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談甬溫線動車追尾:拼「政績」易致安全事故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換屆,急於出「政績」,不顧安全條件,大幹快上爭項目,放鬆安全管理,甚至對非法違法和瞞報行為視而不見,這些情況,加大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壓力

  本刊記者 / 王全寶

  「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一個月後,8月23日,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室,《中國新聞周刊》專訪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兼總工程師黃毅,探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頻發,實質問題出在哪裡?如何從制度層面遏制?

  在黃毅看來,有效防範和遏制生產安全事故,關鍵在各級政府和企業落實中央的各項政策措施;在安全生產指標考核層面上,尚需加大考核力度。

  調整調查組源於輿論壓力

  中國新聞周刊:「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社會非常關注,請你披露一下事故調查的最新進展情況。

  黃毅:8月11日下午,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在溫州雪山飯店召開。事故調查組組成人員調整後,調查組原副組長、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以及原組員、鐵道部安監司司長陳蘭華都沒有參加該會議。並且,鐵道部相關人員也沒有在調查組所在的雪山飯店居住。目前調查組人員共150人,鐵道部人員配合調查。

  中國新聞周刊:這次調整原因是什麼?

  黃毅:的確與輿論關注有關。因為鐵道部屬於政企合一的單位,難免讓人擔心調查組調查結果的公正性。

  在調查組調整之前的幾天,原調查組已經組織了列車從甬溫線永嘉站至溫州南站之間的事故現場運行實驗,模擬再現事故過程。

  事故現場模擬是在晚上進行的,當晚,事故調查組組長、安監總局局長駱琳和事故調查組副組長、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以及專家組成員都在模擬的兩輛火車上觀看。

  為了模仿雷擊造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故障,調查組通過物理辦法模仿雷電衝擊電流,完成了雷電衝擊電流和工頻電流下的模擬熔斷試驗,論證分析造成設備損壞的途徑。建立數據再放平臺,提取備份列控中心數據,深入分析驗證設備設計等方面相關技術數據。同時,調取分析「黑匣子」信息等。

  從發生故障到列車追尾,責任部門沒有採取防範措施,違規操作。並且,當時上海鐵路局全路調控圖也沒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這說明信號系統當時有問題,沒有正常顯示。但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

  通過初步掌握的情況看,這起事故既有因系統設計存在缺陷導致設備故障的問題,也有故障後處置不力、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拼「政績」易造成安全事故

  中國新聞周刊:進入 8月,國內有煤礦再現瞞報事故的情況。繼半月前查實2起瞞報較大事故後,上周又查實1起煤礦瞞報事故。你怎麼看瞞報事故?

  黃毅:從瞞報情況來看,分企業瞞報和政府參與瞞報。企業瞞報是為了逃避責任,特別是一些小煤礦、小工廠,怕一旦發生事故之後按照規定被關閉,從源頭上把他的企業關了,因此這些企業從內心不希望公開,認為瞞報成功了就合算,所以為了瞞報有時候不惜以幾倍高價進行賠償,企業是從利益得失來考慮,當然也為了逃避法律責任的追究。

  政府參與瞞報,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考慮到個人政績影響,上級對下級有考核,如果下級突破了上級下達的考核指標,那麼影響他的前途;第二就是裡面存在著腐敗問題,某些官員與事故單位存在著利益關係,一旦發生事故之後進行調查,肯定會拔出蘿蔔帶出泥,所以有的官員會參與瞞報,這是由於腐敗問題在作怪,而且也確實發現很多重大事故背後都有這種現象。

  中國新聞周刊:8月3日,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曾表示,目前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換屆,急於出政績的心態也很容易釀成人禍。

  黃毅:在事故調查過程中,確實發現存在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換屆,急於出「政績」,不顧安全條件,大幹快上爭項目,放鬆安全管理,甚至對非法違法和瞞報行為視而不見。老實說,這些都加大了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壓力。

相關焦點

  • 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致35人死亡192人受傷
    中新社溫州7月24日電(記者 江耘 李飛雲)24日晚上10時43分,浙江省「7 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溫州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發布最新傷亡數據:目前此次追尾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傷,目前還有132人住院治療。  此次新聞發布會是事故發生後,首次正式公開的新聞發布會。
  • 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
    鐵道系統內部核心人士介紹,「7·23」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關方面權威發布。  信號系統地面設備本身的設計問題使雷擊造成的故障升級,紅碼發成綠碼,錯誤發出綠燈信號,引導D301前行追尾。
  • 國務院對甬溫線動車事故作出處理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據新華社2011年12月28日消息,國務院近日批覆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
  •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召開[組圖]
    當日,鐵道部召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部分記者的提問。王勇平24日晚在此間召開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事故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2011年7月23日20時38分,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至溫州南間K584+300處,與前行的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 鐵道部就動車甬溫線事故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路段。當日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路段恢復通車。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鐵道部有關負責人29日就甬溫線「7·23」事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鐵路部門下一階段如何處置這起事故?
  • 上海鐵路局長稱信號燈錯誤導致動車追尾
    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7月28日上午在溫州人民大會堂召開。據上海鐵路局長安路生稱,初步調查顯示,由於溫州南站信號燈設備存在缺陷,沒有提供應有信號,調度人員也未發出預警,引發動車追尾事故。
  • 甬溫線動車事故19名遇難者家屬已籤訂賠償協議
    新華社溫州7月31日電(記者 嶽德亮、張和平)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處置工作組發布的消息,截至7月31日18時,已經有19名遇難者的家屬籤訂了賠償協議。    7月29日,「7·23」事故救援善後總指揮部公布經研究決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為確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主要依據的新標準,遇難人員賠償救助標準調整為91.5萬元。    記者7月31日從鹿城區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當日15時,共火化了9具遇難者遺體;在院治療的106名傷者,有5名傷員擬出院,正在協商理賠事宜。有2名傷員擬轉院到福建,正在安排中。
  • 鐵道部:信號錯誤造成甬溫線動車追尾
    【財新網】(綜合媒體報導)鐵道部7月29日就「7·23」甬溫線事故接受新華社專訪做出上述解釋。表示,將突出抓好高鐵安全,對高鐵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細緻的梳理分析,重點加強高鐵信號系統安全管理,提高系統安全防護能力。
  • 甬溫線動車事故中被埋車頭去向何方
    7月26日,吊車將事故現場的車頭殘片吊至大型運輸車輛上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 攝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車輛經過近24小時的清理工作,26日深夜已經全部移出事故現場,之前埋下的D301次動車車頭也被挖出運走。     26日16時30分許,最後一節比較完整的動車車體蒙著尼龍布用平板卡車運離現場。
  • 「7·23」甬溫線動車事故
    7月23日,D301次列車在甬溫線永嘉至溫州之間的高架橋上與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受傷、死亡及失蹤人數眾多。目前事故善後處理工作已全面展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給民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抓緊查清事實,依法依規追究責任,調查處理工作要公開、透明,結果向社會公布。
  • 鐵道部就甬溫線「7·23」事故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鐵道部有關負責人就甬溫線「7·23」事故有關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 鐵道部有關負責人29日就甬溫線「7·23」事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此時,防護D3115次列車的後方信號由於列控中心的數據採集板軟體設計嚴重缺陷,造成本應顯示紅燈的信號錯誤升級為綠燈,致使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沒有發揮作用,造成D301次列車按照錯誤顯示的綠燈進入區間,與前行的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根據列車時刻表,應該是D301在D3115之前,為何D301會行駛在D3115後面並發生追尾事故?車站調度是否存在問題?
  • 甬溫線動車事故引起重視 銀行綢繆鐵路貸款風險
    一次動車追尾事故,使銀行的鐵路貸款風險充分暴露,面對鐵路建設相關政策的調整,銀行紛紛採取補救措施,包括上收授信權限、提高貸款利率等等,但對鐵路貸款的發展前景,銀行高管還是充滿信心。
  • 甬溫線追尾事故之後又出故障 動車大面積晚點
    繼動車追尾事故後,甬臺溫鐵路又出事了。10月1日,是國慶節黃金周的第一天,很多人背著行囊,急匆匆地想早點與家人朋友團聚。但在甬臺溫鐵路站點沿線,旅客們遭遇了列車集體大面積晚點 ,晚點時間普遍在3~4小時 。據了解,甬臺溫鐵路瑞安到平陽鰲江路段確實發生了設備故障,導致途經甬臺溫鐵路的列車(絕大多數是動車)全部晚點。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可能為遭雷擊後失去動力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現場網友 yaoyaosz 圖昨晚20時50分,在杭州-深圳沿海鐵路溫州雙嶼段,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動車與杭州至福州的D3115次動車追尾,D301次第1-4節車廂脫軌、D3115次第15-16節車廂脫軌,其中4節車廂墜落20多米高的高架橋(上圖)。截至今日凌晨1時30分許,已確認該事故造成18人遇難、100多人受傷,消防等有關部門和附近居民正連夜在現場搶救(下圖)。
  • 中國通號總經理死因成疑 公司稱與動車事故無關
    (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本報記者 張豔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臟病逝世。由於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 甬溫線恢復通車第二天記者乘動車重返事故路段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動車的安全性受到了普遍的質疑。昨天是事故路段恢復通車的第二天,19:08,商報記者再次乘坐杭州南到溫州南的同方向動車,體驗此次事故帶來的變化。  18:25  我們來到杭州火車南站,偌大的售票大廳顯得有點冷清。
  •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聚焦「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相關法律問題  ——人大法學院「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沙龍研討會側記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針對此次特別重大事故中諸多法律疑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於7月31日舉行了「反思與改革:高鐵事故的法律審視
  • 國務院:鐵道部在甬溫線動車事故救援中處置不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情況匯報。  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
  • 媒體呼籲儘快公布溫州動車事故原因並啟動問責
    此次動車追尾事故的處理,除了必須在第一時間內搶救傷員,儘早開通鐵路之外,與之並行不悖的還在於及時應對混雜著焦慮和疑惑情緒的公眾。在信息社會的條件下,所有人都開始介入事故本身,這也意味著政府必須向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做出交待。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另有受害者家屬不解:「鐵道部賺錢不含糊,票價那麼高,現在出了事故,難道還差錢?」動車為何不設安全帶?針對「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不少受傷的乘客反映,動車座位上沒有安全帶,以至於事故發生時,他們被巨大的衝擊力甩離座位,從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