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特徵在視覺工作記憶中的加工時程

2020-12-01 澎湃新聞

客體特徵在視覺工作記憶中的加工時程

2020-04-10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工作記憶是巴德利(Baddeley)和希契(Hitch)於1974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其功能是對輸入的刺激信息進行暫時性加工和儲存,它也是一個資源有限的記憶系統。與短時記憶相比,它更強調在當前活動或任務中對信息進行策略性的加工。典型的工作記憶模型包括三個基本成分:語音迴路、視覺空間模板和中央執行系統。其中,語音迴路又稱為言語工作記憶,負責以聲音為基礎的信息儲存與控制,包含語音儲存和發音控制兩個過程,能通過默讀重新激活消退的語音表徵以防止遺忘,還可以將書面語言轉換為語音代碼。視覺空間畫板也稱為視覺工作記憶,主要負責儲存和加工視覺信息。中央執行系統是工作記憶的核心,負責整個工作記憶過程,通過與注意機制相結合來協調和控制視覺空間模板和語音迴路兩個子系統之間的活動,同時與長時記憶保持聯繫。

在三成分模型中,子系統視覺工作記憶是20多年來認知心理學及認知神經科學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其關鍵問題是特徵加工和存儲問題。而特徵加工又分為兩個方面:加工方式和加工時程。目前學術界對視覺工作記憶的加工和存儲機制進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而對於客體特徵加工的時程問題,已有研究並不多,研究者提出的理論觀點也少。對此,我們梳理了相關的理論並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特徵加工的三階段理論。

特徵整合理論

視覺工作記憶與注意和視知覺之間有著密切的雙向作用關係。在視覺工作記憶的過程中,人們在存儲視覺刺激之前需要先對其所包含的各個特徵(如形狀、顏色等)進行加工、整合,斯韋恩(Svein)認為這一階段屬於知覺編碼階段或識記階段。在這一短暫的加工過程中,人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分析過刺激的各具體特徵,而總是把它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意味著大腦需要把散布於不同皮層區域的分散信息合理而快速地聯結在一起。這一過程即為特徵捆綁(feature binding)。那麼,人們在視覺工作記憶中對客體特徵進行加工需要注意的參與嗎?特麗斯曼(Treisman)和格拉德(Gelade)於1980年提出的特徵整合理論給出了細緻的解答。他們專門對客體(物體)和特徵進行區分,將特徵看作某個維度的一個特定值,而客體則是一些特徵的結合。例如,藍色和圓形分別是顏色和形狀這兩個特徵維度上的一個特定值,而藍色圓形則是由藍色和圓形這兩個特徵組成的一個客體。特徵整合理論認為,特徵是由功能上獨立的知覺子系統來進行分析,這種加工是以平行方式進行的,而客體的辨認則需要集中性注意參與,是系列加工的結果,其功能是將客體的各特徵捆綁起來組成單一完整的單元。根據特麗斯曼等人的觀點,特徵整合理論應該包含兩個加工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各特徵進行快速的分析識別,第二階段在集中性注意的參與下對各特徵進行捆綁,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客體。

特徵捆綁的雙階段理論

漢弗萊(Humphreys) 等人認為特徵整合論只考慮注意階段的捆綁,而忽視了前注意階段的捆綁;於是,在系列實驗的基礎上,他們提出了捆綁的雙階段理論。該理論認為,特徵捆綁分為前注意捆綁和注意捆綁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客體的組成部分(即整體特徵)先得到捆綁,從而使客體有一個整體形象。如在視知覺中,先把形狀等整體特徵捆綁成一個客體輪廓。該階段的捆綁是前注意的,包含根據刺激對整體成分的自下而上的組織過程,同時也包括根據已儲存的有關客體的表徵進行自上而下的激活。在第二階段,在注意的參與下,對客體的細節特徵進行捆綁,以便形成客體的具體完整的形象。如在視知覺中,客體的整體形狀與顏色等表面特徵的捆綁就屬於此階段的捆綁。由此可推論,形狀各成分之間的捆綁發生於較早的階段,而形狀與顏色等表面特徵的捆綁發生於較晚的階段。

陳彩琦、劉志華和金志成認為,該理論對捆綁的機製作出了更細緻的區分,並融合了兩種不同層次的捆綁現象,對建立系統的捆綁理論具有重要意義。此後,張明和狄勝德採用由形狀和顏色兩種特徵組成的平面圖形為刺激材料,考察了客體在工作記憶中的加工時程,結果表明,視覺物體工作記憶的表徵包括兩個水平,第一層是對客體的特徵進行加工存儲,第二層才是對特徵的捆綁。第二層次的加工不是必需的,捆綁只有在任務需要時才進行,且捆綁的過程符合特徵捆綁的雙階段理論。

特徵加工的三階段理論

綜合來看,特徵整合理論和特徵捆綁的雙階段理論都有其各自的實驗依據,各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足。仔細分析後發現,特徵整合理論是從整體上將客體的特徵加工分為單個的特徵加工(編碼)和特徵捆綁兩個階段,而雙階段理論則是針對特徵捆綁這一過程來進行具體的階段分解,前者未對特徵捆綁進行細分,且未對組成客體的不同類型(維度)或不同複雜度的特徵加工時程進行考察和比較,而後者沒有涉及單個特徵的加工這一過程。此外,雙階段理論雖然有對不同維度的兩個特徵捆綁的時程和階段進行系統考察和確認,但其觀點和結論與之後的諸多研究結果並不相符。雙階段理論認為,形狀這一客體的整體特徵在第一階段優先得到加工捆綁,而顏色這一表面特徵被界定為細節特徵,需要到第二階段才能得到捆綁。然而,多數學者認為,顏色是物體的一種基本特徵而非細節特徵;張明和狄勝德的研究發現,不同特徵的加工時間不同,顏色的加工完成得較早,記憶效果好,而形狀的加工完成得較晚,記憶效果也差,表現出顏色的子系統優勢。沈模衛等人和吳文春在考察客體工作記憶中圖形存儲機制的研究中均發現顏色特徵記憶績效高於形狀特徵;此外,丁錦紅等人和張豹等人的眼動實驗也證實了顏色屬性加工的優先性。

那麼,組成客體的不同類型的特徵在加工時程上是否有差異?客體特徵在視覺工作記憶中加工(含捆綁)的具體進程如何?吳文春、陳嘉倩和劉昌最近採用三維立體圖形為記憶材料對此進行考證,實驗一的圖形由顏色和形狀兩種基本特徵組成,實驗二的圖形由基本特徵顏色和細節特徵圖案組成。結果表明,客體工作記憶中的特徵加工存在顯著的時程效應,顏色加工最早完成,然後是形狀與顏色—形狀的捆綁,最後是圖案與顏色—圖案的捆綁。基於此,結合張明和狄勝德的研究,我們認為,客體特徵在視覺工作記憶中的加工時程具體應包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顏色特徵的加工,第二階段為形狀等其他基本特徵的加工及特徵間的捆綁,第三階段為細節特徵或複雜特徵(如圖案、紋理)的加工及特徵間的綁定。當然,三階段理論的觀點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考證,尤其是眼動和ERP腦電實驗結果的支持。

(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GD14XXL03)成果)

(作者單位:韓山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原標題:《客體特徵在視覺工作記憶中的加工時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頂刊腦訊-第46周 長時程記憶的基因表達機制
    4、Nature | 長時程記憶的基因表達機制5、Nature | 初級視皮層方向選擇性的空間連接特徵Science | 丘腦是編碼記憶的關鍵腦區的新證據大腦皮層收集感覺信息進行編碼。總之,該研究有助於定於神經元細胞的類型和特徵,並能區分它們之間的差異,為揭示小鼠視覺皮層的結構和電生理組織模式提供新見解。
  •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指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一般不超過1分鐘,也被稱為操作記憶或者工作記憶。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存下來的記憶,也稱為永久性記憶。【考題再現】名詞解釋題目:短時記憶該題考查概念的識記,不同的心理學教材中三種記憶定義會有略有差別,但是時間特徵都基本保持一致,所以要抓住關鍵時間進行闡述。
  • 心理學:比短期記憶更深一步的工作記憶
    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系統的功能遠遠不止是短時儲存,他們的測試對象能夠記住毫無意義的,輔音組合,同時還能進行計算,同樣棋手不僅在腦中記住棋子的擺放,而且同時還能進行戰略上的思考。在分析數學問題和其它許多問題時,需要一個既能暫時儲存,同時又能主動加工信息的系統,這個系統能使人在重複隨機安排的數列時,還能解答一個思考題。
  • 科普知識「視覺工作記憶」
    視覺工作記憶(VWM)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用來描述兩種截然不同的功能:視覺短期記憶和視覺工作記憶。視覺短期記憶描述了記憶的存儲方面;而視覺工作記憶則用來描述記憶中信息的存儲和處理。視覺工作記憶能力差與幾種常見的兒童疾病有關,包括多動症,自閉症,發育協調障礙等。
  • 【公開課】客體關係理論
    我們將通過公開課的形式向大家介紹客體關係理論的基本概要幫助大家了解該理論的框架與意義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克萊茵的著作在兩個主要的方面對於精神分析的未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英國埃塞克斯精神分析研究中心博士生A級沙盤治療師、高級督導師,繪畫治療師曾任中德心理醫院心理醫生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協會(ISST)發展小組成員國際心理分析協會(IAAP)發展小組成員中美精神分析分析聯盟(CAPA)成員2000年起接受全面系統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踐訓練,2002年起從事臨床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工作
  •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炫」調控神經元突觸水平的長時程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課題組與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課題組合作,發現神經元樹突「線粒體炫信號」在神經突觸傳遞短時程記憶向長時程記憶的轉化中可能發揮著關鍵作用,相關成果於6月  突觸可塑性是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在不同類型的神經活動的調控下,短時程的突觸可塑性只能持續幾秒到幾分鐘,而長時程的突觸可塑性可維持數十分鐘到數小時甚至更長。聯合課題組猜測,線粒體炫可能參與突觸可塑性的某種信號轉導過程。
  • 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考情分析】工作記憶這一名稱在心理學中不常出現,但是有時會在題目當中出現,而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的含義也是常常令人混淆的,關於兩者之間的關係,有不一樣的說法,故對於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需要有所了解。【知識梳理】根據記憶內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 筆記|C6 記憶 之二、感覺記憶 & 三、短時記憶
    圖像記憶視覺的感覺記憶叫圖像記憶,是指視覺器官能識別刺激的形象特徵,並保持一個生動的視覺圖像,它是感覺記憶的一種主要編碼形式。由斯伯林首創的局部報告法證實了感覺記憶的存在。該實驗還證明了感覺記憶具有相當大的容量,大約9個,但是保持的時間十分短暫。
  • 客體關係理論及運用(一)
    外在客體是指真正的人物,地方和東西,內在客體指的是心理表象,即與客體有關的影象,想法,幻想,感覺或記憶。自體也是一種心理表象,指的總是一個內在的影象,基本上是屬於自己的想法,感覺或幻想。任何內驅力和本能都是與客體相聯繫的。初生嬰兒只能根據他所體驗到的客體的好或壞來代表這個客體。此時,他所體驗到的只是客體的部分特徵,所以稱為部分客體。本能和內驅力支配著嬰兒的內部世界。客體關係以內驅力或本能形式呈現出來。
  • 多喝水,你只需要換個杯子——客體屬性與抓握動作的聯合作用
    多喝水,跟多運動、多看書、早起、少發脾氣、努力工作等這些有益卻很難堅持的事情,性質差不多。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大費周章,只需要小小的動作就可以產生大大的變化。做出動作需要複雜的認知加工人們傾向於認為進食量主要取決於食物的口味,生理學和感官研究通常報告食物適口性與食用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
  • 雷射製造時使用視覺技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工作是關於電子移動性的研究,這是因為在電池芯接觸的製造和製造電動汽車電力電子元件的時候需要焊接來實現。BLZ實施的一項研究雷射加工時需要連續的監控焊接、切割、釺焊和生產性製造的工藝過程。為了完成這一目標,BLZ採用一種Mikrotron MotionBLITZ Eo Sens® mini2告高速記憶相機來幫助完成。
  • 記憶類型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記憶類型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所謂記憶,指的是人腦對過去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說我們所記憶的都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關於記憶的類型,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根據保持時間長短對記憶進行的分類: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1.
  • 什麼是視覺短期記憶?
    然而,我們的內部,這個視覺世界的明確的表示是非常稀少:我們只能在心中保持視覺場景的極小部分。這些心理表示形式存儲在視覺短期記憶(VSTM)中。 視覺短期記憶(VSTM)是一種在很短的時間內保留少量視覺信息(字母、形狀、顏色等)的能力。這種類型的記憶是我們短期記憶(STM)的一部分。
  • 工作記憶訓練 對提升小學生英語成績的作用
    在英語學習中,視覺、聽覺負責信息的輸入,大腦負責信息的存儲、加工;那麼工作記憶中,與之對應就是語音環路(聽覺)、視覺空間模板(視覺)、中央執行系統(存儲和加工)三個功能。英語學習是這樣,語文學習亦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語文、英語學習的比較,來找到英語學習中的難點。上海就曾經做過類似的對比實驗。
  • 記憶的三大種類
    按照保持時間的長短記憶可以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個知識點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主要考查對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含義的記憶和特徵的理解,同時,也可能以簡答題的形式考察。一、根據信息保持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 學術進展(三)| 心理學系錢潔慧等發現知覺困難的訓練可以提升視覺工作記憶
    心理學系錢潔慧副教授(通訊作者)及其學生王凱悅(第一作者)等提出了一種新的視覺工作記憶訓練方法,通過對訓練刺激進行外觀上的簡單變形大幅提升了視覺工作記憶訓練的效率和增益效果——具體表現為用更短的訓練時間得到了工作記憶容量和精度的雙重增益。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並於心理學領域重要期刊Psychological Research上發表。
  • 如何學習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
    認知主義心理學作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流派,其關於記憶的論述是其蓬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按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來劃分的記憶的類型: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這個知識點在考試中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也可能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對它的理解對於我們掌握知識的遺忘、識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記憶中關於感知——視覺的一些認知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過記憶的原理就是:識別-存儲-提取。那識別是靠什麼呢?我們的感官,如: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嘗、身體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關於感知中視覺部分的一些內容。眾所周知,我們的大腦所形成的圖像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維立體的,它們有高度、長度、寬度,而我們在精神上可以移動這些高度、長度、寬度,以便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它們。
  •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儘管瞬時記憶保持的時間短,但它的精確度卻很高,他幾乎能把接收的每一個刺激原封不動的存儲下來。總之,感覺記憶就像一種存儲信息的瞬間,它存儲的可能是視覺的、聽覺的或者其他感覺信息,並且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似乎每個信息在獲取之後立即就會被一個新的信息破壞和取代。除非信息被轉移至另一種記憶中,否則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