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張充和的愛情啟示:有獨立感的婚姻,才能愛得更稠密

2021-01-09 上遊新聞

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果真是大師,一語中的。

張家四姐妹的幸福婚姻,一直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大姐張元和與崑曲名家顧傳玠喜結連理,二姐張允和與語言學家周有光結為伉儷;三姐張兆和更是和大文豪沈從文上演了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張家四妹張充和,雖然她35歲時才遇到人生摯愛傅漢思,但這一生活得足夠幸福與坦然。

誠然,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

▲青年張充和

1

情投意合是基礎,志同道合是本質

說到張充和的愛情婚姻,必然逃不過卞之琳,那個苦追20年,還是追不上張充和的痴情男子。

早年,在讀《斷章》時,覺得真美,一時想不通為什麼張充和面對如此熾熱的情詩還能無動於衷,甚至覺得她不應該辜負這個痴情的詩人。

後來才明白,這種在人生伴侶選擇上的理智和清醒,才是張充和與眾不同的地方。

卞之琳雖然情詩寫得格外撩人,但卻有舊式詩人的木訥和沉默,不是張充和喜歡的feel。

真愛值得等待,即便已是34歲的張充和,她依然用清亮的雙眼追逐帥氣的容顏,用篤定的真心迎接飄然而至的愛情,更用清醒的頭腦來衡量兩人的靈魂是否契合。

有句話說:我見過千人千面,卻只有你懂我的欲言又止,而我又喜歡你的落落大方。

所以無論有多少人間殊色從身邊拂過,我都不為所動,因為我只想等你這樣一個契合的靈魂。

在1947年時,張充和等到了。

當時張充和為躲避戰亂,住到北京三姐張兆和家裡,而傅漢思在北大任教,結識了大文豪沈從文,經常來沈家串門。

一來二去,就認識了還待字閨中的張充和,一個痴迷於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浸泡下長大,兩個頻率相近的靈魂,一拍即合。

傅漢思是個德國人,父親是西方古典文學的教授,從小就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使得他身上有一種儒雅的學者風範。

除此之外,他還是個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對此研究頗深,特別是中國詩詞中的樂府詩,他所翻譯的《木蘭辭》被美國迪斯尼公司的卡通片《花木蘭》所採用。

周有光曾說:「傅漢思研究中國漢代的賦,把漢賦翻譯成英文,翻得好極了。」

而張充和自小受傳統文化濡染、六歲即能背誦四書五經,四五歲就開始研習書法,又在北大深造過,熱愛中國傳統戲曲並痴迷一生。

兩人的興趣愛好出奇地一致,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感情。

對傅漢思來說,最讓他難以忘懷的見到張充和時,她就像昆旦一樣,一身古意,言談舉止溫婉如水。

而對於張充和來說,最吸引她的是傅漢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敬仰,以及他傳播中國文化的志向。

當然,最重要的是,傅漢思帶有西方人固有的熱情和直接,和她不喜歡拖泥帶水的交友觀非常符合。

張充和說:「漢思這個人從來就沒有什麼複雜心思,為人誠信善良,是個謙謙君子,而且像小孩一樣純真,可敬、可親又可愛,不但在中國學者專家中罕見,在美國文化人中也是少有的。」

都說:情投意合是基礎,志同道合是本質,婚姻能長久是因為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和目標。

2

婚姻中相互扶持,才能天長地久

再美好的愛情也會有「陰影」和波折,張充和與傅漢思沒有例外。

後來,張充和與傅漢思結婚,當時國內戰火紛飛,為了躲避戰亂,婚禮結束後的一個月,他們就乘坐「戈登將軍」號前往美國。

異國他鄉求生存,並不像在國內這般容易,即便是像張充和與傅漢思這樣的高知人士,也屢屢碰壁。

剛回到美國時,傅漢思雖然一身學問,但還是找不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只能做一些兼職工,這種兼職的狀態,持續了長達10年之久。

在這期間,兩人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波,就連周末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

最難的時候,張充和不得不賣出楊振聲贈她的十塊乾隆墨(康熙年間所制),得了一萬塊錢,方可維持生計。

從詩情畫意的名媛生活中一下跌入了雞毛蒜皮的婚姻生活中,有落差是無可厚非,但令人驚訝的是,張充和半句抱怨都沒有,而是把這些困境當成了生活的歷練。

當時,傅漢思想考取中文博士學位,但因為他已是羅曼語的博士,想轉方向,是比較困難。

為了讓丈夫順利考取中文博士學位,張充和跟他說:「你全心全意學習,其他事你不用擔心了,我來解決。」

白天她盡心盡力在圖書館工作,晚上化身家庭主婦,衣食起居親力親為,還考取駕照,學會開車,是傅漢思強大的家庭後盾。

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傅漢思終於順利申請哈佛中文博士課程,成功拿下了中文博士學位。

梁實秋說:婚姻和愛情不一樣,不要用愛情的方式去過婚姻,也不要用婚姻的方式去過愛情。

的確如此,婚姻不是一瞬間的悸動,順遂和美的日子,柔情蜜意不足為奇,但落實到油鹽醬醋酸甜苦辣的生活,如果沒有相互扶持,怕是難以天長地久。

在面對生活的困境,張充和與傅漢思沒有相互指責,也沒有相互抱怨,而是齊心協力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好的婚姻是兩個人的修行,用一輩子來詮釋愛情的美好。

它經得起歲月的雕琢,受得起生命中的艱難險阻,相互扶持,不離不棄才可以相伴一生。

3

有獨立感的婚姻,才能愛得更稠密

《致橡樹》中最膾炙人口的名句是: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這字裡行間,刻畫的仿佛就是張充和與傅漢思相互黏連,又彼此獨立的愛情模樣。

從詩情畫意的大家閨秀變成了每日周旋於柴米油鹽的小婦人,張充和依然保持著她固有的愛好,精益求精,她把這份獨立和隨性延續到婚姻中。

在美國的日子,她每天早上會抽出一兩個小時來寫字和畫畫,見縫插針練習崑曲。

她說:「我做家事,一面唱曲子,不然我哪有工夫唱……做細點事便唱細曲子,如《牡丹亭》,若拖地板掃地便唱《刺虎》一類的曲子。」

除此之外,她還會邀請學生和曲友到家裡,一起唱曲,偶爾會外出表演,最令張充和難忘的,是她去了一次好萊塢錄製電影。

而傅漢思也非常尊重張充和的愛好,從不幹涉,大多數時候,是他們一個人在專心練字唱曲,一個人在埋頭鑽研中國傳統文化。

見過太多的人,在婚姻生活中本末倒置,他們領悟不到獨立之於婚姻的重要性,像串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幹什麼都得一起。

剛開始會因為愛對方而遷就彼此,但時間一長,難免會疲倦。

婚姻生活中,最怕的就是失去獨立性,這一份獨立足以讓一個人在最好的年華裡,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塑造,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要獨立和豐盈,只能自己來創造,愛人再親密,也替代不了。

兩個靈魂再契合,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做不到時時處處同行。

就如同兩棵樹,想要生生相依,就要共沐陽光、同擔風雨,而這樣的前提是,各自卯足了勁成長,紮根於深厚的土壤中,長出綠蓋如陰的枝葉。

我們從不質疑陪伴對婚姻的重要性,但有分寸的獨立感,不會傷害感情,反而會給感情增溫。

英國客體關係理論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說過:

伴侶之間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

深以為然。

兩個內心獨立,精神豐盈的人,在婚姻生活中,才能無畏嬗變,不懼未知,讓相守變成享受,漫長歲月也不覺得索然無味了。

4

幸福的意義

我們終其一生的努力,都在探究幸福的意義是什麼?但這個問題根本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事實上,一個人的婚姻幸不幸福,在選擇愛情上已有答案,對於旁人而言,卞之琳的痴情固然動人,但張充和明白,婚姻講究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

人生漫長,幸福的婚姻不是沒有陰影和波折,而是在面對人生困境時,夫妻能相互扶持,一起把起起落落的日子過得有詩意。

人生且長,再美好的愛情都需要獨立感,過分地膩歪會失去新鮮感,也會喪失修煉自我的能力,婚姻中彼此獨立,共同成長,才能天長地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這些民國「大佬」們僅憑高分作文考進清華北大
    這些民國「大佬」們僅憑高分作文考進清華北大民國時期,北大清華這樣的知名高等院校,居然曾破格錄取了許多「偏才」、「怪才」。那麼,都錄取了哪些人呢?羅家倫數學0分被北大破格錄取羅家倫,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1917年,羅家倫想修外文,投考北京大學文科。可校委們查看羅家倫的成績單後大吃一驚。
  • 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在關於婚姻更需要愛情還是「麵包」的問題上,一直都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魯迅先生說:「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就是說,愛情終究還是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才能長久。
  • 紀念張充和辭世兩周年|桃花魚——想起張充和先生
    「桃花魚」為《臨江仙》所詠之物,本身為彩色水母,春日桃花飄零水面之時,魚隨花而現,又隨水而逝,驚心動魄的浪漫短暫,遂被喻為愛情,亦可視作張傅佳偶天緣的表徵。張充和《桃花魚》另一次學術層面的合作是形制俱美的《玉骨冰魂》,1985年分別在伯克利大學美術館,耶魯大學美術館,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三地巡展的以梅為主的展覽圖錄。
  • 賈乃亮配音《聲臨其境》:承認不被愛很難,但更難的是精神獨立
    02愛和信任不在了,就只剩下堅強獨立賈乃亮在愛情裡,無疑是弱勢的一方。一個男人到底愛的有多卑微,才能在對方已經不愛了的時候,還欺騙自己,以為這段關係依然存在呢?有時候愛情並不是努力和卑微能換來的。在一段感情中,他被傷害得體無完膚,面對輿論的聲音,他選擇了沉默,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甜馨,一方面是讓自己能有時間調整自己,愛和信任都沒有了,他只能以堅強示人。人間喧囂,何不一人享受孤獨。
  • 愛自己就是先忠於自己的內心,愛情就是兩個靈魂產生了共鳴
    更無法祝福他,巴不得他過得慘不忍睹…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主張女性獨立和終身身心靈成長的心理老師,對於婚姻和女性的價值觀是非常新明,基本與王菲相同,讓自己不禁想起歌星王菲的傳奇婚姻,她出道30多年,大眾視她為女神級偶像,並非僅僅只為她空靈的聲音而陶醉,更是因為天后自帶的一身率性。在很多人看來,王菲活得太過自我:兩次離婚,兩個女兒,明明已經49歲了,卻還依然在大方的談戀愛。
  • 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痛的邊緣,是假想的愛在作祟
    語句裡沒有一個類似「愛」或「喜歡」的字眼,但我們卻讀出了濃濃的愛意。張愛玲的這種「低到塵埃裡的愛」固然美好,卻始終讓人覺得有些卑微,這份卑微的愛戀,最終還是讓她走向了痛苦的邊緣。所幸的是,才女張愛玲在卑微的愛情面前,保持了最後的清醒,她在給胡蘭成的信中寫道:"我已不喜歡你了,你亦是早就不喜歡我了。」
  • 民國名媛罕見舊照:圖3為民國最後的貴族,圖9是交際花蔣士雲
    「名媛」這個稱謂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流行,指的是出自名門、相貌突出或氣質好、又有才華,並出入時尚社交場所的女性,而在這個圈子,絕對講究出身背景。 有人稱郭婉瑩是民國最後的貴族名媛,而她出生於雪梨,在雪梨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後跟隨家人回到了中國上海,是上海永安百貨的四小姐,並進入了宋氏三姐妹學習過的貴族學校,。
  • 李清照向丈夫撒嬌,寫下這首愛情詞,不僅深情,更彰顯了她的智慧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愛情故事,成為了北宋文壇的一段佳話,兩個人郎情妾意,彼此都深愛著對方,最終結為夫妻,可以說是天作之合,是世間最好的婚姻;一個人是才女,一個是才子,著實是令人羨慕。其實人世間有很多人的婚姻是非常不幸,有多少人最終沒有嫁給愛情,而是委曲求全嫁給了不喜歡的人。
  • 愛在民國 《破曉》中那些觸動人心的愛情故事
    目前在CCTV8、廣東衛視熱播的電視劇《破曉》在大氣展現民國年代反黑傳奇的同時,也刻畫了幾種令人感同身受的愛情,三條交叉的人物情感線與錯綜複雜的謎案故事線交織在一起,或愛得深沉、或真摯感人、或虐身又虐心。
  • 婚姻中,越獨立的女人,活得越高級!
    文/飛魚在婚姻中,越懂得獨立的女人,活得就越高級,因為獨立的女人永遠都是最美麗的。然而獨立是什麼樣子呢?在婚姻中,女人有自己的主見,不是什麼都依賴丈夫,有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別是經濟獨立能力,這樣活得更加有底氣。當你獨立,當你強大,你想要的會得到。
  • 性是愛情的「升華」,婚姻是愛情的「凝華」
    這要分別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既無愛情也無婚姻關係的性。它既不涉及愛情的排他性,也不涉及婚姻的忠誠諾言,因此可以完全的隨心所欲,與道德問題無涉。對它的唯一約束條件是雙方自願,如果有一方不自願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構成強姦。第二種情況,發生了愛情。
  • 《非誠勿擾》孟非:「獨立」是幸福婚姻的重要指標
    美好的愛情、幸福的婚姻,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今晚(3月30日)《非誠勿擾》,孟非提出了幸福婚姻的一個重要指標——獨立。同時,孟非還特別強調,千萬不能把婚姻當作改變自己人生境遇的一次機會。關於愛情和婚姻,每個人都有一個願望:「這一生,能夠和相愛的人結婚,相伴到老,一生幸福。」場上的「小梁詠琪」孔嘉琪分享道:「以前特別想找個人保護我,但後來慢慢意識到了,還是要自己保護自己。」孟非對這一態度很是欣賞並提出了「獨立」是幸福婚姻的重要指標,「我什麼都不會,就想做個幸福的女人,找到愛我的男人,一直愛我一輩子,是一件完美又幸運的事情。
  •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張愛玲,出名很趁早,可遠觀卻不可近交
    試想一下:你最愛的一條裙子上爬滿了跳蚤,你的感覺是如何?提起民國四大才女,不可不提的就是張愛玲。她的作品流傳最廣,被搬上熒幕最多,也被最多人推崇。無論是「出名要趁早」,還是那些「紅玫瑰和白玫瑰」,哪怕是一場香港戰事都能成就一場「傾城之戀」,只是太多人緣分淺薄,只有「半生緣」。
  • 一夫一妻丨上帝關於基督徒婚姻家庭的啟示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是造物主設立的,起初,神造男造女彰顯了祂的心意,祂先用地上的塵土造了亞當,並把生命氣息吹進了亞當的鼻孔,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聖經婚姻家庭是每個基督徒人生中極其重要的大事,聖經中有詳細的教導和啟示,可由於許多弟兄姊妹並沒有仔細讀經揣摩,在婚姻家庭生活的建造上偏離了真理
  • 這部豆瓣8.4分的民國情書讓我明白,什麼才是最好的愛情
    魯迅也慢慢地喜歡上了許廣平的熱情勇敢、堅定獨立又有主見。於是,魯迅很喜歡與許廣平寫信往來,溝通一切事情。大到工作上的規劃,小到一日三餐的生活作息,他都一一道來。因為有共同話語,他們成為了彼此之間最好的聆聽者。也因此他們在學術界上共同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有共同話語的人,知你所知,懂你所懂,能夠尊重你,站在你的角度想問題。
  • 推10部先婚後愛甜寵文,始於顏值,終於愛情,相伴一生請你喜歡我
    十年書齡,愛看各種文筆劇情俱佳的小說,喜歡體驗作者筆下他們不同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華子,我們一起共品書中世界,今天給大家推薦10本先婚後愛文,喜愛的朋友可以轉發關注。1.《錦繡民國》作者:端木景晨2.蕭德音出身書香門第,美貌而有才女之名。十八歲時遵循婚約嫁入地位煊赫的高官顧家,成為了顧家兒媳。她是北平社交界最引人注目的名媛之一,丈夫英俊、風度翩翩,是曾撩動了北平無數少女情懷的航空飛虎少校;美貌、才名、金錢、地位、婚姻,她要什麼有什麼,在別人眼中,她的人生再圓滿不過。
  • 是什麼讓婚姻有了危機感?
    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結婚率越來越低的當下,是什麼讓婚姻有了危機感?白巖松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高房價毀掉了年輕人的愛情,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那在盛產俊男靚女,同時也盛產金錢的娛樂圈,他們無需擔心高房價,為什麼婚姻也是如此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