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動車追尾4大釋疑:事故次日掩埋車頭被制止

2020-12-05 騰訊網

7月23日晚,動車追尾事故現場,救援正在進行。長空 攝

7月24日,幾輛挖土機將損毀的車廂推向挖出的大坑。

7月25日,追尾事故倖存者小伊伊接受治療。李震宇 攝

7月25日,事故現場已經恢復通車。本報資料圖片 李強 攝

事故次日掩埋車頭被制止

調查報告顯示,事故後8小時無人下達停止救援命令;事故第三日恢復通車

【釋疑1】

關於8小時停止救援

橋下負責人:救援基本完成

背景:7月24日早晨7時40分,央視《朝聞天下》報導,「凌晨4時前搜救工作基本結束。」

「……從事故發生到現在已經有8個小時的時間了,在這8個小時裡總共進行了6次人員搜救,到現在為止,整個人員搜救行動已經結束了……」

調查報告:7月24日4時左右,現場搜救工作繼續進行。橋上救援指揮由鐵道部一名副部長和安全總監及上海鐵路局一名副局長負責,橋下救援指揮由鐵道部另一名副部長和溫州市一名副市長及上海鐵路局另一名副局長負責。

此時,有媒體報導:「…從事故發生到現在已經有8個小時的時間了,在這8個小時裡總共進行了6次人員搜救,到現在為止,整個人員搜救行動是已經結束了……」據此,相關媒體相繼作出事故現場停止救援的報導,在社會上產生了在遇難和受傷人員尚未全部搜救出的情況下已放棄救援的一些議論和質疑。經調查並查看採訪錄像,當時在橋下具體負責搜救的有關負責人說過「人員搜救已經基本完成,現場進行了五六次搜救,直至用生命探測儀探測已沒有生命跡象了……」。上述表述只是對橋下搜救進展情況的說明,並不是對總體救援行動的全面介紹,橋上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沒有人下達過停止救援的指令。

【釋疑2】

關於項煒伊獲救

怕有倖存者停止吊離車廂

背景:據媒體報導,溫州市特警支隊長邵曳戎介紹,7月24日下午他接到要用吊機把車廂吊起來放到橋下來清理的命令。「我不同意,堅持在鐵軌上也就是原地清理。」這個堅持等來了奇蹟,7月24日下午17時20分,2歲的項煒伊在嚴重變形的車廂裡獲救。

調查報告:7月24日11時10分,受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委派,張德江副總理率國家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抵達溫州,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看望並慰問了受傷人員,查看了事故現場,要求各有關方面「要堅決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救人擺在第一位,繼續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傷亡人員,不留任何死角,確保絕無遺漏」。

14時50分,中鐵二十四局搶險救援人員將兩臺300噸汽車吊就位,開始對橋上車體吊移施救。15時10分,D3115次列車第15號車廂被吊至橋下;16時30分,D301次列車第5號車廂被吊至橋下。

此時,考慮到車廂裡可能還有倖存者,吊動車廂會造成再次傷害,且在吊動過程中,也可能會造成遺體、遺物從車廂裡滑落。因此,決定在橋上對D3115次列車16號車廂搜救完畢後再吊離。

17時,當把壓在D3115次列車16號車廂上的D301次列車1號車廂走行部吊開後,救援人員立即進入16號車廂內搜尋,在搜尋出7具遇難者遺體後,救援人員發現一個小孩被車廂行李架壓著,便立即進行施救;17時15分,在D3115次列車第16車廂的小女孩項煒伊被成功救出,並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整個救援過程中,共搜救出260名遇險人員,找到當場死亡的25具遇難者遺體。

此次事故造成的40名死亡人員當中,有旅客37人、司乘人員3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15人;當場死亡25人、送醫院途中死亡13人、醫治無效死亡2人);172名受傷人員當中,有旅客169人、司乘人員3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78人)。

【釋疑3】

關於掩埋車頭

張德江:殘骸不能埋

背景:7月24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說,把這個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

隨後公眾對鐵道部在事故第二天就將挖坑掩埋車頭和殘骸的做法展開質疑,認為是為了銷毀證據以及為快速通車「讓道」。

調查報告:7月24日5時30分,上海鐵路局有關負責人在橋下組織指揮救援過程中,簡單按照以往有關事故現場處置方式,組織挖坑就地掩埋受損車頭和散落部件。

當將受損車頭和散落部件放入坑中準備掩埋時,被有關領導同志制止。最終受損車頭及散落部件未被掩埋,並於7月25日22時運往溫州西站集中存放、專人看管。

經調查,組織挖坑時,橋下事故車輛人員搜救工作已經完成、現場勘查已經結束、相關物證已經提取。

11時10分,受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委派,張德江副總理抵達溫州。當看到一個坑內堆放的列車殘骸時,他明確指示:「殘骸不能埋。要做好現場保護和事故車輛的妥善保存,為事故調查分析提供條件。」

上海鐵路局常務副局長、黨委常委王峰在事故發生後負責指揮橋下救援工作。

在事故搶險救援中,處置不當,為平整、清理場地,在救援現場組織挖坑,並將D301次列車車頭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準備就地掩埋,後被有關領導同志制止未予實施。

上述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對此負有責任,建議給予記過處分。

在整個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中,也暴露出鐵道部對動車組列車運行中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不完善、應急處置經驗不足,信息發布不及時,對有關社會關切回應不準確等問題,引起社會質疑,造成了負面影響。

特別是簡單按照以往有關事故現場處置方式,在現場挖坑將受損車頭和零散部件放入其中準備掩埋,雖被制止,但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

【釋疑4】

關於恢復通車

確認沒有遺體遺物後通車

背景:事故發生後,鐵道部網站公布,7月25日早晨6時57分,由寧波東開往蒼南的DJ5603次列車通過杭深線列車追尾事故地段,這是「7·23」事故搶通後通過事故地段的第一趟列車。

在事故尚在救援階段,鐵道部通車的做法引發爭議。

調查報告:7月24日17時15分,在D3115次列車第16車廂的小女孩項煒伊被成功救出後,鐵路方面救援人員對橋面上散落的旅客行李物品進行了多次反覆仔細清理收集,同時對橋面其他方面進行了仔細搜尋清理,在確認已沒有受傷人員、遇難者遺體和旅客物品後,開始組織損毀線路修復工作。

7月24日23時30分,永嘉站至溫州南站下行線事故地段損毀線路重新鋪軌、補砟完畢,線路和接觸網修復完成。鐵道部組織有關技術專家對橋梁主體結構進行了檢測,確認墩臺、梁體、支座均無損壞,事故對橋體主體質量沒有影響,具備安全行車的條件。

與此同時,為了保留溫州南站列控系統事故發生時的現狀,鐵路方面制定了站間行車辦法,取消了列車區間追蹤運行。

7月25日4時32分,溫州南站至永嘉站下行線恢復供電;5時05分,溫州南站至永嘉站上行線恢復供電;9時31分通車。

■ 關注焦點

「7·23」事故發生後,公眾輿論對相關部門採取的救援措施以及應急處置措施爭議不斷。針對這些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昨日公布的《調查報告》均作出詳細說明。(本報記者 劉春瑞 整理)

相關焦點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可能為遭雷擊後失去動力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現場網友 yaoyaosz 圖昨晚20時50分,在杭州-深圳沿海鐵路溫州雙嶼段,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動車與杭州至福州的D3115次動車追尾,D301次第1-4節車廂脫軌、D3115次第15-16節車廂脫軌,其中4節車廂墜落20多米高的高架橋(上圖)。截至今日凌晨1時30分許,已確認該事故造成18人遇難、100多人受傷,消防等有關部門和附近居民正連夜在現場搶救(下圖)。
  • 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達40人 賠償提高至91.5萬
    2011年7月25日晚20點30分,浙江溫州,上千市民自發來到世紀廣場點燃蠟燭、放飛孔明燈,祭奠動車追尾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升至40人 福建籍乘客搶救無效亡  29日上午從溫州市殯儀館傳出消息,「7·23」溫州動車事故中一福建籍乘客陳偉在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7月28日晚上10時45分左右被宣布死亡,並於29日凌晨2時左右被送到溫州市殯儀館。至此,「7·23」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已經升至40人。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鐵道系統內部核心人士介紹,「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關方面權威發布。  信號系統地面設備本身的設計問題使雷擊造成的故障升級,紅碼發成綠碼,錯誤發出綠燈信號,引導D301前行追尾。
  • 甬溫線動車事故中被埋車頭去向何方
    7月26日,吊車將事故現場的車頭殘片吊至大型運輸車輛上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     26日16時30分許,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
  • 鐵道部就動車甬溫線事故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被毀車頭車廂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據,為何對列車車頭「挖坑填埋」?  答:這一說法不屬實。在救援過程中,橋上有三節車廂擠壓在一起,為使救援人員對中間一節受擠壓變形嚴重的車廂進行徹底搜救,必須把兩端車廂移開。按救援方案,要在橋下使用大噸位汽車吊,才能將兩端車廂移開。為使汽車吊進入場地作業,須對橋下場地進行清理。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為何匆忙掩埋事故車廂?事故發生後,現場出現幾臺挖掘機挖掘深坑掩埋部分車體,這一做法經媒體報導後也引起了廣泛的質疑,認為是在毀滅證據。王勇平回應,事實是無法掩埋的。在現場搶險中,環境非常複雜,下面是一個泥潭,(機械)施展開來很不方便,還要對其他的車體進行處理,目前,把那個車頭埋在下面,是為了方便搶險。
  • 媒體呼籲儘快公布溫州動車事故原因並啟動問責
    7月24日下午,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現場,在官方宣布救援行動結束後,工作人員在拆解車體的時候,發現了一名生還的女孩,她叫項煒伊,2歲半,救出後就被送往解放軍118醫院治療。據悉,小女孩的父母在此次事故中遇難。
  • 王夢恕為什麼只給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打60分
    打造高鐵名片並非一帆風順中國高鐵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其中最重大的挫折之一就是2011年的「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彼時,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對於中國高鐵的評論從一片叫好到跌入谷底。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也因此黯然離去,時年74歲的王夢恕幾乎成了高鐵代言人。
  • 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致35人死亡192人受傷
    中新社溫州7月24日電(記者 江耘 李飛雲)24日晚上10時43分,浙江省「7 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溫州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發布最新傷亡數據:目前此次追尾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目前還有132人住院治療。  此次新聞發布會是事故發生後,首次正式公開的新聞發布會。
  • 紀念溫州動車事故微電影《如果723》9日公映
    紀念溫州動車事故微電影《如果723》  羊城晚報訊 (記者 何裕華)以不存在的「如果」,紀念「7·23」動車追尾事件。據悉,該片將於9月9日在澳亞衛視以及全國各大視頻門戶網站公映。  在首映現場,記者了解到,《如果723》主要以四個故事展開述說,分別展現了事故中的親情、愛情、友情、家庭等情感,包括小伊伊、朱平等的真人真事以及兩個新編故事。
  • 上海鐵路局長稱信號燈錯誤導致動車追尾
    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7月28日上午在溫州人民大會堂召開。據上海鐵路局長安路生稱,初步調查顯示,由於溫州南站信號燈設備存在缺陷,沒有提供應有信號,調度人員也未發出預警,引發動車追尾事故。
  • 溫州動車事故列車司機身亡 最後時刻緊急制動(圖)
    D301次動車組福州機務段動車司機潘一恆(資料圖)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中D301次列車司機潘一恆緊急制動英勇犧牲  7月23日晚,杭深線D301次列車與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 甬溫線追尾事故之後又出故障 動車大面積晚點
    溫州南站大量滯留的旅客焦急地在候車廳等待晚點車次的消息。    繼動車追尾事故後,甬臺溫鐵路又出事了。10月1日,是國慶節黃金周的第一天,很多人背著行囊,急匆匆地想早點與家人朋友團聚。但在甬臺溫鐵路站點沿線,旅客們遭遇了列車集體大面積晚點 ,晚點時間普遍在3~4小時 。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親歷者稱現場慘不忍睹(圖)
    中新社發 長空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中新網7月24日電 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事故發生後,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周永康同志、張德江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分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鐵道部要全力以赴,地方要組織公安、衛生等力量全力支援。要查明事故原因,妥善做好善後工作。 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浙江省省長呂祖善等率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已緊急趕赴現場。
  • 黃毅談甬溫線動車追尾:拼「政績」易致安全事故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換屆,急於出「政績」,不顧安全條件,大幹快上爭項目,放鬆安全管理,甚至對非法違法和瞞報行為視而不見,這些情況,加大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壓力  本刊記者 / 王全寶  「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一個月後,
  • 溫州動車脫軌事故:35死210傷 2名外籍人士遇難
    記者24日上午從上海鐵路局杭州站獲悉,受23日晚D3115和D301次列車追尾事故影響,24日杭州站、杭州南站發往溫州南、福州南、廈門方向的22趟列車停運,9趟更改終到站,共影響8000到9000名乘客出行。
  • 7-23事故調查組:調查媒體和網絡提出疑問(圖)
    2011年7月25日晚20點30分,浙江溫州,上千市民自發來到世紀廣場點燃蠟燭、放飛孔明燈,祭奠動車追尾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何奔 攝 CFP視覺中國  7月23日,從鐵道部獲悉,23日20時50分,杭深線永嘉至溫州南間,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車與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車第1至4位脫線,D3115次列車第15、16位脫線。
  • 鐵道部就甬溫線「7·23」事故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被毀車頭車廂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據,為何對列車車頭「挖坑填埋」?    答:這一說法不屬實。在救援過程中,橋上有三節車廂擠壓在一起,為使救援人員對中間一節受擠壓變形嚴重的車廂進行徹底搜救,必須把兩端車廂移開。按救援方案,要在橋下使用大噸位汽車吊,才能將兩端車廂移開。為使汽車吊進入場地作業,須對橋下場地進行清理。
  • 「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的最後一小時
    ——原文摘自國家安監總局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全文)  2011年7月23日19時30分左右,雷擊溫州南站沿線鐵路牽引供電接觸網或附近大地,通過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間感性耦合在信號電纜上產生浪湧電壓,在多次雷擊浪湧電壓和直流電流共同作用下,LKD2
  • 溫州動車事故一周年:中國高鐵減速「療傷」
    這是從北京、上海方向開往溫州、福州方向的高鐵的中間一站。火車站正值暑期營運高峰,到處都是暑假返鄉的學生,隨父母出遊的孩子,出差途中的商旅人士,候車廳擁擠如常,很多人不得不站著,當天絕大部分的動車票已經售罄。比飛機方便,比大巴安全,比普通車要快——動車和高鐵依然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可以感覺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旅客和鐵路之間的信任正在重建當中,儘管要找回原有的軌道相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