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Ultima Thule(代號2014 MU69)距離地球約65億公裡,比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還要遠16億公裡,是迄今為止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
2014年,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MU69的蹤跡。2019年1月1日,NASA新地平線號探測器以每小時51,950公裡的速度飛掠MU69,和它最近距離僅有3540公裡。探測器發回的照片顯示,這顆小行星長約35公裡,由一大一小兩個葉片組成,好像一個隨意揉捏而成的雪人,和我們熟知的內太陽系小行星截然不同。
科學家認為,類似MU69這樣的柯伊伯帶天體已經在寒冷的太陽系邊緣孤獨存在45億年之久,如同一顆時間膠囊一樣跨越了漫長時空,在它身上很可能隱藏著有關太陽系起源的重大秘密。
隨著新地平線號收集的數據陸續傳回地球,更多有關MU69的謎團浮出水面。
首先是這顆奇形怪狀的小行星如何形成。計算機模擬顯示,要想堆成MU69這樣的「雪人」,兩個原始天體必須圍繞共同質量中心旋轉並逐漸靠近,最後以近似人類慢跑的速度(8.9公裡/小時)碰撞結合在一起——這在天體撞擊速度高達每小時1080公裡的柯伊伯帶似乎難以想像。
其次,組成MU69的兩個葉片形狀扁平,而眾所周知太空中運行的天體基本都是球體。另外,除了一個直徑7公裡的隕石坑外,MU69表面幾乎沒有碰撞的痕跡。相比之下,NASA的OSIRIS-REx和日本隼鳥二號探索的小行星卻遍布隕石坑。
最令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是,這顆小行星表面到處都是細小的碗狀凹痕,其起源很可能涉及某種未知的內部過程。
新地平線任務首席研究員Alan Stern認為,MU69誕生於充滿塵埃和氣體的原行星盤,它的扁平外觀可能和早期自轉速度較高有關。由於全部數據到2020年才能傳輸完畢,屆時科學家或許能破解MU69的全部秘密。
宇宙往事-專注科學科普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