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客體關係理論

2021-01-14 上海沙盤遊戲中心

【公開課】

客體 關係 理論

7月22日周六20點

微課形式



 


精神分析的未來就在兒童分析





如果精神分析是科學的分支的話

顯然,既然

弗洛伊德繼續他的

偉大原動力的能力日趨衰竭


那 麼


超越他的局限性的進步就是

不可避免的將精神分析帶往

它根本所屬的地方

——

兒童的內心


這樣的榮耀應該歸功於她


梅蘭妮·克萊茵

Melanie Klein

(兒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驅之一)


而她最偉大的貢獻就是

修正與發展出了重要的理論

客體關係理論

 

我們將通過公開課的形式

向大家介紹

客體關係理論的基本概要

幫助大家了解該理論的框架與意義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克萊茵的著作在兩個主要的方面對於精神分析的未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它不僅包含著來自直接的兒童分析觀察的獨特的臨床資料,而且由此得出的某些結論必將影響即將到來的精神分析的理論和實踐。

 

——漢娜·西格爾(Segal Hanna)




課 程 導 師

王峘  老 師

英國埃塞克斯精神分析研究中心博士生

A級沙盤治療師、高級督導師,繪畫治療師

曾任中德心理醫院心理醫生

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協會(ISST)發展小組成員

國際心理分析協會(IAAP)發展小組成員

中美精神分析分析聯盟(CAPA)成員


2000年起接受全面系統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踐訓練,2002年起從事臨床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工作。2004年進入國際心理分析協會(IAAP)中國發展小組,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協會(ISST)中國發展小組,接受系統而正規的心理分析實操訓練(包括沙盤遊戲治療、繪畫治療、積極想像等)。訓練課程均由美國及歐洲心理分析協會專家完成。 目前主要從事針對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分析心理學取向的治療工作,每年個案量均在1000小時以上。



課 程 形 式

微課

群主可申請群轉播

(300人以上群)


課 程 時 間

7月22日周六20點至21點

(課後提供文字稿)


課 程 費 用

免費

(轉發後邀請進群)


相 關 課 程

客體關係網絡十講

(點擊查看)


公 開 課 報 名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小助手

發送「 公開課 

(群主請直接聯繫小助手)



沙盤遊戲分析師、沙盤遊戲愛好者

心理學愛好者、自我分析成長


歡 迎 參 加





網站:http://www.sh-dingxin.com/index.phpQQ:2089736588
E-mail:spyxcenter@163.com



相關焦點

  • 客體關係理論概論
    與此理論相關的概念被用來以新的方式審視心理病理學( psychopathology,又稱精神病理學),同時也被用來分析心理治療中發生的事情。分析早期童年事件的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轉變。舉例來說,較之弗洛伊德的理論,客體關係理論所看重的是兒童前戀母期(preoedipal)的發展。客體關係理論正以不同的方式重塑著當代很多的臨床思想。「客體關係」指的是什麼?
  • 客體關係理論及運用(一)
    客體一詞可與他人互換,客體關係即指人際關係。 客體關係理論的重要假定是,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型態一旦建立,就會影響其日後的人際關係。進而言之,人們會去尋找符合過去已建立過關係型態的關係。例如:過於依賴與過於孤僻的人,有可能是在重複著剛學走路時與母親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型態。
  • 一套「完整」的諮詢理論 | 客體關係理論取向
    二、理論基礎以客體關係為主要載體,外加驅力理論、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和依戀理論等為輔助理論。驅力理論:以力比多和攻擊性為核心的理論,強調了驅力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的影響;自我心理學:重要強調自我對內驅力的適應和調節佔主要地位,重點研究自我的功能和防禦機制;客體關係:客體關係主要強調早期撫養者的撫養方式對個體內在自體和客體表象的;自體心理學:關注的是自體的發展及自體客體轉移關係主張三極自體結構
  •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依據
    總的來說,雖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學中引入了主客體概念,但並沒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給出合理的定位。要弄清這一問題,必須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依據。  哲學上的主客體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來源  主客體關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主要源於哲學上的主客體觀。
  • 王一欣|客體關係理論實踐專題工作坊招募啦~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客體關係是什麼呢?客體關係是指存在於一個人內在精神中的人際關係形態的模式,它形成於生命早期我們與撫養者的互動。被內化後,深刻影響了今後的人生體驗和人際互動。經典精神分析,研究重點是「4-6歲「,客體關係,把研究重點提前到「0-3歲」;通俗地說,是探討的嬰兒與母親的關係——真正意義上,把關注點放在了人的「童年」。基於此建立的客體關係理論,是精神分析豐富的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客體關係流派的核心人物克萊因——客體關係理論之母。
  • 【科普】客體關係理論的8個重要專業術語
    8個客體關係理論重要專業術語1.客體(object) 是與主體(subject) 相對應的概念, 指某個體的意願、情感、行為所指向的人。2.部分客體(Part object) 初生的嬰兒只能根據他所體驗到的客體的「好」或「壞」來代表這個客體, 此時, 他所體驗到的只是客體的部分特徵, 故稱之為部分客體。
  • 當下最活躍的精神分析理論——客體關係理論(精神分析最後一期)
    文/小歪講心理圖/素材來源於網絡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 theory),最早為弗洛伊德用來描述兒童早期與看護者的關係的名詞,後來,由精神分析流派中的自我心理學沿用這一概念,而在上個世紀,一群專注於兒童心理,將理論重心放在人際關係上的心理學家,結合認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觀點
  • ...新精神分析學派 之 C4 艾裡克森的人格理論 & C5 客體關係理論...
    (二)理論缺陷1.艾裡克森在理論立場上調和矛盾的態度削弱了其自我心理學的影響力。2.艾裡克森提出的心理發展八階段理論的思辨性多於科學性。3.雖然艾裡克森強調社會因素與人格發展的關係,但他仍把本我作為人格的生物學起源,在論述人格發展動力的時候也認為是個體的「同一性」在起作用,實際上他對社會因素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他也無法對社會的改革和創新提出切實可操作的建議。C5 客體關係理論(一)基本概念客體關係理論從自我心理學中衍生而來。
  • 《客體關係家庭治療》
    ISBN: 978-7-5100-4851-7   裝    幀:平裝、塑封   開    本:小16開,成書230mm×165mm   定    價:78.00元    作者: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  華盛頓精神科學院院長   譯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武漢市心理醫院主任醫師   ◎編輯推薦   深諳客體關係理論精髓
  • 現代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理論基本概念30講』
    經過大明老師悉心打磨,『客體關係理論基本概念30講』本月開講!4月13日,每周1-2講,每講25分鐘,每2次課+1次答疑。大明心理邀請您,繼續走進精神分析的世界。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學術界已達成的共識:精神分析是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基礎。你不必是一個精神分析師,但你只要在這個領域工作,你就必須有精神動力學(精神分析)的基本知識和思考模型。
  • 簡述客體關係理論下的人際交往互動過程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人格在早年母嬰關係的互動中形成,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1、母嬰關係是形成人格的核心,母親指的不是生理上的母親,也就是不是說必然的是女性的角色,而是提供母親依賴和滿足功能的客體,可以是男性,可以是老人。
  • 客體關係心理學:你與母親的關係,造就了你對待世界的基礎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一個人童年的經歷、與母親的關係,造就了他對待世界的基礎。 大多數人的童年並不完美,每個人都有創傷,在長大以後,談戀愛就會無意識地複製過去的相處模式,這是一種強迫性重複,目的是修正童年的錯誤,正所謂戀愛關係是對親子關係的複製。
  • 『客體關係理論基本概念30講』首講,僅108份
    ↑ 點擊上方「大明心理」關注我  在陽光明媚,萬物復甦的4月中大明老師悉心打磨的『客體關係理論基本概念
  • 主客體關係學經濟理論研討會召開
    3月26日,來自河北大學、河北農大、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市委黨校的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匯聚一堂,就主客體關係學及其相關經濟理論問題進行了研討。主客體關係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本觀點之一是,對任何事物的研究都應建立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上,同時,主體作為主動的方面,不僅是認識的主體,而且首先應當是生存與發展的主體。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Ⅱ:客體關係/中間學派
    當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師都非常熟悉克萊茵所述的早期客體關係,許多分析師甚至使用她的發現與概念而不明就裡。她的許多思想已經被納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維當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傳和發展;其著作的啟發性與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對於喜歡精神分析的讀者來說,克萊茵的這本著作最值得學習與收藏。
  • 內在客體關係的世界The World of Internal Object Relations
    費爾貝恩的客體關係理論建立在梅蘭妮·克萊因提供的概念資料基礎之上,特別是她關於內在客體(internal objects
  • 心理學理論-情境觀:父子關係
    因此,無論是哪位學者的理論,華人文化中父子關係仍然強調子女對父親的順從。當然,隨著西方文化滲透到東方文化中,父子關係有了一些改變,但是,在華人心目中,父親對子女的控制權仍然存在。在弗洛伊德看來 ,人首先要有主體性,既然有主體,那麼就會有客體。就好像有+就有-,有陽就有陰,主體客體是相互對應的關係,也是互相促進和發展的關係。日內瓦學派的互動論,強調主體意識和環境的互動作用,拓展了主客體的有機關係。這是後話。
  • 主客體關係的嬗變與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
    呂逸新、陳紅兵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撰文認為,主客體關係與生態倫理思想直接相關,主客體關係的嬗變必然會帶動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古代文化中,主體與客體主要是一種一體關係,人對自然採取敬畏的態度,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類生態倫理思想是潛在的、自發的。
  • 主客體關係學
    這個被放棄的領域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主客體關係」的領域。對這個領域進行開拓性研究的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位教授,他叫吳宗。40多年前,當他還在某高校就讀外語的時候,就熱衷於哲學。後來跟許多同齡人相仿,歷經坎坷。但他生性是個愛好思考的人,是個矢志追求真理的人,儘管工作崗位多變,但在學術上始終孜孜以求。
  • 客體特徵在視覺工作記憶中的加工時程
    目前學術界對視覺工作記憶的加工和存儲機制進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而對於客體特徵加工的時程問題,已有研究並不多,研究者提出的理論觀點也少。對此,我們梳理了相關的理論並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特徵加工的三階段理論。特徵整合理論視覺工作記憶與注意和視知覺之間有著密切的雙向作用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