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艘星際飛船原型機首次升空的四天後,SpaceX已將其第二艘經過飛行驗證的星際飛船原型安全送回組裝大樓進行翻新,為發射臺的新「測試箱」讓路。
SN6星艦原型機的成功首飛
這艘30米(100英尺)高的原型飛船被稱為星艦原型機6號(SN6),它是第二艘起飛的全尺寸星艦原型機,緊隨其姊妹SN5的腳步,9月3日,它也起飛到了一個相似的高度,也就是所謂的「短飛」150米,並平穩著陸。
與SN5在8月4日的首次升空差不多,它標誌著一個完全獨立的星際飛船原型在30天內的第二次升空,這一壯舉幾乎可以肯定是大規模火箭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SN6成功的飛翔在德克薩斯州南部天空中
為了加快飛行驗證後的進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一系列的翻新公司似乎需要大約48小時。
無論如何,在成功發射和著陸後的四天內,星際飛船SN6在9月7日CDT上午9點左右被運回到SpaceX位於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生產設施。僅僅5個小時之後,「星艦」測試原型機SN7.1被裝載到同一架運輸車輛上,並被運到了發射臺。
SpaceX公司已將「星艦SN6」送回原地,為新的測試做準備
自SN5首次升空以來,在過去的30天裡,SpaceX對其進行了檢查和翻新,以支持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所說的「多次短程飛行,以簡化發射過程。」SN6的成功(以及它留下的完整的發射基礎設施)意味著SN5在不久的將來幾乎肯定會被重複使用。尚不清楚需要多少次「短飛」測試才能使星際飛船的發射行動優化為一個平穩的過程,但4次以上 (2 x SN5, 2 x SN6)似乎是一個安全的賭注。
星艦SN7.1
然而,SN5的第二跳將不得不等待。接下來SpaceX公司的南德克薩斯清單是一系列破壞性試驗中的第五次,這些試驗用於驗證新的星際飛船的設計、製造技術和材料。這個特殊的測試箱被稱為星艦SN7.1,它是用來確定一種新型合金鋼性能的一系列測試中的第2個。
第一個原型機SN7在6月23日經受了毀滅性的測試,在摧毀之前,它被認為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壓力。也許更重要的是,SN7第一次壓力測試中的一次意外洩漏證明了它所使用的新型304L (-ish)鋼合金,將使某些失效模式的災難性大大降低(即洩漏而不是劇烈破裂)。
SN7在6月15日進行了低溫壓力測試
SN7是一個單一的基本測試罐:上穹頂,下穹頂和三個鋼環。SN7.1要複雜得多,它在底部增加了一個帶有壓緊夾的裙部,並用一個推力穹頂取代了後穹頂。推力穹頂具有一個新的「推力圓盤」,即猛禽發動機連接並傳遞其推力的結構元件。SN7被簡單地裝入低溫液氮並加壓。
SN7.1(由於增加了一個推力圓盤和裙擺部分)將進行類似的低溫壓力測試,發射架上SpaceX還將安裝一個液壓油缸,該液壓油缸設計用於機械模擬1-3架猛禽發動機的推力,而沒有實際靜態點火的風險。
SpaceX公司已經為SN7.1安裝了一個新的發射裝置,其中包括一個猛禽發動機推力模擬器
目前,SpaceX公司計劃在CDT今天和明天(9月8日)早8點到晚8點關閉道路,明天可能是SN7.1測試開始的最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