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視網發出的一條微博引發網友關注。該微博在其他新聞網站轉發時,被起了個極為「驚悚」的標題:《別吃方便麵,有毒》,微博中稱「方便麵、乳飲料、薯片、冰激凌、餅乾等食品所含的添加劑最多。一包方便麵最多可有25種食品添加劑!」
事實上,方便麵含添加劑不是什麼秘密,但多到「有毒」的程度,這讓不少年輕網友心驚膽戰。
揚子晚報探訪
一袋方便麵20多種添加劑很常見
不管怎樣,央視的這條微博確實引發了不少網友關注。那麼,南京市場銷售的種類繁多的方便麵,是不是每種都含有這麼多添加劑呢?昨天,揚子晚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麵餅添加劑寫得清楚 料包醬包卻含糊其辭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不管是哪種口味的方便麵,其配料表都有一大堆的添加劑。關於具體的添加劑的多少,揚子晚報記者選取了不同價位的方便麵進行比較。
價格為1.2元一袋的方便麵是南京本地的品牌。在其成分表裡,麵餅的食品添加劑包括碳酸鈉、六偏磷酸鈉、三聚磷酸鈉、瓜爾膠;調味包裡的食品添加劑5'-曾味核苷酸二鈉。添加劑中並沒有網帖提到的檸檬酸和穀氨酸鈉等。
價格為2.4元一袋的方便麵光麵餅裡就標註了14種食品添加劑。而網帖提到的穀氨酸鈉、焦糖色、檸檬酸則添加在醬包、粉包裡。揚子晚報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添加劑數量,數量真如網帖所說,高達二十多種。
價格為6.5元一桶的方便麵是國外某知名品牌。這款方便麵的麵餅裡也標註了7種食品添加劑,包括磷脂、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碳酸鈉、β-胡蘿蔔素、穀氨酸鈉和檸檬酸。因此,網帖中提到的穀氨酸鈉和檸檬酸是直接添加在麵餅裡的。
揚子晚報記者在探訪中發現,最為頭疼的問題是:方便麵的添加劑種類並不是「一口氣」標註的,而是在包裝袋外分為「麵餅、料包、醬包」等各自標註。不少品種「麵餅」添加劑寫得很清楚,但料包、醬包則含糊其辭。
有消費者笑稱:添加劑多,我也得吃
對於網帖中提到的穀氨酸鈉和檸檬酸等食品添加劑,消費者是什麼態度呢?昨天,在一家超市的方便麵櫃檯,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甚少有消費者對此知情,更沒有發現消費者購買方便麵時,查看方便麵裡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劑。
「主要看口味和牌子,一種口味吃膩了就換換。」揚子晚報記者隨機採訪的幾位市民表示,就算知道方便麵裡面添加劑多,但是還是會購買。「我加班熬夜,不吃方便麵吃什麼呢?餓著吧,又該說對胃不好了,容易得胃病」,一位消費者尤其「想得開」。
一款火腿腸添加劑共有16種
對於央視微博中曝光的其他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劑情況,揚子晚報記者也進行了驗證。比如一款火腿腸,共添加了磷酸酯雙澱粉、山梨酸鉀等共16種添加劑。而薯片、奶茶、餅乾等食品中,央視微博提及的添加劑都赫然在目。
揚子晚報記者 謝堯 文/攝
南京營養師
油包料包放一半 最好每月就吃一次
方便麵、薯片等零食是不少年輕人,尤其是白領的最愛。那麼,它們到底是不是「有害食品」呢?揚子晚報記者昨天採訪了多位南京營養師。
為啥方便麵裡添加劑最多?
方便麵排名「第一」有點「委屈」,出於防腐等需要,所有方便食品添加劑都不少
餅乾、油炸食品等添加劑都很多
「方便麵屬於方便食品,為了運輸、保存以及口味上的綜合考慮,肯定會放添加劑。」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陳杰告訴揚子晚報記者。
有意思的是,他還風趣地說,央視這張單子中讓方便麵排名第一其實有些「委屈」。因為只要是方便食品,出於防腐,抗氧化,防酸化等目的,都會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放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常用的抗氧化劑有BHA(丁基羥基茴香醚)、TBHT(二丁基羥基甲苯)、PG(沒食子酸丙酯)等,一般用於烘焙食品、油炸食品、乾魚製品、餅乾、方便麵等食品中,用於防止油脂氧化。
陳杰說,看到方便麵的配料中加入「抗氧化劑」等添加劑,不少人立刻「聞之色變」,但BHA等添加劑的作用在於防止油脂氧化,沒有外界傳聞中的那樣「可怕」。
價格高的方便麵添加劑也並不少
「也有網友會認為,自己買價格高一些的泡麵,一分錢一分貨,這樣添加劑會少一些。這其實是個誤區。」陳杰說,方便麵的價格不同,一般會體現在食品加工的工序及配料等問題上,但和添加劑種類的多少無關。
怎樣吃泡麵才能減少傷害?
調味包倒半包就行,湯要少喝;每月最好只吃一次方便麵
那麼,含有多種添加劑的泡麵是不是完全都不能吃呢?很多網友表示「最多能做到少吃,比如旅途中,或者夜裡加班時,不吃方便麵就沒得吃!這可怎麼辦呢?」
陳杰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沒有必要過於恐慌,但長時間吃泡麵的確對身體有害。吃泡麵還是應當有所節制,同時還要學會科學地吃。「其實泡麵裡更大的問題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含鹽量過高的問題,」陳杰建議,「吃泡麵時,湯料包可酌情放入。一般現在桶裝面裡面,有三種調味包——油包、蔬菜包、調料包,除了油包外,其他兩種都是含有鈉的。所以這三包料最好不要全都倒入,每種倒半包就可以了。」在吃完泡麵後,可以補充一點副食,比如蔬菜、水果等。如果在家裡面,可以直接把蔬菜放到面裡煮著一起吃;如果是在單位,可在吃泡麵後吃個水果補充維生素。
而吃方便麵的「頻率」也被營養師嚴格「控制」,專家建議,「加班一族」們還是儘量減少吃方便麵的次數,最好能夠控制在一個月只吃一次方便麵。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追問
真正「零添加」的零食就沒有嗎?
現代食品沒有不含食品添加劑的
現在愛吃零食的人越來越多,而不少食品的廣告語中都打上了「零添加」的標籤,但真正「零添加」的食品是否存在?省級機關醫院膳食營養科蔡曉真醫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不僅僅是零食,現代食品都沒有不含食品添加劑的!舉例來說,醬油如果不用防腐劑,兩天之內就會有黴菌產生。
蔡曉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真正要區分的並不是添加劑的多少,而是「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兩個概念。「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大多都是國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如蘇丹紅一號、瘦肉精、吊白塊等。」
食品添加劑有毒嗎?
省級機關醫院蔡曉真醫師說,食品添加劑超過一定濃度或劑量,就會顯現毒害作用。而媒體曝光的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往往是因為超量食用引起的。
什麼才算是「最健康零食」?
保質期短的食物添加劑相對少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陳杰建議,消費者在購買零食時不妨看看食品的保質期。「食品在保存的過程中會對添加劑有『依賴性』,保存的時間越長,『依賴性』就越大。所以,一般保質期較短,甚至是現場生產,保質期只有一天(當天食用)的食品添加劑相對會少一些。」
購買時要認清「原色」食品
專家建議,購買食品時要認清食物原色與本質,提防過白、過豔、過香、過筋道的食品。食品的外表異乎尋常的光亮和雪白,可能會有問題。對異常豔麗、呈金黃色的滷製品,要小心其中可能添加了過量的奶黃油(一種色素,可誘發肝癌)。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