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行星: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它和其它行星有不同之處嗎?

2021-01-15 網易

  有了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任務後,「發現新行星」的報導已經不那麼令人感到興奮了。畢竟在最近20年的時間裡,利用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大約2000顆新行星。

  但是,當加州理工學院宣布他們發現了一顆新行星時,還是引起了轟動,因為新發現的這顆行星就在太陽系中,是太陽系的一部分。對於太陽系,之前你或許認為我們已經對它觀測得十分詳盡了。

  很明顯,事實並非如此。加州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康斯坦丁·巴特金和邁克·布朗表示,他們找到了強有力的間接證據,證明有一顆質量大約10倍於地球的巨大行星正運行在冥王星之外的太陽系外層空間。

  他們是通過觀測到的少量小天體軌道的反常現象推斷出這個結論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行星形成和行星動力學家格雷格·勞克林說:「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為一件事如此激動過了。」

  

  這一天體已經被研究人員暫時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不小於305億千米,是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5倍以上。研究者說,儘管它的個頭很龐大,但是它可能相當昏暗,所以目前還沒有人觀測到它。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才讓人感到悲傷。」布朗說,「因為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實實在在地看到它。」但是,相關的證據又是如此強有力,以至於其他專家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夏威夷雙子座天文臺的乍德·特魯希略說:「我認為這已經相當有說服力了。」美國西南研究所的太陽系理論學家戴維·奈斯沃尼說:「這些夥計真是太棒了,他們幹得漂亮。」

  奇怪的軌道

  巴特金和布朗並不是最早認為太陽系中還有另外一顆行星的科學家。2014年,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特魯希略和斯科特·謝潑德就在《自然》雜誌上聲稱,他們發現的一顆名為2012VP113的較小天體,以及之前觀測到的存在於外太陽系的少量天體的運行軌跡,暗示那裡可能存在一個行星大小的天體。

  證據存在於這些小天體的軌道中,尤其是一個名為近日點輻角的、不為人關注的參數上。該參數是用來描述一個天體到達其近日點的時間,與其穿越太陽系平面的時間之間的關係的。

  特魯希略和謝潑德發現,這些小天體的近日點輻角相似到令人驚異的地步,這意味著它們可能被同一個未被人們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制約著。「我們注意到此事有些蹊蹺,」特魯希略說,「然後想,應該有人對此進行進一步探索。」

  一些團隊已經去做了。最新的發現使這一推斷得到了戲劇性的加強。巴特金說,近日點輻角的相似已經被證明「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他和布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分析特魯希略和謝潑德的數據。巴特金說:「我們注意到,這些天體運行軌道的長軸均落在相同的太空象限中。」換句話說,它們指向了相同的方向。

  不過,這個結果並不能向我們保證什麼,因為即使是兩個軌道外形不盡相同的天體,也可能擁有相似的近日點輻角。

  但是,當布朗和巴特金將這些外太陽系天體的軌道繪製出來後,他們注意到,這些天體的軌道緊密地排成了一線。「諸如此類的東西,應該是很難被錯過的吧?」布朗說,「是的,你也許會這樣想。就是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將注意力完全埋在了數據中,從未退後一步,從更高的角度來觀察整個太陽系。我簡直不能相信,此前我們竟從未注意到這一點,這真是太荒謬了。」

  

  這些遙遠天體運行軌道的指向性是一個更為有力的證據,證明有某種力量正實實在在地約束著這些遙遠的天體。布朗說:「最初,我們說著『那兒不可能有一顆行星』那樣的話,簡直是太瘋狂了。」因此,他們檢驗了一種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由冰凍天體組成的柯伊伯帶,其中所有的天體在形成過程中都是自然而然地聚集成群的,就像星系是由大爆炸釋放出的宇宙氣體雲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互相吸引自發成形一樣。

  但是,他們很快意識到,該替代方案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柯伊伯帶的質量不足以使這一切發生。然而,就在他們開始轉向存在一顆行星這一瘋狂的主張時,他們的模擬器正好模擬出了這些天體的軌道,但這些天體的軌道之間並沒有對齊,其軌道與太陽系行星的運行軌道相比,呈現大幅度傾斜——與太陽系平面的夾角可達90°甚至更大。「這似乎的確令人費解,」巴特金說,「但隨後邁克說,『我想我以前在數據裡見過與此相似的情況』。」果不其然,觀測者已經發現了6個與之類似的天體,但對於這些天體為何會如此運行,沒人能夠給出很好的解釋。現在,巴特金和布朗的模擬實驗正在提出一種解釋。勞克林說:「他們正在為這一假想行星整理出兩條全新的、獨立的證據鏈,令他們的假設更加有說服力。」

  超級地球

  最貼合數據的行星,其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的10倍——憑藉這一質量,足可將它歸入超級地球的範疇。它最有可能的運行軌道,是一個被高度拉扁的軌道,其近日點距離太陽在350億千米以內(布朗認為,這正是它造成所有破壞的位置),遠日點是其近日點的3倍至6倍。

  即便是如此遙遠的距離,原則上講,這顆行星還是能被現有的望遠鏡觀測到的,比如位於夏威夷的日本昴星團望遠鏡。

  昴星團望遠鏡不僅擁有用來捕捉十分微弱的光線的巨大鏡頭,還有廣闊的視野,使研究人員可以高效地掃描大範圍的天空。「很不幸,昴星團望遠鏡不歸我們所有,」布朗說,「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太可能成為最早觀測到它的人了。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告訴其他所有人,該往哪兒觀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冥王星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它為什麼被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
    因此,冥王星就正式被劃入了九大行星中。 但是,由於冥王星非常的小(直徑約有2370公裡),僅有月球體積的1/3大,而且重量比地球輕470倍,所以,從冥王星被劃入九大行星後,它就一直不被看好。先是在92年被美國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挑戰,在挑戰失敗後,冥王星穩坐九大行星的第九把交椅長達85年。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了九大行星?
    冥王星位於太陽系的外圈,非常黯淡,直到1930年才被人們發現。隨後一段時間冥王星就作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被人們所了解。但是由於當時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對冥王星了解得也不多。後來隨著觀測能力提高,人們發現冥王星相比其他八大行星有一定的怪異之處。首先,冥王星沒有最初人們預測地那麼大,它甚至比月球還小。
  • 「九大行星」呢?為什麼冥王星會被踢出行星之列呢?
    如果你有了解太陽系,那麼你可以輕鬆地說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名字,但是不久之前,太陽系還有:「九大行星」呢,多出來的一個就是已經被踢出出了的冥王星。那麼為什麼冥王星會被踢出行星之列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一看究竟吧!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主要是因為它不符合天文學們對行星的最新定義!冥王星的行星命運就是這麼離奇,人們一開始在強烈的湊夠九大行星的願望中,把它列入了行星的行列,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科學新聞。但是由於當時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對冥王星了解得也不多。後來隨著觀測能力提高,人們發現冥王星相比其他八大行星有一定的怪異之處。首先,冥王星沒有最初人們預測地那麼大,它甚至比月球還小。當然,科學家們並不會因為體積就歧視冥王星,因為相比木星,地球也只是小個頭。其次,人們發現冥王星附近還有其他一些和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天體,甚至它的衛星都有自己一半大小。
  • 冥王星究竟怎麼了,為何它會被踢出「九大行星」?
    冥王星究竟怎麼了?為何它會被踢出「九大行星」? 冥王星什麼都沒有幹,但還是在2006年,被IAU踢出了九大行星。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太小。
  • 太陽到底有沒有第九大行星?
    目前看來確實是只有八大行星,我記得我小學那會的有一本叫做《科學》的課本,上面還提過九大行星。現在想來並不奇怪,只是那時的九大行星是還包括沒有降級的冥王星。只有滿足以上三點,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行星,可我們的冥王星不爭氣,唯獨第三點沒有滿足,隨著觀測證據越來越多,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的軌道上,有一群的「冥王星」,這裡充滿其他的小天體,今天我們稱這裡為柯伊伯帶。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終於被證實,此消息轟動了整個人類世界,冥王星也逐漸進入人類的視野。然而當時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科學雜誌甚至地理教材都已經將冥王星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想再次修改冥王星的天體類型也顯得十分麻煩,僅以天體直徑大小判定冥王星不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也沒有說服力。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
  • 冥王星被踢出局,新的「第九大行星」將出現?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阿里亞)自 2006 年冥王星被"驅逐"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後,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的存在了。可是你知道嗎?太陽系有可能還存在第九大行星。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兩位研究人員最新研究推測,在太陽系邊緣有第九顆神秘行星的存在。這顆"第九大行星"有 5 個地球大小,距離地球 400 個天文單位,並將有可能在 10 年內"現形"。
  • 第九大行星被找到了?科學家有了新發現:它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
    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慘遭降級,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
  • 不是冥王星,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被除名恢復行星無望,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被除名的冥王星為何很「可怕」?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無知者無畏,而一知半解促使著人們去想像,這會給人帶來恐懼。冥王星長期以來的神秘,便是它的可怕之處。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幹了什麼,為什麼被剝奪了行星稱號?
    其實,目前的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程度並沒有你想像得多,我們雖然知道太陽系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恆星星系,也知道在銀河系外有更大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但是這些只是模糊的數據,一切都不具體,甚至在太陽系內,還可能存在一個沒有被我們發現的「第九大行星」。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降級為矮行星?還能恢復行星嗎?
    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克萊德·湯博發現的,並將它歸為了第九大行星。一個英國十歲的小朋友建議將新發現的冥王星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普魯託來命名。普魯託在希臘神話中的名字是哈迪斯。後來,這個小朋友的這個命名方案就成了最終的名稱。
  • 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將被取代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對於太陽系之中運行的行星,相信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之前雖然說是太陽系之中有九大行星,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其實是屬於矮星的,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了九大行星?我們看看傳說中的可怕之處
    於是,經過多日的觀測後,他向皇家天文學會報告說他發現了一顆彗星,但是說是彗星,它卻沒有慧尾,後來,威廉姆·赫歇爾終於意識到,這是一顆行星,一個此前未被發現的新行星,後來,天文界終於計算出了這顆行星的運行軌道和距離,並把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定名為天王星,威廉姆·赫歇爾作為發現者,被永遠記錄在史冊之中。
  • 冥王星除名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的發現,這顆行星軌道十分異常
    1930年,冥王星被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從此被列為第九大行星,經過76年的爭辯之後,於2006年冥王星被除名降為矮行星行列。第九大行星的「王座」就這樣被剝奪,而如今第九行星又有了新的發現,這顆行星的軌道表現得十分異常!
  • 第九大行星出世?NASA:巨大行星暗藏太陽系
    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他們的看法,這個自冥王星退位以來就一直爭論不休的第九大行星確實存在。NASA強調,他們已經獲得了一些指向這個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的證據。    研究人員檢查了海王星向外的宇宙空間中,柯伊伯帶上六個冰冷的小型星體,他們發現,這些星體物體都有橢圓軌道,而且在同一方向點出現軌道偏斜。研究人員解釋道,這可能是一顆未知的行星。有可能就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不是行星!它是X行星嗎?
    九大行星中冥王星是唯一的一顆「冰球體」,所以它身份與其他很不一樣。它會出列,一定會退出行星之列。在我們的行星之間冥王星一直都比較特別,比其他的行星小很多,按自身大小比例算來,它卻已有最大的衛星。它的公轉軌道也是最傾斜和最橢圓,它的軌道形狀有點像「雞蛋」,它的軌道有的地方靠太陽很近,有的地方離太陽又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