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探尋東西方文明的素食歷史傳承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探秘東西方文明的素食歷史傳承(圖片來源:資料圖)

英國有個作家非常可愛,寫了一本一本叫《素食主義史》的書。在書中,他洋洋灑灑地論述了從幾萬年前的類人猿到十幾萬年前的雜食類人類,再到一萬年前的近代人類都是食素的,並且還在書的開頭提醒人們亞當和夏娃可能也是食素的。當然這也許只是玩笑,但確有史實證明素食主義傳統一直受到歐洲貴族精英們,尤其是思想、文化界的青睞,食素被認為具有高貴的「貴族氣質」。

在古希臘那個流淌著智慧和高貴血液的黃金時代,蘇格拉底、柏拉圖成為素食主義的代表,在他們看來,只有吃素才可以獲取純淨的智慧。希臘人、埃及人、希伯萊人最初都是主張食素的,這種風氣一開始都是與「智慧」聯繫在一起的。及至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斯拉的出現,素食主義風潮更是席捲整個古希臘,他的學說成為整個西方素食主義者的宗教。至今還有許多素食者自稱是「畢達哥斯拉的信徒」,儘管他在發現勾股定理後也曾高興的殺了一百頭來慶賀!

米開朗琪羅、達文西、莎士比亞、拉菲爾等人開創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偉大時代,我們不知道這些文學藝術領域內的巨匠是否因為貧窮而沒錢買肉吃,但至少這些提倡素食的偉大人物也將素食主義的傳統深深地印在了那個偉大的時代。

歐洲素食者的這種「貴族」氣息延續到了近代,伏爾泰、雪萊、蕭伯納、羅素、愛因斯坦等等都是素食主義者,都極力勸導他人食素。他們不僅以自身影響著整個近代現代史,與此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接受其飲食傳承——高貴的素食主義。

與「西方的高貴素食」相比,東方的素食傳統更加大眾化,主要與佛教的傳播緊密相連。

我們的緊鄰日本,在佛教傳入後,開始接受佛教中對狩獵和捕魚的禁忌。公元676年,當時的日本天武天皇宣布一項法令,禁止食用肉食。在奈良時期到19世紀後半期的明治維新這1200年間,日本人民的膳食一直是素食類型的。不僅佛教,建立在古代哲學如「陰陽」原理和道教學說的基礎上的「食事」(長壽法)和由各種科學證據所支持的基督教安息日的素食烹飪法,都對日本的素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食素在中國的歷史同樣是源遠流長,早在《詩經》中就已經記載了許多穀物和植物。而民間食素的傳統也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後世諸侯大王們以為前車之鑑,便在這些日子齋戒養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民間也就隨之紛紛效仿。初一十五食素的習俗也就流傳至今。

西漢豆腐的問世,使中國的素食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其發明人淮南王劉安,更是被一些素食者稱為「對素食主義有傑出貢獻的古代人士」。這可能有些戲謔的成分,但真正使食素成為一項國民運動的應該首推南朝梁武帝。梁武帝蕭衍(464-549)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有感於大乘佛教的菩薩慈悲思想,積極提倡素食。公元511年,頒布《斷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他認為佛家弟子要修持大悲心和菩提心,不僅要禁絕食肉,而且還要將有可能影響到清淨心的所謂「小五葷」或「五辛」也通宵禁食,而在此之前,佛家弟子是可以吃「五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聲、不為我殺、自死、鳥殘)的。食素從那時起就成為漢學佛教最明顯的特徵,所以在國內談及食素必定會讓人聯想到吃齋念佛。

延至宋代,更是有許多典籍記載著古代國人的食素傳統。據《東京夢華錄》和《夢梁錄》記載,北宋汴梁和南宋臨安的餐飲業中已經有專門經營素食的餐館了。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的100多種食品,絕大部分是素食,更是首次記載了有中國特色的仿葷素食:假煎魚、勝肉夾、素蒸雞等。

再至元明清三代,隨著我國飲食文化的愈加豐富,素菜在各種書籍中的記載也越來越多。清末薛寶辰所著《素食說略》記錄的200多種素食,其豐富性更是大大超過了前代,把中國傳統的素食文化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近代,國父孫中山是提倡食素的先行者。孫中山早年因為革命奔波勞碌,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後在醫生的建議下改食素,於是就有了「戒除肉類、治癒胃疾」的「病者自述」。孫中山因早年行醫,深諳營養健康之道,之後他將吃素與革命聯繫在一起,並把提倡吃豆腐寫入《建國大綱》: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在臺灣更是將孫中山推選為素食主義者的偶像。

及至今日,素食主義的發展遠遠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一種全新的素食理念正在朝我們走來。

相關焦點

  • 素食文化:時尚與感恩——靈山素食進江南大學
    圖片來源:靈山社區導語:中國素食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先秦的文化典籍中「齋」,「齋戒」,「布衣蔬食」等概念就已經出現,佛教傳入中國後,基於慈悲護生的觀念推動了素食文化的廣泛傳播。在近代,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在東西方出現了許多提倡素食主義的團體。
  • 素食文化:素食主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
    是未來全人類走向光明的必由之路,以下是這次大會的主題宣言:素食主義的道路這項從1月4日至10日的第33屆世界素食者大會的主題為「素食主義是解決之道」。參加大會的各國團體與個人在為期一星期的座談會,講座、學習營、示範、考察中,充份討論了與素食聯繫密切的環境、健康和環保問題。
  • 中華素食文化之流變考
    然而,不管是哪個地方的菜系,素菜始終都是與地方特色菜並駕齊驅的特色飲食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素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選擇與實踐,深受文人雅士、僧人居士所推崇。我國的素食文化都有什麼特點呢?千年之前的素食與今天的素食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唐山舉辦首屆素食與環保文化周啟動儀式
    我市舉辦首屆素食與環保文化周啟動儀式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王翠豔)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我市舉辦首屆素食與環保文化周啟動儀式,旨在共建生態文化,共享綠色未來。  本次活動由唐山素食與環保文化研究會主辦、唐山愛蓮素膳承辦,其主題為關注素食環保,選擇低碳生活,享受和諧健康。其口號為開吃素食,加入環保,拯救地球。來自社會各界的上百人士在活動中紛紛表示提倡並支持素食。活動周中將舉辦素食與環保知識巡展,宣傳豐富的素食與環保科普知識,以此來推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倡導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喚起人們對環境、對地球、對動物的關注。
  • 素食文化:素食太空餐 太空船和地球採用素食非常重要
    所以,適應以素食為主的飲食,對長途太空旅行是必要的。數年前,美國太空總署資助紐約康乃爾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為航天員設計了200個食譜,主要是由小麥、大米、黃豆和蔬菜等素食材料調配而成,而且這些主要材料都能在人工光線和控溫的太空溫室裡種植,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食物熱量來自地球的加工食品,包括油脂、濃縮調味料,以及主要作為佐料之用的各種非素食和乳製品,此外還有一些像巧克力之類的奢侈品。
  • 傳承:素食和放生是漢傳佛教環保的福音
    東西方都有人在尋求一套於環保有利的現成理論,不少的人就提出東方的宗教和哲學是最佳的選取對象。這中間,多數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佛教。但是,也有人從佛典中找出證據,提出異議,認為佛教並不是環保主義的支持者。異議者所依據的佛典僅限於上座部佛教聖典,所以,觀點的偏頗是難免的。事實上,漢傳佛教中就有兩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是於環保直接有益的,它們分別是素食和放生。
  • 我們為什麼 會有素食歧視
    作為一種小眾、另類的飲食方式,素食在中國大陸長期處於一種弱勢狀態。中國大陸目前素食文化不發達,不僅素食人口少,大多數素餐館經營慘澹,更重要的是素食者在生活中受到歧視,不敢理直氣壯地吃素。參加聚會,包括去親戚家串門,說自己吃素,往往都感到不太好意思,覺得自己給別人添麻煩了。
  • 大陸第一家高校素食文化協會是如何在北大成立的
    這是北京大學素食文化協會春季學期的招新現場,今年已是素協成立的第十八年。在這次招新後,又有150名素食愛好者因餐結友,相識相知。據統計,在中國的兩千多所高校中,創立素食協會的只有45所,而北大則是大陸第一家。在2000年5月,一批喊出「關愛生命,健康飲食」的年輕學生矚目地將素食理念紮根燕園,並期待著這種主張能夠「為人所知,為人所理解,為願意選擇的所選擇」。
  • 素食新說:六年素食感悟:健康 環保 合天理
    (圖片來源:nipic)我從2005年開始素食,已經有六年了。六年來,不斷地與人討論素食的問題。大家關心最多的是營養問題,爭論最多的倫理問題。營養問題實在無需多說,中外的科學家已經早已證實素食只要注重搭配,營養完全沒問題。我在這裡願意多說一說倫理問題。
  • 涇渭分明的道教與佛教,為何在素食文化上達成統一的意見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起源的本土宗教,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深受百姓推崇;而自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得到傳播、發展以來,其受歡迎、推崇的程度與我國本土道教不相上下。眾所周知,道教推崇自由、修身養性,佛教信永生輪迴。可就是這樣兩個涇渭分明的宗教,為何就在素食主義上取得了共識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 素食文化:他們為何都吃素?盤點人類史上的曠世奇才
    編者按:古往今來,許多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們,以自己空前的才華與成就,深刻的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他們或曠世難逢,或舉世無雙,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燦若繁星,光照後世。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素食者。
  • 菜菜大馬食堂 在地食材 讓素食更環保
    作為雲頂高原唯一的素食館,「清水素食」以在地食材如文冬豆腐卜、武吉丁宜姜、雲頂高原田七葉、原住民臭豆等等,拼出亞洲風味的健康蔬食,並獲得「世界頂級美食大獎2019」之「蔬食料理獎」。清水素食位於雲頂清水巖寺內,古色古香的廟宇滲透著濃厚的中華文化氣息,寺內雕梁畫棟,加上位於翠林如海的山景中,坐在餐廳內望向窗外一片的雲霧繚繞,蒼黛凝重,實在頗發思古之幽情。
  • 素食新說:環保又健康 素食逐漸成為健康生活方式_佛教_鳳凰網
    時下,都市正颳起一股素食風,甚至出現了「素食愛好者俱樂部」。環保又健康一舉多得在南京開了兩家素食主題餐廳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他2年前開始吃素食,那時因為外出旅遊以及朋友介紹,就結識了一些素食主義者,潛移默化下,自己慢慢接受了素食的觀念,認為它既環保又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甚至開起了專門的素食餐廳。
  • 星辰文藝 | 王超斌:福慧慈緣素食記
    (一花一世界:蘑竽餅)  「我原來在一個弘揚佛教文化的公益平臺做新聞部負責人,夢想著一輩子以文為友,以夢為馬,做夢也沒想到後半生的職業會和素食相關……」素食館女老總打開了話匣子童總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每道素食的由來,一邊述說著自己的經歷和素食館的故事。在這個充滿機緣的日子裡,在這片福慧充盈的空間內,我們不匆不忙,寧靜地用耳用心聆聽佛教文明所獨具的智者之音,從容地用舌尖用味蕾去感受素食裡裡外外所包含的多種況味……  印象最深的是那道匯聚了八種鮮美食材、取名「八功德水「的湯鍋。
  • 傳統文化中對素食文化的推崇
    素食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美容、減肥、健康,不是僅為利己,而是要真正帶著愛護生命之意樂。若能做到此,前者也會不求自來,利他的最終結果才真正是利己。跟放生一樣,素食,「若不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惻怛,其福田利益,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微淺。倘遇不知者阻誹,遂可被彼所轉,而一腔善心,隨即消滅者有之。因此,素食也需善為調整動機。
  • 從「海鮮酒樓」到「圓通素食」,深圳最大的素食館結業了
    4月22日,一紙公告讓深圳不少素食愛好者們禁不住惋惜。在深圳寸土寸金的車公廟,新梅園圓通素食城一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存在。這個佔地3000多平方米,超150種素食選擇的素食餐館如今燈火昏暗。從海鮮酒樓到素食館,營業二十年,它最終走向了結束。
  • 素食健康:人畜無害 素食男的六大好處
    素食男愛心指數高,人畜無害(圖片來源:資料圖)一、人畜無害素食男的愛心指數是超五星級的。一個連小動物都不忍心傷害的男人,怎麼會捨得動你一根手指頭。而且素食令人心平氣和,不容易暴躁。素食男很會愛護婦女和小孩。
  • 素食文化:佛說斷肉素食戒殺摘錄
    編者按:今天是11月25日世界素食日,這個節日始於1986年,至今已經27年,獲得了全世界數千萬人的積極響應,大家相約在這一天,不但自己不吃肉,更要積極推廣素食,讓更多人接受素食的理念,這一天世界各地許多屠場停宰、飯堂醫院監獄等會供應全素食品
  • 素食地圖:好吃又好看 北京八家各具特色的素食餐廳
    鳳凰網華人佛教新版上線,素食欄目開通「素食地圖」網友來稿,歡迎網友和我們一起來做吃貨大偵探,共同展開菜館美味大搜羅,每月的優秀來稿將有機會獲得我們送出的精美小禮品。歡迎大家投稿,郵箱:fojiao@ifeng.com這些年喜歡吃素的人越來越多,素食餐廳也多起來,有老字號,有新面孔,各具特色。一起來看看北京城裡八家素食餐館都有哪些奇招吧。
  • 教你如何營養素食
    每年11月25日為國際素食日,是一個文明、慈愛的日子,人們希望能夠通過食素的方式摒棄一切形式的暴力 素食者的食物選擇 成為素食主義者的方法多種多樣,一個嚴格素食者不吃任何動物性產品。大多數營養物質都取自水果、蔬菜、麵包、穀類、豆類、堅果和塊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