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上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4 科學技術部

  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特定位置組裝成蛋白質機器進而發揮生物學功能,因此研究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精確定位對於揭示蛋白質機器的組裝和分子機制至關重要。電子顯微鏡具有亞納米尺度的空間解析度,是生命科學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然而在電鏡圖像中定位目標蛋白具有很大的挑戰。

  2019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課題組與徐平勇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Methods上發表了題為「mEosEM withstands osmium staining and Epon embedding for super-resolution CLEM」的研究論文。他們發展了第一個常規電鏡制樣後保持螢光的光轉化螢光蛋白,首次實現了Epon後固定的同層超薄樣品的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極大地促進了超分辨光鏡和電鏡成像領域的發展,有望帶來生物學中的廣泛應用。

相關焦點

  • 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他們發展了第一個常規電鏡制樣後保持螢光的光轉化螢光蛋白,首次實現了Epon後固定的同層超薄樣品的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極大地促進了超分辨光鏡和電鏡成像領域的發展,有望在生物學中廣泛應用。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特定位置組裝成蛋白質機器進而發揮生物學功能,因此研究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精確定位對於揭示蛋白質機器的組裝和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成像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6:04:50 線粒體基質(a)和核纖層蛋白(b)的超分辨光電關聯成像結果(圖片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網站)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課題組與徐平勇課題組合作,報導了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SR-CLEM)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mEosEM
  • 王鵬組在生物病毒冷凍電子衍射疊層計算機重構成像上取得重要進展
    冷凍電鏡(Cryo-EM)是解析生物樣品結構的重要手段,通過單顆粒重構(Single particle analysis)技術可以實現小至血紅蛋白尺寸大小的蛋白顆粒大至幾百萬道爾頓量級的蛋白質顆粒的三維成像。
  • 上海光機所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了背景光、光源的調製深度和調製時長對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質量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了-30dB輻照信噪比的條件下,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系統仍可取得高質量圖像。此外,高的調製深度和長的調製時長均對外差關聯成像質量有益。
  • 上海光機所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了背景光、光源的調製深度和調製時長對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質量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了-30dB輻照信噪比的條件下,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系統仍可取得高質量圖像。此外,高的調製深度和長的調製時長均對外差關聯成像質量有益。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大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合肥8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該成果8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中國科大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合肥8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該成果8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近日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
  • 分子超快成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柳曉軍研究小組提出基於飛秒強雷射與氣相分子相互作用對分子結構進行層析成像的新方案,並成功從實驗上演示了該方案的可行性
  • 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舉行—資訊—科學網
    科學網上海7月30日訊(記者黃辛)今天,「2014冷凍電鏡(cryo-EM)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
  • 南開教師在紅細胞骨架超分辨成像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近日,我校物理科學學院、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潘雷霆副教授與合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e Xu教授基於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在紅細胞骨架結構與特性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相關結果以「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Reveals the Native Ultrastructure of the Erythrocyte Cytoskeleton」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X-射線晶體衍射只能對單個、靜態的蛋白晶體成像,但低溫電子顯微鏡能夠對蛋白的多種構象進行成像,幫助科學家們推斷蛋白的功能。  現在低溫電鏡迅猛發展,專家們正在尋找更大的挑戰作為下一個解析目標。對很多人來說,最想解析的是夾在細胞膜內的蛋白。這些蛋白是細胞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分子,也是比較熱門的藥物靶標。
  • 進展|研發原位電鏡儀器技術,在原子分辨下調控鐵電渦旋疇相轉變
    因此,研究渦旋疇在外場作用下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鐵電渦旋疇尺寸小,以往的常規實驗手段難以實現對其操控與觀測表徵。他們利用研發的儀器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 (Nano Lett. 3, 1147 (2003), APL 88, 133107 (2006), JACS 132, 4197 (2010), Adv. Mater. 26, 3649 (2014), Angew. Chem. Int. Ed. 54, 15222( 2015), Sci.
  • 物理所透射電鏡非線性效應可應用性研究取得進展
    物理所透射電鏡非線性效應可應用性研究取得進展 2017-10-25 物理研究所 【字體:可以選擇在Scherzer欠焦下觀察,但有時不得不在大欠焦下拍攝圖像提高圖像襯度,比如在冷凍電鏡中通常拍攝的離焦量為1-2μm,通過扣除成像過程中的襯度傳遞函數來獲得樣品的投影結構。實際中,很難獲得如此薄的樣品(冷凍電鏡中樣品厚度通常在100nm左右),此時高分辨成像過程中電子束之間會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
  • 光電子成像實驗裝置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玉柱博士領導的雷射光譜項目組與瑞士ETH/Paul Scherrer Institute的分子光譜實驗室在超快光電子成像儀器研製的合作研究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醫學電阻抗成像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在無損醫學電阻抗成像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該團隊基於自主研發的圖像重構框架成功實現了無損醫學電阻抗圖像在多個不同成像方式下的高分辨重建。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的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上,包括2篇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各1篇。
  • 近兩年電鏡儀器技術最新進展——記2015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研討會
    在本次會議上,各大電鏡儀器廠商主要介紹了各自的場發射掃描電鏡近年來的最新技術進展。韓冬介紹說採用低電壓、獲取樣品極表面信息、避免對樣品的損傷過去是冷場掃描電鏡關注更多一些,但是現在高端熱場掃描電鏡也在向這個方向靠攏。  蔡司於今年3月推出了Gemini 500熱場發射掃描電鏡,由於一些特別軟的材料在1kV的加速電壓下成像,仍然有荷電損傷的問題,因而這款電鏡提供了更低的加速電壓,如500V、300V來成像。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一名伯克利實驗室研究人員在TEAM 0.5顯微鏡上工作。顯微鏡已經升級了一個名為4D相機的超高速探測器,可以為原子級圖像提供百萬分之一秒的幀速率。此次開發的新型探測器被稱作「4D攝像機」(用於動態衍射直接探測器)是伯克利實驗室數十年來在電子顯微鏡、原子尺度成像、高速數據傳輸和計算等方面一系列開創性創新中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