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溫線動車事故中被埋車頭去向何方

2020-11-23 中國網
 
 
 
7月26日,吊車將事故現場的車頭殘片吊至大型運輸車輛上。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

    26日16時30分許,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26日21時30分許,最後一批運載動車車頭殘骸的車隊駛離事故現場。這些殘骸裹滿泥土,許多已成碎片,現場施工人員用挖掘機將它們掘起,再裝入十多輛翻鬥車運走。

    記者看到比較完整的部件有動車車廂的底盤、幾片車廂壁和4對車輪組。車隊駛離後,事故現場還剩下5臺挖掘機繼續作業,回填土坑。現場工作人員不願透露車隊去向,記者驅車跟隨車隊,發現這批車頭殘骸被送到了鐵路溫州南站以南的動車車庫。

    事故車輛移送工作始於25日22時30分許。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研究決定,將遺留在現場的事故車輛移送至溫州西站,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記者從鐵道部獲悉,甬溫線自7月25日恢復通車後,兩天來共開行動車組列車135列,運送旅客156253人,平均上座率117.6%,運輸秩序已基本恢復。

    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負責人27日確認,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成立後,最高人民檢察院已派員趕赴溫州參與事故調查工作。

相關焦點

  • 鐵道部就動車甬溫線事故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路段。當日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路段恢復通車。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鐵道部有關負責人29日就甬溫線「7·23」事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鐵路部門下一階段如何處置這起事故?
  • 甬溫線恢復通車第二天記者乘動車重返事故路段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動車的安全性受到了普遍的質疑。昨天是事故路段恢復通車的第二天,19:08,商報記者再次乘坐杭州南到溫州南的同方向動車,體驗此次事故帶來的變化。  18:25  我們來到杭州火車南站,偌大的售票大廳顯得有點冷清。
  • 國務院對甬溫線動車事故作出處理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據新華社2011年12月28日消息,國務院近日批覆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
  • 甬溫線動車事故19名遇難者家屬已籤訂賠償協議
    新華社溫州7月31日電(記者 嶽德亮、張和平)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處置工作組發布的消息,截至7月31日18時,已經有19名遇難者的家屬籤訂了賠償協議。    7月29日,「7·23」事故救援善後總指揮部公布經研究決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為確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主要依據的新標準,遇難人員賠償救助標準調整為91.5萬元。    記者7月31日從鹿城區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當日15時,共火化了9具遇難者遺體;在院治療的106名傷者,有5名傷員擬出院,正在協商理賠事宜。有2名傷員擬轉院到福建,正在安排中。
  • 鐵道部就甬溫線「7·23」事故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被毀車頭車廂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據,為何對列車車頭「挖坑填埋」?    答:這一說法不屬實。在救援過程中,橋上有三節車廂擠壓在一起,為使救援人員對中間一節受擠壓變形嚴重的車廂進行徹底搜救,必須把兩端車廂移開。按救援方案,要在橋下使用大噸位汽車吊,才能將兩端車廂移開。為使汽車吊進入場地作業,須對橋下場地進行清理。
  • 黃毅談甬溫線動車追尾:拼「政績」易致安全事故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換屆,急於出「政績」,不顧安全條件,大幹快上爭項目,放鬆安全管理,甚至對非法違法和瞞報行為視而不見,這些情況,加大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壓力  本刊記者 / 王全寶  「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一個月後,
  • 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致35人死亡192人受傷
    中新社溫州7月24日電(記者 江耘 李飛雲)24日晚上10時43分,浙江省「7 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溫州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發布最新傷亡數據:目前此次追尾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目前還有132人住院治療。  此次新聞發布會是事故發生後,首次正式公開的新聞發布會。
  • 國務院:鐵道部在甬溫線動車事故救援中處置不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情況匯報。  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
  • 「7·23」甬溫線動車事故
    7月23日,D301次列車在甬溫線永嘉至溫州之間的高架橋上與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受傷、死亡及失蹤人數眾多。目前事故善後處理工作已全面展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給民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抓緊查清事實,依法依規追究責任,調查處理工作要公開、透明,結果向社會公布。
  •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人大法學院「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沙龍研討會側記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針對此次特別重大事故中諸多法律疑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於7月31日舉行了「反思與改革: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
  • 「甬溫線動車事故29人失蹤」說法不準確
    (為保護當事人個人隱私,未顯示全名及電話號碼)近日,有網民在網上發帖《以下部分失蹤人員名單,請鐵道部回答》,文中列出29名在溫州動車事故中失蹤人員名單這篇帖文引起人們對鐵道部公布的「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遇難人數的質疑。8月8日上午,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有關部門,並就帖文提供的名單一一予以核查,結果證明:「溫州動車事故29人失蹤」的說法不準確。上午9時許,記者首先聯繫了溫州市外宣辦張主任,他表示,溫州方面對此事不知情,鐵道部已經調查此事。隨後,記者又聯繫到鐵道部政治部宣傳部一位姓王的處長。
  • 《人民日報》逐一核實「甬溫線動車事故29名失蹤者」
    (為保護當事人個人隱私,未顯示全名及電話號碼)近日,有網民在網上發帖《以下部分失蹤人員名單,請鐵道部回答》,文中列出29名在溫州動車事故中失蹤人員名單。這篇帖文引起人們對鐵道部公布的「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遇難人數的質疑。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事實上, 在京滬高鐵剛開通的三起事故中,雖然有一起事故因雷雨天氣導致。但據專家分析影響的其實是風而並非雷電。一位有著20年駕齡的火車司機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他的開車生涯中從未碰過到因雷擊導致的停車事故。  而對D3115的行駛狀態進行分析,在停車之前,D3115從永嘉站出發,8分鐘內行駛12公裡,平均時速近100公裡,最高時速接近200公裡。
  •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召開[組圖]
    當日,鐵道部召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部分記者的提問。王勇平24日晚在此間召開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2011年7月23日20時38分,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至溫州南間K584+300處,與前行的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 記者調查核實「甬溫線動車事故29人失蹤」說法不準確
    (為保護當事人個人隱私,未顯示全名及電話號碼)  近日,有網民在網上發帖《以下部分失蹤人員名單,請鐵道部回答》,文中列出29名在溫州動車事故中失蹤人員名單這篇帖文引起人們對鐵道部公布的「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遇難人數的質疑。  8月8日上午,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有關部門,並就帖文提供的名單一一予以核查,結果證明:「溫州動車事故29人失蹤」的說法不準確。
  • 溫州動車事故死亡人數達40人 賠償提高至91.5萬
    2011年7月25日晚20點30分,浙江溫州,上千市民自發來到世紀廣場點燃蠟燭、放飛孔明燈,祭奠動車追尾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何奔 攝 CFP視覺中國  中新網7月29日電 綜合報導,29日上午最新消息稱,「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升至40人。新華網援引「7·23」事故救援善後總指揮部稱,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經過與事故遇難人員家屬具體協商,「7·23」事故遇難人員賠償救助標準為91.5萬元。
  • 甬溫線動車事故引起重視 銀行綢繆鐵路貸款風險
    一次動車追尾事故,使銀行的鐵路貸款風險充分暴露,面對鐵路建設相關政策的調整,銀行紛紛採取補救措施,包括上收授信權限、提高貸款利率等等,但對鐵路貸款的發展前景,銀行高管還是充滿信心。
  • 溫州動車追尾4大釋疑:事故次日掩埋車頭被制止
    7月23日晚,動車追尾事故現場此時,考慮到車廂裡可能還有倖存者,吊動車廂會造成再次傷害,且在吊動過程中,也可能會造成遺體、遺物從車廂裡滑落。因此,決定在橋上對D3115次列車16號車廂搜救完畢後再吊離。
  • 甬溫線動車事故54人被處分
    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情況匯報。會議同意事故調查組給予鐵道部、通信信號集團公司、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上海鐵路局等單位54名責任人員黨紀政紀處分的處理意見。其中,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原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對事故發生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另案一併處理;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騁對事故發生負有主要領導責任,鑑於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責任。
  • 「7·23」甬溫線特大動車事故54名責任人名單出爐
    浙江在線12月29日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情況匯報。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故障處置不力搶險處置不當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