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210億美元天價收購;京東健康計劃本月申請IPO;國家新成立新...

2021-01-13 創業邦

「醫線」是創業邦推出的醫療健康欄目,立足醫療健康一線,捕捉行業內最新動態,嘗試洞察創投新趨勢。

醫線周報,為你挑選過去一周

整理| 鍾小玉

Part.1

一周投融資

本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融資事件共13 起,其中國內 6 起,國外 7起。據睿獸分析不完全統計,本周國內醫療融資金額總計超過 20億人民幣,海外融資金額總計超 7億美元

國內融資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創業邦製圖

上海京頤科技(KingYee)成立於2004年,前身睿林科技,是一家智慧醫療技術及服務提供商,主要業務有:移動醫療、醫療物聯網、醫院HRP、去醫院(掌上醫院)4大部分。

百奧賽圖是一家動物基因檢測機構。利用ESC、TALEN、Tol2系統轉基因、HITI等技術,為用戶提供腫瘤細胞系及CDX小動物活體成像、免疫檢查點人源化小鼠、大小鼠飼養繁殖培訓、Southern雜交檢測、核型分析等服務。

深圳市資福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高端醫療設備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且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級高科技企業。

雲開亞美2011年成立,由上市公司海正藥業控股,以經營慢性特殊疾病用藥為特色,為消費者提供配套的專業售後服務和網上藥店平臺,已展開包括自建平臺、第三方平臺、微信、支付寶在內的全渠道部署。

尚健生物專注於腫瘤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抗體藥物開發,建立了系列創新抗體研發技術平臺、抗體藥物產業化平臺等國際領先的技術體系。

國外融資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IT桔子&睿獸分析,創業邦製圖

Part.2

一周政策動向

關鍵:抗癌藥、衛生大健康、醫療設備

高福:我國已成立國家新冠病毒中心

e公司訊,9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中關村論壇上發表演講時透露,目前我國已成立國家新冠病毒中心,以便更好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高福介紹,新成立的國家新冠病毒中心將負責收集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新冠疫情防控相關的培訓、國際合作、協調全國活動、制定國家標準等工作。(中國青年報)

工信部:推動增加對抗癌藥等重點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

9月17日,工信部披露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066號建議的答覆:推動增加對抗癌藥等重點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新型高端治療藥物開發,填補重點產品國產化空白。(新浪醫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要強化衛生大健康理念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王賀勝談到,醫改已從增量改革為主轉向更多的存量調整,要在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供給的基礎上,加強醫保、醫療、醫藥改革政策的有效銜接、系統集成。要強化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深化藥品領域改革,減輕藥品耗材費用負擔;建立完善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和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深入推進績效考核和管理改革,加快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堅持中西醫並重,加快中醫藥改革發展。(中國衛生雜誌)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加快推進醫療裝備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表示,工信部將會同衛健委等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醫療裝備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強化醫工協同,不斷提升醫療裝備性能品質。二是要完善標準體系,加強醫療裝備產業基礎及信息化等領域標準建設。三是要推進新產品應用,進一步擴大首臺(套)保險政策,引導醫療機構優先配置創新型醫療裝備。四是要強化開放合作,增強共同發展新動力。(界面新聞)

Part.3

大公司&大事件

京東健康計劃本月在香港申請IPO

多位知情人士稱,京東旗下在線保健部門「京東健康」計劃最快於本月向港交所提交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通過此次股票發售,京東健康至少將融資10億美元。目前,包括股票發行數量和時間在內的具體細節信息還在確定中,將來可能發生變化。對此,京東尚未發表評論。(新浪科技)

穩健醫療創業板IPO,深創投集團投資企業上市數增至174家

9月17日,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簡稱「深創投集團」)投資企業、國內醫用敷料行業龍頭及棉類消費品領軍企業——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穩健醫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首發掛牌,成為深創投集團上市的第174家投資企業、2020年上市的第17家投資企業。

拼多多關聯公司成立新公司,經營範圍含第三類醫療器械

9月17日,曦昶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拼多多高級副總裁朱健翀,經營範圍包含:食品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遠程健康管理服務;醫院管理;健康諮詢服務等,由拼多多關聯公司杭州埃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企查查)

安邦保險集團將向銀保監會申請解散

9月14日,安邦保險集團公告,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會議決議解散公司,並成立清算組。下一步,公司將按照法律法規向中國銀保監會申請解散,在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後及時組織清算。銀保監會表示,為切實化解安邦保險集團風險,中國銀保監會剝離安邦保險集團非涉案涉訴資產,批准設立大家保險集團。安邦保險集團和安邦財險將依法予以清算註銷。(和訊網)

吉利德210億美元收購Immunomedics,獲得熱門ADC藥物

近日,吉利德宣布以210億美元收購抗體藥公司Immunomedics,預計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完成。這是繼吉利德2017年120億美元收購CAR-T廠家Kite後在腫瘤領域的又一次大規模收購,也是2020年醫藥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案,足可看出吉利德進入腫瘤市場的決心和緊迫。(MedTrend醫趨勢)

諾華中國總裁離職

諾華製藥(Novartis)亞太、中東及非洲區域總裁兼諾華集團中國總裁尹旭東因個人原因決定離開諾華。在加入藥企之前,尹旭東為波士頓諮詢的諮詢顧問,與阿斯利康做中國市場研究結緣,後於2004年加入阿斯利康,2008年4月出任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2011年1月,尹旭東擔任諾華大中國區總裁職務,並於2017年3月晉升為升任諾華亞太、中東和非洲(APMA)市場負責人,兼任諾華集團(中國)總裁。

Part.4

新產品&新技術

俄羅斯首批「衛星-V」疫苗已向相關地區發運,高風險群體優先接種

9月13日獲悉,俄羅斯衛生部發言人表示,首批 「衛星-V(Sputnik V)」疫苗已運往俄羅斯相關地區。「作為試點交付的一部分,將確保向俄羅斯聯邦組成實體運送疫苗的物流鏈、向高風險群體公民分發和組織接種針對COVID-19的疫苗。」衛生部發言人說。(澎湃新聞)

《科學》: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獲悉,華盛頓大學蛋白質設計研究所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設計了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緊密結合的小型蛋白,該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研究人員通過蛋白骨架上對接病毒RBD,識別全新的結合模式,從頭開始設計完全合成的蛋白質。活性最強的一種抗病毒蛋白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LCB1。這種高親和力的抗病毒蛋白,進一步證明了計算蛋白設計可用於創建有前途的候選藥物。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上。(學術經緯)

《Sci Immunol》:機體早期的免疫反應或會促進重症COVID-19的發生和進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當發生SARS-CoV-2早期感染後,機體中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或會被強烈激活,但這類激活與中度至重症COVID-19患者機體中的激活類型或許並不相同,這一研究發現或能幫助研究人員理解為何某些患者機體會發生超級炎症。本文研究結果為早期SARS-CoV-2的感染和隨後COVID-19發生時機體的免疫反應的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也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改善性的護理和治療COVID-19患者的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研究基礎。(生物谷)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中和抗體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相關研究取得最新進展: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基於引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研發的疫苗,對目前的新冠變異型病毒應該同樣有效。研究人員分析了感染2周至1個月、1至2個月及6至7個月後病人血漿樣本中IgG抗體的表達水平,發現在感染6至7個月的血漿樣本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周至1個月及1至2個月有所降低,但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光明日報)

《Nature》:科學家找到讓癌細胞「消停」的關鍵

牛津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通過添加去除中心粒的PLK4抑制,無論癌細胞是否具有中心體或PCM,都將無法組織有助於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分裂的管道。同時表明,抑制PLK4或中心體複製及組裝相關的其他調節因子,是選擇性靶向由17q23擴增驅動的乳腺癌或其他腫瘤的一種前途治療策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上。(生物探索)

《eLife》:發現阿爾茲海默病發生的關聯基因

獲悉,阿拉巴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追蹤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病發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基因,這種名為BIN1的基因早在2009年就被發現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有關;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指出,BIN1能幫助調節大腦神經元的活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過度的神經活性—超興奮性與阿爾茲海默病直接相關,因此BIN1就成為了首個與超興奮性相關並作為阿爾茲海默病驅動子的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發表在eLife上。(生物谷)

Part.5

言論&數據

比爾·蓋茨:10月底前沒有一種新冠疫苗能在美國獲批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日前透露,他不相信目前正在研發的任何一款新冠疫苗能於10月底前在美國獲批。此言論與川普政府提出的「大選前就能見到新冠疫苗」說辭有所出入。不過,蓋茨對疫苗研發在明年(2021年)年初取得突破充滿信心,「我確實認為,一旦進入12月或(明年)1月,至少兩或三款疫苗會尋求批准。」(海外網)

中國臨床試驗數首超美國,為全球第一

根據科睿唯安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開展的臨床試驗數量已經首次超過美國。若是延續此種趨勢,那麼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開展臨床試驗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可能是受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開展的臨床實驗中,針對呼吸系統疾病和傳染病的數量最多,針對腫瘤的臨床試驗數量排在第三位。(E藥經理人)

三甲醫院院長劉作林:這些藥企帶量採購的影響相對較小

近日,國家三甲醫院成飛醫院院長劉作林談到,帶量採購對藥企的影響可以分為幾部分——未中標國內企業會逐漸從醫院撤出或「淘汰」。生物藥企業、研發能力強的企業,和以藥店和非公醫療為主銷渠道的企業,帶量採購的影響相對較小。(賽柏藍)

對本欄目感興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zhongsy_520進群交流,需備註工作單位和姓名,感謝大家。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強生在上海建機器人輔助脊柱手術應用中心 ;京東健康或本月在港IPO...
    新獲3.75億歐元擴大新冠疫苗研究 5、美國破產法院批准GNC出售給哈藥集團 6、京東健康最快本月在港IPO 醫藥企業動態
  • ...健融資周報:吉利德蓄力細胞療法,5.67億美元收購Cell Design Labs
    據火石創造的智能投顧助手統計顯示,12月9日—12月15日這周,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共披露融資事件15起。我們將VC/PE及併購情況整理成如下列表,以饗讀者。文|楊超VC/PE融資情況一覽表
  • 吉利德科學210億美元收購美國腫瘤療法公司;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等4...
    今日焦點: 1、吉利德科學210億美元收購美國乳腺癌藥企 2、阿斯利康已恢復新冠疫苗試驗 3、輝瑞或在年底前向美國人分發新冠疫苗 4、綠葉製藥拉美市場達成兩項合作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新冠藥物研發、強生、京東健康
    企業動態方面,強生、藥明康德(603259,股吧)、康泰生物、君實生物、諾誠健華等均有新動作。與此同時,億歐大健康還跟進了京東健康、再鼎醫藥和愛美客的上市消息,以及太美醫療科技、益方生物和晶泰科技的融資動態。
  • 每日全球併購:京東物流30億收購跨越速運集團,運鴻集團62億收購四...
    京東物流30億收購跨越速運集團 京東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與跨越速運集團在今年8月訂立最終協議,京東旗下的京東物流將全面收購跨越速運,總對價為30億元人民幣。京東表示,預計該交易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 氪星晚報 | 傳京東健康計劃募資10億美元赴港上市;優信2020年Q1...
    大公司 傳京東健康計劃募資10億美元赴港上市 36氪獲悉,7月24日,IFR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京東正在考慮為京東醫療集團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該交易至少可籌集10億美元,最早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完成上市。目前京東發言人表示,對消息不予置評。
  • 4.56億美元,吉利德CAR-T療法Yescarta2019年銷售業績披露
    醫谷微信號:yigoonet近日,吉利德(Gilead)公布了公司2019年度財報收入,根據財報信息,該公司2019年全年總收入為224億美元,相比2018年增長1.5%。具體到產品領域,吉利德通過收購Kite獲得的CAR-T療法Yescarta在2019年全年取得了4.56億美元的銷售業績,相較於2018年全年2.64億美元的銷售業績,實現了72.7%的增長幅度,這也是吉利德該年度除愛滋病藥物Biktarvy之外,業績增速最高的產品之一。
  • 390億美元大筆收購 阿斯利康進軍罕見病領域
    390億美元收購12月12日,阿斯利康與亞力兄製藥共同發表聲明,雙方達成「現金+股票」收購協議,阿斯利康擬以390億美元收購亞力兄製藥。今年6月,有消息稱阿斯利康與瑞德西韋生產商吉利德就潛在的合併事宜進行了初步接觸,交易涉及960億美元,吉利德一度成為阿斯利康的併購緋聞對象。對於此次收購亞力兄製藥的原因,阿斯利康中國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以官網聲明為準。阿斯利康執行長Pascal Soriot在聲明中表示,亞力兄製藥已是補體生物學領域的領導者,為罕見病患者帶來了改變人生的益處。
  • 醫藥健聞周刊|賽默飛世爾收購Qiagen;吉利德收購Forty Seven
    吉利德科學與Forty Seven已達成最終協議,吉利德全資子公司將根據該協議以現金每股95.50美元收購Forty Seven公司普通股的所有流通股,這筆交易價值大約49億美元。兩家公司董事會一致通過,預計交易完成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此次收購將加強吉利德的免疫腫瘤研究。
  • 吉利德市盈率僅16倍,A股...
    讓吉利德市值進一步爆漲的,是一次頗具眼光的戰略併購。2011年,市值300億美元的吉利德「豪賭」,以112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Pharmasset公司。這家公司彼時沒有任何藥物上市,正在開發索非布韋(Solvadi)、吉利德二代(Harvoni)幾款口服C肝治療藥。
  • 動脈橙周報20201206:京東健康香港IPO籌資35億美元,醫保局發文支持...
    數字健康公司Everlywell完成1.75億美元D輪融資,用於擴大虛擬護理服務  2020年12月3日獲悉,數字健康公司Everlywell已完成1.75億美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者包括BlackRock、The Chernin Group(TCG)、Foresite Capital、Greenspring Associates、
  • 「行業動態」數字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先鋒Berkeley Lights:將籌集1.53億美元的IPO
    ,價值高達1.532億美元。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該公司表示將以每股16至18美元的價格發行740萬股普通股。如果Berkeley Lights以最高價出售其所有股票,而承銷商完全行使其選擇權,那麼最多可籌集1.532億美元。
  • Arvinas計劃1億美元IPO 推進蛋白降解療法
    近日,Arvinas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預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有望募集1億美元,將用於支持該公司繼續研發可降解致病蛋白的創新療法。Arvinas是一家致力於開發蛋白質降解新藥的生物技術公司。其專有技術為在致病蛋白上附加一個小蛋白標籤,誘導細胞內負責「廢物清理」的蛋白酶體清除這些致病蛋白。
  • 領軍300億市場,首個20億零售呼吸系統中成藥誕生
    整理 |宇哲 本周(2020.8.15-8.21)重要醫療健康事件如下:最新版新冠診療方案發布;補助10萬,懂這門技術的基層醫生吃香了;總價值超60億美元,吉利德和Tango擴大腫瘤戰略合作;首個20億零售呼吸系統中成藥誕生;
  • 因新冠病毒而名聲大噪的吉利德,是一家什麼公司?
    吉利德方面在了解到瑞德西韋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之後,就開始積極的與國內衛生部門接洽。2月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布報導,稱吉利德即將在中國開展關於瑞德西韋的Ⅲ期臨床試驗。其他一些消息也指出,吉利德正在積極採購瑞德西韋的中間體藥物。緊接著在2月2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透露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獲受理,將由中日友好醫院牽頭,在武漢開展。
  • Gojek完成新一輪12億美元融資;Discovery進軍印度流媒體市場
    原創 付饒 志象網出海日報 大公司百度成立健康部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百度於2020年3月12日註冊成立了百度健康
  • 吉利德:後C肝時代的「抗艾」、「抗癌」傳奇
    創始人商業嗅覺靈敏,2011年以97%的溢價,110億美元(約當時資產的三分之一)天價收購了C肝(HCV)藥物生產商Pharmasset,彼時Pharmasset擁有正在三期臨床試驗的C肝治癒藥物,但卻沒有盈利史。吉利德通過收購獲3個潛在的慢性HCV藥物,Sovaldi、Harvoni和Ledipasvir並將注射治療轉為口服給藥。
  • 吉利德CAR-T新療法遇冷:天價藥誰買單?
    天價藥:藥企與患者的雙輸  Yescarta是吉利德豪擲120億美元收購的凱特製藥  美國媒體紛紛批評吉利德給Yescarta的定價過高,認為這會讓很多需要這種救命藥的病人承受不起。David Mitchell是一名淋巴瘤患者,也是「讓病人用得起藥」( Patients for Affordable Drugs)抗議團體的主席,聲稱Yescarta的定價「奇高,我們患者根本用不起」。
  • 傳吉利德要被阿斯利康併購,醫藥史上最大併購案要來了?
    截至上周五收盤,吉利德的市值為960億美元,阿斯利康市值為1400億美元。如果兩者決定合併,這將是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超過去年百時美施貴寶 (NYSE:BMY)和新基製藥740億美元的合併案。然而,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外界的質疑。阿斯利康併購吉利德,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 高通宣布以14億美元收購半導體新創企業 Nuvia
    高通官網發布消息表示,高通技術公司將以約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NUVIA公司。NUVIA是一家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初創公司,由蘋果資深員工創辦。高通表示,此次收購是基於其驍龍(Snapdragon)技術而進行的,將實現CPU性能和電源效率的大幅提升改進,從而滿足5G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