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南海發現自然鯨落,這意味著什麼

2020-12-06 科學背後的故事

4月2日,中科院科考船"探索一號"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艇抵達三亞,本次航行最重要的成果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了一個三米長的自然鯨落,這個鯨落具有長期觀察價值。

那麼到底什麼是鯨落,對於海洋來說鯨落又有什麼重要價值,我們的發現又意味著什麼呢?

1、 什麼是鯨落

顧名思義,鯨落自然就是鯨死亡後的降落了,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在這裡"落"不僅僅是動詞,還是名詞,我們平常所說的群落村落就是這個意思,理解了"落"的含義,就知道什麼是鯨落了。

鯨落就是鯨死亡後落入深海後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深海生命的"綠洲"。

在大海深處,生態系統非常脆弱,我們在陸地上每天可以感受到陽光普照,這陽光就是最初的能量輸入,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能量聚集下來,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動物時候在化為肥料滋養生物,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有陽光,要是沒有陽光這最初的能量輸入就沒有這一切,所以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是絕對正確的。

而在深海可是沒有陽光的,所以深海魚不但瞎,長的也特別醜,反正誰也看不見誰,就瞎長吧,這不是玩笑啊,這是真的,這是完全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的。長的如何還不是重要的,最關鍵的是由於沒有陽光輸入就產生不了植物這樣的自養生物,深海生物只能靠吞食異養生物或者"天降橫肉"生存,而鯨落就是最好的"天降橫肉"。

當巨鯨感到生命將盡,它會漫遊到一片深海海域,靜靜地等待死亡來臨,當死亡的陰影完全籠罩它巨大身軀的時候,偉大的鯨落就開始了。

鯨落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移動清道夫階段,盲鰻、鯊魚還有甲殼類生物蜂擁而上,它們還是吞噬這偉大王者的軟組織,這個階段依據鯨的大小要持續4—24個月,當清道夫離去的時候,巨鯨只剩下了10%。

第二個階段是機會主義者階段,這個時候只有少量的軟組織和巨大的鯨骨,一些無脊椎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就會搬過來以此為家,一邊啃食巨鯨的身體一邊繁衍棲息,直到最後一絲血肉被吸食殆盡,它們才會離去,這一階段又要持續兩年。

雖然此時這偉大的王者只留下了一具白骨,但鯨落還沒有結束。

厭氧細菌又成群結隊地來了,這就是化學自養階段,這個階段看起來不起眼,畢竟只剩下了鯨骨了,不過這個階段卻是最重要的階段。

厭氧細菌進入鯨骨中,分解其中的脂類,利用溶解在海中的硫酸鹽作為氧化劑產生硫化氫,深海中沒有陽光,而硫化氫就是深海中的陽光,化學自養細菌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將硫化氫氧化獲得能量,這樣才構成了脆弱的生態循環,要是沒有鯨落的話,只能在海底活火山才能獲得少量的硫化氫,因此鯨落足以維持一個生態循環,這一階段長達50—100年。

即便被敲骨吸髓之後,鯨落還在繼續,巨鯨的礦物遺骸還會作為礁巖成為海底生物的棲息地,這就是鯨落的最後階段——礁巖階段。

科研人員發現,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個種類的12490個生物個體依靠鯨落生存,這就是所謂的"一鯨落,萬物生"。

2、 鯨落在哪裡

迄今為止,人類也只不過發現了不到50個自然鯨落,既然鯨落這麼重要,為什麼鯨落這麼不好尋找啊,因為大海太大了,鯨雖然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相對於廣袤的大海也有些微不足道,再說了,科學家神通廣大但是也不是神仙,也不能精確預測鯨落在哪裡發生,現在發現的鯨落大多屬於運氣好。

由於自然鯨落都是運氣好才發現的,當然就不能確定鯨落的時機和階段了,可能就根本看不到鯨落的全貌了,那麼怎麼樣才能研究鯨落呢?除非運氣爆棚,發現一個剛剛開始的鯨落,不過這有點太難了。

雖然自然鯨落不易發現,但是科學家們還是想出了辦法研究鯨落,那就是製造人工鯨落。

科學家只要把一條死鯨扔進大海就可以研究鯨落了,當然了,鯨是自然死亡的,比如衝上沙灘擱淺的鯨。

2003年到2005年,日本科學家把一條擱淺不幸死亡的抹香鯨扔到了深海中,兩年內一共進行了三次觀察,取得了鯨落的一手資料。

科學家們還玩上了癮,乾脆扔了一條鱷魚下去,我們可以吃到海鮮,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鱷魚可是名副其實的"陸鮮"啊。不過由於鱷魚體量太小,這次"鱷落"持續了半年就結束了。

不止在海洋中有鯨落,在陸地上也有鯨落,在撒哈拉沙漠就發現了巨大的鯨落。

這並不是鯨爬上了陸地啊,即便爬上陸地我們也不稀罕,因為我們有陽光構成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而是現在一望無垠的撒哈拉沙漠原來就是煙波浩渺的大海。當然了,在我們祖先看來,這就是龍一般的神獸。

3、 中國發現鯨落意義重大

這次我們發現了自然鯨落,對於海洋生物科學研究當然意義非凡,可以極大促進我們的科學進展,不過還可以看到其他方面的意義。

首先是我們的深海潛水器技術高超,可以輕易潛入深海,這肯定是意義重大,還有更重要的意義,之前已經說過了,要想發現自然鯨落全憑好運氣,要是我們的科考船遊弋範圍足夠大,那麼自然發現自然鯨落的機率就大,現在發現了自然鯨落,這就是說在南海我們是任意航行的,這對於維護海權意義還不大嗎?南海豐富的海洋資源我們就可以隨意開採了,這應該和建立三沙市有著一樣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鯨落是什麼?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鯨落是什麼?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對於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何為鯨落?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海南日報記者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松海,為大家講解鯨落的二三事。什麼是鯨落?
  • 深讀|鯨落萬物生——揭秘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一鯨落,萬物生。這是一份來自深海的浪漫。4月2日下午,「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亞。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何為鯨落?
  • 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1600米的山腰處 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 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生態系統 對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專家表示,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此鯨落具有長期觀測價值。
  • 我國科學家南海首次發現鯨落,它們為什麼被稱為深海綠洲?
    此次科研探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在我國南海領域發現了鯨落,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的鯨落,鯨魚骨骼長達3米左右,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在大快朵頤。鯨魚是地球上目前已知體積和質量都是最大的一類動物,它們是海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在死亡後也可以回饋自然變成鯨落,一個鯨落可以維持數十個種類數萬個生命體的長久生存,因此鯨落又同熱液和冷泉同稱為深海生命的三大綠洲。
  • 俗話說「一鯨落萬物生」,什麼是鯨落?為什麼鯨落越來越難以發現
    鯨落的過程中形成的生態系統,也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有個說法叫做,一鯨落,萬物生。而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今年2020年4月2日下午,我國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網友:那鯊魚死了叫什麼?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網友:那鯊魚死了叫什麼?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抵達三亞。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發現鯨落,深海綠洲之一——鯨落
    近期,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人間最美,不過鯨落。這是鯨給大海最後的溫柔,鯨落是鯨將生命用另一種形式綻放,鯨落於海,星沉於圭。所謂鯨落,就是落到海底的鯨魚屍體,在淺海區域死去的鯨魚不能叫鯨落,只有落到上千米深的海底才能叫鯨落,因為淺海地區腐肉動物較多,水溫較高,鯨魚的屍體腐爛比較快,腐爛產生的氣體會讓鯨魚的屍體漂浮起來。但是在深海地區,水溫較低,水壓也大,低水溫能夠提高鯨魚屍體的保質期,好水壓可以增高氣體的溶解度,於是浮力下降,鯨魚屍體可以保證更完好的形態,鯨沉到海底變成鯨落。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全球發現不足50個,卻沒上熱搜
    4月,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任務,在科學家們返回碼頭時,他們得到了一個重大發現: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現鯨落。50個,而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鯨落,並且該鯨落尚處於第一階段,擁有非常高的長期觀測價值。
  • ...一起了解地球上最為壯美的重生——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鯨,生於斯,長於斯,落於斯。鯨落,最後擁抱大海的方式。一朝鯨落,萬物重生。鯨,悲寂瀟瀟下,繁榮此中開。鯨落,世上最為壯美的重生。」  4月4日,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了這樣一首小詩。與此同時,「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一時間也成為了網絡熱詞。
  •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鯨落,就是鯨魚死後沉入海底的過程。落入海底後的鯨魚屍體,分成4個階段被上萬個生物體吃掉,甚至促成了新生物種的誕生,構成了海底的生態圈。為什麼鯨落那麼少見,觀察到鯨落都開心得不得了?因為畢竟科學家又不是神,可以準確的預測哪一條鯨要在何時何地死亡,也不能海底撈針似的到處瞎找,費時費力的時,估計連試驗經費都騙不到。所以觀察鯨落是一個相當隨緣的行為。沒錯,科學家不知道鯨是什麼時候要死,並且什麼時候沉入海底的?但科學家可以做實驗啊呀!
  • 「鯨落」是什麼意思?
    鯨落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只要你把鯨落的「落」理解了,基本上就可以明白什麼是鯨落了。鯨落的「落」在這裡不僅是動詞,表示落下,而且也是名詞,表示停留、聚集的意思,如群落,村落等。生物學家賦予了這個悲壯的過程一個名字,叫做「鯨落」。人們常說:「人間最美,不過鯨落。」為何有如此說法呢?一鯨落,萬物生,也許鯨落美就美在:死亡不是它的終點,而是給這個資源匱乏的深海增添了希望和生機,就仿佛沙漠裡的綠洲、漂浮在茫茫大海孤獨航船的指南針一樣,帶來希望、帶來信念。
  • 中國首次在南海發現並拍攝鯨落生態系統,被譽為最溫柔的生命重生
    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學家 中山大學副教授謝偉表示,目前國際上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這些鯨落根據其降解狀態及群落結構,可分為三個時期,移動清道夫階段、機會主義者階段、化能自養階段。南海這個鯨落,尾部仍然可以觀察到有鼬䲁魚在撕扯肌肉,表明它尚處在第一個階段,可能是一隻死亡不久的鯨,具有長期觀測的價值。
  •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世界上最唯美的死亡,一鯨落,萬物生
    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據專家介紹,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鯨落,而且該鯨落尚處於第一個階段,其長期的觀測價值不言而喻!
  • 人間最美,不過鯨落——我國南海首次驚現鯨落,一鯨落……
    一念百草生,一念山河成 人間最美,不過鯨落鯨落海底, 哺暗界眾生十五年, 巨鯨落,萬物生,人常言道,鯨落是世界上最溫柔的死法,一隻鯨魚會給大海提供百年的生態環境,把最後的溫柔留給了大海,痛苦卻自己默默承受,而日前,我國南海首次驚現鯨落,看到視頻的那一刻小編相信那能所有為之震撼不已
  • 鯨落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鯨落的演化過程了解一下
    鯨落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鯨落的演化過程了解一下時間:2020-05-14 16:44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鯨落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鯨落的演化過程了解一下 鯨落是什麼意思。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鯨落是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鯨落代表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在說這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作為航次重要成果之一,科研人員在南海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體現了我國在深海探測技術方面的快速發展。本次發現,對於我們認識海洋生態系統如何維持深海生命的機制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對促進我國深海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意義重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鯨落萬物生
    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  何為鯨落?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海南日報記者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松海,為大家講解鯨落的二三事。
  • 鯨落:一鯨落萬物生;網友:那鯊凋呢?
    前幾日,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區域發現鯨落現象的消息突然間上了熱搜,於是一時之間大家的朋友圈紛紛刷著「一鯨落萬物生」,聽起來很唯美,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發這些朋友圈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鯨落」,還有一些網友打趣道:鯨魚死亡叫鯨落,那鯊魚死了是不是叫鯊凋?怎麼沒聽人說過「一鯊凋萬物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