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項目室外泛光照明賞析
項目名稱: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項目室外泛光照明系統貨物供貨及安裝工程
-
早安,地球村丨江西考古再次世界矚目!遺址公園預計明年向遊客開放!
12月14日,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在中國上海舉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獲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獎「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大曝光!考古九年、勘探400萬平方米、出土文物1萬餘件海昏侯墓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南距南昌市約40公裡,北面是鄱陽湖,東面是贛江。
-
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文物與觀眾見面
人民網成都6月8日電(朱虹)「本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工作人員楊建華介紹,《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會帶領觀眾了解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更深入認識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的這些館免費開放,40家可以過「奇妙夜」
導言: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上海將圍繞「講中國好故事,讓文物活起來」舉辦一系列活動。其中104家博物館將免費開放,40家將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9點。
-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12月起閉館改造 將以全新面貌迎接20歲生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1月1日報導:作為中國首家以展示城市規劃和建設成就為主題的專題性場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自2000年正式面向社會開放以來,被上海市民形象地喻為「城市之窗」。由於展陳內容需作重大調整,設施設備需要修繕更新,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全面閉館實施改造,不再向社會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另行告知。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杭州9月9日電(記者許舜達、朱涵)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同時,展覽和教育活動都向社會公眾開放,並展開一系列兼顧學術性、思想性和通識性的公共教育活動……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2010年,《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周口店遺址作為世界同時期古人類遺址內涵最豐富、最齊全,最具科學價值的考古遺址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首批12「北京人」 雕像為了做好公園建設,遺址管理處委託北京城市建築研究所編制《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理念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是一個融合了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2010年,神木縣文體局向陝西省文物局報告,石峁遺址發現了大量玉器、陶器等文物,被當地文物收藏家收藏。2011年4月,神木縣文體局專文呈報陝西省文物局,請求對石峁遺址開展考古發掘。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隨即派人考察,目驗了一批收藏於神木當地及榆林市的龍山晚期重要文物,尤以玉器令人矚目,特別是金玉合璧的銅齒環類器物。
-
「中國土建金字塔」在上海?已挖掘40多年,7000年前的秘密被揭開
不,其實上海也有。1951年,位於上海青浦區重固的福泉山遺址被發現。1979年,福泉山遺址開始第一挖掘;此後,上海對於福泉山的考古發掘工作一直陸陸續續,沒有停止。福泉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福泉山遺址的發掘成果,猶如一顆新星,照得東方的天空一片燦爛。
-
十大考古新發現,期待一個誠意滿滿的「文博湖南」!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孫家崗遺址位於澧陽平原西部,地屬常德市澧縣城頭山鎮大楊村。孫家崗遺址墓地的發掘,發現並確認了肖家屋脊文化「孫家崗類型」,從而填補了洞庭湖地區在夏代早期,即距今四千年左右考古學文化上的空白。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題: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記者馮源 引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考古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考古發掘與研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中國考古學理論和方法不斷發展創新
-
好奇心從遊玩開始 遛娃值得推薦的國內十大科普館
借著各地在9月19日拉開帷幕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我們今天不妨蹭個熱度,來介紹一下國內值得推薦的遛娃好去處這些科技館、自然館、博物館,有的容易找尋,有的藏而不露,但無論如何,他們在有趣、規模、獨有、互動性上至少佔其一,適合帶著萌娃前去一探究竟。遛娃和被娃遛,看完這十個科技館、博物館,或許你就知道國慶要去哪裡度過了。中國科學技術館這是我國唯一一家國家級的科技館,建成時間比較早,寄存了不少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
-
申城126家博物館周末免費開放,同時有夜間開放
今年全市有126家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於5月18日、19日向公眾免費開放,上海科技館、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等5家場館在5月18日、5月19日期間半價開放。
-
每天幾千人打卡看「寶貝」,快來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感受「武漢城市之...
記者15日獲悉成立僅4年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其展覽陳列屢獲殊榮▼基本陳列每天有數千人打卡盤龍城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是長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遺蹟最豐富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歷史,是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漢城市之根,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陝西大遺址下有什麼?將用AR、VR技術來展示
12月2日上午,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周魁英出席,介紹切實加大陝西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華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與網際網路、AR、VR技術結合,將是我省大遺址保護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
上野動物園新大熊貓館9月8日開放 再現四川山林景觀
人民網東京9月8日電(吳穎)據NHK報導,位於東京都臺東區的上野動物園7日舉行了新大熊貓館「熊貓森林」的竣工紀念儀式,新館將從8日開始向公眾開放。 新館仿照熊貓的故鄉中國四川省的樹木、巖石、水流等景物建造,部分結構變為開放式設計,不再像此前大熊貓館一樣使用玻璃隔斷,遊客可以直接看到熊貓。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出席儀式時表示,希望新場館「熊貓森林」能激發遊客們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念頭。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經過多年努力,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啟動。連日來,舞蹈、排球、太極拳、跆拳道和傳統象棋等比賽活動輪番上演,持續掀起文化藝術周活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