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前校長Hennessy、張亞勤等大佬雲集,共探前沿技術

2020-09-17 量子位

金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基礎軟體、尖端技術,頻頻被「卡脖子|,當下時局該如何突圍?

這或許就是當下技術從業者,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

中國計算機學會 (CCF)舉辦的中國計算機大會 (CNCC),已經邁入第17個年頭,即將在10月22日至24日期間舉辦。

而在今年的CNCC中,就會圍繞著《信息技術助力社會治理》這一主題,從科研和學術領域出發,對軟體基礎、5G、卡脖子下的自主研發等,眾多尖端話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當然,還有智慧城市、大數據、人機互動、人工智慧等前沿話題。

除此之外,今年CNCC的特邀嘉賓也是「分量十足」。

量子位作為本屆CNCC戰略合作媒體,先行送上一波重磅猛料。

話不多說,一睹為快。

一大波業界大佬來襲

在9月16日的CNCC2020新聞發布會中,CNCC2020程序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謝濤介紹了特邀講者陣容。

△CNCC2020程序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 謝濤

目前已經確認的重磅特邀嘉賓如下:

John Hennessy,ACM圖靈獎獲得者、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現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會主席。

David Harel,以色列科學院副院長、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Katsumi Emura,NEC 前CTO、IPSJ主席。

廖湘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CCF獎勵委員會委員、候任主席。

黃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IEEE Life Fellow、CCF首位海外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李培根,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

劉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CCF集成電路設計專業組主任、IEEE Fellow。

張亞勤,清華大學講席教授、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張黔,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IEEE Fellow。

當然,上述只是目前確定的與會嘉賓,謝濤表示,還有更多重磅講者持續更新中。

CNCC2020

在新聞發布會上,CCF理事長、大會指導委員會主席梅宏院士,CNCC2020程序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史元春,CNCC2020大會總監、CCF秘書長杜子德,分別對CNCC2020做了更為詳盡的介紹。

△CCF理事長、大會指導委員會主席,梅宏院士

據梅宏介紹,CNCC2020將於10月22-24日舉辦,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將作為主會場。

另外開設三個城市分會場、三個城市專場,線上同步直播。現場參會和線上直播並行、1個主會場5個城市會場或專場相結合。

另還有3場大會主題論壇,100餘場前沿技術論壇和活動及展覽展示,使參會者全方位、深入地參與到大會中

今年的CNCC2020將突破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全新呈現給業界同仁。

△CNCC2020程序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史元春

史元春介紹說,CNCC2020亮點頗多,今年首次嘗試設立了分會場。

除了在北京設立主會場外,還在瀋陽、杭州、濟南、重慶、廈門等地設置了3個分會場和3個專場,且開通了線上直播。

多場地、多渠道融合的舉辦形式是CNCC2020創新之舉。既減少了參會人員的聚集,又讓參會人員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隨意觀看感興趣的場次。

關於日程安排方面,上午為大會特邀報告和大會論壇,下午則是各種主題的技術論壇及特色活動。報告主題豐富、形式多樣,內容涉及眾多領域熱點話題。

既有智慧城市、大數據、人機互動、人工智慧等前沿話題,又有軟體、5G、晶片等國際關注話題,還有計算機歷史、影視科技、校企合作等新話題。

△CNCC2020大會總監、CCF秘書長,杜子德

杜子德介紹道,除了上述特邀報告和論壇,大會還將舉辦形式豐富的特色活動。

不僅有優秀大學生頒獎會,還有備受關注的CCF科學技術獎、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CCF海外傑出貢獻獎、CCF王選獎、CCF/ACM人工智慧獎等重要獎項也將在大會期間的頒獎典禮上隆重頒出。

CCF CTO CLUB的加入,是CNCC2020的一大看點。

CCF CTO Club剛剛成立於今年9月,首批邀請了47位計算技術領域富有影響力的企業CTO和資深學者加入。

CCF的此舉,就是希望通過頂尖企業CTO之間的交流幫助企業在競爭合作中成長,給中國企業的CTO們提供一個交流與成長的平臺。

而在CNCC2020將成為CCF CTO CLUB的首秀,屆時將會有眾多知名企業的CTO參與其中,共同對未來做技術展望。

關於CNCC

CNCC是由CCF主辦的計算領域年度盛會,創建於2003年,是CCF旗艦會議,每年於不同城市舉辦,已成功舉辦十六屆。

去年,CNCC2019會議註冊人數超過8000人,觀展人次超過2萬,共有來自超過1000家機構的代表參展參會。

今年CNCC不論是附有使命感的大會主題:信息技術助力社會治理,還是北京作為主會場,另設三個分會場,三個專場並融合線上直播的會議形式,以及圖靈獎獲得者、院士、企業專家的豪華講者陣容,都將讓CNCC2020關注度與參會人數超越以往。

那麼,今年的CNCC,你期待了嗎?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卡脖子」的尖端技術該如何前行?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今年是CNCC舉辦的第17個年頭,大會的主題為《信息技術助力社會治理》。另外,在「工具依賴性」方面,EDA工具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最大短板之一,美國前三公司壟斷全球64%以上的市場;此外,國內晶片技術企業對IP核儲備欠缺。
  • 張亞勤清華AIR戰隊首次亮相,這陣容不是一般強
    發表了百餘篇技術論文和專著,擁有超過30項美國專利技術。負責信息檢索、網際網路搜索技術、移動信息瀏覽等方面技術的研究。許多研究成果都被應用到Windows Live圖片搜索、移動搜索和學術搜索等服務中。總而言之,雖然清華AIR的啟動儀式,只是在清華AIR一間不大的會議室裡展開,但真正展示了群賢畢至,大咖雲集。
  • 張亞勤退休百度,技術極客回歸學術生涯
    加入微軟前,張亞勤已經在美國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管理著一個近百人的精英團隊。李開復找到他時,正值微軟要在中國設立研究機構。雖然此前並不認識,但多人的推薦讓李開復開始注意到這位科學家出身的管理者。成功的三要素,張亞勤多年後總結了三點:IQ、EQ和阿Q,前兩個好理解,阿Q在這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神勝利法」,用他的話說,是「要自己去調整心態,很平和、很快樂,有建設性的心態去面對問題」。
  • 前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斯,如何成為傑出領袖?
    《要領:斯坦福校長領導十得》內容簡介《要領》是漢尼斯校長給「要成為領導者」之新生代的領導力講義,以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實案例現身說法,總結自己在競技場中拼搏的習得,凝結成十條「領導要義」。雖然也參與了兩家新創公司的工作,特別是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的矽圖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早期創立,但我當時的工作重心還是主要放在史丹福大學的教學研究工作上。 正如我將在第 2 章中所提到的,我的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是與別人一同創立了美普思科技公司。其中的核心技術來自我 1981 年至 1984 年在史丹福大學的研究成果。
  • 業界精英廈門共探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前沿科技研究
    業界精英廈門共探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前沿科技研究 2020-10-23 21:08:05 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10月23日電 (楊伏山 歐陽桂蓮)第十三屆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大會(Chinagraph)23日在廈門大學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個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名院士、專家學者及產業界知名代表濟濟一堂,共探計算機圖形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
  • 張亞勤掛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多名圖靈獎得主任學術顧問
    AIR由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張亞勤博士籌建,創始團隊包括前字節跳動副總裁兼AI實驗室負責人馬維英博士,前海爾家電首席技術官兼副總裁趙峰博士。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前金山集團CEO張宏江博士,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ndrew Blake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陶大程教授亦為AIR保駕護航,擔任卓越訪問教授。
  • 研究永生課題,由大佬們資助建立的西湖大學,起點太高
    2018年10月,一所由民間企業家出資成立的西湖大學橫空出世,這所大學仿佛自帶光芒,建立的第一年就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施一公任校長,這些學術界大佬們的參與,處處彰顯著這所年輕大學的不平凡。
  • 張亞勤談數位化3.0:由物理與生物世界的數位化構成
    在24日上午的「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百度前總裁張亞勤發表了題為「智能技術趨勢」的演講,深度解析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趨勢。張亞勤認為,在經歷了內容數位化、企業數位化之後,我們已經進入了數位化3.0階段,即信息,物理和生物世界的融合。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圖說:專場專題討論環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聚焦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等領域,這兩天李政道研究所大咖雲集。
  • 當年中科大少年班最年輕的天才張亞勤清華大學任教,能否助力清華
    張亞勤12歲時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並成為班上最年輕的大學生。 18歲那年,他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無線電通信。他在23歲時獲得了學校歷史上唯一獲得滿分的博士畢業論文。他在31歲時成為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的院士,並且成為一個世紀以來該學會最年輕的科學家。
  • 他是前史丹福大學校長,谷歌母公司Alphabet現任董事長,他說謙遜是有效領導力的基礎 | 礪石讀書
    礪石導語:《礪石讀書》是『礪石商業評論』推出的聚焦全球商業經典的讀書專欄,本期推薦的書籍是前史丹福大學校長
  • 「名家雲集,聚焦前沿」——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2020「雲上」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邵文威)為聚焦全球腦科學技術的研究前沿,加速助推腦科學領域的繁榮發展,近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雲端隆重召開。加大對腦科學技術的研究將大幅提升腦疾病的診療水平,加速推動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促進相關技術領域交叉學科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斯坦福的逆襲:新起之秀如何成為全球創新中心
    「大家想要了解的還是矽谷的新技術,斯坦福的活動請到的人都比較專業,我有空就會過來聽。」與Andy有同樣想法的人還有很多,當晚共有300人左右參加了活動,有白髮蒼蒼的教授,也有不少在校的學生。1951年,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學院院長弗雷德裡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決定在校園創辦工業園區,將校園的土地租給當時的高科技公司使用。他創辦了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並長期擔任史丹福大學工學院院長。同時,也是他最早鼓勵學生創業,把高科技前沿技術轉化為商用產品,並以此創業。在矽谷最早上市的三家科技公司中,他都擔任了董事局的席位。
  • 百度總裁張亞勤:讓中國成為吸引全球人才的重力場
    5月29日,百度總裁張亞勤博士榮獲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人物稱號。此次評選是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僑聯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與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共同主辦。張亞勤在獲獎現場表示,在國家堅定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和「一帶一路」全球化的實踐中,中國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代和國際化最好契機。
  • 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三校校友共話創新創業-中國,哈佛,麻省...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8日報導:以「網聚創新的力量」為主題的2015MHS中國創新創業論壇本周末在上海浦東軟體園舉行,300餘名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三校校友共聚浦軟,分享中國合伙人成長史、海龜創業者成功經驗。
  • ...中國,哈佛,麻省,斯坦福,校友,創新,創業,理工學院,縮寫,字母...
    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三校校友共話創新創業2015-11-8 14:23:27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軼琳 選稿:包永婷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8日報導:以「網聚創新的力量」為主題的2015MHS中國創新創業論壇本周末在上海浦東軟體園舉行,300餘名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三校校友共聚浦軟,分享中國合伙人成長史、海龜創業者成功經驗
  • 聚焦青科會 | 全球大咖雲集,高濃度智慧凝聚!峰會亮點提前看
    本屆峰會將圍繞習總書記賀信「科技的未來在青年」的定位,凸顯「全球視野國際議題中國聲音浙江風採」,繼續以「匯聚天下英才、共創美好未來」主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科技創新共同體的時代價值,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 未來已來 科技大佬對未來的N個預言
    就在本周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這些走向人生巔峰的科技大佬們,不再只談自身的業務,他們還把目光投向了未來,描繪出萬物互聯下人機共生的未來圖景。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說,手機是人的緊密伴侶,或許有人會跟手機結婚;而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想得更遠,他說有一天手機和電視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