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人類有意義的社交對象最多150人

2020-11-29 沃遊網

在本周,國外知名媒體《金融時報》發表了安賈娜·阿胡賈的文章,並且探討鄧巴數字(Dunbar’s number)——即我們靈長類動物的大腦限制著我們有能力保持的有意義的社交對象人數,使其不超過約150人,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牛津大學的(Oxford university)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教授提出了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數字。鄧巴還發現,從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羅馬帝國的軍團,再到一份普通的聖誕節賀卡寄送名單,人類群體的規模具有驚人的相似性。他就此提出假說,即我們的社交注意力並不是在150個知心朋友之間平均分配的,而是像洋蔥那樣分層分布;5個最親密的聯繫人位於我們社交圈的最裡層,然後外一層是10個人,最後再向外的兩層分別是35人和100人。

現在,一項針對手機通話的研究試圖檢驗鄧巴教授的假說——即我們的感情親密度是像俄羅斯套娃那樣分層分布的——進而幫助理解我們如何給自己的社交關係分層。在芬蘭阿爾託大學理工學院(Aalto University School of Science)同事們的合作下,鄧巴教授研究了2007年歐洲的手機通話數據集,這其中包含了3500萬用戶進行的總計60億次通話。兩個人之間通話的頻率是反映他們感情親密度的近似指標。數據中剔除了那些僅做緊急呼叫或僅撥打商務電話的人;只有那些和至少100個人多次往返呼叫的人被包括了進來。

通過梳理通話的人際網絡和應用聚類算法,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傾向於將他們的社交圈劃分為四至五層。平均而言,社交圈分為四層的個體擁有4個最親近的知己,往往是親戚,他們與這些人的通話最為頻繁,再向外一層有11人,最外面的兩層分別是30人和129人。

對於那些社交圈分為五層的個體來說,每一層分布的朋友人數略有不同:3個最親密的聯繫人在最裡層,往外的各層依次是7人、18人、43人、和134人。上述分析結果上月出現在了arXiv網站上,科學家們向這個網站上傳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於學術討論(有些時候——當然並不總是如此——這是在由同行評議的正式期刊發表的前奏)。

儘管根據這項分析,社交「分層」的概念似乎是站得住腳的,但分析中指出的差異或許意味著,分層的層數對應於不同的社交傾向。從上述研究衍生出的一個觀點是,社交圈分為四層的個體也許是內向型人,而社交圈分為五層的個體可能是外向型人。

作者認為,這篇論文有其局限性:它僅僅考察了一年時間內的數據。友誼可以是短暫的,因時因地而變,並反映我們在特定階段的生活狀態。聯絡的頻率並不總是與友情的深淺成正比;長期關係常常不需要密集的看護也能茁壯發展。

但同樣可能的是,這項研究捕捉到了友誼的獨特快照:2007年的數據集代表了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的社交格局,早於人們開始習慣性地在行動裝置上通過Facebook或其他網站維持友誼。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數據還表現出了頗有說服力的一致性。它直觀地映照出了真實生活:即便搬家或者換工作會導致我們所處的環境隨之改變,老相識也會被新朋友所取代。社交分層的具體人員構成或許會發生變化,但分層本身保持不變。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們當中幾乎是沒有人能擁有超過200個的有意義社交關係。這一上限應促使社交網站在一個數字意義上人際關係混雜的時代完善他們的服務。

相關焦點

  • 人類逃不過鄧巴數字 社交網絡也一樣?
    「鄧巴數字」是一組衡量社交關係的數字,為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鄧巴所提出。作為一名學者,鄧巴如今卻在矽谷聲名鵲起,軟體工程師和設計者紛紛將他們的想法建立在鄧巴數字之上。如Path創始人莫林就認為,人類逃不出鄧巴數字,其每個人最多只能添加150名好友的規則,就來源於此。
  • 或許腦容量有限,最親密朋友最多5人
    ,因此可與更多同齡動物產生有意義的交往。由此推論,人類社會的社交群體不會超過 150 人。Dunbar 與其他人後來在採集狩獵社會、羅馬軍團、高效率企業中找到許多證據,因此認為現代社會有意義的關係有自然上限,就是 150 人。
  • 25個地方+150個朋友 你的社交圈比想像小
    25個地方+150個朋友你的社交圈比想像小  你可能覺得不相信,同學聚餐、社交派對、球友小賽……隨便哪個聚會都能碰到少則十幾、多則幾十人,社交圈子怎麼可能只有150個朋友呢,微信聯繫人隨便劃拉劃拉也有成百上千號人了吧。
  • 為什麼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
    有了這段描述,相信很多讀者對鄧巴數都不會陌生。1992年,人類學家、演化心理學家、靈長目動物行為研究專家鄧巴首次指出靈長類腦容量與平均社群規模存在相關性。而人類的腦容量代入公式之後,可以根據人類的腦容量,估算出人類能夠維持的社交網絡大小N為148人。
  • 人類學教授發現:人脈圈最多只能有150人。弱聯繫才是社交秘籍
    而通過人際關係找到工作的有54人,超過一半聽到這裡可能你會問了,既然有一半多人通過人際關係找到工作,那你為什麼還不讓我努力發展人脈圈呢?其實,格蘭諾維特教授的調查關鍵不在「通過人際關係」,而是「通過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 神奇的鄧巴數字——150定律(Rule Of 150)
    鄧巴指出靈長類腦容量與平均社群規模存在相關性,將人類的腦容量(CR)代入公式:Log10(N)=0.093+3.389Log10(CR),可以估算出人類能夠維持的社交網絡大小N為148人。羅賓·鄧巴讓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們列出一張與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單,結果他們名單上的人數大約都在150名。之後的諸多研究也表明,不論是何種文化及語言,是否使用諸如網際網路等現代工具,每個人能夠維持的社交關係是150人左右。
  • 劉興亮|人的社交上限是150?這個定律過時沒?
    據此還發展出一套研究定律,最著名的就是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鄧巴數字」。英國牛津大學的羅賓·鄧巴讓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們列出一張與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單,結果他們名單上的人數大約都在150名。羅賓·鄧巴曾表示,大腦認知能力限制了這個特別物種的個體社交網絡的規模。
  • 女人通常有10位閨蜜,男人通常有4位好基友,因為150人定律
    大家相信「150人定律」嗎?這是由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該定律指出因人類智力,讓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人數是148人左右,約等於150人。1、範圍多大大腦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維護150個人的圈子。當然,是指有社交來往的,不是指我們認識的。我認識四大天王,他們不認識我,這不算。
  • 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用複雜網絡和群體智慧理解鄧巴數
    ,真正和你有著密切交往的,一般就是150人。有了這段描述,相信很多讀者對鄧巴數都不會陌生。1992年,人類學家、演化心理學家、靈長目動物行為研究專家鄧巴首次指出靈長類腦容量與平均社群規模存在相關性。而人類的腦容量(CR)代入公式之後,可以根據人類的腦容量,估算出人類能夠維持的社交網絡大小N為148人。而在之後的諸多研究中,表明不論是何種文化及語言,是否使用諸如網際網路等現代工具,每個人能夠維持社交關係是150人左右。
  • 神奇的鄧巴數字150 紅知乎
    為什麼一個宗族或者村落通常150人,超出了這個數字就分成兩個,為什麼通常古代的最小作戰部隊是150人?【何謂鄧巴數字】差不多十年前,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開始研究英國人寄聖誕卡的習慣。
  • 【安普瑞分享】「鄧巴數理論」:一個人只能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關係
    鄧巴數字:人類社交網絡的節點不會超過150個,即和你保持友好關係的人在150人以內。
  • 為什麼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用複雜網絡和群體智慧理解鄧巴數
    ,真正和你有著密切交往的,一般就是150人。而在之後的諸多研究中,表明不論是何種文化及語言,是否使用諸如網際網路等現代工具,每個人能夠維持社交關係是150人左右。由此鄧巴數成為了人類學研究的招牌成果,鄧巴數能解釋為何初創企業超過150人之後,無法採用扁平化管理,而需要採取層級化的管理模式,因為管理者無法認識公司裡的所有人。
  • Path CEO解釋限制150名好友 維持穩定社交關係
    Path CEO戴維·莫林(Dave Morin)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移動新發現》今日報導,Path CEO戴維·莫林(Dave Morin)日前在SXSW上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移動社交網絡從未想過用算法改變好友動態的顯示
  • Path的好友上限為何為150人?
    就在幾天前,私密社交網絡 Path 發布了2.1版的iOS應用,新增音樂匹配功能和對Nike+的支持。此外,他還解釋了好友限制為150人的原因。 和許多社交網絡寬鬆的好友上限不同(Facebook的好友上限為5000人),Path有意嚴格限制好友人數,最初發布時的好友上限僅為50人,之後被提高到了150人。Path想要打造一個「私密」的社交網絡,如果人數限制過於寬鬆,Path所強調的「私密性」就無從保證了。但是,150這個數字是如何得出來的呢?
  •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在整個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整個宇宙中微不足道。這些恆星由於質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壽命。我們的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它的壽命大概在100億年左右,因此圍繞在太陽附近的行星,最多也只有100年的能量來源。2013年12月19日,ESA的蓋亞衛星發射升空。
  • 由「鄧巴數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產品走上歧路?
    鄧巴數字:人類社交網絡的節點不會超過150個,即和你保持友好關係的人在150人以內。從生物學上來說,取決於人類大腦對於關係的承載能力,當超過150個節點時,大腦皮層將會無法有效的去覆蓋這些節點,導致部分節點流失,從而始終保持150節點範圍。
  •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2013年12月19日,ESA的蓋亞衛星發射升空。攜帶的觀測設備具有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格利塞710」「它將在150萬年內移動到距太陽約1光年的位置,這也是水獺星雲的外圍區域。換句話說,最多還有150萬年,這一顆直徑為80萬公裡的紅矮星就會抵達奧特星雲。
  • OMG:人類大腦僅能管理150好友
    牛津大學人類進化學教授RobinDunbar研究指出,雖然社交類網站能夠讓你與更多的「好友」保持聯繫,但是與現實中好友的關係卻沒有任何變化。RobinDunbar於上世紀90年代發明了鄧巴「150定律」。
  • 由「鄧巴數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產品走上歧路?-虎嗅網
    鄧巴數字:人類社交網絡的節點不會超過150個,即和你保持友好關係的人在150人以內。從生物學上來說,取決於人類大腦對於關係的承載能力,當超過150個節點時,大腦皮層將會無法有效的去覆蓋這些節點,導致部分節點流失,從而始終保持150節點範圍。
  • 社交天性: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
    &nbsp&nbsp&nbsp&nbsp這是社會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解讀人類「社會腦」的權威之作,它告訴我們為什麼在充滿合作與競爭的智慧社會中人們喜愛社交又相互連接,個人的社會影響力如何得以發揮,書中處處充滿了令人驚喜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