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航天科技與汽車工業融合,未來的自主汽車會是什麼樣?

2021-01-11 12缸汽車

說到自主品牌,大家是又愛又恨,滿腔熱情買輛自主車,很有可能被它的產品質量坑的欲哭無淚,要是再趕上服務推三阻四,那真是淚如雨下了。或許是因為這種事兒發生的太多,所以大家對自主品牌的印象都不是很好。不過隨著一些自主品牌的淘汰,現在國內一線的自主品牌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在綜合服務方面,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並且在營銷方面,也越來越有國際範兒,比如「上天」。

WEY

WEY作為長城旗下的豪華品牌,產品上的豪華感的確做的不錯,但在品牌塑造方面,與國外的一些豪華品牌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面對這一現實,WEY選擇與中國航天展開合作,將自己的logo與slogan印在了火箭上,而這也是中國航天首次與品牌聯合命名火箭名稱,當中國汽車與中國航天結合在一起,國貨之光變的愈加閃亮。

而除了聯合命名火箭外,WEY還將與中國航天在質量體系、自動控制、新材料應用以及氫能源方面展開合作。航天領域的自動控制精度非常高,如果能夠將部分技術應用到車輛的自動駕駛功能上,那將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包括航天材料防腐等方面的技術,同樣可以應用到車身上。

長安歐尚

長安歐尚最近兩年的發展頗為強勢,為了更好的提升品牌,長安歐尚不但冠名了我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同時還將一輛歐尚X7放到了火箭裡,和火箭中的兩款衛星一同進入太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上天」。

所以大家以後千萬別對歐尚說:「你咋不上天呢?」因為它就在天上……與WEY不同,長安歐尚發射火箭是一個「一次性」的活動,後續並沒有和航天產生更多聯繫,整體來看,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品牌營銷活動。

北汽越野

電影《戰狼》的播出讓北汽越野著實火了一把,為了更好的貼近社會熱點,北汽越野也是很拼。比如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時,北汽越野到附近拍了一組大片,存在感刷的足足的。實際上,北汽越野之所以能夠到火箭發射場附近拍片,是因為它是中國探月工程戰略合作夥伴,如果沒有這層關係,北汽越野自然沒辦法如此近距離的拍攝。

作為探月工程的戰略合作夥伴,北汽越野將在月球車方面給予技術支持。北汽越野生產硬派越野車的歷史悠久,對於月球車而言,一旦踏上月球表面,也就開啟了越野之旅,期待北汽越野能夠為月球車帶去強悍的驅動技術。

總結

事實上,除了上面的三個品牌外,包括紅旗在內都在與航天展開積極的合作。隨著汽車網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航天技術將被應用到汽車上,就拿我們最常見的自動泊車來說,它本身就是一種遙感控制;包括現在一些豪華品牌車型上的一鍵呼叫救援功能,也是基於航天技術實現。

現在我國的航天工業如此強大,如果能夠將航天科技與汽車工業進行融合,那麼未來的自主汽車會是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航天技術上車帶來無限想像,飛行汽車不再是夢想
    未來,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不再會有擁堵,我們會看到在公路飛馳的汽車,也會看到在公路上方飛行的汽車。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讓飛行汽車不再只是夢想,而是走進現實。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可以看到航天技術和汽車工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自動泊車本身也是遙感控制技術,一些豪華品牌車上的一鍵救援功能,也都是基於航天技術實現。
  • 長城汽車發展史:從技術追夢到科技引領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對中國的認知。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按下「加速鍵」,而長城汽車的崛起之路也由此揭開序章。1990年,年僅26歲的魏建軍正式接手長城工業公司(長城汽車前身),憑藉對「核心技術」的追逐與堅守,帶領僅有60人的團隊編織著「製造自主品牌汽車的夢」。
  • 德國寶沃汽車CEO受邀訪問蓋斯林根汽車工業研究所
    多年來蓋斯林根汽車工業研究所的研發成果不斷推動著德國汽車工業的技術革新。此次華立新到訪德國知名汽車工業研究機構意在促進業界學術交流,分享德國寶沃汽車的前瞻技術與科研成果,共同助力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華立新表示:「德國寶沃汽車一直秉持「匠心、智能、突破、近享」品牌價值理念。在德國寶沃汽車發展史上,曾創造多項第一且有效地推動了汽車技術的革新。
  • 新能源汽車未來十五年如何「跑」
    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不過,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坦言,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服務模式有待創新完善、產業生態不健全等突出問題。未來15年,中國新能源車該如何「跑」?
  • 20年前預言的汽車科技已成現實,未來又是什麼樣子?
    但是關於智能化的發展,我想就算是20年前的我們,也沒有想到會發展這麼快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今的汽車智能化發展如何順便可以預想一下未來還會有怎樣的變化。AR導航這個功能我們並不是第一次見,之前在榮威的MARVEL X當中我們就已經見識過,但是它是基於一顆前視攝像頭將AR導航顯示在液晶儀錶盤當中,實際呈現的效果並沒有HUD更直接,低頭看導航還是會增加一些危險。
  • 名人面對面_中國汽車工業六十年特別策劃_鳳凰汽車_鳳凰網
    陳光祖:今年超過兩千萬輛,我問大家想過兩千萬輛沒有,老同志從來沒有想過,饒斌說我還沒有想過一百萬輛,外國人也沒想過中國人會變成世界第一。但是汽車工業進步可以這麼說,21世紀是汽車工業進入一個信息化和知識化、智能化的年代了。所以這樣子從科技來說又跳了一大步了。
  • 川渝汽車產業進入深度融合發展新階段
    ……   一首汽車產業間的「協奏曲」,正在川渝兩地間奏響。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聚集區,川渝汽車產業鏈的協作配套,已進入技術、研發、人才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青山工業重點推進汽車變速箱產品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富臨精工作為一家電磁閥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同時又是四川企業,自然成為了青山工業配套合作的首選。   此前,青山工業該款電磁閥為全進口。為了實現產品技術自主化,雙方團隊經常在一起沒日沒夜地工作。最終,這塊「硬骨頭」被他們啃了下來。電磁閥試製產品完全達到了青山的採購標準,預計明年下半年將實現量產。
  • 從全國科技活動周看「未來生活」:汽車迎來「氫」時代
    從全國科技活動周看「未來生活」:汽車迎來「氫」時代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衣食住行」將迎「新定義」——感受全國科技活動周裡的「未來生活」  新華社記者蓋博銘、樊攀  藉助數位化技術在線生成定製衣服
  • 工業軟體破局 汽車零部件的內痛
    以下文章來源於知識自動化 ,作者張偉 郭志鵬誰在驅動汽車製造的飛躍自從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連續十一年保持不變。而自主品牌也很爭氣,市場份額也達到40%以上。這背後是一個巨大的零部件市場,2021年規模將達到4.3萬億元。
  • 氫燃料電池車將是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
    據悉,路虎推出的第一臺氫燃料電池車型將是一款旗艦SUV,大概率會是全新一代攬勝極光,隨後,攬勝、攬勝星脈等SUV也將陸續推出氫燃料車型。另外,捷豹也會推出氫燃料電池車型,如F-Pace等。日前,寶馬公司再次證實其氫燃料電池SUV——i Hydrogen NEXT將在2022年進行小規模生產,正式量產時間為2025年。該車的電堆系統由寶馬集團研發,而單體氫燃料電池來自於豐田公司。
  • 推進第三代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期間,6家單位共同籤約推進南沙區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建設,將促進第三代半導體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融合創新與集群發展,助力南沙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推進第三代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司副司長雷鵬在致辭中表示,很高興看到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這兩個國內相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進行交叉融合,這勢必在產業應用方面碰撞出新的火花、催生出新的生態,希望本次論壇上的專家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凝聚共識、深化合作,進一步推動第三代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和交叉融合,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吉利正在造無人機和飛行汽車
    周軍除了造衛星,李書福旗下的吉利(00175)還在造無人機和飛行汽車。近日,傲勢XC25無人機新款暨吉利科技通航戰略發布會在四川成都舉行。發布會上,沃飛長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沃飛長空」)宣布成立,並同步發售新款傲勢X-Chimera25無人機。
  • 智見未來,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啟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機械裝備處副處長顧紫明,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區長譚明鶴主旨發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金雙根,大陸集團中國區副總裁、
  • 自主品牌聘用國際設計師將成未來趨勢
    自主品牌聘用國際設計師將成未來趨勢 2012年05月17日14: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八大汽車黑科技改變駕駛未來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汽車工業走向了智能化。越來越多的新科技應用到汽車當中,全鋁車身、自動泊車、智能互聯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新科技正在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而在科技大爆炸時代,更有一些匪夷所思的黑科技將在未來影響著世界。汽車的人性化、智能化必定會成為各大車廠商研究的長久課題。
  • 以後汽車更貼心了?華為、小米入局,未來汽車會變成什麼樣?
    在今年,人們更加意識到了私有汽車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但是,對於很多傳統汽車來說,自帶的車機交互系統體驗可以說是參差不齊。一般來說,新能源汽車在車機交互上更為優秀。但是,很多傳統汽車車型依舊是市場的主流,在這些車型的車機體驗上,都是相對落後的。
  • 新能源PK智能網聯,誰才是汽車的未來?
    智能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令人欣喜。年初,隨著國外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獨資的上海超級工廠正式投產,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即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以及國外獨資品牌進入三方勢力角逐期,同時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向著市場化發展已不可逆。近日,中汽協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9月汽車市場銷量回升,產銷量均超過了250萬輛。
  • 聚焦汽車產業大變革,首屆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今開幕
    中國的智能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通過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開創新模式,培育新業態,為建設智能汽車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小鵬汽車副總裁紀宇,高德副總裁、汽車業務中心總經理韋東,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圍繞「未來•駛於現在」的主題,展開了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
  • 「新國貨」風潮吹暖自主品牌汽車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為代表的汽車新四化浪潮,正在給予自主品牌新的發展機遇。「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讓很多產業『重新洗牌』。在我看來,目前新四化給予汽車產業的衝擊力,不亞於一次小型的工業革命,自主品牌抓住了這個風口,就極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中拔得發展的頭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薛旭說。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人機協作是未來趨勢
    伴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與機器人產業加速融合,機器人技術及其產品也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大多數行業,工業機器人一改以往固定、僵直的機械屬性,充分融合了機器人、智能設備與軟體算法等,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機協作」,「以機器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