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銘發聲 | 新冠病毒「特效藥」瑞德西韋,別隨便用!

2021-01-14 湛廬文化

本文首發於微博「王王王立銘」,湛廬文化經授權轉載

(參考文獻見留言區)

撰文 | 王立銘



就在昨天(2月1日),兩條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新聞突然刷爆了社交網絡。但挺巧合的是,兩條新聞都涉及到新冠病毒肺炎的可能新療法


第一條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局的一些科學家報導了他們如何治療美國本土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他們提到一種名叫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試驗藥物,在患者住院的第七天,醫生們為他靜脈注射了瑞德西韋,轉天患者的情況就出現了好轉:血氧濃度上升、肺部囉音消失、食慾也有所恢復。截至1月30日,患者仍然在住院接受治療,但是情況已經大大好轉[1]。




第二條來自中國科學院。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的科學家們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根據報導,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2]。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突然火爆的藥物,是我們期待中的新冠病毒肺炎特效藥麼?今天,我們先來說說瑞德西韋。




在前面的文章裡,我講到了一個藥物研發應用的基本規律:在正式推廣應用之前,一定要經歷臨床前研究-人體臨床試驗這兩個根本無可替代的環節


人體臨床試驗大家比較好理解,就是在大規模人群當中測試一種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理論上說,經過嚴肅設計和執行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具有最高級別的可信度。簡單來說就是招募合適的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服藥,另一組使用安慰劑或標準治療,然後在一段時間後比較服藥組人群的疾病情況顯著好於安慰劑組,並且副作用可以接受,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種藥物真的管用。當然在現實情況中,特別是在臨床需求特別急迫的時候(比如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和傳染病爆發期),人體臨床試驗的要求可以適當有所放寬,這種情況大家也容易理解。


而所謂臨床前研究,指的是在真正進入人體試驗之前,所有在實驗室裡完成的必須研究工作,包括找到和完善候選的藥物分子、在細胞和動物模型裡做各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測試等等環節。只有在這個環節通過各種測試的藥物分子,才能進入下一步,在人體上進行測試。這裡頭的道理很簡單,通俗點說,人命關天,咱們至少得大致確保一個東西無毒無害還有用,才能給人用、特別是病人用吧


帶著這個基本的知識,我們再去看看瑞德西韋這種藥物。


這種藥物可不是為新冠病毒肺炎專門開發的新藥——誰也做不到這麼快開發一款新藥。它是美國吉利德製藥公司(Gilead)針對伊波拉病毒開發的一款藥物


在臨床前研究中,這款藥物被發現能夠抑制伊波拉病毒一個名叫RdRP的蛋白質——這個蛋白質對於伊波拉病毒在人體細胞內的複製繁殖至關重要[3],因此能夠起到很強的病毒抑制作用[4]。



瑞德西韋的結構式 | 圖源:Meodipt [Public domain]


但是,在2019年年底發表的一項大規模人體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在剛果共和國的伊波拉疫情中測試了幾種可能的藥物,發現瑞德西韋的效果遠不如另外兩個單克隆抗體藥物(REGN-EB3和MAb114)[5]。


儘管從嚴格意義上說瑞德西韋仍然是一種尚在研究過程中的藥物,它以伊波拉藥物的身份獲得上市批准已經是極其渺茫的一件事情,但是這本身不意味著瑞德西韋的徹底死亡。


抗病毒藥物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它們大多是針對病毒生存周期中至關重要的一些蛋白開發出來的,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這個RdRP蛋白(我們前面文章提到的克立芝針對的是愛滋病毒的蛋白酶,HIV-1 protease)。但是很多病毒的類似重要蛋白其實是非常相似的——這個倒是也不難理解,病毒這類簡單生命能夠玩出的花樣其實很有限。所以,一個針對病毒A設計出來的抗病毒藥物,往往也能對不少類似的病毒B、C、D有療效。比如我們提到過克立芝也許就能用來治療本次的新冠病毒肺炎,在這裡,瑞德西韋被用來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也是類似的思路。雖然本職工作(對抗伊波拉病毒)不太到位,但是萬一副業(對抗新冠病毒)能牆裡開花牆外香呢?


請注意,這種「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但是這可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把瑞德西韋當成新冠病毒肺炎特效藥,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立刻把它拿來給病人們用了!


道理也很簡單,雖然瑞德西韋已經完成了臨床前研究和人體臨床試驗,但可都是以抗伊波拉病毒藥物的身份參與的。現在要把它用於一種全新的病毒和一種全新的疾病,就算此前的很多數據積累可以讓我們大大加快其推進速度,該有的步驟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退一步說,即便考慮到瑞德西韋在此前的人體臨床試驗中看起來安全性還不錯[5],有些試驗步驟可以直接跳過,那有一個步驟是絕對絕對不能跳過的:在大規模給患者使用之前,我們得至少證明它真的有用啊!




聽到這裡你可能有點糊塗了。


剛剛你不還說美國人已經成功用瑞德西韋治癒了一個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麼?這不已經證明有效了麼?


還真不能。


咱們再回顧一下瑞德西韋那條新聞:醫生們給一位症狀嚴重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使用了瑞德西韋,很快觀察到了症狀的緩解。


請注意,這個案例當然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但是它可不意味著這種藥就管用、或者就適合大規模推廣了。


道理很簡單,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可不是只用了瑞德西韋這麼一種藥,你怎麼排除其他治療方法的作用?你怎麼證明患者不是自己慢慢好起來的(特別考慮到新冠病毒肺炎確實存在相當大比例的自愈案例)?你怎麼知道瑞德西韋這次「成功」不是運氣使然,瞎貓碰到死耗子了?


類比一下,在前面的科普裡我也提到北大第一醫院王廣發主任服用了抗愛滋病藥物克立芝之後、自己的新冠病毒肺炎很快好轉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本身也不足以證明克立芝就適合立刻進入臨床指南、大規模推廣應用了。


在這兩個藥物的案例裡,我們仍然需要按捺住衝動,老老實實去完成該做的事情


在實驗室裡,測試兩種藥物對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吉利德公司宣稱正在做這些實驗)[6];更重要的是,儘快組織設計嚴格和合理的人體臨床試驗,儘可能令人信服地證明兩種藥物真的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患者。


實際上克立芝已經有相關的臨床試驗啟動了(曹彬等,「一項評價洛匹那韋利託那韋聯合標準治療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隨機、開放、對照的研究」)。而吉利德公司宣稱已經贈送了一小批瑞德西韋給中國,我相信相關的臨床研究也會很快開展[6]。


在那之前,我們還是要忍住立刻將「特效藥」大規模推廣的衝動,遵循科學和醫學的自身規律,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當然我估計你可能馬上會有一個新的問題:既然如此,那為什麼美國醫生可以直接給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用上瑞德西韋


這是一個特別值得單獨拎出來聊聊的操作,學名叫做「同情用藥」(compassionate use)。這是美國FDA在2009年特別指定的一項政策,給極其緊急的藥物臨床應用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7]。按照這項規定,患者如果出現了緊急的而且危及生命的疾病,醫生們可以考慮特別申請使用那些其實還沒有獲得批准上市,仍然在研發過程中的藥物。在這一次,美國醫生面對全美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就動用了「同情用藥」這個綠色通道,給他爭取來了一些還沒上市的試驗性藥物。


但是我想你肯定能夠想到,同情用藥這個後門有一個巨大的風險


它如果開得太大,本質上會讓整個藥物開發和審批流程徹底失效,因為任何患者和醫生都有可能在焦急的情況下嘗試任何有可能有用的藥物!因此FDA給同情用藥的約束也是非常多的,患者的病情必須極度危急、手頭毫無治療方法、並且人體臨床研究也不可能開展的時候,才會慎重考慮。美國FDA每年僅僅會批准1000多個患者提出的同情用藥的申請[8]。考慮到美國人每年加起來求醫問藥的次數超過10億次,同情用藥的適用範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針對美國這一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實施同情用藥的原因是可以很容易推測出來的


患者病情較為危重,在住院期間仍持續惡化;而且面對一種全新的疾病,病情的後續發展難以預測;缺乏任何有針對性的有效治療手段;美國僅有幾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無法開展任何有統計意義的人體臨床試驗。


那我們中國的情況呢?


很明顯是不一樣的


在國內,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數量龐大,設計和完成一個人體臨床試驗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患者絕大多數是輕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依靠傳統的支持治療和抗病毒治療就足以順利痊癒,也不需要動用未知風險很大的新治療方法。


根據這些討論,我想瑞德西韋在中國的應用路徑其實就非常清楚了


吉利德公司贈送的藥物,一部分可以用來搶救病情危重的一部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中國藥監局也已經在2017年通過了中國版的同情用藥方案,一切都有章可循[9]。


與此同時,這些藥物還應該用來開展正規的人體臨床試驗,儘快確定它對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如果還不錯,那麼我們當然就可以大大拓展這種藥物的使用範圍,讓更多患者受益;如果不行,那麼我們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獲知這些風險,及時叫停「同情用藥」。


而如果確實證明安全好用,我們也可以和吉利德公司一起推動這種藥物的正式上市和進口(同時包括大範圍的降價),保證中國患者能夠使用到。


剛收到一個好消息: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在中國的隨機、雙盲、對照III期臨床研究光速啟動,總樣本量270例,入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由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牽頭,試驗預期於後天(2月3日)開始,4月27日結束。

相關焦點

  • 「特效藥」不止一種,為何獨寵瑞德西韋?吉利德市盈率僅16倍,A股...
    瑞德西韋從研發到現在已經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剛結束臨床二期試驗。而這次為了抗擊新冠病毒,引入瑞德西韋,屬於「同情用藥」,即對於當下處於危及生命的情況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如果無其他有效療法選擇(且患者無法註冊參與臨床試驗),可在不參加臨床試驗的情況下使用尚未獲批上市的在研藥。但目前美國的「同情用藥」案例多針對小規模個案病人,未應用於大規模病人群體。
  • 美國藥管局將為抗新冠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開綠燈:臨床5天見效
    當天早些時候,白宮健康顧問安東尼-福奇(Anthony Fuci)博士表示,一項抗新冠病毒藥物的臨床試驗顯示,吉利德的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見效,這是「相當好的消息」,並為冠狀病毒患者設定了一個新的護理標準。 福奇博士在白宮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被告知試驗數據顯示,瑞德西韋「在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方面有明顯的積極效果」。
  • 北京協和醫院等合作解析新冠RNA複製酶結合瑞德西韋的結構並揭示其...
    合作團隊首次解析新冠肺炎病毒重要藥靶RNA複製酶和抑制劑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闡述RNA複製酶結合RNA的模式,以及瑞德西韋抑制RNA延伸的機制,為基於病毒基因的複製酶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以及廣譜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理論機制和結構基礎。《Eurekalert!》
  • 世衛組織建議醫生不要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
    「徹底審查這些證據後,GDG的專家小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其中有四個感染了新冠病毒)得出的結論是,瑞德西韋對患者病亡率或其他重要成果  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吉利德公司表示,瑞德西韋「在許多可信的國家組織的指導方針中被公認為治療COVID-19(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標準護理,這些組織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傳染病學會。」
  • 瑞德西韋成美國新冠治療藥 吉利德股價大漲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少人都是有關注到各行業發生的變化了,大家都希望這疫情能早點結束,還有關於新冠肺炎的治療藥品和疫苗也是受關注的。近日有消息稱瑞德西韋成美國新冠治療藥,於是吉利德股價大漲,我們一起來看看!
  • 瑞德西韋治療新冠綜述:伊波拉試驗中死亡率高,但仍值得期待
    目前一些科研團隊正在考慮幾種抗病毒候選藥物的「老藥新用」,這其中包括氯喹(chloroquine)和瑞德西韋。因此,在這篇論文中,作者們綜述回顧了該尚未獲批准上市的藥物在體外抗病毒活性和治療COVID-19方面的初步臨床試驗。作者們認為,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方面表現出希望,被「高度期待(highly anticipated)」。
  • 「抗疫神藥」瑞德西韋背後:創始人曾感染病毒死裡逃生
    來源:易簡財經易簡財經- 1-「人民的希望」武漢的李醫生走了,小編昨天難過得一天沒吃下飯,看到後臺讀者留言說,特效藥不是來武漢了,為什麼不上特效藥?被人們寄予厚望的這種特效藥,名叫瑞德西韋(Remdesivir),按諧音叫作「人民的希望」,現在在武漢鋪開了761例3期臨床試驗,但有沒有效果還得看14天之後,3期臨床的試驗結果,但非常可惜的是,李醫生沒有等到。為什麼武漢病毒所說雙黃連有效,網友極盡嘲諷,而瑞德西韋還沒過臨床試驗,網友都這麼看好?
  • ...瑞德西韋並沒有改善患者的病情或減少血液中的病毒,這種藥也有...
    2020-04-24 01:06:05來源:FX168 【瑞德西韋據稱在首次隨機臨床試驗中失敗】據金融時報援引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文件草稿稱,吉利德科學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瑞德西韋在其首次隨機臨床試驗中失敗。
  • 瑞德西韋是抗擊新冠肺炎的希望?恐怕這並不容易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特效藥物,醫院只能提供一些廣譜抗病毒和增強免疫的治療,尋找更有效的藥物改善治療方案,是抗擊新冠肺炎的重中之重。只是新藥物的研發測試和臨床試驗周期太長,一般無法用於這種突發疫情。那除了研發新的特效藥物外,在目前已知的藥物中,會不會有對新冠肺炎具備特效的藥物?
  • 瑞德西韋在美獲批上市,官方蓋章意味著「效果好」嗎?
    這種藥物曾在體外研究和動物實驗上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能力,被寄予治療新冠的希望。然而,其療效又在數個研究中令人失望。團結試驗是 WHO 組織的新冠藥物的最大規模試驗,涉及全球30個國家超過11000名患者。這項研究測試了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與利託那韋混合劑、β幹擾素這四類抗病毒藥物的新冠治療效果,結果這些藥物全軍覆沒:包括瑞德西韋在內的這四類藥在降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長上基本沒用。
  • 新冠重要藥靶RNA複製酶怎麼結合瑞德西韋?上海科學家聯合團隊搞...
    圖說:新冠肺炎病毒的RNA複製酶結合RNA和抑制劑瑞德西韋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疫攻關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等多家單位,首次解析新冠肺炎病毒重要藥靶RNA複製酶和抑制劑瑞德西韋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闡述
  • 治療新冠肺炎的藥來了:一片20元 來自日本 比瑞德西韋有用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終於有藥可救了。與之前的情況不同,這次用來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已經通過了我國臨床研究和專家組的充分論證,並且已經獲得我國科技部的認可——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對其進行了專門介紹,並且還建議儘快納入診療方案。這種藥的名字是:法匹拉韋(Favipiravir)。
  • 瑞德西韋成為日本首個獲批准的新冠治療藥物
    據路透社報導,周四,日本政府批准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開發的Veklury(瑞德西韋商品名)作為新冠病毒的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成為了該國第一個正式批准的治療新冠病毒相關疾病的藥物。就在日本做出這一決定的三天前,這家美國製藥商申請了這種療法的快速審批。
  • 楊臺瑩|瑞德西韋的研發者
    楊臺瑩         沒有那種藥現在被這麼多人盼望
  • 【新發現】海藻提取物抗新冠性能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今年早些時候,吉利德公司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
  • 「人民的希望」:吉利德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vir)在猴子中...
    結果顯示,瑞德西韋在感染前給藥可預防疾病,在感染後給藥可改善恆河猴的狀況。文章指出,在動物感染MERS-CoV之前或之後使用瑞德西韋,可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病毒複製和肺損傷。這些數據表明,瑞德西韋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抗MERS的抗病毒藥物,可考慮在臨床試驗中應用。
  • 自稱瑞德西韋原料藥已「批量生產」
    2月12日,蘇州上市公司博瑞醫藥公告稱,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但實際上,公司所稱「批量生產」僅為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信息披露不準確。為此,公司及董秘王徵野3月12日收到江蘇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
  • 世衛組織:尚無證據證明瑞德西韋可改善新冠病人存活率,不建議對住院患者使用
    報導稱,該動態指南的制定旨在為新冠病例的管理提供值得信賴的指導,並幫助醫生與患者做出更好的決定。動態指南在諸如新冠大流行這樣的快速發展的研究領域中很有用,因為它們使研究人員可以在獲得新信息時更新先前經過審查和同行評審的證據摘要。世衛組織表示,瑞德西韋作為重度新冠患者的潛在有效治療方法已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並越來越多地用於治療住院患者,但是其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仍不確定。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 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美研究傳遞積極信號4月29日,在白宮簡報會上,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NIAID)福奇博士表示,瑞德西韋在NIAID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顯示出了療效,可以適度加快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康復速度。該試驗共招募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1063名新冠肺炎患者。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美研究傳遞積極信號4月29日,在白宮簡報會上,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NIAID)福奇博士表示,瑞德西韋在NIAID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顯示出了療效,可以適度加快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康復速度。該試驗共招募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1063名新冠肺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