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冬眠,沒有大衣和靴子的動物們如何避免嚴寒?

2021-01-09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雖然冬天的天氣很惡劣,但是只要穿上皮大衣、戴上針織帽、蹬上羊毛襪子和保暖靴,再加上熊熊燃燒的壁爐之火,對於生活在寒冷氣候中的人們來說,這樣的冬天過得也算愜意。但是野生動物呢?它們不會被凍僵嗎?

  任何在寒冷天氣遛狗的人都知道,狗狗會凍得瑟瑟發抖,狗爪子通常冰涼。事實上,野生動物也會像人類和寵物那樣,死於凍傷和體溫過低。

  在美國北部,負鼠掉落的尾巴是寒冷天氣常見的佐證。在佛羅裡達州,罕見的寒流常常導致鬣蜥從樹上墜落,海牛也會因寒冷而死亡。

  避免寒冷對於保護生命或肢體(如負鼠的尾巴)以及繁殖機會是非常重要的。野生動物必須能夠感覺到寒冷,以避免極端天氣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動物也有類似於人類的寒冷體驗,比如針刺般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促使我們儘快暖和起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事實上,在所有脊椎動物中,感知溫度範圍的神經系統機制幾乎是完全相同的。

  對於溫血動物來說,它們面臨的冬季挑戰是如何在寒冷的環境中保持體內溫度。然而,有趣的是,溫度感應閾值可以根據生理變化而變化。例如,冷血的青蛙,與老鼠相比,它們能在較低的溫度下感受到寒冷。

  最近的研究表明,冬眠的哺乳動物(比如Thirteen-lined ground squirrel),只有在體溫低於非冬眠的吸熱溫度時才會感覺到寒冷。

  所以動物知道什麼時候天氣已經寒冷,只是它們感受到的溫度不同。當氣溫驟然下落時,野生動物是在受苦呢,還是繼續隨遇而安?

  對於這些動物來說,一個常見的解決方案是進入「冬眠狀態」,即儘量減少活動,看起來就像是在睡覺。

  由於動物能夠在調節自身體溫和讓環境影響體溫之間進行交替,因此科學家認為它們屬於「異溫動物」。在惡劣的條件下,這種靈活性為它們提供了保持較低體溫的優勢。

  在某些物種中,體溫甚至可以維持低於零攝氏度冰點的水平,儘管這與許多生理功能不兼容。其結果是代謝率降低,從而降低能源和進食需求。

  對於體型較小的野生動物來說,特別是蝙蝠、鳴禽和嚙齒類動物,冬眠具有節省能量的好處。在自然狀態下,這些動物損失的能量更快,因為它們身體的表面積比整體尺寸更大。

  為了將體溫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它們必須比體型較大的動物消耗更多的能量。與哺乳動物相比,鳥類的平均體溫更高,這一點尤其明顯。

  不幸的是,冬眠並不是在寒冷環境中生存的完美解決方案,因為它需要權衡利弊,比如成為另一種動物午餐的風險更高。

  無需感到驚訝,動物已經進化出各種各樣適應冬季氣候的能力。北緯地區的野生動物比靠近熱帶地區的近親體型更大,附屬肢體(如臂、腿、尾等)更小。

  許多動物進化出了幫助它們抵禦寒冷的行為:群居、築巢、挖洞,以及在洞中棲息都是很好的防禦措施。隨著冬季的臨近,有些動物會經歷生理上的變化,它們會積累脂肪,長出更厚的皮毛,並在皮毛或羽毛下面的皮膚上形成空氣絕緣層。

  大自然還發明了其他巧妙的方法,來幫助各種動物應對人類無法忍受的寒冷環境。

  你有沒有想過,大雁是怎樣光著腳舒服地站在冰上的,松鼠又是怎樣赤腳站在雪地裡的?秘密就在於它們四肢的動脈和靜脈非常接近,從而產生了變暖和變冷的梯度。當血液從心臟流向腳趾時,動脈的熱量就會轉移到靜脈,並將腳趾的冰冷血液帶回心臟。

  這種逆流熱交換使身體的核心保持溫暖,同時在四肢寒冷時限制熱量損失,但不至於冷到造成組織損傷的程度。這種高效的系統被許多陸生和水生鳥類以及哺乳動物所共享,甚至可以解釋魚類鰓中的氧氣交換是如何發生的。

  說到魚,它們怎麼能在冰冷的水中避免凍成冰呢?因為冰會浮在水面上,魚可以在冰層表面以下不太冷的溫度下自由遊動。此外,魚類可能缺乏其他脊椎動物所共有的感受器。

  然而,魚類確實有獨特的酶,使它們的生理功得以在較低的溫度下繼續維持。在極地地區,魚甚至有一種特殊的「防凍蛋白」,可以與血液中的冰晶結合,防止大面積結晶。

  哺乳動物和鳥類能長時間待在寒冷氣溫下的另一個秘密武器是棕色脂肪組織或稱「棕色脂肪」,它富含線粒體。即使在人體內,這些細胞結構也能以熱量的形式釋放能量,產生熱量,而不需要肌肉收縮,也不需要顫抖時低效利用能量。

  顫抖是身體渴望升溫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這種非顫抖時的熱量釋放,可以解釋安克雷奇人(Anchorage)為何可以在4攝氏度的春日裡只穿著短褲和T恤依然感到很愜意的原因。

  當然,遷徙也是一種選擇,儘管對於野生動物和想要前往赤道附近的人們來說,遷徙的能源成本十分高昂。作為一個物種,人類有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適應環境,我們中的許多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但我們並不是特別適應寒冷。

  我們可能不會知道動物是否害怕冬天,也很難衡量它們的主觀體驗,但是野生動物確實有各種各樣的策略來提高它們抵禦寒冷的能力,確保它們能活到下一個春天。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只知道蛇冬眠?那你可就過時了!
    每到冬天,總有孩子會問:冬天這麼冷,外面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呢?我知道很多鳥都飛到了南方,也知道蛇冬眠,但其他的,知道的就寥寥無幾了。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本冬天動物過冬的科普書就得必備了。德國託馬斯·穆勒著有的《冬天裡的動物》,帶著我們走近冬天的動物世界,告訴我們將近100種動物的過冬小技巧,向我們科普不同的動物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
  • 冬眠動物小百科
    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很難找到足夠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於是它們的生命活動極度降低,進入冬眠狀態。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陷入昏睡等。動物以中止生活活動的狀態去越冬,稱為冬眠。
  • 冬外套如何選才能避免後悔?除了羽絨服和呢大衣,還有什麼值得買
    這篇文章我們來說說買冬外套有哪些雷點,除了羽絨服和呢大衣,還有什麼值得買。 二.除了羽絨服和呢大衣,還有什麼值得買羽絨服和呢大衣太常見了,幾乎是人手一件的單品,不想和眾人沒有區別,那就嘗試一下其它經典風格的外套吧。
  • 為什麼很多動物需要冬眠,原來人類不需要冬眠是有原因的?
    人類作為地球上擁有高智慧的生物,站在地球食物連結最頂端,然而很多動物具有的功能我們人類且沒有。比如說:冬眠,季節性的遷徙,還有就是自然災害的提前感應—地震。很多人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動物都可以冬眠,比如:刺蝟,蛇,蝙蝠,青蛙等等。
  • 冬眠動物主題遊戲,包含大量學習科普資源,並展示如何做一本美國老師都在用的Lap Book!
    很多動物到了冬天就開始進入冬眠,你知道哪些動物會冬眠嗎?他們為什麼要冬眠呢?動物們是如何在寒冷的天氣保暖的呢?
  •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為了適應多變的地球環境,動物們都在不斷的進化,不同的生物鐘已經進化出了不同的能力,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不斷創造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精彩。
  • 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倒不是說我們很快就能培訓出能冬眠的太空人,而是說我們正在向大自然學習動物在冬眠時所經歷的一些情況,比如怎樣避免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僅這些知識就將極大地幫助我們開展遠距離太空飛行。」據薩默勒透露,由歐洲生物醫學專家、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組成的專家組將很快針對未來各種人類冬眠研究以及資金問題給出建議。
  • 動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
  •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
    科學家從研究動物冬眠的機制和原因以及人類進化歷史入手,探明了人類為什麼不會冬眠的原因。要想弄明白人類為什麼不會冬眠,首先要搞清楚動物冬眠的原因。其中,最明顯的理由就是躲避嚴寒。冬眠是一種為了節省體力和能量的超長時間睡眠。冬眠的動物活動量大幅減少,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心率也都減緩放慢或下降。在冬季,動物們這麼做也是理所當然的。
  • 這些動物會冬眠,一覺醒來,這個冬天就過去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神奇的動物們是如何在寒冬時期酣睡的吧! 這樣定義冬眠,不免有失準確嚴謹。事實上,冬眠指的是變溫動物、某些哺乳類動物和少部分的鳥類在寒冷的季節,會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而進入的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
  •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小鳥、小松鼠等動物都不見了。湖裡的魚也看不見了,烏龜也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這些動物都去哪兒了呢?如果你開動一下腦筋,你就會知道,它們肯定是嫌棄冬天太冷了。畢竟動物們沒有錢買衣服,也沒有裝著暖氣的屋子呀。它們只有靠自己的皮毛還有簡陋的巢穴才能取暖。那麼,這些動物到底是走了,還是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了呢?其實動物們也有各種各樣的過冬方法。
  • 不知你養的烏龜能否冬眠及怎樣冬眠?詳解各種烏龜冬眠方法優缺點
    除了早期的奧陶紀和泥盆紀大滅絕事件外,後面3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和白堊紀大滅絕),烏龜都是見證者,同時也是倖存者。由此可見,烏龜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多麼的強悍。烏龜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其生命演化過程中,冬眠已經成為再自然不過的一種現象。
  • 人類或會以冬眠度過嚴寒天氣 科學研究早期人類骨骼化石有新發現
    很多動物會以冬眠方式控制自己的體溫,以度過嚴寒的冬天。而人類就會以其他不同方法取暖保溫,在寒冷天氣下繼續進行各種活動。英國《衛報》報導,有科學家在西班牙北部一個古老的洞穴內,挖掘到有四十萬年歷史的人類骨骼化石,這些骨骼曾停止生長數個月,並有季節性損傷跡象,相信早期人類可能通過冬眠數個月減慢新陳代謝,應對寒冷天氣和食物不足的問題
  • 冬天不想努力,想冬眠?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為你科普冬眠小知識
    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首先就需要了解到底什麼是「冬眠」。冬眠從外表來看就是簡單的陷入沉睡狀態、減少進食、活動以度過嚴寒的季節。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冬眠」是指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由於惡劣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天氣寒冷、缺乏食物)所進入的一種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
  • 零下22度冰凍6小時後,冷凍人復活,冬眠進行太空探索能否實現
    更少的食物和更小的居住空間可以減少燃料的重量和成本,這對於太空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能使太空人進入冬眠狀態就有助於解決其中一些問題。休眠的核心特徵是身體突然停止消耗能量。像熊、蛇、青蛙等一些冬眠的動物,它們在冬眠期間,新陳代謝幾乎完全停止。
  • 哪些動物冬眠 什麼動物冬眠
    那麼哪些動物會冬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需要冬眠的動物有:蛇、青蛙、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黃蜂、螞蟻、蝙蝠等。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真正的冬眠限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
  • 人類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用技術進行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動物們在寒冷的冬天由於食物匱乏,為了延續種族生存,會通過冬眠降低自己的代謝,來過冬。這也導致了科學家對動物冬眠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研究動物冬眠的機制,找到更多的線索,以便將來用在人類身上,解決一些醫學和地球出現冰河紀這類極端情況的問題。
  • 小朋友百科|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冬眠呀,也叫「冬蟄」。是一些動物在冬季的時候,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也是這些動物適應冬季不好的環境條件的一種方式。比如到了冬天的時候,食物就會變的很少,天氣也會非常寒冷,為了適應這樣的惡劣環境,像熊啦、蝙蝠啦,還有刺蝟、極地松鼠、青蛙、蛇等等動物,就會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了,甚至有些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和相當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蟲類動物也有冬眠的習性。動物的冬眠呀,是一種奇妙的現象。生物學家們觀察了很多種動物的冬眠,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
  •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新聞—科學網
    這種人們熟知的生命現象——冬眠,至今依然是不少科學家探索的內容。這其中的原因自然離不開動物在冬眠中出現的一些奇特的生理和活動特徵。 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冬眠 選擇在冬天進行冬眠的動物,變溫動物即冷血動物首當其衝,因為這些動物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較弱,主要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
  • 冬眠動物的「秘密武器」
    冬眠動物的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蛇、蛙等兩棲爬行類的冬眠;第二種為松鼠等小型恆溫動物;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體溫只下降幾度,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還有一些昆蟲是以蛹的形式過冬。奇妙的冬眠現象 動物冬眠有很多奇妙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