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制教育傳承瑞士鐘錶業精髓(國外職業教育面面觀)

2021-01-11 人民網

  瑞士學生正在「時間中心」接受製作手錶培訓。
  本報記者 劉棟攝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開欄的話: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各行各業的職業技術人才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本報現推出「國外職業教育面面觀」系列,通過駐外記者的深入採訪,針對一些國家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學徒制、社區大學等模式進行調研式報導,以饗讀者。

  

  走進擁有130年歷史的瑞士著名鐘錶學校「時間中心」的教室,你會立即被房間裡一群稚氣未脫卻又無比專注的年輕人所吸引。他們安靜、沉穩地坐在那裡,用手中的工具調試著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手錶零件,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們的心仿佛完全沉醉在那個微觀世界裡。

  「我從小就喜歡將這些精細、微小的零件組裝在一起,對我而言,擺動的機芯就好像跳動的心臟,而組裝機芯就好像賦予它生命。」22歲的鐘表學徒約斯特·斯拉特向記者說。幾個世紀以來,瑞士不斷生產出精準耐用的鐘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群接受了職業培訓的瑞士鐘錶師。瑞士鐘錶製造業的精髓通過學徒制職業培訓傳承下來,並得以發揚光大。

  「一個國家不僅需要培養學術尖子,還要培養職業尖子」

  在瑞士,年輕人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通常面臨兩個選擇:繼續進入高等學校深造,最終獲得學士或更高學位,或者選擇職業教育培訓,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每年有約2/3的瑞士青年選擇後者。相比大學文憑,職業訓練更受年輕人的青睞,這也使得瑞士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教育和研究部官員傑羅姆·休格裡告訴本報記者,瑞士職業教育的普及得益於長期以來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的共識:一個國家不僅需要培養學術尖子,還要培養職業尖子,即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這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如果沒有一個嚴謹、完整、高標準的職業培訓系統,一個國家就不可能取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功。」

  瑞士人從小就被灌輸「一個健全的人必須掌握一技之長,並獲得一份工作」的理念。瑞士《聯邦職業教育法》規定,小學二年級就要開設手工課程,培養勞動興趣和習慣。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學校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指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可能適合和喜愛的職業,以便他們將來能決定是讀大學還是接受職業教育。只要符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就被視為和選擇繼續讀書的學生一樣有出息。

  瑞士職業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由企業、政府和學校三方緊密合作的學徒制教育模式。以斯拉特選擇的鐘表師職業為例。學生首先要找到一家願意「聘用」他學習的鐘表企業,與經政府認可且符合資質的企業籤訂學生、企業和政府間的三方協議。學徒期間,企業支付給他正式員工工資的25%作為薪酬,同時將其分配到政府認可的鐘表職業學校進行3到6年的職業教育學習。這樣他每周4天時間在企業學習實踐操作,一天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

  在這樣獨特的學徒制教育模式下,學生不僅很早就能工作掙錢,畢業時,還會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證書,且兼具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

  休格裡告訴記者,「政府非常尊重企業和行業專家的作用,因為他們真正了解這個行業的狀況,知道該教什麼、怎麼教,企業也願意投資,提供學徒機會,因為他們未來需要這樣既掌握職業技能、又了解企業文化理念的員工。」

  歷史悠久的學徒制模式是瑞士職業教育精華所在

  「時間中心」職業學校和斯沃琪集團的合作,是瑞士學徒制職業教育的典範。「時間中心」是瑞士政府認可的7所鐘錶職業學校之一,創建於1884年。校長丹尼爾·維格穆勒告訴本報記者,學徒制鐘表職業教育在瑞士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最初是以私人學徒制形式在小範圍內流傳。隨著時代演變,政府開始介入,設立學校,為經過合格訓練的學徒頒發證書,逐漸將學徒制職業教育的形式穩固了下來。

  學生們每周在「時間中心」學習一天關於材料、機械原理、數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其餘時間都在鐘錶企業跟隨師傅實踐操作。學生畢業時要通過嚴格的理論和實踐考試,考官都是來自企業和行業的專家。這種學徒制模式是瑞士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精華所在。

  就在離「時間中心」不遠的地方,坐落著全世界最大的手錶企業——斯沃琪集團的學徒培訓中心。斯沃琪是全球唯一一家具有生產全部手錶零部件能力的企業。學徒培訓中心負責人雷託·科裡介紹說,在斯沃琪做學徒,可以親身參與手錶每一個零件的製作。

  學徒培訓中心裡,遍地都是金屬屑,讓人很難聯想到精緻奢華的鐘表。然而,正是從這些最基本的銼、鑽、磨、削等基本工藝開始,學徒學習熟悉材料、製作手錶零部件。科裡強調說,「我們只教一些基本的製作原理,他們需要自己琢磨如何製作出合格的產品,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接受了職業訓練的年輕人可以藉此工作一輩子

  斯沃琪集團全球客戶服務總監比特·艾比告訴本報記者,堅持學徒制職業教育是瑞士鐘錶業成功的一大法寶。「這個體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對於瑞士來說,這是一個歷史傳統。」

  或許就業市場的數據最能證明職業教育的成功與否。過去10年,當歐洲眾多國家的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時,瑞士的失業率反而由2004年的3.5%降至2014年的3.29%,和歐洲國家平均10%的失業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瑞士鐘錶職業僱主協會秘書長弗朗索瓦·馬迪裡告訴本報記者,瑞士有近600家鐘錶企業,僱傭著超過5.8萬名員工,其中超過65%的員工都經過職業教育培訓,事實證明,學徒制職業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人才培訓方式。

  馬迪裡認為,接受了職業培訓的年輕人可以藉此在該職業工作一輩子。而大學教育卻面臨著一個問題:社會不可能給那麼多的大學畢業生提供足夠多的、人人滿意的就業機會。

  「職業教育不僅能幫助你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還能給你尊嚴,這對年青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馬迪裡說道。 

  (本報日內瓦9月10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11日 22 版)

 

相關焦點

  • 重慶職業院校探索校園學徒制:企業員工當師傅 學生高效學技術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重慶職業院校探索校園學徒制——企業員工當師傅 學生高效學技術「只要15分鐘!一口就吃到重慶味!」直播間裡,鄭鷗笑容滿面,正在推銷一款火鍋底料,旁邊3名來自企業的師傅仔細觀察她的表現,認真記錄。
  • 瑞士鐘錶業遭重創:勞力士宣布關閉工廠10天,兩大鐘表...
    來源:商業匯評導讀:鐘錶業是瑞士的第三大出口行業,瑞士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鐘表品牌。瑞士鐘錶行業約有700家公司,僱用近5.9萬名員工。鐘錶佔該國出口總額近1/10,而且許多工人生活在法國邊境,可能因邊境關閉而被迫留在家中。
  • 冰城現代學徒「煉」成記|my399.com
    今年9月,我省又新增8所學校成為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兩年多時間,作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現代學徒制,是如何推進產教融合、校企育人、培養工匠精神的?記者走進哈市現代師徒制試點院校,看一看冰城學徒是如何養成的。
  • 開門辦學育新人 產教融合促發展——新區職業教育繪製產教融合譜系圖
    《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等文件的出臺,對甘肅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依託職教園區,蘭州新區職業教育借勢而起,在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中,繪製出了生動的產教融合譜系圖。
  • 職業教育「雙豐收」 高等教育「雙提升」
    教育改革持續深化,先後承擔學前教育、教育管辦評分離、現代學徒制、校園足球等14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獲批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青島教育優勢不斷凸顯,海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教育對外開放交流等領先全國,在省政府首次對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獲得「優秀」等次第一名。
  • 連雲港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年)
    鼓勵行業、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技術創新推廣中心,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達到現代學徒制項目與地方企業在學生培養、企業用工上的深度融合,實現互促互利的良好局面。
  • ...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 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
    申報類型:校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發布時間:2017-11-23 11:11 摘 要:作為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的孫煥利主持成立青島市珠寶業職業教育集團和山東省藥械專業職業教育聯盟
  • 現代學徒作品驚豔國際珠寶展 青島珠寶教育融入行業大舞臺
    應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邀請,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率青島珠寶職業教育集團核心企業參展,與眾多珠寶企業和珠寶教育機構相互交流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展出的現代學徒作品驚豔展會現場,引發廠家熱贊、觀眾搶購。
  • 引企入校共建基地 真刀實槍打磨學徒
    這是近日舉行的青島經濟職業學校珠寶專業現代學徒製作品第三方考核暨品鑑會現場,青島市珠寶業職教集團老總、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現代學徒制師徒及家長等200多人見證了該校現代學徒制的階段性成果。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告訴記者,2014年底學校選取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業開始現代學徒制試點,結合校企實際和專業特點,引企入校共建基地,夯實學徒整個過程,創新評價考核體系,暢通就業創業出口,取得明顯成效。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借鑑「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健全專業設置定期評估機制,強化地方引導本區域職業院校優化專業設置的職責,原則上每5年修訂1次職業院校專業目錄,學校依據目錄靈活自主設置專業,每年調整1次專業。
  • 孟州市職業教育中心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國家級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驗基地,是河南省示範性職業學校、河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職教攻堅先進單位、河南省教學科研先進單位、連續三年榮獲焦作市教育質量綜合評比第一名。
  • 被低估了的Apple Watch已經賣出了近1億枚,年銷售超瑞士鐘錶總和
    Apple Watch跑贏瑞表銷售總和據美國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基於行業報告和蘋果財報得出的最新數據,Apple Watch 2019年出貨量為3070萬隻,遠超過瑞士手錶業同期總出貨量的2110萬隻。
  • 瑞士不只有鐘錶,這十七家瑞士工具機企業你認識幾家?
    從品牌數量的國家分布看,瑞士有21個品牌入選,代表性的品牌有雀巢、勞力士、瑞信等。提到瑞士,怎能繞開瑞士鐘錶。瑞士人能把不多的鋼鐵材料鍛造成世界上最精密的、各色各樣的高級鐘錶,而且很多有名的鐘表品牌都名列世界500,如上表中所列。當然,你不要以為瑞士人只會製造鐘錶這種小玩意兒,各行業瑞士製造都非常專注,有很多企業都能做到業界頂尖。
  • 讓家庭承擔的教育責任越多,教育、職業就越不平等
    家庭的影響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中每一個人的教育,一向是由家庭擔負的,現在雖然略有變更,但家庭還負一部分的責任。職業與教育的關係,是極密切的。簡單的說,凡越是上層的職業,其所需的教育程度愈高;越是下層的職業,其所需的教育程度也愈低。
  • 德國鐘錶的興起之路!
    16世紀德國紐倫堡的蛋形懷表傳承了時鐘的技術,也為腕錶激發了設計的靈感,而荷蘭制表師發明了遊絲,讓鐘錶的走時更加精準,從此德國鐘錶引領了歐洲制表業的發展,邁向了另一個境界。早期德國與瑞士懷表的最大差別在於擒縱結構,其差異在馬仔碰釘的位置不同,瑞士表的碰釘位居馬仔芯與馬嘴之間的兩側,而德國懷表的碰釘則位於馬仔芯與馬腳之間,而且結構有些不同,既然懷表是德國人發明,自有其獨特之處,對彰顯制表工藝有莫大的貢獻。
  • 廣東省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
    、考核評價、薪酬分配等環節,推動職業教育教師管理過程科學化,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提升,結合廣東產業、文化、教育特色,建設廣東特色「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支持職業技術師範院校與「雙高計劃」職業院校協同合作,聯合培養一批具有職教背景的「雙師型」教師。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學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建設一批職業教育領域省級示範性教師教育實踐基地。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組建職業教育教師學院,依託職業教育教師學院開展職業教育「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教研和學科教學論等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 成年人需要什麼樣的通識教育?古典教育與未來教育
    教育更多作用於第四層心智。它實際是幫大家弄明白哪一部分是社會可以傳承的習俗,哪一部分是社會不可以傳承的。按照虛擬機的比喻,你可以將教育理解為虛擬機的電腦管家。 我們究竟在這臺群體虛擬機上安裝什麼程序?不安裝什麼程序?這就是教育之於人類社會的本質。
  • 湘江理論|深度|湖南職業教育如何更放異彩?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在做好「六穩」工作、完成「六保」任務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中之重的當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 聊城幼兒師範學校探索「融雅教育」:傳承運河基因培育融雅幼師
    中專部學生藝術作品一、特色定位「融雅教育」。首先是融:融合,包容。源於運河文化的精髓「開放、交流、和諧、融通"。其次是雅:高雅、優雅。第三,融雅教育的出發點是平等、友愛、真誠的師生關係;融雅教育的文化基礎具有傳統性、地域性;融雅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職業特點的幼兒教師;融雅教育的重心是傳承文化、傳道授業、氣質養成、求實創新;融雅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但不局限於課堂;融雅教育的突破口是自主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融雅教育的特色是突出職業素養教育。
  • 半島都市報 -B13版:半島教育-2019年03月28日
    半島記者 魏海洋日前,記者走進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探訪了這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山東省優質特色學校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已經構建了中職生成才的立交橋,有「3+4」本科、普職融通實驗班(與青島二中聯辦)、三二連讀大專、普通中專等學歷層次。學校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牽頭成立青島市珠寶職業教育集團和山東省藥科職業教育聯盟,與近百家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與青島市和國內33家企業舉辦33個企業冠名班和7個現代學徒制班,現代學徒制試點成果被《中國教育報》整版報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