直觀上其實就可以理解為「時光倒流」。如果正常情況是以一定增長倍率增大,那麼「時光倒流」就指的是以一定的倍率縮小。



上式指的就是:「一個單位時間前的數量是當前數量的(1/2)」。其實,在指數函數2x的圖像中中任意間隔單位時間的兩個點都滿足上面的比例關係。




那麼,當冪為0代表什麼?先舉個例子,例如30的意義。它可以解釋為:初始量為1個單位數量,增長倍率為3,增長了0個單位時間。也就是說,沒有給其增長的機會(時間),數量當然保持著原樣,即為1個單位數量或直接寫成1。其他情況(除了底數為0的特殊情況,下面單獨討論)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解釋。



即指數的底數為零的情況。表示的是初始量為1個單位數量,增長倍率為0,增長了x個單位時間。可以理解為一旦給其時間增長,就會變成0。如果無法一下理解就先假設x=1,即01,表示的是1個單位時間後會變為0。那麼現在將1個單位時間分為n個等份,其中n→∞,那麼01/n為01的n次方根,當然也為0,所以,無論冪1/n多麼小或者說無論增長時間多麼短,只要冪不為零,底數為零的指數都為零!


0的0次方,這個現在終於可以解釋了。表示的是初始量為1個單位數量,增長倍率為0,增長了0個單位時間。雖然上面說了只要給其增長的時間,它就為零,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並沒有給初始值發生這種增長的機會!所以,不管以多少倍率增長其實都無所謂,任何形式的增長都沒有發生,最終結果就是初始值1個單位數量或直接寫為1,即00=1。


相關焦點

  • 【數學】0的0次方到底等於幾?
    我讓他猜猜看,他說他覺得應該等於0,因為0無論和自己相乘多少次,結果應該都是0。唔,我只能說,這個思路還算合理吧,0的N次方(N≠0)都等於0。但是,N的0次方(N≠0)卻又都等於1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初中數學課本裡面,寫的就是0的0次方沒有意義,理由就是除數為0本身就沒有意義。本來說到這裡就可以了,可是不行啊,因為計算器告訴他0的0次方等於1,這可咋辦,真要命
  • 2的0次方為什麼等於1?
    、10、1又分別可以使用10^3(10的3次方)、10^2、10^1、10^0來表示,所以十進位計數法的數位都是10^n的形式,n從右往左分別為0、1、2、3、4.....,10稱作十進位計數法的基數或底,n稱作指數。
  • 搞錯了,0.9的循環是等於1,但不是恆等於1
    0.999……無限循環等於1嗎?這是非常老的一道題,相信絕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先說筆者的答案:等於1,但不恆等於1。等於1很好證明。令X=0.999……,10倍的X即10X=9.999……。10X-X=9X,也等於9.999……-0.999……=9。由此可得9X=9,X=1,所以0.999……=1。
  • 0的負數次方有意義嗎
    負數的零次方有意義,零的零次方無意義。原因:一個數的負次方等於這個數的N次方的倒數。0的多少次方都是0。
  • 「1的無窮大次方」真的等於1嗎?
    我們都知道1的任何次方都等於1,1無窮大次方也不例外,但是對學過微積分的同學,在回答1的無窮大次方時,肯定保持疑問的態度。我們走起,從嚴格的數學思維角度出發,將1的無窮大次方寫成兩個函數所組成的指數形式。
  • 0.99的千次方,約等於零
    幾個月前在鄭州舉辦的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大家想必記憶猶新,桌球比賽中,即便前三局都贏了,第四局開局5:0,也不敢絲毫鬆勁,否則就可能被翻盤。當然我們也不必恐慌,目前形勢總體有利,相信科學、保持定力,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是進一步鞏固戰果,打贏疫情防控戰爭的關鍵。做到「堅持」二字確實也不容易。咱都是普通老百姓,實話說,疫情防控到這個階段,出現點懈怠也能理解,怎麼辦呢?
  • 0次方守恆定律連載
    一,疑問詞「((((有/無)什麼)怎麼樣)為什麼)」與物理學三大守恆定律,都具有0、1、2、3次方的時空層次結構,兩者互為證明。守恆定律證明,自然語言具有科學內涵,是宇宙演化的化石;自然語言證明,守恆定律直接符合客觀事實,自然語言就是那個事實。我稱這為印證現象。研究發現,1,科學缺少了與「有/無」對應的層次,這提示存在0次方守恆定律。
  • 1×0=0是0乘以任何數字都等於 0還是1乘任何數字都等於那個數?
    在一個環裡,1是乘法單位元,0是加法單位元。假設這個環不是零環,那麼1和0就是兩個不同的元素。因為環在乘法下是么半群,所以對於任意的元素a,a×1=a=1×a是環的公理。由此可得第一種證明思路:取a=0,則0×1 = 1×0 = 0。
  • 劉維爾數告訴你:超越數的任何次方等於多少?
    位置,而這個超越數,正好等於10^-1+10^-2+10^-6+10^-24+10^-120+我們來看兩個劉維爾數相乘時,乘積等於多少,先分析L2=0.11(具體看前一篇《解密最簡單的超越數的奧秘:劉維爾數》)平方的情況。
  • 巧證:為什麼兩個整數的12次方之和不能等於另一個整數的12次方
    全地球人都是知道勾股定理中的3,4,5,但卻不找知道更高次方情況下的費馬大定理。(雖然1995年已被英國數學家解決)這是一個更大的數,雖然很大,同樣滿足勾股定理。你知道如何找出所有的勾股數嗎?聰明的夥伴會發現,左邊數的偶數次方是偶數,奇數的偶數次方是奇數,偶數加奇數等於奇數,但等式右邊的確是偶數,所以不成立雖然看上去近似程度很高上面的都過於簡單,我們來看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這需要一點高級的數學知識我們用4的整除性來證明上式是錯誤的一個整數除以4,有這幾種情況:如果是偶數,餘數就是0或者2.
  • 1的N次方等於1,那1.01的365次方是多少?小進步助你迎來閃光時刻
    池塘裡的荷花第1天只開了一部分,到第29天能開滿池塘的一半,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這第30天,就是荷花的閃光時刻。 竹子4年才長3釐米,到第5年開始, 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用6周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最初的4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這第5年又6周的瞬間,是竹子的閃光時刻。
  • 為什麼0的階乘等於1
    為什麼0的階乘等於1?看了很多大神的論證過程,邏輯嚴謹,忠於學術,又勤奮。但感覺都沒啥說服力啊,反正我也看不懂。。。。。。
  • 顛覆你的數學認知:0.9…等於1?無窮小大於0?
    這裡不去從嚴格的數學形式上討論無窮小,但藉助於1-0.999…,我們將更直觀地理解無窮小的奇妙性質,及它與0的區別。 0.999…是關於9的無限循環小數,它是否等於1,即1-0.999…是否等於0,曾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大部分網友認為1-0.999…=0,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1-0.999…=0不成立。
  • 0.999……真的等於1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0.999...=1?0.999…是否等於1?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不同數學體系間的碰撞。又因為m大於0.99而小於1,則m的小數形式應該是以0.99開頭的。通過這樣一步步推演,我們證明m的小數形式必然是0.999…。因此,m等於兩個數中較小的那個。這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兩個不相等的數的平均值不可能等於其中任何一個。因此,最初的假設0.999…<1是錯的。
  • 0^0到底有沒有意義?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了0^0沒有意義,有熱心朋友在評論中提出其實可以定義0^0=1,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定義0^0=1是否可行?如果用計算器輸入0^0,其結果會顯示錯誤或無意義。認為0^0無意義的觀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結論。1.0的任何次方都等於0,0^x=02.任何數的0次方都等於1,x^0=1無論定義0^0都等於幾,必然會導致與其中某一個結論相矛盾。所以,0^0無意義。
  • 0.999...等於1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0.999…無限多個9,它是等於1還是小於1呢?
  • 0的0次方為什麼會等於1
  • 根號十的負二次方等於多少 √10的負2次方
    根號十的負二次方等於十分之一。根號10等於10的2分之1次方,10的2分之1次方的負2次方等於10的負1次方,等於10分之1。若aⁿ=b,那麼a是b開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開n次方手寫體和印刷體用表示,被開方的數或代數式寫在符號左方√ ̄的右邊和符號上方一橫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圍的區域中,而且不能出界。
  • 如何通過朋友圈判斷一個男人是0還是1?
    點擊播放 GIF 0.0M「有1嗎?」即使已經2021年了1仍然是個稀缺資源但有時候吧不是沒有1,而是1就在你面前你卻發現不了...我們已經把很多1放在下面了找到就算你的——《什麼是1》:1,讀音yī,是自然數之一。
  • 為什麼0.1+0.2不等於0.3?原來程式語言是這麼算的……
    0.30000000000000004 對不對?為什麼結果不是 0.3?本文作者給出了詳細的解釋。從小我們就知道 0.1 + 0.2=0.3。但是,在光怪陸離的計算世界中,運算方式卻大相逕庭。我最近開始用 JavaScript 進行編碼,在閱讀數據類型時,我注意到 0.1 + 0.2 不等於 0.3 的奇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