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代變異檢測技術研究番茄馴化位點一個重複片段中和了一種...

2021-01-10 生物谷

 

第三代測序技術崛起了,伴隨而來的三代變異檢測技術也成為發現大片段結構變異的新寵兒,從2016年醫學研究人員首次用 PacBio 測序技術找到致病性結構變異成功診斷罕見疾病,到2018年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的研究人員採用 Nanopore 測序技術精確診斷出一段長達 7Kb 的缺失突變並明確了結構變異的來源,再到2019年利用 PacBio 測序技術系統揭示人類基因組中結構變異的特徵和影響。三代變異檢測技術一直在人類疾病研究和精準醫療上大放光彩,相關文獻資料也是數見不鮮,而在動植物領域卻寥若晨星。

現在介紹發表雜誌Nature Plants 上的一篇名為Duplication of a domestication locus neutralized a cryptic variant that caused a breeding barrier in tomato(番茄馴化位點一個重複片段中和了一種影響番茄育種障礙的隱秘變異)的論文。

隱秘變異(Cryptic variation)是指人類尚未認知的自然突變,具體而言是那些通常情況下對生物體表型性狀幾乎無作用,但會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或遺傳背景中顯示出效果的遺傳變異。根據基因組序列分析的結果,這種隱秘變異比例很大,在生物體的進化適應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於與有益的遺傳變異的上位性相互作用,隱秘變異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結果,因此在育種研究中必須克服這一點,以達到理想的表型。但如何實現這種隱秘變異的中和尚未被研究。

在番茄中,MADS-box 轉錄因子 JOINTLESS2(J2)基因的自然突變可以通過改變花的發育,消除果實莖上的脫落區,從而提高採收能力,而 ENHANCER OF J2(ej2)基因可獲得便於果實收割的長花柄,但將兩個品種雜交後,J2 與 ej2 互作會導致番茄產生過度的分枝和花序並降低產量。但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擁有這兩個等位基因、但仍然能夠神秘高產的優良培育品系,這種差異表明育種家選擇了額外的隱性變種,抑制了產量上的負上位性。

研究人員用一個不分枝的 j2TE ej2W 育種系(fla.8924)雜交了分枝的 j2TE ej2W 雙突變體,發現 F1 雜交種主要產生不分枝的花序,這表明抑制部分佔主導地位,而得到的 F2群體中產生了一系列複雜的花序,表明多重數量性狀位點(QTLs)是抑制的基礎。為了剖析抑制的遺傳結構,研究人員選擇了70株 F2 植物,這些植物捕捉了花序分支的極端表型,根據各組的表達能力和 DNA 序列將分支組和抑制組分為「A」和「B」類。

通過比較分支和抑制表型分類之間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比率,發現染色體1號和染色體3號上有兩個主要的 QTLs,我們分別指定分支抑制基因1(sb1)和分支抑制基因3(sb3)。通過分析這兩個 QTL 的 F3 代群體分離的花序複雜性,發現 sb1 加性可能解釋了 F2 群體的花序複雜性的範圍,sb1 穩定了 fla.8924中的不分枝花序結構。接著通過基因組測序覆蓋率的變化顯示,與 j2TE ej2W 相比,fla.8924 在 EJ2 周圍有一個83 kb 的窗口,其基因組讀取覆蓋率大約是 j2TE ej2W  的兩倍支持重複,通過定量 PCR 確認了 fla.8924 中 EJ2 的較高基因組覆蓋率,並通過 PCR 和 Sanger 測序確定了重複的區域。之後使用納米孔長讀長測序在 fla.8924 中檢測到相同的結構變異,證實了在這個品系中相同位置處有一個長約 83 Kb 的重複片段。

研究結果發現,最後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在番茄育種過程中選擇了一種罕見的串聯重複可以中和有害的隱秘變異,從而促進花序的發育,即 sb3 重複中和了 j2 和 ej2W  變體之間的負上位性。(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19MICROFLUID?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朱健康/黃三文合作團隊發現番茄馴化導致耐鹽性降低的分子遺傳機制
    野生番茄起源於南美洲中部安第斯地區,能夠在較高鹽脅迫環境下完成生長周期,長期的人工馴化過程中,人類更關注的是果實的大小和產量,而非其風味、耐鹽等性狀,從而導致番茄栽培品種對鹽脅迫的耐受性降低【3】。在保證產量的情況下,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提高栽培番茄的耐鹽性,首先需要了解番茄耐鹽性的分子機制,而野生番茄是揭示耐鹽機理和挖掘耐鹽基因的重要種質資源。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原標題: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
  • 基因組大片段缺失服務,來啦
    該項研究利用單分子測序技術(ONT)獲得了100個番茄品系的基因組序列,建立了迄今為止最高精度、最為全面的植物結構變異全集,並揭示了結構變異在進化、馴化和育種中的重要作用。這項研究中,他們以甘藍型油菜為例,對具有廣泛結構變異的植物基因組進行了研究,證明了全基因組長讀段測序技術具有高效的檢測內源性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V)的能力。利用長讀段測序技術揭示了油菜中分布廣泛中小型SV,發現高達10%的基因受中小型SV事件的影響,表明中小規模的SV可能是異源多倍體農作物中功能基因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
  • 法醫DNA檢測技術
    由於STR片段長度相對較短,片段的退火溫度較為相似,便於實現多位點多重擴增。STR檢測技術進一步完善發展,與螢光標記和現代化遺傳分析儀相結合,實現法醫DNA檢測的全自動化。STR檢測技術成為目前法醫DNA檢測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並且當前的大型DNA資料庫都是採用STR技術建立起來的,而且資料庫規模還在迅速增長。
  • ...變大的秘密——番茄遺傳研究的重要成果於《自然 遺傳學》雜誌...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領導的國際番茄變異組研究團隊通過對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種質進行了重測序分析,構建了完整的番茄遺傳變異組圖譜,為揭示番茄的進化歷史、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最新研究成果以長篇幅論文在線發表於10月13日的《Nature Genetics(自然 遺傳學)》雜誌。
  • Science Advances再現力作,安諾助力山羊馴化基因起源研究
    最近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山羊馴化過程中的候選基因,包括與色素形成、異種代謝和產奶量相關的基因位點,但是涉及到馴化早期適應的關鍵基因的進化動態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家山羊群體,6個野山羊物種,以及之前發表的古代山羊基因組進行了全面的群體基因組分析,以研究山羊馴化過程中關鍵遺傳變異的選擇。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簡單的結構變異模式如刪除(deletion)、串聯重複(tandem duplication)只由一個或兩個位點斷裂-融合組成新的連結(junction),而複雜的結構變異則會引起多個連結且組合成各種複雜的序列,通常還會伴隨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aberration),例如染色體碎裂(chromothripsis)、複雜染色體重排(chromoplexy)、斷裂-融合-橋染色體循環(breakage-fusion-bridge
  • 研究發現單管多重PCR檢測多個位點新方法—論文—科學網
    和 rs3803662(T>C),利用一種簡單方法,獲得三個位點的分型結果,建立了單管多重PCR同時檢測這些位點的新檢測方法。TNRC9基因上的 rs4784227(C>T)多態是基於中國女性篩選出的易感位點,rs1219648(G>A)和rs3803662(T>C)分別為 FGFR2與 TNRC9基因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導致中國女性乳腺癌惡性程度加深的遺傳因子。因此針對這3個位點建立多重檢測方法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可作為乳腺癌高危人群預防和早期治療的參考依據。
  • 三代重測序告訴你答案 | 群體研究
    在該研究中,大片段的結構變異的檢測是分析的基礎,而三代測序技術能夠高效地助力大片段倒位的發現。今天大師兄為大家奉上文章解讀,以饕讀者。蟠桃果實扁平的特徵受6號染色體上的S位點調控,同時S位點與控制鮮重和果實敗育位點緊密連鎖。關於S位點的基因定位研究有多次報導,發現2個臨近候選基因(CAD1和LRR-RLK)與果實扁平的性狀共分離,但後續又有研究顯示這2個基因並非與CAD1和LRR-RLK共分離。所以,對於扁桃扁平性狀的遺傳基礎研究仍待繼續。
  • 三代重測序助力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簡單一句話介紹就是,作者採用二代和三代Nanopore重測序數據找到了DPP6上的4M大小的倒位,並採用二代測序數據大隊列研究DPP6基因的變異對阿爾茲海默症的影響。本研究中,作者採用二代測序和三代長read全基因組測序來研究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史的痴呆家族顯著關聯的7q36。他們識別並驗證了4Mb的倒位在疾病單倍型中分離,並擾亂了DPP6基因的編碼序列。在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症和額顳葉痴呆中,利用DPP6基因的重測序技術識別了更多罕見的非同義突變,移碼突變和無義突變。
  • cuteSV——基因組結構變異檢測工具
    cuteSV是一款快速的SV檢測工具,在準確度和靈敏度等指標上均有優異的表現,同時在低測序深度數據上仍保持著良好的結構變異檢測率(見圖2)。這些結果表明,基因組SV研究領域正在進入一個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時代。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曼大會——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
    三代測序技術在豬病檢測中的作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原霖1、準確度:單條序列的準確率約85%, 拼接後可達99%, 準確度低於二代測序和一代測序;2、測序長度:單端幾百bp--幾M,長度最長;3、測序成本:目前比二代和一代測序成本高;4、測序通量:可達數百萬條以上片段,幾十G-幾T的數據量;5、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梁承志課題組與四川農業大學李仕貴合作,利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結合fosmid文庫測序以及遺傳圖譜的相關結果,對秈稻品種蜀恢498進行測序,並通過BioNano光學圖譜進行進一步的驗證,最終獲得了一個長度為390.3Mb,共由17個連續DNA片段(Super⁃Contig)組成的水稻基因組。
  • 研究揭示結構變異對番茄基因表達和作物改良的影響
    研究揭示結構變異對番茄基因表達和作物改良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07:06 近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Zachary B. Lippman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ichael C.
  • 乾貨分享——SNP分型檢測|探針|snp|位點|dna|多態性_網易訂閱
    一個SNP表示基因組某個位點有一個核苷酸的變化,源於單個鹼基的轉換,顛換,插入和缺失。理論上講,SNP既可能是二等位多態性,也可能是3個或4個等位多態性,但實際上,後兩者非常少見,幾乎可以忽略。通常所說的SNP都是二等位多態性的。這種變異可能是轉換(C T,在其互補鏈上則為GA),也可能是顛換(CA,GT,CG,AT)。轉換的發生率總是明顯高於其它幾種變異,具有轉換型變異的SNP約佔2/3。
  • 專論綜述 | 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三代測序技術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適用於對未知序列轉基因動物的分析。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越來越多,高通量、高靈敏度和低成本的檢測技術將成為未來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的研究重點。  隨著轉基因產品在理論和技術上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被批准上市,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 合作文章|變異檢測軟體技能PK,誰是Battle King?
    DNA變異是個體間遺傳變異的重要來源之一。第二代測序技術(NGS)和第三代測序技術(TGS)都在遺傳變異研究中大放異彩。許多變異檢測工具可以用來解析二代或三代數據,但是目前沒有軟體能兼顧靈敏性和特異性地分析NGS或TGS數據,且通過不同工具組合的分析流程得到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那麼變異檢測到底應該用什麼軟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