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ZEN Connect軟體解析:光鏡電鏡圖像數據關聯 助力材料學研究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蔡司於去年推出了採用增強成像技術的軟體模塊——蔡司ZEN connect。3月4日,蔡司官方對這款軟體模塊進行了進一步解析。

「組織任意來源的圖像,實現多模態數據關聯

  ——蔡司 ZEN Connect 助力材料科學研究」

  大學、研究機構及工業實驗室的材料研究人員均可以利用蔡司ZEN Connect軟體,整合所有的顯微成像技術(甚至包括非蔡司的系統)來為自己的研究服務。

  獲得獨特洞察力,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蔡司 ZEN Connect允許用戶對齊和疊加任意來源的圖像。研究人員可以充分利用蔡司 ZEN Connect的工作流程,從光學顯微鏡的大視場概覽圖像,無縫過渡到高解析度顯微圖像。您可使用ZEN Connect軟體在概覽圖像上進行導航,所有相關圖像將自動出現在概覽圖像中。 然後不同模態的數據會以項目的形式有序存儲,並帶有直觀的圖像標籤。

  關聯工作檯

  關聯工作檯可以實現從樣品的完整宏觀視圖放大到納米級細節。以樣本為中心的全方位關聯工作環境可以處理多尺度和多模態圖像。

  智能數據管理

  隨著數位化技術的發展,材料顯微研究也不斷革新,研究人員需要處理大量的圖像和數據,這種情況在研究機構中尤為明顯。蔡司ZEN Connect 支持CZI、TIF、JPG、BMP、RAW等多種圖像格式。蔡司 ZEN Data Storage軟體將圖像、數據與圖像處理流程科學地分離開來,使實驗室的每個人都能更高效地協同工作。

  蔡司ZEN Connect助力不同領域的材料研究

  例如,新能源汽車的研究人員為了開發出更好的產品,需要對永磁體進行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員可以對同一樣品進行表面形態,以及磁學性能等的表徵,從而全方位地理解樣品。比如首先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大視場的成像,然後使用Kerr顯微鏡觀察局部的磁疇,進而發現性能更優的磁體相。更進一步,如果需要對這些磁體相進行高分辨的表徵,可以使用電子顯微鏡進行納米級別的觀察,從而獲得更微觀的結構信息。所有尺度的分析結果、所有設備的分析圖像,均可以關聯起來,從而為永磁體的整體表徵提供更全面的研究信息。

  此外,蔡司 ZEN Connect將多模態顯微技術關聯的能力為諸多材料研究領域帶來了助益,如:研究鈣處理鋼中的夾雜物、石油開採或碳捕捉與儲存。例如,研究人員可以獲取成像和分析數據,將形態與化學成分相關聯,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特性,從而推進鋼的各向異性研究。研究碳酸鹽巖的地質學家可以識別不同尺度的孔隙結構和體積。在這些實驗中,蔡司 ZEN Connect能夠始終將微觀數據準確連結到宏觀圖像的對應區域。

  蔡司 ZEN Connect可始終將微觀數據準確連結到宏觀圖像的對應區域,幫助大學、研究機構及工業實驗室的材料研究人員得出獨特的見解,提高工作效率並節省工作時間。

  關於蔡司

  蔡司是全球光學和光電領域的先鋒。蔡司致力於開發、生產和行銷測量技術、顯微鏡、醫療技術、眼鏡片、相機與攝影鏡頭、望遠鏡和半導體製造設備。憑藉其解決方案,蔡司不斷推動光學事業的發展,並促進了技術進步。公司共有四大業務部門:工業質量與研究、醫療技術、視力保健/消費光學和半導體製造技術。蔡司集團在40多個國家/地區擁有30多座工廠、50多個銷售與服務機構以及約25個研發機構。

  全球約27,000名員工在2016/2017財年創造了約53億歐元的業績。公司於1846年在耶拿成立,總部位於德國奧伯科亨。卡爾蔡司股份公司是負責蔡司集團戰略管理的控股公司。公司由Carl Zeiss Stiftung(卡爾蔡司基金會)全資所有。

  蔡司研究顯微鏡解決方案

  蔡司研究顯微鏡解決方案是光學、電子、X射線和離子顯微鏡系統的一站式製造商,並提供相關顯微鏡的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包括生命科學和材料研究以及工業,教育和臨床實踐有關的產品和服務。該部門的總部設立在耶拿。其他生產和開發基地位於奧伯科亨,哥廷根和慕尼黑,以及英國劍橋、美國麻薩諸塞州皮博迪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普萊森頓。蔡司研究顯微鏡解決方案屬於工業質量和研究部門。部門約6,300名員工在2016/2017財年創造了總額達15億歐元的業績。

相關焦點

  • 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他們發展了第一個常規電鏡制樣後保持螢光的光轉化螢光蛋白,首次實現了Epon後固定的同層超薄樣品的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極大地促進了超分辨光鏡和電鏡成像領域的發展,有望在生物學中廣泛應用。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特定位置組裝成蛋白質機器進而發揮生物學功能,因此研究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精確定位對於揭示蛋白質機器的組裝和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2018電鏡新品回顧:SEM最活躍 高通量/工具化/半導體成熱點
    電鏡相關軟體:蔡司推出2款增強軟體  電鏡軟體方面,電鏡商多數在推出的電鏡新品中,也對相對應軟體系統進行了更新或加強。如賽默飛Prisma的MAPS軟體包可由多個圖像創建大面積複合圖像,並對數據進行關聯;SU7000配置可同時6通道顯示界面,進一步升級SEM控制系統,大幅提高了信號獲取速度;日本電子JSM-IT200標配Live Analysis功能,元素分析效率高;用SMILE VIEW™ Lab,很容易生成數據報告;泰思肯S9000配置了全新立體設計的Essence™ 計算機處理系統等。
  • 卡爾·蔡司全球首發AURIGA COMPACT聚焦離子束電鏡
    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呂昭平教授  卡爾•蔡司全球首臺AURIGA® Compact FIB-SEM系統落戶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主任呂昭平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研究材料有四個重要因素:材料製備、組織結構、性能和服役,
  • 電鏡新應用、國產進口新技術年終探討——2018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韓華研究員主要介紹了微觀腦連接圖譜的掃描電鏡三維重建技術及進展,並重點介紹了突觸水平神經大數據與重建平臺的建立,該平臺將提供一站式、大體量、高通量的微觀重建解決方案,並配備高度集成化的腦微觀重建顯微鏡集群(場發射掃描電鏡10臺套,其他設備3-臺套)。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據悉,該研究中使用的主要電鏡為日立高新原位透射電鏡H-9500。  該研究為完善鎂的塑性變形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並為高塑性鎂合金的開發帶來新的啟發。關聯)系統  與德國Witec公司合作,蔡司對共焦Raman顯微鏡系統進行了改進,實現了快速Raman成像(Fast Raman Imaging),並成功將其集成到現有的SEM平臺上,實現了關聯SEM-EDS-Raman成像分析能力。
  • 蔡司推出GeminiSEM系列場發射掃描電鏡
    蔡司推出了新一代場發射掃描電鏡GeminiSEM系列,該系列電鏡採用了改進的Gemini技術,可用於研究、工業實驗室和成像設施。Gemini物鏡設計結合了靜電場與磁場,在實現最大光學性能的同時,將他們對樣品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具有高效、易用、高分辨的特點。
  • 推動材料學與生命科學發展 記2019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
    趙頡介紹到,COXEM臺式SEM來自韓國,具有自主研發的電鏡產品。COXEM的臺式電鏡補充了大型電鏡與光鏡之間的產品空白,具有購買成本小、使用成本低的優勢。其中,COXEM EM-30N臺式電鏡最大解析度高為5 nm @30kV,最大放大倍數15萬倍,同時可選配SE、BSE探測器和STEM探頭。此外,這款產品的軟體採用全新界面設計,配備圖像拼接功能,增加光學導航功能。
  • 卡爾·蔡司AURIGA COMPACT聚焦離子束電鏡全球首發
    聚焦離子束電鏡是指在離子束切割的同時利用電子束觀察影像,同時也可配備能譜進行樣品表面的元素分析。離子束顯微鏡也可以為透射電鏡製作厚度達十幾納米的樣品薄片。  卡爾•蔡司新推出的AURIGA系列聚焦離子束顯微鏡是由電子束系統(SEM)和離子束系統(FIB)組成,具備高解析度成像功能。
  • 大事記:冷凍電鏡的發展歷程-結構生物學研究利器
    冷凍電子顯微鏡,簡稱冷凍電鏡(Cryo-EM),在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中有很大的用處,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它獲得樣品的電子顯微圖像,重構出蛋白質或材料樣品的三維結構。冷凍電子顯微學解析生物大分子及細胞結構的基本過程包括樣品製備、電子顯微鏡成像、圖像處理及結構解析等幾個基本步驟。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2019年8月5日,日本電子全球同步發布新型肖特基場發射掃描電鏡JSM-F100,除優化和提高性各項能之外,操作更加簡潔方便,可更加快速的獲得圖像及分析數據。陳青山表示,隨著掃描電鏡應用範圍的擴大,用戶需要快速、高質量的數據採集及簡單的組成信息確認和無縫操作。JSM-F100搭載備受推崇的浸沒式肖特基Plus場發射電子槍和「Neo Engine」,以及全新的GUI「SEM Center」和創新的「實時圖像視覺增強器-人工智慧(LIVE-AI)濾鏡」,實現了高空間解析度成像和可操作性的最優組合。
  • 冷凍電鏡助力破譯大腦的分子密碼
    光學顯微鏡由於光波長(200-600納米)的限制,仍舊沒有辦法觀測到突觸中的納米尺度的分子。電子顯微鏡所採用的電子波長經過加速後可達0.002納米,能夠觀察到高分辨的分子乃至原子信息。更進一步,冷凍電鏡技術使得我們可以直接觀察被快速冷凍固定(零下180°左右)在近生理狀態下的樣品。
  • 冷凍電鏡助力施一公發表諾獎級別研究成果
    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閆創業博士、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 2014-2015年度電鏡新品盤點
    IT100是一款非常直觀,並具有高通量分析能力的電鏡,其設計能夠幫助任何實驗室簡化工作流程。觸控螢幕操作還是傳統的鍵盤和滑鼠操作,任由實驗人員選擇。快速數據採集使得成像和樣品分析變得簡單。,該儀器會同時產生61條電子束,並提供每秒達到1220百萬像素(每個像素尺寸為4nm)的捕獲速度,如此高的捕獲速度可用於大腦研究中神經組織成像。
  • 冷凍電鏡牛X在哪裡?5位科學家說:它徹底「消滅」了結構生物學
    近幾年,冷凍電鏡在生物物理,特別是結構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輪新的革命。尤其在近三四年來,依靠冷凍電鏡技術,很多具有非常重要生物學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得到解析。所以說冷凍電鏡技術徹底改變了結構生物學的研究方式。冷凍電鏡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就是它徹底地「消滅」了結構生物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在300 keV 電子的轟擊下,傳統的器件都會被高能量打壞,因此在電子探測器出現之前,冷凍電鏡中使用的CCD相機需要將電子打在探測器上變成光信號,再通過CCD 把光信號轉成電信號後得到圖像,「電光—光電」轉換的過程降低了信噪比。
  • 2013回顧:電鏡新品盤點
    另外,在觀察性能方面,通過提高馬達臺的抗震動能力和光路的優化將最高解析度提高了20%(與前代機型SU8000系列相比),在加速電壓15KV時達到1.0nm,在著陸電壓1KV時達到1.1nm。TM3030提高了圖像的解析度,滿足了客戶尋求高解析度、不需樣品製備的需求。通過優化電子光學系統,TM3030提供了一個「5kV mode」,使得樣品表面結構得到最好觀察,並且觀察不需要在高加速電壓下進行。
  • 科學家在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上取得重要進展
    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特定位置組裝成蛋白質機器進而發揮生物學功能,因此研究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精確定位對於揭示蛋白質機器的組裝和分子機制至關重要。電子顯微鏡具有亞納米尺度的空間解析度,是生命科學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然而在電鏡圖像中定位目標蛋白具有很大的挑戰。
  • 中國科技大學:冷凍電鏡助力破譯大腦的分子密碼
    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無疑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中最基礎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對大腦中各類受體蛋白為主的分子機器的作用機理進行解密,通俗講既是破譯大腦的分子密碼。
  • 結構生物學重要進展:兩個新工具助力冷凍電鏡結構解析
    優化多顆粒冷凍電鏡結果的軟體工具。研究人員報導了軟體工具 M,可為冷凍電鏡(cryo-EM)數據建立基於參照的多顆粒優化框架,並將綜合的空間變形模型與電子光學像差的計算機校正相結合。M 為幀系列和斷層掃描傾斜系列數據提供了統一的優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