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動脈網(ID:vcbeat),作者 | 陳鵬
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像極了當年肆虐的SARS。面對更加迅猛的疫情發展,我們的應對策略也不再如2003年一般手足無措。在成功控制人員流動,隔離疑似病例之後,疫情發展似乎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這時,如何對患者進行治療,就成了所有人關注的重點。
前一段時間在朋友圈中頻繁出現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成為了治癒新冠肺炎的神藥。瑞德西韋背後的開發者,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也因為迅速的響應國內疫情組織臨床試驗。
那麼瑞德西韋為何會成為人們口中的治病良方?其背後的藥企巨頭吉利德又為何能在業績連年下滑中保持穩定的股價?今日,我們就帶各位一起去一探究竟。
瑞德西韋到底是個什麼藥?
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瑞德西韋幾乎成了一天治癒疾病的神藥。儘管相關部門已經及時對不實信息進行了闢謠,但是人們似乎更加願意相信一天治癒的奇蹟。即使瑞德西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所有證據就只有一些體外試驗和一個美國病例。
1月31日,頂級醫學學術期刊NEJM上發表了一篇有關美國第一例輸入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brief report。該患者在1月21日至1月26日期間持續發熱38.8度以上,然後在1月27日,開始接受瑞德西韋治療。隨後其臨床症狀發生了迅速的改善,不再需要吸氧,氧飽和度也恢復到了94%-96%。
研究並沒有其他患者進行對照,也沒有患者在用藥前後的外周血病毒血徵或病毒載量數據,只有鼻咽/口腔拭子的病毒RNA數據。而且由於該患者在使用瑞德西韋的同時,還接受了其他各種支持治療,因此無法判斷其症狀減輕是否直接歸因於瑞德西韋。
瑞德西韋在不同濃度下對新冠病毒的抑制效果
在此之後,武漢病毒研究所於2020年2月4日在《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文獻,在體外實驗中證實了瑞德西韋對冠狀病毒的有效性。在該文章中,武漢病毒所團隊檢測了七種不同抗病毒藥物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隨後發現,瑞德西韋、氯喹(Chloroquine)以及Nafamostat在體外具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
在進一步的細胞實驗中,最低1.85μM濃度的瑞德西韋就可以完全清除綠猴腎細胞系Vero E6的新冠病毒感染。這些證據都指向瑞德西韋可能是對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藥。
瑞德西韋其實是一款「老藥」,而且是一款從一定意義上說失敗了的老藥。瑞德西韋的設計初衷,是用於抑制伊波拉病毒中一個叫RdRP的蛋白,一種RNA聚合酶,對伊波拉病毒的繁殖過程極其重要。
在WHO對於伊波拉病毒藥物的一項對比實驗中,瑞德西韋與REGN-EB3、ZMapp和mAb114進行了平行試驗。然而在參與臨床試驗的低病毒載量人群中,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死亡率最高,達到了33%。過高的死亡率也迫使該項臨床實驗被提前中止。
雖然瑞德西韋並沒能達成使命,但是自2017年以來,卻不斷有文章指出,瑞德西韋可能對冠狀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就在2020年1月10日,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之前,還有研究機構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文,證實相比於洛匹那韋、利託納韋和幹擾素β,瑞德西韋對同為冠狀病毒的MERS病毒有更加明顯的療效。
並且在小鼠實驗中,預防性或治療性的使用瑞德西韋,都能在感染後改善肺功能,減少肺病毒載量和改善肺部病理。正是以這些研究為基石,美國才會允許以「同情用藥」的方式給病人使用瑞德西韋。
吉利德方面在了解到瑞德西韋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之後,就開始積極的與國內衛生部門接洽。2月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布報導,稱吉利德即將在中國開展關於瑞德西韋的Ⅲ期臨床試驗。
其他一些消息也指出,吉利德正在積極採購瑞德西韋的中間體藥物。緊接著在2月2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透露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獲受理,將由中日友好醫院牽頭,在武漢開展。
兩項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註冊臨床試驗
2月5日,中日友好醫院的王辰、曹彬團隊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宣布啟動瑞德西韋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
兩項臨床試驗分別針對輕中度患者和重度患者,均由中國醫科大學贊助(輕中度試驗中中國醫學科學院以合作者身份參與試驗),中日友好醫院的曹彬教授擔任PI(主要研究者)。輕中度試驗預計招募308名患者,而重度試驗預計招募452名。參與試驗的患者會接受第一天200mg劑量的安慰劑/瑞德西韋治療,並在接下來的9天中每天接受100mg劑量的治療。
本次開展的兩項試驗均以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形式展開多中心研究。雙盲試驗指研究對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試驗的分組情況,完全由研究設計者來安排和控制臨床試驗方案。這也就意味著在臨床試驗開盲之前,沒人能了解瑞德西韋是否有效。這兩項試驗的預計完成日期分別是4月27日(輕中度)和5月1日(重度),瑞德西韋究竟是不是治癒新冠肺炎的神藥,也只有到時才知曉。
瑞德西韋究竟是不是神藥我們暫時放下不表。但是瑞德西韋背後的吉利德在這段時間著實是賺足了眼球。人們都想知道這家在危難關頭拿出「救命良藥」的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
吉利德到底有多牛?
吉利德誕生於1987年,自成立以來就致力於抗病毒領域的藥物研發。在僅33年的發展史中,吉利德在抗病毒領域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旗下的C肝藥Sovaldi在上市的第一年就完成了超百億美元的銷量,成為藥物研發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藥物之一。而在愛滋病領域,吉利德的抗艾藥物長期佔據著全球50%以上的市場空間,並且這一數字還在逐年擴大。
2014年,憑藉C肝藥物的強勢發揮,成立僅27年的吉利德就衝進了全球十大製藥企業的名單中,與其並列的輝瑞、諾華、羅氏等都是發展了上百年的大藥企。在全球知名醫藥諮詢機構IDE Pharma發布的2019醫藥創新指數排名中,吉利德也憑藉極具創新性的產品管線排名第一。
吉利德的創始人麥可奧丹早年曾感染過登革熱,很多人都認為這與吉利德選擇抗病毒藥物研發這個賽道密切相關。在最初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吉利德其實並未取得成功。其上市的第一款藥物西多福韋(Vistide)雖然幫助吉利德在二級市場上募集到了大量資金,但是藥物本身卻銷量平平。真正幫助吉利德擺脫長期虧損的,是1999年的收購案。
1999年吉利德以5.5億美元的總價收購了NeXstar pharma,並同時獲得了其旗下的兩款藥物,用於治療嚴重真菌感染的AmBisome和治療愛滋病患者卡波濟氏肉瘤的DaunoXome。第二年在這兩款產品銷量的推動下,吉利德的年營收首次破億,其營收的主要來源也首次從合作收入變成了銷售額。
2001年,吉利德首個抗HIV藥物替諾福韋酯獲批上市。並且自此開始,吉利德開始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分配到抗HIV藥物的研發中。隨後,幾乎每隔兩年吉利德都會推出一款新的抗HIV組合療法藥物,憑藉穩定的產品輸出,迅速侵吞原本在抗HIV領域的巨頭GSK的市場空間。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今日。
然而最終將吉利德推上十大藥企寶座的,卻不是抗艾藥物。2011年,吉利德斥資112億美元收購Pharmasset,並獲得其管線中的C肝藥物Sovaldi。這項交易究竟是否值得,從吉利德的收入中一看便知。
吉利德2011年以來的營收走勢圖
2014-2015年,是吉利德發展以來最輝煌的一段時期。其營收從2013年的112.02億跳到了2015年的326.39億。但是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吉利德卻接連經歷了三年的連續營收下滑,營收從2015年的峰值326.39億美元,又回落到了2018年的221.27億美元。短短三年的時間,業績下滑了30%多。
吉利德公布的2019年部分財務數據
2020年2月6日,吉利德公布了自己2019年的財務數據,營收終於恢復增長,來到了221.19億美元的新起點,終結了此前三年的業績接連下滑。扣除成本,吉利德的淨收入達到了53.86億美元,調整後淨收入更是高達84.66億美元。
同大多數藥企一樣,吉利德的毛利率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調整後毛利率更是超過80%。而在研發方面,隨著多項臨床試驗的開展,吉利德在2019年顯著提高了研發投入,未自己未來的發展提供保障。
業績在大起大落之後終於回復平穩。而這背後的原因,正是前面所提到的C肝藥物——Sovaldi。
業績大起大落的背後,是吉利德驅逐C肝的決心
C肝,是一種由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導致的肝臟疾病。C肝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慢性C肝會進一步引起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致命疾病。C肝的傳播途徑和愛滋病類似,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傳播,另有少量散發性C型肝炎,其傳播途徑尚不明確。
在2011年之前,聚乙二醇幹擾素α(後文簡稱幹擾素)注射液和利巴韋林聯用是主要的治療方案。這兩款藥物聯用的治癒率大概只有40%左右。到2011年,口服抗病毒藥物,如默沙東的boceprevir,大幅提升了C肝的治癒率。
但是當時的口服藥物卻不完全是口服。患者需要使用「口服藥物+幹擾素注射液+利巴韋林」的組合方案,才能將治癒率從40%提高到約80%。這一數字對於治療C肝來說其實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了,如果沒有吉利德出現的話。
2013年12月,吉利德的C肝藥Sovaldi獲批上市,在治癒率、依從性和不良反應三個維度上完爆了其他對手。使用Sovaldi進行為期12周的一個療程治療,C肝的治癒率可以達到90%左右;特定疾病分型的C肝患者無需同時進行幹擾素注射,只需要口服Sovaldi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Sovaldi的臨床試驗中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出現率也顯著低於對手。於是上市之後Sovaldi迅速佔領市場,成為C肝治療的新標準。僅2014年一年,Sovaldi的銷量就突破了100億大關。
三代C肝藥物的年銷量(2018年起,吉利德不再單獨披露Sovaldi銷量)
Sovaldi大幅提高了C肝的治癒率和患者依從性,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患者的減少。面對不斷減少的C肝患者和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吉利德不得不將Sovaldi的價格定到1粒1000美元,一個療程8.4萬美元的價格,以在短時間內收回研發成本並獲取利潤。
隨後,就在Sovaldi上市後的第二年,吉利德又趕忙將Harvoni,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吉二代」推入市場。Harvoni的療效更加驚人,對於不同類型的C肝患者平均治癒率可達95%,對於特定類型的C肝患者,在24周的治療之後,治癒率甚至可以達到100%。隨著Harvoni的推出,C肝藥物市場也走上了歷史最高峰。
據統計,2015年的全球C肝市場達到了史上最高的237億美元,吉利德的兩款產品在其中佔據了80%以上。
Sovaldi和Harvoni讓C肝病毒無處可躲。然而飛鳥盡,良弓藏,C肝患者的減少也加速了Sovaldi和Harvoni的市場萎縮。吉利德自己推出的「吉三代」Epclusa也在僅僅達到35億美元的年峰值銷售之後,就迅速衰落。吉利德甚至自己成立了C肝藥物的仿製藥企業,覆蓋尾部市場。到2019年,吉利德三款C肝藥物銷量已經只剩下不到30億美元,不及峰值市場的1/6。
2017年11月,吉利德宣布Sovaldi在中國正式上市,商品名為索華迪。隨後,Harvoni和Epclusa也相繼進入中國市場,商品名分別為夏帆寧和丙通沙。在2019年底的醫保談判中,夏帆寧和丙通沙攜手默沙東的擇必達一同進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幅85%,患者單療程治療費用從5萬元左右降低到1萬元左右。
吉利德近幾年的資產變化情況
吉利德在C肝市場的表現,讓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3年,吉利德的流動資金曾跌到了谷底,現金儲備只有25.71億美元,營運資金更是只剩下2.59億美元。
而在Sovaldi上市後,第一年吉利德的財務情況就有了巨大的改觀。現金儲備和營運資金雙雙破百億,總資產接近350億美元。2017年,吉利德僅花了三年的時間就讓自己的資產總額再次翻番,突破700億美元。
但現實是,吉利德因為自己的藥物治療效果太好,而降低了C肝市場空間。
療效好副作用低,吉利德最新B肝藥已經進入國家醫保
對於治療比C肝更加棘手的B型肝炎,吉利德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2年推出的Hepsera(阿德福韋酯)是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核苷酸類似物。該藥在2008年時達到了3.4億美元的銷量,但是相對於整個B肝市場來說,這款產品的銷售情況並不算好。
隨後在2008年,吉利德又將自己的抗艾明星藥物Vilead(替諾福韋,中文商品名韋瑞德)推向B肝市場。Vilead上市前與Hepsera進行了頭對頭的臨床試驗,然而上市後卻仍然沒能幫助吉利德擴大在B肝領域的優勢。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吉利德的業務在抗艾領域和C肝領域迅猛增長,在B肝領域卻一時沒了消息。然而實際上,吉利德的動作卻從未停歇。
2016年11月,吉利德帶著自己的B肝藥Vemlidy(中文商品名韋立德)再次衝擊B肝市場。韋立德是韋瑞德的升級版,相對於自己的前代產品,韋立德在劑量減少到1/12的前提下保持了前代產品的有效性。同時由於劑量的降低,腎毒性大幅下降。除了終末期腎病患者不能使用之外,輕、中、重度腎病患者都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韋立德。2018年12月,韋利德同樣進入了國內,成為最新的B肝藥物。
有如此大的升級,吉利德卻沒能全面替代韋瑞德的地位。這其中的關鍵原因,就在於韋瑞德的高價格。
目前正在使用中的B肝藥物,與韋瑞德直接競爭的產品,主要就是自己的前代產品替諾福韋和BMS的恩替卡韋,然而這兩款藥物早已超出了專利保護期的範疇。
慶幸的是,國內患者再也不需要擔心韋立德的價格問題。在2019年12月進行的最新一輪醫保談判中,韋立德順利的通過了談判,進入醫保範疇。
即使是韋立德,也只能保證患者長期帶病生存。作為抗病毒領域的專家,吉利德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治癒B肝的可能性,而轉機或許已經顯現。2018年9月,吉利德宣布與Precision Bioscience合作研發基因療法,徹底消除人體內的B肝病毒感染。
鏖戰NASH,屢敗屢戰卻從未放棄
在成功攻克了C肝之後,吉利德的信心大漲,並藉此乘勝追擊,希望在更廣泛的肝病領域繼續前進。而這次吉利德顯然碰上了一塊硬骨頭。
吉利德希望突破的是一個臨床上未被解決的難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目前對於NASH,不僅沒有合適的治療方案,甚至連病因都還不十分清晰。在2019年初時有分析師認為2019年是NASH藥物研發的關鍵一年,其中吉利德的Selonsertib被寄予厚望。
然而事情並不像大家想的這麼樂觀。2019年2月吉利德遺憾的宣布Selonsertib在Ⅲ期臨床試驗STELLAR-4中沒能達到臨床終點。隨後在2019年4月,Selonsertib的另一項Ⅲ期臨床試驗STELLAR-3也宣告失敗。吉利德隨即放棄了這款藥物,著力推動其他兩款產品管線的研發進展。
然而吉利德的壞消息並未到此為止。2019年12月,吉利德宣布自己藥物管線中另一款治療NASH的關鍵藥物Cilofexor,單藥治療和聯合治療都沒能達到其Ⅱ期臨床試驗ATLAS的主要臨床終點。但是好消息是,Cilofexor和Fisocostat聯合治療的試驗結果達到了次要終點,聯合治療有效的減輕了NASH的各項症狀,並且治療耐受性良好。這也意味著這一藥物組合還有很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Cilofexor和吉利德的另一款NASH藥物Firsocostat的聯用,也改善了受試患者的相關症狀。雖然在單藥治療上屢次碰壁,但是聯合治療似乎為吉利德打開了一扇窗。而從吉利德的態度上看,這家藥企巨頭與NASH之間的戰鬥還遠未終止。
持續發力的抗艾藥物,吉利德奇招頻出
除C肝藥物外,吉利德的營收走勢
除去收入中的C肝藥物部分,吉利德也從未停止過增長,速度基本穩定在10%左右。
2013年Sovaldi上市之前,抗艾藥物一直是吉利德的支柱產品。在C肝市場萎縮之後,吉利德的營收支柱也從C肝藥再次轉向了抗HIV藥物。2019年抗艾藥物為吉利德創造了164.38億美元的營收,佔其總收入的73.22%,已經成功接棒C肝藥物成為其下一階段的主要營收支柱。
吉利德2019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產品
2019年吉利德的產品中共有6款產品銷量超過10億美元,其中只有一款C肝藥物,「吉三代」Epclusa。
在其餘的五款抗艾藥物中,年銷量接近39.31億美元的Genvoya雖然略有下滑,但是仍然排在了第二暢銷的藥物。其相關專利期還有6-8年的時間,仍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另外2018年初獲批上市的Biktarvy在發售不滿一年的時間內就銷售了11.84億美元,2019年更是飆升300%到47.38億美元。其市場專利期一直持續到2033年,已經成為了吉利德的又一款核心產品。在抗艾藥物的持續發力下,未來幾年吉利德保持當下的業績穩定看起來應該沒有問題。
199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提出了愛滋病的雞尾酒療法,使用三種或更多的抗病毒藥物聯用來對抗HIV。這樣的組合方式和調製雞尾酒很相似,因此被稱為「雞尾酒療法」。
在雞尾酒療法出現之前,GSK的齊多夫定是單藥治療愛滋病的明星藥物。但是與所有的單藥治療方案一樣,齊多夫定也會在患者長期服用後產生耐藥性,影響療效。雞尾酒療法的出現徹底解決了患者耐藥的問題,讓愛滋病患者長期帶病生存成為可能。
但是比雞尾酒療法更複雜的是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那麼能否把多種藥物濃縮到一片藥中?當時的愛滋病巨頭GSK率先開展研究,先後出產了幾代產品,卻始終離單藥實現雞尾酒療法差了一步。而完成這一目標的,正是吉利德。
2006年,吉利德的三合一治療藥物Atripla獲批上市,成為第一款單藥雞尾酒療法。在臨床試驗中,244名使用Atripla的HIV感染者有80%在服藥後HIV病毒顯著減少,並且CD4細胞(HIV病毒的主要攻擊對象)明顯增加。裡程碑式的藥物加上優秀的療效,FDA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利用快速審評程序通過了Atripla的上市申請。
隨後幾年,Atripla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並在2010年取代了暢銷愛滋病藥物Truvada成為了吉利德當年最暢銷的藥物產品,銷量29.27億美元。
被Atripla擠下寶座的Truvada是吉利德在2004年推出的另一款傳奇藥物。最初FDA只批准Truvada用於治療愛滋病,出於對其副作用的擔憂,FDA直到2012年都沒有批准Truvada的預防用途。獲批用於預防不僅延長了Truvada的市場獨佔期,而且讓這款藥煥發了銷量的第二春。直到今天Truvada仍然是愛滋病預防藥物的金標準,仍然保持著每年接近30億美元的銷量,已經成為了抗艾藥物史上最暢銷的產品。
在抗艾藥物領域能戰勝吉利德的可能只有吉利德自己。Atripla的統治持續了很多年,而最終,在Atripla專利期臨近之際,吉利德推出了Atripla的接任者Stribild,並很快又推出其升級版Genvoya,繼續延續自己在抗艾藥物領域的統治。
Genvoya從Atripla的三合一進化到了四合一,除了保留恩曲他濱之外,依發韋侖被替換成了新藥埃替拉韋,替諾福韋酯被替換成了在血漿中更穩定的丙酚替諾福韋,又額外添加了藥物增效劑考比司他。Genvoya上市後很快便置換掉了Atripla和Stribild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迎來了其銷售峰值,46.24億美元。
這時吉利德遭到了自己在愛滋病領域的老對手GSK的挑戰。GSK推出的新藥Triumeq市場份額迅速上升,在短期內增速甚至超過了Genvoya。
對於這樣的挑戰吉利德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吉利德自己最新產品Biktarvy的臨床試驗直接進行了Biktarvy與Triumeq三種有效成分藥物組合的對比試驗,相當於與Triumeq之間的頭對頭試驗。最終,Biktarvy在有效性上與Triumeq基本一致,但是藥物不良反應事件較少。
在優秀試驗數據的帶動下,2018年剛上市的Biktarvy已經成為了吉利德藥物管線中銷量最高的產品,2019年銷量高達47.38億美元,而且未來還有增長空間。
吉利德早已在愛滋病治療領域站穩了腳跟,而在愛滋病預防領域,吉利德的探索並未止於Truvada。
Descovy於2016年在美國率先上市,隨後在2018年進入國內,中文名為達可揮。達可揮自銷售以來已經成為了吉利德的支柱產品之一,目前的年銷量超過15億美元。但是其美國和歐洲的專利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到期,看起來留給吉利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但是吉利德對於達可揮的期望並不僅僅是在治療愛滋病上。2019年11月,在第17屆愛滋病會議上,吉利德宣布達可揮在愛滋病暴露前預防(PrEP)療法的Ⅲ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與同類產品Truvada(舒發泰)非劣勢的功能和療效。在96周的實驗中,接受達可揮和舒發泰的高風險人群感染HIV的比例分別為0.16%和0.30%,證實達可揮相比於舒發泰的非劣效性。同時達可揮比舒發泰更快達到HIV感染的藥物有效濃度,並且停藥後的藥物存在時間延長了60%以上。
根據這樣的臨床結果,吉利德很可能會在2020年提交達可揮用於PrEP的新適應症申請。而這也將推動達可揮的銷量進一步提升。
在單一片劑治療之後,長效抗艾藥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愛滋病藥物的主要發展方向。目前上市的長效抗艾注射劑大多是每周注射一次,而GSK和輝瑞共同持股的ViiV正在開發一種新藥產品,可能會將註冊頻率延長到每月一次。面對GSK新一輪的挑戰,吉利德自然不會將自己多年經營的江山拱手讓人。
2019年3月,吉利德公布了自己有關GS-6207的臨床實驗結果。GS-6207是一種HIV-1衣殼功能抑制劑,未來將成為長效HIV組合療法的一部分。40名健康受試者參與的臨床試驗支持了GS-6207 在劑量大於100mg時維持3個月的給藥間隔,並且幾乎無不良反應。
2019年11月GSK又公布了進一步的試驗結果,皮下注射的GS-6207潛在給藥間隔可以達到6個月一次。吉利德能否在長效抗艾藥上再次擊敗GSK,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買入風箏製藥,押寶細胞治療
腫瘤一直是各大藥企的兵家必爭之地,依靠C肝藥物和抗艾藥物大賺一筆之後,吉利德自然也想在腫瘤領域分一杯羹。但是其最初的布局並不太成功。
2014年,吉利德的重磅腫瘤藥Zydelig獲批上市,同時登陸美國和歐洲市場,用於三種B細胞血液腫瘤的治療。
在上市之初,Zydelig的藥物標籤中就包含一個黑框警告,告誡消費者要警惕該藥潛在的副作用,包括腸炎、肺炎以及可能致命的肝臟問題。到2016年,這些副作用導致Zydelig在因安全性問題被EMA(歐洲藥品管理局)警告,並中止了其六項在研的臨床試驗。
在Zydelig的失敗之後,吉利德在腫瘤學上的布局開始從自研向合作與收購轉向。其中最關鍵的一筆交易,自然就是以1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風箏製藥,並隨即獲得了全球第二個獲批的細胞治療產品Yescarta。
剛剛獲批兩年的Yescarta正在逐步展現出自己驚人的吸金能力。2018年是其正式上市銷售的第一年,當年銷售額就達到了2.64億美元。2019年,隨著歐洲市場的開放,Yescarta的銷售額衝上4.56億美元。未來隨著成本的下降和技術可及性的提高,我們有理由認為,Yescarta在未來的幾年中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吉利德對於細胞治療的期望還不止於此。目前Yescarta還在推進有關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希望能從目前的三線治療角色上升至二線治療。在Yescarta之後,另一款細胞治療產品,靶向CD19的KTE-X19也已經蓄勢待發。在2019年,吉利德先後展示了KTE-X19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LL)和套細胞淋巴瘤(MCL)中取得的優異成績。
在治療ALL的Ⅰ期ZUMA-3臨床試驗中,41位接受了治療的患者在隨訪兩個月以上後,有68%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或完全緩解伴有不完全血象恢復。而在治療MCL的Ⅱ期ZUMA-2臨床試驗中,60名可以評估的患者有67%達到完全緩解;中位隨訪時長12.3個月時,57%的患者仍然維持緩解;並且12個月的無進展生存率和總生存率分別達到了61%和83%。儘管KTE-X19仍然可能會引起腦卒中、多器官衰竭等嚴重不良事件,但是這樣的總體緩解數據仍然令人振奮。
其他疾病領域,尋找Best in Class的合作機會
在其他疾病領域,吉利德主要採取了合作的研發策略。
吉利德在2015年底與Galapagos達成了最高達20億美元的協議,共同開發其JAK1抑制劑Filgotinib。這款產品也沒有辜負吉利德的期望。2019年8月,吉利德與Galapagos宣布,EMA已經受理Filgotinib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成人患者的申請。
Filgotinib的臨床試驗結果
從目前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上看,Filgotinib將會在同類藥物中非常有競爭力。2019年FDA剛剛批准了艾伯維的JAK抑制劑Rinvoq上市。這款藥物在其披露的臨床試驗結果中,達到20%緩解的患者比例保持在65%-71%。
而使用200mg的Filgotinib在同一指標上同樣可以達到66%,效果與Rinvoq相當。
但是Filgotinib的患者耐受性數據非常好,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只停留在輕度到中度,而且200mg組的患者只有4.1%曾產生不良反應。Filgotinib很可能將成為先頭產品,吹響吉利德進軍免疫疾病領域的衝鋒號。
發展至今,吉利德已經憑藉自己的獨到眼光抓住了多款優質藥物管線,在抗病毒藥物之外,又將自己的足跡邁向腫瘤、免疫系統疾病等更廣泛的醫療領域。如今業績回穩,後續產品跟進,還坐擁250億現金,2019年可能會是吉利德新時代的開始。這家擊潰了C肝病毒的企業,能否在下一個時代中戰勝更強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