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這一物理學概念被發現之後,王陽明成為了「量子學的鼻祖」

2020-12-04 阿凱閱讀

心學宗師王陽明憑藉自己的「言行合一」,收穫了由古至今、國內國外無數的「粉絲」。

蔣介石原名瑞元,因痴迷王陽明「大中至正」一說,遂改名為「蔣中正」。

而時至今日,將王陽明的思想學說奉為圭臬的仍大有人在,更有研究者鞭辟入裡,深入淺出。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提出「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

在我國歷史上,做到「三不朽」的人物只有兩個半,「半個」指的是曾國藩(沒有著作,不符合「立言」),另外兩個,一個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另一個則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

若問孔子和王陽明哪個更厲害,是沒有答案的,因為聖賢是無法量化和比較的。但若說他們有何相同之處,卻不難發現聖人的思想是相通的。

論語中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孔子詢問弟子子路、冉有、公西華、曾點幾人的志向,其他三人都欲得國而治之,只有曾點放下手中的瑟,站起來說:我要到沂水裡去沐浴,到舞雩臺上吹風,然後唱著歌兒回家……孔子點點頭,感慨道:我贊同點的想法啊!

2000多年後的一個月夜,王陽明在碧霞池上設宴,眾弟子有暢懷而飲的,有擊鼓而歌的,有投壺取樂的,還有泛舟湖上的。王陽明望著眼前熱鬧的這一幕,突然想起孔子的這句「吾與點也」!於是退而作詩:「鏗然舍瑟春風裡,點也雖狂得我情。」暗暗讚許像曾點這樣可以脫離富貴名利的狂者。隔日酒醒之後,王陽明又擔心弟子們誤解,加以解釋道:學習狂者可以獲得開朗的心境,但若不落實到實踐中,將會步入迷途。因而提出:狂者,一克念即聖矣!

王陽明首先自己做到了,他的一生就是實踐的一生。15歲仗劍出遊居庸三關;21歲格竹窮究程朱理學;37歲被貶龍場,在此悟道;48歲組織散兵遊勇,用智慧平定藩亂。因此,這一句「鏗然舍瑟春風裡」,不是空想主義下的狂狷,而是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坦然。曾點描繪的雍容暇豫的盛世之象,是孔子心懷天下的生動寫照,而王陽明不以綱紀政治、禮樂教化、錢穀甲兵等宏大事跡為根本,反而看重兒童的灑掃應對,百姓的搬柴運水,把道德精神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中去,力圖通過讓人們「致良知」,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由此可見聖人之胸懷都是一樣寬闊無垠的。

01

下醫治病、大醫治神

王陽明的心學,要求人們「破心中賊」,主要治療的是心魔、心病。於是作者開篇便從醫學談起:大醫治神、上醫治心、中醫治身、下醫治病、下下醫生治症。在後文中亦多次提到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及中醫治病的理論,譬如「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剋」、「氣血和合」……

比照治療疾病,在治療人心上,王陽明先生開出了「八味」治心之方。

第一味,是防止生「怠心」。怠者,懈怠也。就是要防止一曝十寒、十日寒;防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防止憑藉一時的激情立志,激情過後則拋得乾乾淨淨。

第二味,是防止生「忽心」。忽者,疏忽也。就是要防止用大網撈小魚,結果呢,把自己的一條條小過錯全然忽略了。

第三味,就是防止生「躁心」。躁者,急躁也。天下事,誰不希望一撮而就?天下事,又有幾件事能一撮而就?儘管「聖人之道,坦如大路」,但陽明先生還是一再告誡世人,要求賢逐聖,必須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見《立志箴12》)

02

世界是由量子構成的

在量子這一物理學概念被發現之後,王陽明忽而被追奉為「量子學的鼻祖」,因其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將此話當作唯心主義的經典案例。但量子力學被發現之後,此話就有了新的解釋。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量子,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那這個最小單位就是量子。量子學家提出:觀察可以改變一切,在沒有被觀察之前,微觀世界的粒子,其特性都是不確定的,直到你觀察它的那一刻,它的不確定性才會消失。這一言論,與王陽明所述如出一轍。

書中多次提到量子學:「世界是由量子構成的。」「相互糾纏的兩個量子,不管多麼遙遠,當其中一個發生變化時,另一個也會在瞬間發生相應的變化。」在王陽明的心學中,也多次出現與此契合的言論。關於王陽明與量子學的關係,論述文章多如牛毛,貫穿整本書中的卻很少見。

相關焦點

  • 極簡量子物理學|秒懂核心概念
    」《紐約時報》:傳統通信衛星使用無線電波信號,而量子通信衛星用的則是一種結晶體,會產生一對相互糾纏的光子。即便將其中一個傳輸到很遠之外,它們的屬性依然會糾纏在一起,因此可以通過控制這一屬性來發送信息。中國在2018年6月,率先全世界,發射了一顆量子通訊實驗衛星——但是多數非專業人讀者認為量子學非常深奧抽象。本文通過對幾個最基本概念的梳理,可以讓你瞬間秒懂!——至少在宏觀邏輯、或管理思維、哲學思維層面,可以開始用量子物理學來理解這個「新世界」、「新宇宙」了!
  • 拓撲學與物理學結合,量子計算機正在成為現實
    引言:拓撲物理學將會打開量子計算的大門。伴隨著網絡和材料學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在宏觀還是在微觀領域的研究上,拓撲學的發展都是爆炸式的。尤其在材料物理學上,近十年來,拓撲學已經極大地應用到相關研究上了。拓撲,它主要描述了當一個對象被拉伸、扭曲或變形時保持不變的屬性。
  • 王陽明的「巖中花樹」和量子物理中「薛丁格的貓」是一回事嗎?
    量子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最小粒子,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科。是近代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是科學史上被實驗最精確地檢驗過的物理理論。我們不是科學家,也無須深入地去研究,但是我們一樣可以對量子力學產生興趣。
  • 量子理論是不是證明了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論是成立的?
    首先,王陽明的心學是相對於當時的理學「存天理,滅人慾」而言,更強調「心」的重要性,強調人的個性思想和感悟,反對壓製成統一的理性。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是指要了解物質的奧秘,首先應向內探尋人的心性良知。王陽明的心學倍受推崇因他提出「知行合一」,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理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這點與當前的科學精神相吻合。量子力學尚在發展過程中,只是發現了一些特殊的量子現象。尚未形成一整套能自洽,且與宏觀物質規律相融合的量子理論。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揚·克裡克(Jan Krikke)是《 21世紀的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慧:從中國學到的教訓》一書的作者。他的這一長篇文章具有一些參考價值,下面是文章的擇要。1927年9月1日,《紐約時報》報導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一次會議。演講者是年輕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他來解釋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 想要學好量子力學就必須明白此概念:量子不是粒子,而是一種概念
    量子力學在20世紀初由普朗克、玻爾、愛因斯坦等多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共同創建,主要是用來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一門物理學分支,微觀粒子其實包括很多種:原子、中子、質子、電子等等,但在這份微觀粒子的名單中,唯獨沒有「量子」這種微觀粒子的存在。
  • 從超級計算機到量子計算機的飛躍,或將解開物理學中最神秘概念!
    這些量子計算機有可能解開物理學中一些最神秘的概念。而且,奇怪的是,這些所謂的奧秘可能對許多人來說有點熟悉。雖然大多數人都很熟悉時間和溫度的概念,並且每天都會看它們幾次,但事實證明,這些基本概念在物理學中仍然是個謎。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你來看此花的時候,則此花的顏色一時間就明白起來了。這樣就知道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的。」王陽明先生如此說,用眼睛去看花怎麼那麼像對量子的測量呀。用科學的語言來說,看這朵花的時候,顏色馬上鮮明起來,就是類似於量子的坍縮概念。陽明先生說的這句話雖然很簡短,但是已經把問題說清楚了的。近期科學家發現了1.25億年以前,也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花,稱之為迪拉麗花。
  • 量子物理學新發現:光學圖形狀態後可選性的硬限制
    即使在今天,線性量子光學——單個光子在鏡子、波板和分束器中如何表現的物理學——在多黨糾纏的觀察、量子非局域性的測試以及解決有關現實本身本質的基本問題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眾所周知,光線會避免相互作用。一束光不會輕易地影響到第二束光的任何東西——它們只是通過幹擾疊加在一起,繼續工作。
  • 百年的超越:量子物理學與量子計算機
    中關村在線原創量子計算機那麼什麼是量子、什麼又是量子計算機?我覺得作為中關村在線的網友有必要知道。我在翻閱了不少資料之後,寫出此文,希望能用淺顯的語音能讓你有所了解這個全新的領域,多少也知道量子理論誕生的來龍去脈。經典物理學的挑戰我們先把時鐘撥回到一個多世紀以前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 學無機化學的孫德春運用量子物理學原理研製出量子降脂儀
    學無機化學的孫德春運用量子物理學原理研製出量子降脂儀 編輯:吉林廣播網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15-11-30
  • 量子淺說(五):量子基本概念與特點
    在上面兩篇文裡我們分別簡介了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這兩個舊量子論的升級版它們共同結束了舊量子論的時代,標誌了現代量子理論的誕生。有人會問: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有什麼關係?哪個更好?為什麼不取消一個版本只代之以一個版本?這些問題涉及到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問題。
  • 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量子力學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繼德市羅意之後,從另一個方面對微觀物理理論作出根本性突破的是直接受到玻爾影響的23歲的海森伯。海森伯是德國人,曾受業於慕尼黑的索末菲和哥延根的玻恩,192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玻恩的助教。
  •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
    今天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加措活佛量子物理學的實驗似乎表明,需要一個觀察者存在,以使潛在的可能性成為現實。 量子物理學是在基本粒子層面上,對物質和能量的表現形式,成功地用數學方式作出清晰描述的一門科學。
  •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1935年奧地利量子理論家歐文·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描述兩個遙遠粒子的行動相互捆綁在一起令人費解的現象。糾纏是一種能讓薛丁格夜不能寐的東西,就像他的朋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樣,他認為這讓人們對量子力學能否成為對世界的可行描述產生了懷疑,這怎麼可能是真的呢?然而,不斷積累的證據表明量子糾纏是存在的。
  • 非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學量子力學?
    自從2017年第一顆量子實驗衛星成功發射時空之後,原本深居閨閣的「量子」,罩著神秘的面紗,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一些狗鼻子靈敏的騙子,打著高科技的幌子,推出量子水、量子吊墜、量子能量石、量子鞋墊、量子波動閱讀……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量子產品」,到處招搖撞騙。
  • 解密什麼是「量子」,其實量子力學很簡單,卻是當下物理學的支柱
    量子,是目前物理學中一個十分基本的概念,但是量子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和引力,磁力等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量子」就是一個物體或者能量最小的狀態,假設一個物體存在最小並且無法在被分割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叫做「量子」,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是一種觀測物質或者能量最微小時狀態的學說
  • 警惕量子概念盛行下的「量子騙局」
    「功能強大」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商機不斷湧現。床墊、杯子、護腰等最常見的生活用品,在量子、磁療等「高大上」的包裝下都變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 對於量子物理學,你是否也有這些誤解
    撰文:Julien Bobroff(巴黎薩克雷大學物理學教授)多年來,我一直在推廣自己的研究領域——量子物理學。一般公眾都覺得這是個很吸引人的話題,書籍和雜誌封面也常常表現它的神秘。然而,在物理學的這個領域中出現了許多誤解,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事實來說明這其中的6個錯誤觀念。
  • 當量子物理學遇到精神病學時
    小號ynchronicity:史詩任務,以了解原因的量子性質及其效力 保羅·哈爾彭基礎(2020)現代物理學的講故事者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來傳達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相對現實之間的張力。相對論主張一個宇宙,在宇宙中導致結果的產生,沒有比光更快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