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量子技術可以幫助診斷和治療心臟疾病

2020-12-05 騰訊網

心房顫動(房顫)是一種心臟疾病,引起不規則和異常的心率,有可能導致血塊、中風、心力衰竭和其他與心臟有關的併發症。雖然引起房顫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它影響到英國約100萬人,預計病例將增加,而NHS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目前,房顫通常是用心電圖(ECG)診斷的,但這只能在發作時進行,因此需要補充診斷手段。

房顫是通過一種叫做「導管消融」的外科手術來治療的,這種手術會小心地破壞心臟的病變區域,從而中斷異常的電路。在50%的病例中,患者需要進一步治療。

UCL開發技術的測試,今天發表在應用物理信函表明它可以成功地成像模擬生物組織的溶液的電導率,因此,可以用於診斷房顫,並確定心臟手術應針對的區域。

它將通過在2D中映射心臟的電導率來識別心臟失火的異常。

相應的作者Luca Marmugi博士(UCL物理學與天文學和UCLQ)說:「心房顫動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人們對此知之甚少,我們希望通過與臨床醫生在診斷和治療方面的工作來改變這一點。

「治療心房顫動的手術有效地切斷了導線,防止心臟出現短路,將不規則的心跳重置為正常的心跳,我們的技術將有助於確定短路的位置。雖然在臨床上還沒有找到,但我們第一次證明,可以將活體組織的電導率小到前所未有的靈敏度和室溫水平。」

研究小組用交流磁場的無屏蔽原子磁強計將溶液的電導率與活組織的電導率相提並論,其靈敏度可達每米0.9西門子,解析度可達1釐米。這些溶液的體積為5毫升,符合房顫診斷的預期需要。

這個信號是用基於銣的量子傳感器檢測出來的,該小組專門開發了這種傳感器,可以在幾天內精確、一致地對小體積進行成像,亮度區域顯示出高電導率。

能夠檢測到每米不到一個西門子的電導率比以前的成像結果提高了50倍,表明該技術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和穩定性,可用於在非屏蔽環境中對生物組織進行成像。

他的合著者和小組組長費魯喬·倫佐尼教授(UCL物理學和天文學)說:「電磁感應成像已經成功地應用於一系列實際應用,如無損評估、材料表徵和安全篩選,但這是首次證明它對生物醫學成像有用,我們認為使用它是安全的,因為它將使心臟等器官暴露於磁共振掃描儀中常用的磁場的十億分之一。

「在沒有屏蔽的室溫環境中,我們的敏感度達到了驚人的水平,這使我們更接近於將這項技術引入臨床。只有使用量子技術才有可能,我們對改善心房顫動臨床結果的潛在應用感到興奮。」

研究小組設想了一組可以放置在心臟上的量子傳感器,在幾秒鐘內給出讀數。

下一步是團隊與臨床醫生合作,將這項技術集成到一個工具中,用於全科醫生、外科手術和醫院。

相關焦點

  • 生物技術與新型生物標誌物助力多種疾病的診斷
    2017年9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新型生物標誌物或生物技術應用於疾病診斷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新型檢測技術可「兩分鐘」診斷肝癌發生風險
  • 「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取得突破
    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納米載體技術和檢測技術是重大疾病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納米生物醫學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科普】超聲造影可以幫您診斷左心疾病
    目前,隨著傳統診療技術的深入研究,一些精準的診療技術被專家們逐步研究試驗成功,心臟超聲造影就是其中之一。 心臟造影是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進而增強改善心臟超聲圖像質量的一種診療手段。很多人會疑惑,造影劑是什麼?它會不會有副作用?
  • 非培養的新型診斷技術迅速發展,如何順應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
    臨床微生物室一方面需不斷採用新的病原學診斷技術,提高臨床診斷效率;另一方面還需培養臨床醫生正確解讀報告的能力,提高診斷準確率,使病原學診斷新技術真正解決臨床診斷問題,進而提高抗菌藥物靶向治療的及時性,改善患者結局……   1   病原學診斷新技術
  • 正在開發的多鏡頭無鏡頭相機可以幫助疾病診斷
    電場定向自組裝掩膜技術有望用於低成本,更快的疾病診斷,光學顯微鏡的增強,甚至可能導致更薄的手機技術。研究人員創建了一條微觀金線蒙版,並將其放置在將要成像的物體附近,遮罩散射從物體反射的光,圖像傳感器收集光,電流會重新排列蒙版中的粒子,每次迭代都會生成一個新的蒙版,並且系統會記錄每個新圖像,然後將多個光捕獲通過計算重建為原始對象圖像,從而大大提高了解析度和質量。
  • 新研究首次鑑定出一種有望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候選藥物
    這也適用於數百萬美國人---約佔美國人口的1%至2%,他們患有一種稱為二葉式主動脈瓣疾病(bicuspid aortic valve disease)的先天性異常,在二葉式主動脈瓣疾病中,主動脈瓣只有兩個瓣葉,而不是正常的三個。雖然有些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種常見的心臟異常,但很多人早在四十多歲時就會被診斷出來。Srivastava解釋說,「我們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測這種瓣膜異常。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治療|主動脈|併發症|替換術|夾層|診斷|治療|...
    為規範和指導主動脈疾病的臨床診療,美國心臟協會於2010年發布了胸主動脈疾病診療指南(AHA指南);歐洲心臟病協會最早於2001年發布主動脈疾病診療指南(ESC指南),並於2014年對該指南作出修訂。上述指南對AD的診斷、治療及隨訪作出了相應的推薦。目前,我國AD的診療也基本沿用上述指南,但國內尚無系統的AD診療規範。然而,我國的社會經濟水平及AD患者的特點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
  • 什麼是心臟彩超?能檢查出什麼疾病?聽聽醫生怎麼說
    心臟彩超它屬於超聲檢查的特殊類型,也就是主要觀察心臟的彩色超聲都卜勒成像,心臟彩超是一種能夠動態顯示心腔內部結構、心臟的搏動情況和血液流動情況的一項影像學檢查,而且對於人體沒有傷害,所以心臟彩超對於心臟很多功能和疾病的判斷,是非常有幫助的。心臟彩超它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心臟彩超的專用探頭,把探頭下的組織結構顯示在屏幕上的一種檢查方法。
  • 心臟磁共振在左室心肌緻密化不全診斷及風險評估中的研究進展
    > volume,ECV)定量評估是近年興起的一項磁共振技術,該項技術對於存在潛在纖維化及瀰漫性纖維化的心肌疾病有著很好的診斷效能,可從組織學的深度對疾病進行分析診斷。目前國外已經有一定量的臨床研究論證了該項技術在心肌病診斷方面的有效性,但還未見關於該項技術在LVNC方面應用研究的文獻報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該項技術的應用無疑會給LVNC的診斷和臨床治療提供更全面準確的信息。 3.
  • 心臟健康,可以通過手指脈衝技術測量
    美國生理心臟和循環系統生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生理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通過測量手指的脈搏檢測心臟疾病。  這項新技術,由愛荷華大學衛生和人類生理學系助理教授加裡·皮爾斯,能夠測量主動脈僵硬——一個與心臟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  主動脈是身體中最大的動脈,並且負責為人體的組織提供血液。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前幾天,我們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原本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的帕金森病診斷過程,在這個AI技術的幫助下提速,只需要3分鐘就能完成。在醫生和騰訊AI專家的幫助下,這些測量的運動統計數據會被用來訓練我們的AI系統。經過深度學習,它就可以分辨出帕金森病患者動作上的細微差異。
  • 新的量子感測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核磁共振光譜是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的廣泛使用的工具。由於核磁共振通常依賴於小的熱核自旋極化產生的弱磁場,因此核磁共振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靈敏度較差。常規的核磁共振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量,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
  • 鉬靶及MRI紋理分析技術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目前對於乳腺癌的影像學診斷手段有鉬靶、超聲、CT和MRI,每種方法均有自身的優劣勢,其中鉬靶及超聲是乳腺疾病篩查以及診斷最普及的手段,但兩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CT軟組織解析度較高,但檢查過程中X線劑量太大,只是作為乳腺鉬靶的一種補充手段。
  • 心臟黏液瘤比較難發現,當醫生診斷此病時,通常用這3種手段
    心臟超聲心動圖是多種疾病的診斷方法,這種檢查方式十分的好用,而且具有無創性等多種優勢,對於心臟粘液瘤的作用很明顯,因為心臟黏液瘤的超聲特異性比較明顯,可以利用超聲技術進行定位和定性。當患者出現了昏厥時,應該立即撥打120,去到醫院進行診斷。
  • 生物電子醫學的前景:科技將改變我們發現和治療疾病的方式
    生物電子醫學利用人體的電信號來改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鑑於電子傳感器、生物材料、物聯網和低延遲計算領域的進步,生物電子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潛力得到了巨大的擴展。
  • 變革性技術:量子納米鑽石有助於提前檢測疾病包括新冠病毒
    變革性技術:量子納米鑽石有助於提前檢測疾病包括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的 i-senseMckendry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納米鑽石的量子感測能力可以用來提高紙質診斷檢測的敏感度,從而有可能更早發現愛滋病毒等疾病。
  • 科學家發現納米金剛石可幫助改善傳染病的診斷測試
    UCL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的量子傳感能力可以用來提高紙質診斷測試的靈敏度。研究人員表示,納米鑽石可以讓人們更早地發現愛滋病等疾病。紙質橫向流動測試的工作方式與妊娠測試相同。將紙條浸泡在液體樣本中,並改變顏色,在檢測病毒蛋白或DNA時表示檢測結果為陽性。
  • 2018年全球十大新興技術:增強現實、人造肉、AI、量子計算機……
    今年,研究人員向更加個性化的治療邁進了一步。他們確定了很大一部分患者的腫瘤具有可以安全放棄化療的特徵,並避免其經常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隨著診斷工具的進步,這種面向許多疾病的個性化或精確醫學的邁進正在加速。這些技術可以幫助醫生檢測和量化多種生物標誌物(表明存在疾病的分子),將患者劃分為對疾病、預後或對特定治療有反應的可能性不同的亞組。
  • 從複製動物心臟到複製人類的心臟,幹細胞讓科幻故事成為現實!
    因此利用可大量擴增並且有分化潛能的幹細胞或者祖/前體細胞,通過工程化手段,結合新型生物材料,得到可以適應人體自身生化和生理條件的可代替組織的技術手段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期望壽命不斷延長,世界開始逐步步入老年化時代。而伴隨而來的則是大量與組織器官衰老退化有關的退行性疾病的爆發,如老年痴呆症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命質量,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
  • 量子納米金剛石有助更早檢測疾病
    用於體外診斷的納米金剛石藝術圖 圖片來源:Ella Maru Studio/ UCL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的量子傳感能力可以用於提高基於紙張的診斷測試的靈敏度試紙橫向流動測試和妊娠測試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將一張紙浸泡在液體樣本中,顏色的變化——或螢光信號——表明陽性結果和檢測到的病毒蛋白質或DNA。它們被廣泛用於檢測從愛滋病毒到新冠病毒的各種病毒,可以提供快速診斷,因為結果不需要在實驗室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