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人源重組膠原蛋白多肽作為通用的骨移植生物材料

2020-11-29 上普生物

近期,日本富士公司Hideo Fushimi等人在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Recombinant collagen polypeptide as a versatile bone graft biomaterial」的文章。

摘要:自體移植和同種異體移植目前被認為是移植手術的金標準。但是,為了滿足快速老齡化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合成生物材料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裡,報告了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支架材料,該材料由基於人I型膠原α1鏈(RCPhC1)的重組多肽組成,是基於水凝膠的移植材料的來源。展示了設計理想的植骨特性的靈活性。關鍵的內部各向同性孔結構是通過設計的薄層冷凍澆鑄工藝產生的。通過調節RCPhC1的胺基酸組成,通過脫氫交聯來控制最佳生物降解速率。結果,通過高度可擴展的簡化生產方案生產的RCPhC1骨移植物誘導了成熟骨組織的強勁再生,同時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被完全吸收。

人源重組膠原蛋白多肽

影響RCPhC1的脫氫交聯以控制生物降解速率和機械強度的工程因素。

針對齧齒動物和犬模型中的骨移植進行優化的RCPhC1材料的臨床前功效測試。

參考文獻

Fushimi, H., Hiratsuka, T., Okamura, A. et al. Recombinant collagen polypeptide as a versatile bone graft biomaterial. Commun Mater 1, 8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3246-020-00089-9

相關焦點

  • 「人源重組膠原蛋白」,背後的蛋白產業你了解多少
    "人源重組膠原蛋白「 又稱 III 型類人膠原蛋白 查了一下資料 其中一個對重組人源 III 型類人膠原蛋白的解釋是
  • 重組人源III型膠原蛋白新突破,實現嬰兒肌不是夢
    醫美內參導讀:9月9日,皮膚+整形美容皮膚修復論壇暨「Ⅲ型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系列產品上市會在北京舉辦。會議由山西錦波生物醫藥和多優美康(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主辦,《醫師報》協辦。會議上,來自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的陸路研究員詳細匯報並深入闡述了重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的最新研究進展;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贇副研究員匯報了關於重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活性區域原子結構解析的最新進展。膠原蛋白在人體中有重要的功能,約佔全身蛋白質30%。依據胺基酸序列和功能的差異,膠原蛋白可分為28種亞型。
  • 什麼叫III型重組人源類人膠原蛋白?III型重組人源類人膠原蛋白有什麼作用?I II III型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有什麼區別?
    生物體內的各種功能蛋白質和酶都是同相應的結構基因編碼的,經酶切後的一段基因重組於E.coli(大腸桿菌)內,經過高密度發酵、分離、復性、純化,酶切工藝生產的一種高分子生物蛋白。I II III型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有什麼區別?人體膠原蛋白根據組織部位、生理功能、分子結構不同而分為28種以上膠原蛋白,佔比最多研究最透徹的為I型、II型和III型膠原蛋白。人體皮膚內膠原蛋白為 I 型膠原和 III 型膠原。
  • 1%的人才知道的成分一重組人源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本就是人體肌膚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據悉,人體最大的器官就是皮膚,皮膚最多的組成成分就是膠原蛋白,為保持膠原蛋白不被流失,消費者對成分產品的使用也越加謹慎。人體皮膚組織分三層,分別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75%的成分是膠原蛋白,真皮95%的成分是膠原蛋白,皮下組織所有起到支撐作用的成分,全部都是膠原蛋白。
  • 心辰已突破「葡聚多肽」膠原蛋白再生研產用技術,革新億萬女性抗衰...
    會上,心辰隆重發布了其「葡聚多肽」新材料技術以及相應的「白艙-皮膚美容」「金艙-抗衰老填充」以及「粉艙-私密無創年輕化」三大應用系列。其聯合創始人及發布代表王瑛女士表示:「我擁有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一直在尋尋覓覓一款真正非常好的抗衰材料。當我在韓國YB實驗室發現他們已經在臨床應用葡聚多肽的時候,我覺得不能錯過,一定要將材料帶回中國,研發出最頂級的我們自己中國人的材料和產品出來。」
  • 心辰已突破「葡聚多肽」膠原蛋白再生技術,革新億萬女性抗衰美容新...
    (杭州的美沃斯國際醫學美容大會,心辰發布了「葡聚多肽」新材料技術)(心辰聯合創始人王瑛)或將引領新時代生物美容的王者級別新材料:「葡聚多肽」的研發及應用有效性、安全性解讀文獻顯示,葡聚糖,一類以葡萄糖為單元分子,分子之間以糖苷鍵連接的多聚糖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幾位大牛Nature子刊同時發布:單原子Pt和單原子Au同臺競技!
    近日,兩篇Nature子刊相繼報導了單原子催化劑催化CO氧化反應,讓我們去一探究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ingyue Liu,Botao Qiao和清華大學的Jun Li等深入比較了負載型單原子Au催化劑和Au納米粒子(NPs)的催化性能。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非洲黑曼巴蛇毒多肽特異性識別並抑制疼痛相關人源酸敏感通道的...
    在自然選擇與進化過程中,很多動植物(如蛇,蠍,海葵等)獲得了生產毒液的能力,作為它們捕食或者自衛的手段。毒液中的多肽毒素能夠特異性作用於離子通道,細胞膜表面受體等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蛋白質。毒素與靶標蛋白相互作用所具有的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優勢使得毒素被作為分子工具,用來研究蛋白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並被開發成為治療疾病的藥物。
  • 世界膠原蛋白之父的抗衰老揭秘! la pailano笙顏麗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加劇膠原蛋白的流失,皺紋細紋,毛孔粗大,肌膚凹陷,肌膚逐漸失去年輕感,整個人步入衰老狀態。  世界膠原蛋白之父布蘭特J.Brandt 曾說過:「人體衰老的過程就是膠原蛋白流失的過程」,所以,「抗衰老」最重要的一步,便是促進膠原蛋白的快速新生,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研究團隊通過新的設計規則,開發出了迄今為止最有效和技術上最有用的分子內單線態裂變材料。新設計的有機分子可快速產生兩種激子,這兩種激子比目前最先進工藝產生的激子壽命更長,這將使每個光子產生的電能都可被太陽能電池吸收,這對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非常關鍵。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人源蛋白酶體...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員毛有東課題組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了近原子解析度蛋白酶體三維結構,闡釋了其在降解多肽過程中的動力學調控的結構機理。蛋白質的降解調控是極其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先天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基因表達調控以及蛋白毒性響應等重要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
  • 年度公司|毛利超80%、手握3個高成長「現金奶牛」,從創爾生物看...
    不同膠原蛋白提取技術比較(信息來源於招股書,36氪製圖)與之類似地,創爾生物則是國內膠原貼敷料產品的開創者,且具備生物醫用級活性膠原大規模無菌提取製備技術。依託該技術,創爾生物已經成功研發多種產品並將其產業化。目前,從動物組織中提取膠原是醫用膠原材料的主流生產手段,只有少數企業(譬如錦波生物、巨子生物)採用基因工程方法生產重組人源膠原或膠原類似物。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Nature子刊|Mikos院士萬字長文詳論:骨組織工程材料設計策略
    骨固定使用生物惰性金屬裝置,或骨自體移植和同種異體移植,是目前金標準的治療大骨缺損。每年執行數百萬項此類手術, 然而,金屬固骨裝置往往需要隨後的手術切除,使用同種異體骨移植與從供體材料傳播疾病的風險有關,使用自體骨移植導致與供體部位癒合相關的額外發病率。在老年人中,骨移植的風險尤其嚴重。骨組織工程領域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些材料有助於在不產生這些風險的情況下在缺損部位進行骨再生。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中科大俞漢青Nature子刊:葡萄糖氧化+HER,生物質電化學轉化的又一次嘗試!
    GRA被認為是由生物質製備的「高附加值化合物」,因為它是用於生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可降解洗滌劑和金屬絡合劑的關鍵中間體;同時它的衍生物在癌症化療和降低膽固醇等醫療保健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GRA目前主要是通過化學氧化或微生物發酵來製備,前者是GRA生產的主要工業方法。
  • 活體建築材料、微生物燃料電池,材料合成生物學的潛力不止於此
    該文闡述了合成生物學方法和工具(包括基因電路,模式生物和相關的設計參數)應用於功能活體材料的構建,並重點探討了該領域的前景和未來挑戰。材料合成生物學隨著基因合成及編輯技術的發展進步,生物學家能夠以類似於計算機編程的方式對自然界的活體系統進行定製化的改造設計,在材料領域的應用體現則是將工程改造的生命體作為細胞工廠,以時空可調控的方式合成人類所需的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