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X存在的強有力證據,科學家新發現距冥王星數十億公裡的天體

2020-12-04 茶馬星球視野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本周二宣布,已經發現了距離冥王星數十億公裡的遙遠天體。它被正式命名為2015 TG387,暱稱為「地精」。科學家認為它為X行星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也讓科學家距離發現神秘的行星X更近一步。

現在科學家普遍認為,一顆被稱為行星9或行星X的大而神秘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的邊緣。行星X是一個尚未被發現的世界,其質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而大小可能是地球的四倍。當天文學正在尋找未被發現的行星X和矮行星的時候,「地精」被發現了。它的發現符合行星X理論,這個天體可能被隱藏的行星的引力吸引到它現在所處的軌道上。

該物體正處於矮行星形成的小端,圍繞太陽運行一圈需要4萬年,它位於距離太陽系內部很遠的橢圓軌道上,最接近太陽處是65個天文單位(AU),也就是說是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65倍。而冥王星距離太陽最近處是49個天文單位。

柯伊伯帶位於我們太陽系的外圍,計算機模擬顯示行星會隱藏在那裡。科學家認為可能有成千上萬的類似2015 TG387的小型天體在太陽系的邊緣,但它們的距離非常遙遠,因此發現它們非常困難。然而目前科學家只有在2015 TG387最接近太陽的地方時才能檢測到2015 TG387。對於漫長的40,000年軌道的其餘99%,它看起來太模糊了。

這個天體2015年10月首次被發現,當時科學家利用夏威夷的一座休眠火山Mauna Kea山頂上的日本望遠鏡發現了這個未知的天體。根據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所說,智利和亞利桑那州的天文望遠鏡後來證實了它們的真實存在。

這並不是卡內基研究所的科學家的第一個發現。今年早些時候,在尋找X行星時,該團隊又發現了12顆木星的衛星。而這次確認發現的結果真正令人感興趣的是,X行星似乎以同樣的方式影響2015 TG387,與所有其他14個極其遙遠的太陽系巖石一樣,它們都有相似的軌道模式。這一切都指向X行星的可能存在。

這些遙遠天體的路徑都是超長的,當它們接近太陽時它們都聚集在同一區域。此外它們的軌道都是大致相同方向的傾斜,就像有個巨大的東西將它們推到相似的地方一樣。這些天體是天文學家對X行星存在的最強有力的證據,找到一個符合這種模式的新證據進一步證明了行星X存在的更大可能性。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斯科特·謝潑德說:由於這一發現,我們距離發現行星X有90%的可能性。相信終有一天,行星X將會在人類的望遠鏡下現出真身。科學家能找到的越多,就越能理解外太陽系和可能存在的未知行星 。這一發現將重新定義科學家對太陽系演化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將替代冥王星成為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遙遠天體奇怪軌道!
    曾經,冥王星,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個「張冠李戴」的冤案直到2006年才平反,冥王星頂著「第九大行星」的帽子「維諾」前行的道路暫時止步,是的,冥王星是屬於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竟比冥王星質量多出四分之一,於是,眾多挑戰第九大行星的天體紛紛「出世」,但是矮行星到行星的進化並不是一蹴而就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
  • 太陽系外緣新發現上百顆小型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分析「暗能量調查」(DES)項目4年收集的數據後得出結論稱,他們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太陽系外緣發現了139個先前未知的小型行星,新發現或有助於科學家找到假想中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行星九」(Planet Nine
  • 科學家在冥王星之外發現新的矮行星
    在冥王星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根據NPR的報導,這顆矮行星叫作「2014UZ224」,直徑約有530千米,距離太陽約有85億千米遠。相較而言,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直徑1200千米,遠日點離太陽有73億千米。對於2014UZ224,其上的「一年」(這顆矮行星繞日一圈所需的時間)大約是1100年。作為對比,冥王星上的一「年」只有大約248年。小行星中心也確認了這個新發現的天體。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冥王星是一顆呈紅白色的天體,它是太陽系內最神秘的一顆天體,由於冥王星距離地球數十億公裡,數十億年來一直隱藏在柯伊伯帶的世界內,以至於科學家很難發現冥王星的存在。現如今人類可以了解冥王星,歸功於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新視野探測器,現在流傳的冥王星的照片,大多都是由新視野後拍攝的。
  • "新視野"拍到迄今最遠天體,距地超過61.2億公裡
    (原標題:「新視野」號拍到迄今最遠天體圖像,距地超過61.2億公裡)
  • 發現新行星: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它和其它行星有不同之處嗎?
    有了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任務後,「發現新行星」的報導已經不那麼令人感到興奮了。畢竟在最近20年的時間裡,利用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大約2000顆新行星。  但是,當加州理工學院宣布他們發現了一顆新行星時,還是引起了轟動,因為新發現的這顆行星就在太陽系中,是太陽系的一部分。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行列?以後會不會發現太陽系新的行星?
    書籍裡告訴我,其實太陽系原來存在第九顆行星的,它叫冥王星。冥王星是1930年被發現的,但是在它被發現的76年後,天文學界便將它踢出了行星行列,將它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又回到了八顆行星的時代。2006年,科學家經過激烈討論論,最終就行星的最終定義達成共識,他們認為圍繞太陽的天體如果是行星,必須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是圍繞太陽公轉的天體,圍繞其他行星的一律不能稱之為行星。其次,必須質量足夠大,自身的引力使得自己成為一個圓形。
  •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一顆行星呢?科學家安慰冥王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再後來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和萬有引力的發現,科學家又相繼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時候太陽系行星的名單中又多了兩顆。此時行星的定義就是指那些自身不發光且圍繞恆星公轉的天體。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冥王星是當時人們觀測到的距離太陽最遙遠的天體。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並且自身不發光。並且冥王星的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湯博錯誤地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
  •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據美國媒體報導,太陽系家族又添新「面孔」: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內冥王星以外的地區,發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2014 UZ224,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密西根大學天文學教授戴維·格德斯表示,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是該聯合會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公布的標準,直徑約530公裡的2014 UZ224應屬矮行星,但可能會被認為太小,而不能被稱作矮行星,這最終還需聯合會予以蓋棺定論。美國媒體報導稱,這顆矮行星直徑約530公裡,離太陽約137億公裡。
  • 把冥王星和八大行星比較發現,科學家取消冥王星行星資格很有道理
    太陽系行星怎麼還會越發現越少了呢?原來是曾經被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被科學家踢出了大行星的隊伍。科學家規定了三條。 首先,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旋轉的天體。木衛三水星還要大,但是它圍繞著木星轉。因此木衛三是衛星而不是行星。 其次,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能夠讓自己變成一個球體。
  • 地球距冥王星有多遠?目前人類宇宙飛船到冥王星需要多長時間?
    年來最具爭議的天體無疑是太陽系的前行星冥王星。儘管很滑稽,冥王星還是被作為"行星"驅逐,而是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05年的新指南列為"矮行星"的類別。它沒有磁場,位於柯伊伯帶(海王星軌道之後的天體環)上。 儘管它是我們太陽系中第9大,第10大已知天體,但它的質量大約是月球質量的1/6,體積是月球體積的1/3。冥王星的發現被歸功於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這是在柯伊伯帶發現的第一個天體。 它被認為比水星大,被認為是行星大約75年歷史。
  • 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但也有不少科學家在為冥王星尋找替補。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科學家宣布,太陽系或許存在神秘的「行星九」(Planet Nine),在尋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X」的歷程中,這是證據最為強有力的一次。自此,尋找「行星九」的大戲開始上演。       這幕大戲可謂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各路人馬你唱罷我登場,提出了「行星九」可能存在的各種證據。
  • 在45億公裡外,新發現139顆跨海王星天體!行星9也許也藏身於此
    從其最初四年的項目數據中,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識別到了316顆小行星,而其中139顆完全是第一次被發現。科學家說,這些發現是在對上述數據進行了深入的再分析後提出的;再分析採用的新技術可以幫助發現更多位於太陽系邊遠地區的小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冥王星的軌道離心率及傾角皆較高,近日點為30天文單位(44億公裡),遠日點為49天文單位(74億公裡)。冥王星因此周期性進入海王星軌道內側。
  • 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外新天體,或證明太陽系新行星Planet X存在
    最近,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 Scott Sheppard、北亞利桑那大學的 Chad Trujillo 和夏威夷大學的 David tholo 在冥王星以外的遙遠空間發現了一個新的天體,又一次界定了太陽系邊沿。而這顆新天體的的存在,或能證明在冥王星外還存在一個更大的行星 Planet X,這顆行星甚至比地球還大。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其實這並不關冥王星自己的事,只是對行星的定義改變了冥王星的命運。當這些變化正式實施時,冥王星便不再符合行星的定義。根據國際天文學聯盟通過的新規定,天體必須符合下列標準才有資格成為行星:行星必須是圓的。行星必須繞太陽運行。
  • 鬩神星的發現,這顆類冥王星的天體,引起了科學界的「腥風血雨」
    這引發了科學界的一場辯論,導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2006年決定明確行星的定義。冥王星、厄裡斯和其他類似的天體現在被歸類為矮行星。厄裡斯最初被命名為2003 UB313(並被其發現小組稱為電視勇士齊娜),厄裡斯是以古希臘不和諧和衝突女神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名字很合適,因為厄裡斯仍然是關於行星定義的科學爭論的中心。
  • 冥王星回歸太陽系行星大家族? 5個天文異象為證據
    重新定義行星的分類標準過於差勁,甚至加州眾議院部分議員在一項決議中,開玩笑將 IAU 的決定稱為「科學的異端」,新墨西哥州眾議院則是直接宣布,冥王星在該州天空永遠列屬九大行星行列。天文學家認為,這就是第九行星必須存在的第一個重要證據,唯有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太陽系外圍地區,存在一個質量不小的第九行星,在過去 45 億年緩緩對太陽系進行作用,才能迫使整個太陽系改變排列方式,並讓太陽自轉軸出現 6 度傾斜角。
  • 「海外天體」塞德娜:有望接替冥王星,成為太陽系第9行星
    在2005年的時候,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投票將冥王星「開除」出了九大行星,自此太陽系中,能夠被稱為行星的天體,就只有八個了。可是部分天文學家仍然對此非常介懷,要麼想要恢復冥王星的「身份」——不過隨著鬩神星的發現,冥王星也徹底沒什麼希望重回行星的隊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