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講究吃素的?中華素食文化之流變考

2020-12-08 中華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古人是怎麼講究吃素的?中華素食文化之特點  

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個地方、各個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菜餚,如同一座座行走的飲食博物館,且在長年累月的發展之中,還逐漸形成了極具華夏代表性的「八大菜系」。

然而,不管是哪個地方的菜系,素菜始終都是與地方特色菜並駕齊驅的特色飲食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素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選擇與實踐,深受文人雅士、僧人居士所推崇。

我國的素食文化都有什麼特點呢?千年之前的素食與今天的素食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悠久歷史的素食文化

中國素菜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相傳豆腐就是在西漢時期,由淮南王劉安發明的,這為素菜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為豆腐不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優質蛋白,它的發明無疑讓素食也能成為了維持人體基本能量的飲食。

到魏晉時期,素食的發展已經相對非常完善,逐漸出現了許多完整的素食譜。

北魏《齊民要術》中專列了素食一章,介紹了11種素食,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素食譜。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崇尚佛學,並以身現法倡導素食,大大推動了中國素菜文化的發展。

素食走向專業化,還得從宋代說起。

《東京夢華錄》有記載,北宋卞京和南宋臨安的市肆上均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南宋首都臨安流行的素食有上百種。

那時,南方飲食十分考究,多素食菜名中,帶「素」字的就很多,比如素雞、素火腿等,這體現了素食在人們心中的受歡迎程度,也說明了彼時有老百姓以素食取代肉食,看出我國人民百姓對素食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此外,宋朝關於素食食材與菜譜的文獻記錄也非常詳實。 宋朝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記載了近八十種素食,包括花卉、藥物、水果和豆製品等。

程達叟的《本心齋蔬食譜》則記錄了20種用蔬菜和水果製成的素食菜譜。

元明清時期,素菜的發展到了總結前人,不斷突破創新的階段。

與素食相關文獻記載豐富,種類繁多。 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200多種素食,堪稱一部素食百科全書。

孫中山早年學醫,深諳國民身體健康與建立強盛國家的關係,而人體健康又有賴於豐富的營養和平衡的膳食結構。因此,他非常重視飲食和食物,還特別提到了豆腐。他認為豆腐富有營養,為養生要物,強調大豆食品的作用。他說:「以黃豆代肉類,是中國人之發明。」

可見,在華夏漫長的歷史中,素食一直深受國人的喜愛!

豐富多彩的素食

時下我們在討論素食,更常見是將其等同於西方的素食主義,推崇純素,講究身體所需能量的平衡。但是,生在擁有悠久農業文明歷史的中國人,對植物性食物的偏愛,幾乎根植於每一個人的靈魂中,已屬本能。

中國的素食文化,從來都不是單調、乏味、嚴苛的。在對植物性食材的運用上,中國人的花樣百出一直令西方人驚嘆。

在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的字書《說文解字》裡,對 「素」的解釋,是白致繒,指潔白而精緻的絲織物。這對於簡淡中蘊含無數絢爛的中國素食來說,這幾乎是最為貼切的一個比喻,潔白而精緻。

中國人的茹素,並不過分強調西方「素食主義」嚴格機械的劃分標準:蛋素食主義,奶素食主義,純素食主義,生食主義,食果實主義。

如果說西方的素食主義是不斷地做著減法的話,那 我國的素食文化,卻是極為現實主義地一直在做著加法。它糅合了修身養性與慈悲不殺的清淡養生,世俗口味的理解包容,走出博大豐富的中國素食文化,有著大開方便法門的眾包精神。

此外,我國的素食食材是異常豐富。在中國菜系中,經初加工的常用素菜原料有: 經黃豆加工成的豆腐及豆製品,經麵粉加工成的麵筋和烤夫等,以及粉皮,粉絲等。菌藻類包括:蘑菇,木耳,銀耳,香菇,平菇,草菇,猴頭菇,海帶,髮菜,紫菜,蕨菜等。

豆製品可謂是國人餐餐不可或缺的食材。豆製品的品種異常豐富,豆漿、豆腐、豆皮、豆乾、豆泡、腐竹、豆漿等等有幾十種之多。

而在對對植物性食材的運用上,古人更是「很會玩」!四大名著《西遊記》第一百回中,就列有一個素菜單:「 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幾次添來姜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這些紛繁食材的錯綜變化,均是令中國素食出神入化的根基。

而 當我們追索食材的演進歷史時,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素食文化最興盛之時,均在盛世,而這並非巧合。所謂「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當今盛世,不僅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提供了物質基礎,還令更多的人可以從勞碌奔波中解脫出來,追求一種更為精緻、優美的生活方式——素食。

毫無疑問,如今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盛世,現代化發展迅猛而厚重,「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飲饌之道,更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永續共處的思考。

回望中華歷史留下的那些素之精華,走入豐富斑斕的素食,是重拾璀璨的歷史珍寶,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返璞歸真!

今日素食漸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總而言之,素食有六點意義:

培養慈悲。有益健康。

比較衛生。維護生態。

增加耐力。促進和平。

食物選擇已經不僅僅是關乎個人身體健康的事情,也與地球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然而,在很多普通人的觀念裡,素食主義者多半是信仰佛教的,唯有寺院裡的師父才會嚴守「不殺生」的戒律,堅持茹素。殊不知,佛教倡導的生活方式都是從自然萬物中體證得來的光明智慧。

食素——長養慈悲心

《法句經》有言:

眾生皆畏死,無不懼刀杖。

以己度他情,勿殺勿行杖。

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常懷慈悲心就要不殺害動物生命。

素食最主要是長養慈悲心,從心靈的淨化來減少嗔怒,達到內心的安然、祥和。」所以,素食並不是佛門中人的專利,也不是為了弘揚佛法倡導素食,而是真正利益眾生的一種選擇。

食素——身體更健康

佛經中指出,素食能使四大調和,諸根通利,氣血流暢,定力增長,飲食知量,少欲知足。

素食種類比之肉食,更為豐富,蔬菜、豆類、菌類、水果等食品都富含人體所需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很多科學研究表明,長期食素,不僅可以完全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也可以減少人體對高熱量食品的攝取,增進健康。

在物質生活已經十分豐富的時代,人們完全有機會自主選擇健康的、環保的食品。為了環境友好的自然生態、為了修持慈悲心、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素食,選擇更好的未來。

(圖片來源於靈隱寺及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那些素食者是什麼原因吃素的?為什麼會選擇長期吃素?
    素食是一種簡單是生活方式,每一個人吃素也是都有原因的,因為原因不同所以對於素食的認知也有不同的解釋和說法,和尚吃素是日常的齋飯,常人吃素都有自己的目的,目的不同所持的觀點也就不同,素食與美食、素食與健康、素食與信仰、素食與養生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觀點,所以關於素食的一些褒貶不一的說辭也能理解
  • 素食文化:馬來西亞百蔬V族 千人吃素減碳愛地球
    回到關丹,三位年輕人即在當地帶動了五十七名同學吃素。雖然這群學生正值考試期間,卻願意抽出時間舟車勞頓來參與「百蔬V族大聚會」。「素食救地球會是很好的觀念,讓其他人都知道這個是個很有效的方法,防止地球的汙染惡化。因為關丹彭亨大學的慈青人數不多,我真希望能夠能借百蔬V族的力量,凝聚更多年輕的力量。」
  • 吃素有哪些好處?你支持吃素文化嗎?素食沒你想像中的這樣簡單
    閱讀了網上的一些朋友友對吃素看法的評論後有感而發,身為一名資深的美食吃貨及創作者,敏姐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對吃素的個人觀點。素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心靈的平和安詳、不費大力就為環保做貢獻、降低患病概率、增強耐力、減輕體重、更容易保持健康、準備一餐的時間減少、在家吃飯的機會變多。
  • 北京35家素食餐廳舉辦免費吃素活動 接待千名市民
    奉齋放生開放日體驗素食之美2016年6月18日中午,由北京天開寺院奉齋放生團與傳統文化直播平臺小在開播主辦、清華大學素食協會、北京大學素食協會、人民大學素食協會聯合協辦的「請客吃素愛地球」奉齋放生開放日活動在北京舉辦,北京天開寺院奉齋放生團出資,在北京地區35家素食餐廳同時奉出免費素食午餐,一千多名市民享受到被「請客吃素」的待遇。
  • 為何宋代人崇尚素食?是一種精神升華,還是吃飽了撐的
    中國人對吃和飲食這方面也有著很大的講究,經過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研究。像我們如今的八大菜系,都是前人所總結出來經驗的總結,隨著南北差異,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是大有不同的。現在八大菜系就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每種菜都有每種菜系的特色和口味兒,菜也主要就分為兩種,葷菜和素菜。
  • 吃素和吃肉,哪個更健康?爭論不休的素食觀
    首先,看看素食的僧人,從梁武帝下命令僧人不能吃肉開始,到現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有沒有吃出毛病來。說什麼素食不健康,要是不健康一千多年難道還驗證不出來。這樣一個事實不顧,非要那幾個月幾年的數據說話,我也是服了。我自己吃素八年,身體逐漸變得健康。有本事那些提倡吃肉好的人,你也吃八年的肉再來說話。
  • 長期吃素食會導致腦容量變小,怎麼吃素才健康呢?
    英國最新的一項研究證明,長期吃素食會導致腦容量變小。真的是這樣嗎?怎麼吃素才健康呢?現在素食者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很多演藝圈和政界的名人。素食的原因不外乎幾種:1) 為了健康;2) 為了不傷害動物;3) 為了環境保護;4) 為了信仰。可調研之後,我們發現很多人吃錯了,反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 素食文化:探尋東西方文明的素食歷史傳承
    在古希臘那個流淌著智慧和高貴血液的黃金時代,蘇格拉底、柏拉圖成為素食主義的代表,在他們看來,只有吃素才可以獲取純淨的智慧。希臘人、埃及人、希伯萊人最初都是主張食素的,這種風氣一開始都是與「智慧」聯繫在一起的。及至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斯拉的出現,素食主義風潮更是席捲整個古希臘,他的學說成為整個西方素食主義者的宗教。
  • 大陸第一家高校素食文化協會是如何在北大成立的
    高校素盟不久前發起了全國高校素食窗口盤點,結果顯示,在全國兩千多所高校中,僅有18家開設了專門的素菜窗口,還有大批訴求在等待校方處理。他們發現,「素食者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素食生態環境供給不充分、不能滿足素食者需求的問題,是當前素食界面臨的『主要矛盾』。」 在北大,素食群體絕非屈指可數。
  • 素食文化:他們為何都吃素?盤點人類史上的曠世奇才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素食者。他們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感恩大自然的饋贈;他們用自己的影響力,呼籲人類平等對待其他生命應該素食,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盤點這些影響人類心靈的偉大先哲們,在今天這個殺戮漫天、人類因吞啖其他生命已經不斷的招致非典、禽流感等等災難的時代,希望引起我們的反思:是繼續引火燒身自取滅亡,還是聽從先哲的勸誡,素食與肉食,我們到底該選擇什麼?
  • 國際素食日|全素食總是沒力氣?一起打開吃素的正確方式!
    如何吃素更健康?那些人不適合吃素?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關於吃素的這些小知識一起來get素食有哪些好處?從理論上來說,素食對人體具有一定的益處,包括有利於控制體重、能降低血脂和血糖,對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都有好處。 這主要是因為通過各種蔬菜水果、雜豆類、谷薯類,可以獲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素食人群的膳食纖維攝入量也明顯更高。此外,各種植物性食物中還有低聚糖(益生元)、抗氧化物質和一些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化學物。
  • 佛教飲食符號:素食與齋戒,漫談唐代佛教文化中的特殊元素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唐朝時佛教已經高度地漢化,佛教中融入了大量來自中華文明的思想,形成了漢化佛教。大家都知道,佛教講究的是以慈悲為懷,因此要絕對地禁止殺生,這是佛教中的八戒之首,因此,吃素以及齋戒就成為了佛教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由於唐代的皇帝普遍都推崇佛教,吃素及齋戒也就成為了一種從上至下所有人都必須執行的政治規定。
  • 長期吃素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聽過來人說說,吃素到底好不好?
    在我們很多人的理解中,吃素就是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一些五穀雜糧,總之不要吃肉就對了,其實我們所說的素食也分為很多種,比如說奶素食、蛋素食、蛋奶素食以及嚴格素食或者說純素食,這些分類也是國際上的比較通行的一種,奶素食指的是可以吃奶製品,但不要吃一些蛋類和肉類;蛋素食主要指的是可以吃蛋類 ,但是不吃奶製品和肉類;蛋奶素食者蛋類和奶製品都可以吃,但是不吃肉類
  • 信佛之人常吃素,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素的日子還有講究
    對於漢傳佛教的信眾來說,吃素是常事,而在國人的印象裡,吃素總是和和尚、佛教聯繫在一起。其實,吃素的不僅是佛教徒,道教全真派的道士就吃素,而且從不間斷。一般的在家信徒當然不必像寺廟裡的和尚那樣天天吃素,不過,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吃素,也得有些講究,這講究概括起來,便是「年三月十」。
  • 吃素的最高境界,這家創意素食將素菜做出肉味來
    今日宜吃素,平時吃慣了大魚大肉,不如來點素食調劑一下,清清腸。臺南三杯猴菇,孜然風味串,這家開了十年的老牌素食富德林將素菜做出肉味來,可謂是吃素的最高境界。菩提,自在,這家富德林很佛系,讓人不自覺的靜下心來。牆上的字畫頗有幾分道理,素食養生,健康長壽。
  • 素食文化:素食太空餐 太空船和地球採用素食非常重要
    所以,在宇宙飛船採用素食也很重要,不僅是因為現實的問題,而且也為了長養慈悲心,特別是如果每個人都吃素,饑荒和環境汙染等問題都會有效地消失。當航天員搭乘太空梭來執行短期性的任務時,他們的食物都是在地球上種植和製造的,每人每天限量四磅食物。但是對於火星之旅之類的長期太空旅行,食物的製備和儲藏就面臨了更大的挑戰。
  • 德國政府宴請吃素?素食正成為全球飲食風潮……
    瑞典近1/3年輕人為環保吃素北歐部長會議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一些地區,特別是瑞典,越來越多人開始素食。這份名為《解決方案列表:北歐可持續糧食政策指南》的報告指出,這股素食新力量是千禧一代(八零九零後),他們為了環境和健康而放棄了動物性食品。
  • 《舌尖素食》廣州殺青 導演張智焜首戰紀錄片
    日前,國內首部以廣州粵菜素食為題材的紀錄片《舌尖素食》在廣州殺青。   據了解,紀錄片《舌尖素食》由菩提心光影業攝製出品,新銳導演張智焜執導,系國內首部以素食為題材的大型紀錄片。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劃分菜品,共計六十三道菜簡稱:一素一味,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主題。
  • 素食到底好不好?長期吃素能保證營養嗎?
    減肥需要吃素食已經成了生活中常見的口號,因為不少人覺得肥胖就是由油膩飲食引起的,所以為了保持身材,素食漸漸成為一種流行的飲食方式,不少素食者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素食後的感想,並號召大家和自己一起吃素。 不過這種流行,同時伴隨著一些爭議,那素食到底好不好?長期吃素能保證營養嗎?
  • 芬蘭軍隊每周都要吃素| 素食不僅環保更有戰鬥力
    素食TV: 秋天來了,對於芬蘭軍人來說,吃素的日子來了。北極氣候是芬蘭食品富有營養又美味可口的基礎,這種特殊的氣候孕育了世界上最潔淨的土壤與水源,植物生長過程中鮮少使用殺蟲劑。很多烹調特色都是源自民間世代相傳的手法,而材料則取自周圍山林田野,讓人品嘗之時完全可體會這個國家樸實的民風浴大自然的清純。普通餐膳中,重要食物是馬鈴薯,吃時配以不同魚類或肉汁。另外芬蘭也是黑裸麥的故鄉,用它做的麵包和麥粥,都是家常餐桌上常見的食物。秋天來了,對於芬蘭軍人來說,吃素的日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