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提前自學完了小學數學,接下來是選擇繼續學初中還是複習?
今天收到一位家長的諮詢,大概意思就是說自己孩子四年級了已經自學完了小學階段的數學,問我接下來該如何安排比較好,是繼續學初中數學呢還是怎麼辦。
我覺得世上真的是有非常巧的事情,因為家孩子也是四年級的那個寒假自學完了小學階段的課內數學……
我們的學習的模式是:課本+教輔+孩子自學+我答疑+期中、期末測試。
孩子學完之後我給孩子買了一本大概有二十多套的所謂的「名校小升初試卷」。
另外也在網上找了本地歷年來的六年級下的試卷以及一些分班考的試卷。
不得不說僅僅只是「學完」還是不夠的。
本地那些試卷還好說,一般來說孩子掌握的都還不錯,不說大都能夠考滿分或者接近滿分,而且錯的地方相對也比較集中。
但是買的那套試卷做起來就明顯不同了。
說真的很慶幸我當時搞了這麼一套難度比較大的試卷進行練習。這試卷的難度確實要比一般的校內考試難度(我們這裡的)難上一大截,而且題量非常的大,孩子按照試卷規定的時間,經常是答不完題的。
20多套題我們大概只是做了6、7套我就不再讓孩子去做了,因為就這就已經發現孩子確確實實問題還是挺多的,再做下去就只能是對孩子各種打擊了。
所以我們後面又花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把小學階段的一些知識點連複習的練習重新的過了一遍,而且這個期間還給孩子找了一個小升初複習的課程,跟著學了大概有十幾節課。當然這個課程的難度稍微大一些,是介於課內和奧數之間的複習,因為它主要是為了應對有擇校的小升初考試那種數學。
所以直到四年級末,我們才真正的說把小學階段的數學結束了。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在做那套試卷的時候,基本上能夠確保90分以上,偶爾也會更高一些。
還是問題高發區,基本上都屬於那種壓軸題或者是難度比較大的,我也分析過了,不會做也可以理解,因為按照正常情況來看,這種題目在課內是不太可能出現的。
畢竟想要一步到位解決問題還是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才行的。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學習內容我們基本上都是在日常找時間完成的,例如某一天孩子作業完成得比較早,相對空餘時間多一些,他就會去做這些事情,而如果時間比較緊張一些,那麼這一天可能碰都不會碰這些內容。
最後我們把這些錯題簡單的整理了一下,重新理解理解和分析分析,然後就開始了初中階段的學習。
正式開始學是五年級,到目前為止已經學了一年半了,現在的進度是學到了九年級。而且因為孩子比較有興趣,所以我們採取的模式是「多路齊發」的方式:
1、孩子先行自學,主要是看教輔,題目只做教輔上的有限題目;
2、計算單獨練習,從五年級到現在六年級孩子一共做了大概有2000道初中計算的題目,有有理數計算、不等式計算、因式分解、解方程/方程組等等;
3、兩個網課,一個難度較大,一個難度相對低一些且分別是兩家不同機構的課;
4、循環鞏固學習,課程學完之後做完配套作業其實還是不夠的,因為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忘,所以我們當課程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補充額外的練習,也是選擇了一套教輔。
PS上面的連接圖樣有問題,原圖是這樣的應該:
但是我家因為當時買的早,是老版本的。
這本書的難度不太適合成績一般的學生,有些題目難度會稍微大一些,就我孩子的情況來看幾何類的問題確實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我也跟孩子的數學老師(課內的,原來是初中數學老師)交流過,得出的結論就是孩子基礎不夠紮實,畢竟進度過快練習量還是稍微有點少了。於是我們又補充了一本幾何專題練習。
總的來說這套書(共有7、8、9三個年級各一本)我們的進度始終是落後孩子自學和網課學習的進度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和提到。
除此之外,因為孩子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們還給孩子準備了其他的一些數學讀物。買了很多,但是比較喜歡的一套是《數理化演義》。
還有一套是《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這些書是我們用過中的還是不錯的,其實還有一些,比如我們自學用的教輔其實是《教材全解》,而我們在超前學的同時其實還在學著奧數,並且做著一些練習題。
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因為好書還是有不少的,可是真的能夠吃透、研究明白一套對孩子來說收穫就已經非常大了。
數學科目其實在孩子能力、掌握還不錯的情況下是可以超前學的,因為當他無法理解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就發現問題所在的。而且通過這種自學尤其是鑽研一些稍微難一些的題目,也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家長需要注意:如果你也打算這麼做,你要對孩子有可能出現自認為自己會了然後就不去學了的表現提前做好準備!
這種事情並不算少見,我對孩子的班級、輔導班上的很多學生都比較了解,就發現有一些學生明顯是存在這樣問題的——其實自己掌握的並不夠好,只是覺得自己已經提前學了,所以就莫名想去表現一下,比如會搶答老師的提問,比如會直接接老師的話,比如會一邊聽課一邊說「唉!太簡單了!」等等過於表現自我與眾不同的一面來。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真的以為自己已經很優秀了,然後就真的不學了……這樣一來現實往往是會打臉的,而孩子極容易出現因為面子問題,因為找藉口的問題而變為不喜歡數學。
所以,父母如果發現孩子一是有興趣,二是接受能力還不錯,那麼真的打算超前學的話一定要在日常跟孩子引導好、灌輸好「認真聽講」的這種認知。讓孩子明白,自己所謂的「提前學」、「自學」等等都是在鍛鍊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且所學到的知識點大都不全,需要通過認真聽課來彌補這部分缺失。如果不這麼做,那麼必然會對我們的整個學習帶來不好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我們過去的努力、過去的付出所得到的回報就會大打折扣,屬於事倍功半的學習,非常地不划算……
說真的, 數學好的孩子或者是喜歡數學的孩子大都邏輯比較強,這種道理他們是能夠理解的。而且日常我們一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各種優秀表現就總是時不時當著孩子面表現出各種優越感來,如此也會傳染給孩子的。
如果非要說,那就儘量去說孩子努力的樣子是非常優秀的——儘量多表揚過程而不要總表揚結果。
所以,如果當你確認自己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到了,那麼就可以繼續學下去了。
至於很多人所謂的「都會了上課學什麼」的問題我們根本不需要理會,就這好比「為什麼要反覆讀一本書」的道理是一樣,既然都讀過了,為什麼還要再讀一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