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晶體的檢測經驗的分享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一)電晶體材料與極性的判別

  1.從電晶體的型號命名上識別其材料與極性 國產電晶體型號命名的第二部分用英文字母A「D表示電晶體的材料和極性。其中,「A」代表鍺材料PNP型管,「B」代表鍺材料NPN型管,「C」代表矽材料PNP型管,「D」代表矽材料NPN型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3255.htm

  ***產電晶體型號命名的第三部分用字母A」D來表示電晶體的材料和類型(不代表極性)。其中,「A」、「B」為PNP型管,「C」、「D」為NPN型管。通常,「A」、「C」為高頻管,「B」、「D」為低頻管。

  歐洲產電晶體型號命名的第一部分用字母「A」和「B」表示電晶體的材料(不表示NPN或PNP型極性)。其中,「A」表示鍺材料,「B」表示矽材料。

  2.從封裝外形上識別電晶體的引腳 在使用權電晶體之前,首先要識別電晶體各引腳的極性。

  不同種類、不同型號、不同功能的電晶體,其引腳排列位置也不同。通過閱讀上述「電晶體的封裝外形」中的內容,可以快速識別也常用電晶體各引腳的極性。

  3.用萬用表判別電晶體的極性與材料 對於型號標誌不清或雖有型號但無法識別其引腳的電晶體,可以通過萬用表測試來判斷出該電晶體的極性、引腳及材料。

  對於一般小功率電晶體,可以用萬用表R×100Ω檔或R×1k檔,用兩表筆測量電晶體任意兩個引腳間的正、反向電阻值。

  在測量中會發現:當黑表筆(或紅表筆)接電晶體的某一引腳時,用紅表筆(或黑表筆)去分別接觸另外兩個引腳,萬用表上指示均為低阻值。此時,所測電晶體與黑表筆(或紅表筆)連接的引腳便是基極B,而別外兩個引腳為集電極C和發射極E。若基極接的是紅表筆,則該管為PNP管;若基極接的是黑表筆,則該管國 NPN管。

  也可以先假定電晶體的任一個引腳為基極,與紅表筆或黑表筆接觸,再用另一表筆去分別接觸另外兩個引腳,若測出兩個均較小的電阻值時,則固定不動的表筆所接的引腳便是基極B,而另外兩個引腳為發射極E和集電極C。

  找到基極B後,再比較基極B與另外兩個引腳之間正向電阻值的大小。通常,正向電阻值較大的電極為發射極E,正向電阻值較小的為集電極C。

  PNP型電晶體,可以將紅表筆接基極B,用黑表筆分別接觸另外兩個引腳,會測出兩個略有差異的電阻值。在阻值較小的一次測量中,黑表筆所接的引腳為集電極C;在阻值較大的一次測量中,黑表筆所接的引腳為發射極E。

  NPN型電晶體,可將黑表筆接基極B。用紅表筆去分別接觸另外兩個引腳。在阻值較小的一次測量中,紅表筆所接的引腳為集電極C;在阻值較大一次測量中,紅表筆所接的引腳為發射極E。

  通過測量電晶體PN結的正、反向電阻值,還可判斷出電晶體的材料(區分出是矽管還是鍺管)及好壞。一般鍺管PN結(B、E極之間或B、C極之間)的正向電阻值為200「500Ω,反向電阻值大於100kΩ;矽管PN結的正向電阻值為3」15kΩ,反向電阻值大於500kΩ。若測得電晶體某個PN結的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或均為無窮大,則可判斷該管已擊穿或開路損壞。

  (二)電晶體性能的檢測

  1.反向擊穿電流的檢測

  普通電晶體的反向擊穿電流(也稱反向漏電流或穿透電流),可通過測量電晶體發射極E與集電極C之間的電阻值來估測。測量時,將萬用表置於R×1k檔, NPN型管的集電極C接黑表筆,發射極E接紅表筆;PNP管的集電極C接紅表筆,發射極E接黑表筆。

  正常時,鍺材料的小功率電晶體和中功率電晶體的電阻值一般大於10Kω(用R×100檔測,電阻值大於2kΩ),鍺大功率電晶體的電阻值為1.5kΩ(用 R×10檔測)以上。矽材料電晶體的電阻值應大於100kΩ(用R×10k檔測),實測值一般為500kΩ以上。

  若測得電晶體C、E極之間的電阻值偏小,則說明該電晶體的漏電流較大;若測得C、E極之間的電阻值接近0,則說明其C、E極間已擊穿損壞。若電晶體C、E極之間的電阻值隨著管殼溫度的增高而變小許多,則說明該管的熱穩定性不良。

  也可以用電晶體直流參數測試表的ICEO檔來測量電晶體的反向擊穿電流。測試時,先將hFE/ICEO選擇開關置於ICEO檔,選擇電晶體的極性,將被測電晶體的三個引腳插個測試孔,然後按下ICEO鍵,從表中讀出反向擊穿電流值即可。

  2.放大能力的檢測

  電晶體的放大能力可以用萬用表的hFE檔測量。測量時,應先將萬用表置於ADJ檔進行調零後,再撥至hFE檔,將被測電晶體的C、B、E三個引腳分別插入相應的測試插孔中(採用TO-3封裝的大功率電晶體,可將其3個電極接出3根引線後,再分別與三個插孔相接),萬用表即會指示出該管的放大倍數。

  若萬用表無hFE檔,則也可使用萬用表的R×1k檔來估測電晶體放大能力。測量PNP管時,應將萬用表的黑表筆接電晶體的發射極E,紅表筆接電晶體的集電極C,再在電晶體的集電結(B、C極之間)上並接1隻電阻(矽管為100kΩ鍺管為20 kΩ),然後觀察萬用表的阻值變化情況。若萬用表指針擺動幅度較大,則說明電晶體的放大能力較強。若萬用表指針不變或擺動幅較小,則說明電晶體無放大能力或放大能力較差。

  測量NPN管時,應將萬用表的黑表筆接電晶體的集電極C,紅表筆接電晶體的發射極E,在集電結上並接1隻電阻,然後觀察萬用表的阻值變化情況。萬用表指針擺動幅度越大,說明電晶體的放大能力越強。

  也可以用電晶體直流參數測試表的hFE/測試功能來測量放大能力。測量時,先將測試表的hFE/ICEO檔置於hFE–100檔或hFE–300檔,選擇電晶體的極性,將電晶體插入測試孔後,按動相應的hFE鍵,再從表中讀出hFE值即可。

  3.反向擊穿電壓的檢測

  電晶體的反向擊穿電壓可使用電晶體直流參數測試表的V(BR)測試功能來測量。測量時,先選擇被測電晶體的極性,然後將電晶體插入測試孔,按動相應的V(BR)鍵,再從表中讀出反向擊穿電壓值。

  對於反向擊穿電壓低於50V的電晶體,也可用圖5-58中所示的電路進行測試。將待測電晶體VT的集電極C、發射極E與測試電路的A端、B端相連(PNP 管的E極接A點,C極接B點;NPN管的E有接B點,C極接A點)後,調節電源電壓,當發光二極體LED點亮時,A、B兩端之間的電壓值即是電晶體的反向擊穿電壓。

  (三)特殊電晶體的檢測

  1.帶阻尼行輸出管的檢測

  用萬用表R×1檔,測量發射結(基極B與發射極E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正常的行輸出管,其發射結的正、反向電阻值均較小,只有20「50Ω。

  用萬用表R×1k檔,測量行輸出管集電結(基極B與集電極C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正常時,正向電阻值(黑表筆接基極B,紅表筆接集電極C)為 3」10kΩ,反向電阻值為無窮大。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或均為無窮大,則說明該管的集電結已擊穿損壞或開路損壞。

  用萬用表R×1k檔,測量行輸出管C、E極內部阻尼二極體的正、反向電阻值,正常時正向電阻值較小(6「7 kΩ),反向電阻值為無窮大,若測得C、E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均很小,則是行輸出管C、E極之間短路或阻尼二極體擊穿損壞。若測得C、E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均為無窮大,則是阻尼二極體開路損壞。

  帶阻尼行輸出管的反向擊穿電壓可以用電晶體直流參數測試表測量,其方法與普通電晶體相同。

  帶阻尼行輸出管的放大能力(交流電流放大係數β值)不能用萬用表的hFE檔直接測量,因為其內部有阻尼二極體和保護電阻器。測量時可在行輸出管的集電極C 與基極B之間並接1隻30 kΩ的電位器,然後再將行輸出管各電極與hFE插孔連接。適當調節電位器的電阻值,並從萬用表上讀出β值。

  2.帶阻電晶體的檢測

  因帶阻電晶體內部含有1隻或2隻電阻器,故檢測的方法與普通電晶體略有不同。檢測之前應先了解管內電阻器的阻值。

  測量時,將萬用表置於R×1k檔,測量帶阻電晶體集電極C與發射極E之間的電阻值(測NPN管時,應將黑表筆接C極,紅表筆接E極;測PNP管時,應將紅表筆接C極,黑表筆接E極),正常時,阻值應為無窮大,且在測量的同時,若將帶阻電晶體的基極B與集電極C之間短路後,則應有小於50kΩ的電阻值。否則,可確定為電晶體不良。

  也可以用測量帶阻電晶體BE極、CB極及CE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的方法(應考慮到內含電阻器對各極間正、反向電阻值的影響)來估測電晶體是否損壞。

  3.光敏三極體的檢測

  光敏三極體只有集電極C和發射極E兩個引腳,基極B為受窗口。通常,較長(或靠近管鍵的一端)的引腳為E極,較短的引腳的C極。達林頓型光敏三極體封裝缺圓的一側為C極。

  檢測時,先測量光敏三極體的暗電阻:將光敏三極體的受光窗口用黑紙或黑布遮住,再將萬用表置於R×1k檔。紅表筆和黑表筆分別接光敏三極體的兩個引腳。正常時,正、反向電阻均為無窮大。若測出一定阻值或阻值接近0,則說明該光敏三極體已漏電或已擊穿短路。

  測量光敏三極體的亮電阻:在暗電阻測量狀態下,若將遮擋受光窗口的黑紙或黑布移開,將受光窗口靠近光源,正常時應有15」30kΩ的電阻值。則說明光敏三極體已開路損壞或靈敏度偏低。

相關焦點

  • 場效應電晶體的檢測方法
    場效應電晶體是一種常見的電壓控制器件,易被靜電擊穿損壞,原則上不能用萬用表直接檢測各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阻值,可以在電路板上在路檢測,或根據在電路中的功能搭建相應的電路,然後進行檢測。1.結型場效應電晶體放大能力的檢測方法場效應電晶體的放大能力是最基本的性能之一,一般可使用指針萬用表粗略測量場效應電晶體是否具有放大能力。下圖為結型場效應電晶體放大能力的檢測方法。根據結型場效應電晶體放大能力的檢測方法和判斷依據,選取一個已知性能良好的結型場效應電晶體,檢測方法和判斷步驟如圖所示。
  • 中國科學家開發新型電晶體傳感器檢測羥基自由基
    新華社上海4月10日電(記者 郭敬丹、吳振東)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課題組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內剪切反應的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了對羥基自由基的檢測。
  • 各種電晶體的檢測方法大全
    電晶體的檢測: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801.htm 1、檢測小功率晶體二極體  A、判別正、負電極  (a)、觀察外殼上的的符號標記。
  • 復旦課題組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
    央廣網上海4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課題組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電子自旋共振、螢光、色譜、電化學等傳統檢測方法需要標記,設備成本高,在選擇性、檢測限、定量以及便利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相比之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不需要標記,具有高靈敏度、低成本、微型便攜、實時檢測等諸多優勢,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傳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離子、DNA、蛋白質、有機小分子等。然而,·OH自由基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壽命很短,只有10?6秒量級,很容易轉變成其他物質。
  • 超靈敏電晶體可用於檢測水中除草劑濃度
    與現有的基於水凝膠的螢光傳感器晶片相比,一種新的基於聚合物的固態電晶體可以更靈敏地檢測飲用水中的除草劑濃度。詳細內容發表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上。該傳感器是一種特殊設計的有機薄膜電晶體,基於羧基官能化聚噻吩(P3CPT)的半導體分子。
  • 復旦大學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新聞...
    復旦大學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4月4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據介紹,羥基自由基(•OH)是一種生物體內存在的超高活性自由基,能夠破壞諸如細胞與組織內的脂質、蛋白質、DNA等生物分子,與許多疾病及衰老現象密切相關。 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傳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離子、DNA、蛋白質、有機小分子等。
  •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可控矽原理_工作過程_可控矽檢測方法與經驗 工程師d 發表於 2018-05-18 00:16:00   可控矽是可控矽整流元件的簡稱,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 電晶體測試儀簡介
    圖1中的簡單電晶體測試儀可以判斷出電晶體的類型,並且能幫助檢測出電晶體的發射極、集電極和基極。其方法是檢查被測電晶體三個端子T1、T2和T3之間流過的各種可能電流方向的組合。
  • 電晶體工作的條件和電晶體工作狀態的判斷
    電晶體是模擬電路中基礎的器件,對於電子工程師來說,了解電晶體工作的條件和判斷電晶體的工作狀態都是非常基礎的,本文將帶大家一起學習或回顧一下。如果我們在檢測電路中發現晶體三極體極間電壓為上述數值,即可判斷該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由該三極體組成的這部分電路為放大電路。 另外,在由電晶體組成的振蕩電路中,其三極體也是工作在放大區,但由於三極體的輸出經選頻諧振迴路並同相反 饋到其b、C極之間,使電路起振,那麼b、e極之間的電壓Ube,對於矽管來說就小於0.7V 了(一般為0.2V左右)。
  • RNA幹擾方式選擇經驗分享
  • 全程英語,鍾南山院士與歐洲分享中國經驗
    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與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新冠肺炎病毒基本特徵與檢測首先,鍾南山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病毒的基因序列情況、人傳人性質以及多種傳播途徑等等。談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鍾南山介紹了團隊開發的快速IgM(免疫球蛋白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
  • 鍾南山院士與歐洲分享中國經驗
    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與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新冠肺炎病毒基本特徵與檢測首先,鍾南山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病毒的基因序列情況、人傳人性質以及多種傳播途徑等等。談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鍾南山介紹了團隊開發的快速IgM(免疫球蛋白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
  • 納米材料學: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檢測黴菌毒素
    來自Biosense研究所(塞爾維亞),國家電子技術研究大學(俄羅斯)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GFET)的現場快速黴菌毒素傳感器。作者利用微技術製造方法生產能夠在液體中工作的GFET,並通過將基於特定適體的生物識別元件共價結合到表面上來生物功能化。
  • PNP與NPN電晶體的檢測方法
    一.PNP與NPN電晶體的檢測方法   NPN和PNP主要就是電流方向和電壓正負不同,說得「專業」一點,就是「極性」問題。例如,用該檔檢測2AP3型二極體的正向壓降,顯示為「352」,即表示352mV或0.352V(此管為鍺管)。用該檔檢測IN4007型二極體時,正向顯示為「509」,即表示正向壓降為509mV或0.509V(此管為矽管)。  數字萬用表的二極體檔,還可以用來檢測電路是否短路。
  • 晶片裡面有幾千萬的電晶體是怎麼實現的?
    將一顆顆比塵埃還小的電晶體,弄上去,是需要一些手段的,嗯,分步驟介紹如下:首先,得有圖,以前是圖紙,現在是電子圖,總之,得事先規劃好這些電晶體的布局,電路設計師就是做這些的,另外還有版圖設計師、驗證的、仿真的等,將複雜無比的電路給具現到一顆顆電晶體上面,然後就可以開始製造了。那麼,怎麼製造出來呢,答主PIE出身,對這個算是頗為熟悉,所以介紹的仔細一點。
  • 怎樣使用電晶體設計一個電路使太陽能電板白天充電,晚上亮燈?
    電路設計小技巧,怎麼使用電晶體設計一個電路使太陽能電板白天充電,晚上亮燈。這個功能使用電晶體是可以實現的,首先需要光敏傳感器檢測光強度用於判別白天還是晚上,光敏傳感器可使用光敏電阻或光敏三極體。下圖為本人設計的原理圖,僅供參考,採用光敏三極體作為傳感器檢測白天還是夜晚,採用NPN三極體9014作為LED指示燈控制電路。
  • 農藥殘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超標等:食品檢驗經驗分享
    01業務辦經驗分享收樣(省抽、國抽需要在系統接樣)--錄單送檢(根據任務類型下達檢驗項目、檢驗依據、判定依據)---留樣管理報告校對、列印、送達(省抽、國抽不需要列印送達紙質報告,在系統中發送即可)信息報送(國抽、省抽的公示信息報送)-報告及原始記錄歸檔---留樣處理每一步,做好臺帳。
  • 帶存儲器的電晶體:FeFET
    以此類推,用鐵電體代替標準邏輯器件中的高K電介質材料,最後形成非易失性電晶體,這就是FeFET。鐵電柵極氧化物的兩個穩定的極化狀態會改變電晶體的閾值電壓,即使在移除電源電壓時也是如此。因此,二進位狀態被編碼在電晶體的閾值電壓中。可以通過在電晶體的柵極上施加一個脈衝來完成存儲單元的寫入操作,該脈衝會改變鐵電材料的極化狀態並影響閾值電壓。例如,施加正脈衝會降低閾值電壓,並使電晶體處於「 開啟」狀態。
  • 電晶體的工作狀態判斷和工作條件
    如果我們在檢測電路中發現晶體三極體極間電壓為上述數值,即可判斷該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由該三 極管組成的這部分電路為放大電路。  另外,在由電晶體組成的振蕩電路中,其三極體也是工作在放大區,但由於三極體的輸出經選頻諧振迴路並同相反 饋到其b、C極之間,使電路起振,那麼b、e極之間的電壓Ube,對於矽管來說就小於0.7V 了(一般為0.2V左右)。
  • 乾貨——逆變電焊機維修實例及經驗分享
    如電阻是否有變值損壞的,電容失容,電晶體擊穿損壞短路或開路等。這種方法最為簡單,也最常用,適用於電阻,電容,電感,電晶體,集成電路等的初步故障判斷。 2.電壓法。 就是在電路加電的狀態下,測量電路各個工作點的工作電壓是否正常。這種方法需要對電路比較熟悉。但是其測量判斷結果會比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