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體關係學

2021-01-09 光明網

編者按:在人們的印象中,有重大理論創新的學術成果不是出在國家級科研院所,就是出在知名的高等院校;有重要建樹的學科帶頭人不是博導,至少也應是博士。因此,當《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國家級報刊分別載文介紹河北保定市吳宗為「理論奇人」、稱緊緊團結在他周圍的數十位高校教師為「保定學派」時,人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然而,這個名為「主客體關係學研究會」的民間學術團體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推出了一批有份量的科研成果,相繼在人民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推出「主客體關係學系列叢書」的前三本——《主客體關係學綱要》、《經濟是什麼》、《教育是什麼》等著述時,人們已無法再懷疑。尤其值得提到的是,主客體關係學及其系列研究成果得到首都理論界及上海、武漢、天津、成都部分高校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本刊今日特摘發部分學者對主客體關係學及其階段性研究成果的評論要點,以期有更多的人了解主客體關係學、參與主客體關係學研究,為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民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近年來相繼出版了由「主客體關係學系列叢書」編委會集體撰寫的《主客體關係學綱要》、《經濟是什麼》、《教育是什麼》等三部學術著作。翻開這三本書時,令人詫異的是:每本書的開頭,都有十位當代一流的專家學者為之作序,這可以說是學術界所僅見。看了書中的內容提要,得知這是一套《主客體關係學系列叢書》之中的3部。據作者介紹,這套叢書擬出31部。他們打算每部都邀請10位名人寫序。如果作者的計劃得以實現,一套叢書,竟有310篇序言,這不成了天下奇聞了嗎?對此,人們難免有些疑惑,這樣做,是否為了譁眾取寵,而特意炒作?其實,專家們一般是不輕易為人作序的。正如當代著名學者于光遠先生在他寫的序言中所說:「我立了規矩,一般不給人寫序,因為寫序就要先看書,而看書是要花較多時間的」。那麼,於老以及其他各位為什麼在百忙之中,還要積極為這套叢書作序呢?主客體關係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大家知道,主體與客體是一對哲學概念。長期以來,學術界多把主體與客體理解成主觀與客觀,屬認識論範疇。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第一段就有這樣的論述:「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在這裡,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十分明確地指出應該從「主體方面」研究人。遺憾的是,這個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觀點,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人們往往簡單地把「主體性」等同於「主觀性」,從而把人的動機、目的、需求等等,都劃為主觀唯心主義範疇,不去進行科學的分析與研究。放棄了從主體性方面研究人,實際上是放棄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研究領域。這個被放棄的領域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主客體關係」的領域。

對這個領域進行開拓性研究的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位教授,他叫吳宗。40多年前,當他還在某高校就讀外語的時候,就熱衷於哲學。後來跟許多同齡人相仿,歷經坎坷。但他生性是個愛好思考的人,是個矢志追求真理的人,儘管工作崗位多變,但在學術上始終孜孜以求。真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這樣一個普普通通人的頭腦裡,竟逐漸構築起一座金碧輝煌的理論「宮殿」,其中陳列的「珍奇異寶」,真令人目不暇接。

最早發現這座「宮殿」的是原河北省委書記高揚同志。他在1985年7月8日的《人民日報》上載文介紹吳宗的學術成果。後又一而再地將吳宗寫的書稿向中央領導推薦,稱吳是「厚積薄發的學人」。《經濟日報》副總編詹國樞同志1992年在保定與吳宗相遇,深感吳的學識非同一般,隨後寫了一篇題為《理論奇人》的文章,把吳創建的「主客體關係學」稱為「吳氏理論」(見1993年8月11日的《經濟日報》)。

河北大學張雲海等幾位教師,讀了吳宗的《新美學論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智能學論綱》(三聯書店出版社1988年出版)、《利害學論綱》、《價值與經濟》(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幾部著作之後,被其體系之宏大、思想之深邃所吸引,從1997年11月開始,對主客體關係學展開全面的研究和探討,並很快擴展到在保定的近十所高校的六十餘名教授、講師以及科研人員,自發地組成一個學術團體,形成了一個「保定學派」。河北省及保定市的一批老領導,如郗光、韓立成、田福庭等同志得知此事後,給以熱情的關懷和支持,為這個新興的學派,籌集了不少經費,使其科研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1998年春,該叢書編委會的幾位成員拜訪哲學界的老前輩、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溫濟澤先生,欲請他為即將付梓的《主客體關係學綱要》的書稿作序。溫老讀了書稿之後,不但答應要寫一篇序言,同時還認為,「主客體關係學」涵蓋範圍如此之廣、涉及學科如此之多,少數人恐難給以全面評述,應多一些人寫序為好。沒有想到,根據溫先生的建議並經專家學者的相互推薦,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欣然為這套叢書寫序。

1998年12月25日,幾家單位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一次「主客體關係學」學術研討會。隨著主客體關係學在文化層的影響逐步擴大,已有一些高校開始與保定學派進行學術交流。如今年5月西南財經大學王裕國校長發電報邀請吳宗教授到該校講學。吳教授通過報告和座談,對主客體關係學進行了系統的簡略的講解。參加者反應強烈,普遍認為起到了轉變觀念、開闊思路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

說到這裡,讀者很可能急切地想了解,主客體關係學究竟涉及到哪些學科?有哪些新的發現?與傳統理論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對現實生活到底有什麼指導意義和作用?當然,要全面徹底地回答這些問題,僅靠這樣一篇文章是根本無法做到的,這裡只能指出一些要點。

主客體關係學是一門以生命物質(生物)為研究對象的高綜合性的科學。它涵蓋了從生物學到整個人文科學,如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心理學、思維學、邏輯學、語言學、教育學、文藝學等眾多學科。由於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所以對上述學科中長期有爭議的、數以百計的重大理論問題,都作出了全新的回答。

主客體關係學在研究方法上有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保持邏輯與實際的一致性。主客體關係學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建立,要使其具有科學性,首先就應對研究對象給以界定,即對其本質進行揭示。正因為如此,主客體關係學的論證方式就與眾不同,它對每一個研究對象,都以「是什麼」為基本命題提出。整個叢書就是由一部「綱要」加三十部「是什麼」構成。每個「是什麼」,都有一個副標題與正標題相對應。這個副標題,就是正標題的答案,也就是對研究對象的界定,或者說是對其本質的揭示。在這個前提下,開始論證事物得以存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結構,論證其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從而使人能夠按照人的需求改造它。例如:生物是什麼——具有主體性的物質(主客矛盾、主客對應和積累遺傳,是生物進化的三條規律);

人類是什麼——具有智能的生物(人性是物質、競爭、合作、意識四性的綜合);社會是什麼——多種生存單位的組合體(競爭、合作定律是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經濟是什麼——通過供給實現增值的活動(需求、效率、競爭合作三定律,是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認識是什麼——對「一元四系」信息的處理(應該跳出認識論中唯物與唯心絕對對立的誤區);教育是什麼——智能的積累遺傳(提出應將傳授知識—接受知識的舊教育模式,轉化成為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的新教育模式。

由上面的簡要介紹可以看出,這些論述與傳統理論有很大的不同。保定學派是「新大陸」的第一批拓荒者,他們企盼有更多的探求者加入,共同挖掘和開採,共同建造這座宏偉的理論大廈。

相關焦點

  • 主客體關係學經濟理論研討會召開
    3月26日,來自河北大學、河北農大、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市委黨校的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匯聚一堂,就主客體關係學及其相關經濟理論問題進行了研討。主客體關係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本觀點之一是,對任何事物的研究都應建立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上,同時,主體作為主動的方面,不僅是認識的主體,而且首先應當是生存與發展的主體。
  • 主客體關係的嬗變與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
    呂逸新、陳紅兵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撰文認為,主客體關係與生態倫理思想直接相關,主客體關係的嬗變必然會帶動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古代文化中,主體與客體主要是一種一體關係,人對自然採取敬畏的態度,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類生態倫理思想是潛在的、自發的。
  • 基於主客體作用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最新進展
    到目前為止,通過引入滷素重原子、芳香羰基,氫鍵,結晶(共晶),主客體作用,嵌入聚合物等策略,可以提高系間竄越(ISC)和抑制非輻射躍遷的速率,終成功地實現了純有機室溫磷光的構建。通過對近幾年相關文獻進行案例分析,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的編委、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課題組總結了基於主客體作用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新研究進展
  •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依據
    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中,隨著哲學上主客體概念的引入,人們開始對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賦予了主客體關係的意義,並形成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在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的探討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主客體的多種含義,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概念的模糊混亂;二是在引入哲學上主客體概念的過程中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特殊性;三是沒有區分開主客體關係在一般教育中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區別
  • ...集中開工暨歐得藍光主客體及中間體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儀式
    1月13日,蒲城縣舉行2021年第一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歐得藍光主客體及中間體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儀式。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蒲城縣委書記陳振江出席開工儀式。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任恆志,政府縣長張毅鋒,縣政協主席劉志穩等縣級領導參加活動。
  • 客體關係理論概論
    舉例來說,較之弗洛伊德的理論,客體關係理論所看重的是兒童前戀母期(preoedipal)的發展。客體關係理論正以不同的方式重塑著當代很多的臨床思想。「客體關係」指的是什麼?所謂的「客體」又是指什麼?客體關係中的「客體」指的是人類。
  • 《客體關係家庭治療》
    作者綜合了各種觀點,以此來支持和發展精神分析客體關係家庭治療方法。這本書不僅增加了客體關係家庭治療的教學資源,同時也是家庭治療的精神分析方法的重要代表作。   ◎專家推薦   家庭治療聚焦於家庭現實,精神分析聚焦於內心現實。由於內在焦點的歧異,將家庭治療和精神分析進行整合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本書則是這種努力中的一個傑出代表。
  • 【材料】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增強三重態-三重態能量傳遞和TTA上轉換效率
    日前,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楊成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提高TTA上轉換效率的方法,即通過超分子的主客體作用來拉近溶液中三重態光敏劑與三重態受體的空間距離,使得三重態激子無須在其壽命範圍內擴散來完成能量傳遞,從而降低三重態激子通過非輻射躍遷失活的機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進而提高上轉換效率(圖1)。
  • 客體關係理論及運用(一)
    客體一詞可與他人互換,客體關係即指人際關係。 客體關係是指存在一個人內在精神中的人際關係形態的模式。客體是一個與自體相對應的概念,客體指的是一個被愛著或恨著的人物,地方,東西,或者幻想,包括內在客體和外在客體。
  • 2019年4月自考公共關係學考試真題試卷
    2019年4月自考公共關係學考試真題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 2.應考者必須按試題順序在答題卡(紙)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 C.標記語言 D.肢體語言 6.傳統媒體中,花費精力、財力最少,使用最為方便的傳媒是 A.報紙 B.雜誌 C.網絡 D.廣播 7.所有流行項目的最顯著特徵是 A.周期性 B.新奇性 C.時效性 D.兩極性 8.受廣告主委託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公共關係學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公共關係學(課程代碼00182)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B.行動語言C.標記語言D.肢體語言6.傳統媒體中,花費精力、財力最少,使用最為方便的傳媒是A.報紙B.雜誌C.網絡D.廣播7.所有流行項目的最顯著特徵是A.周期性B.新奇性C.時效性D.兩極性8.受廣告主委託
  • 中山大學朱克龍教授團隊:新型氧硫雜分子帶的合成及其主客體化學
    氧硫雜雙橋聯分子帶的可控合成、多樣結構及其豐富的主客體化學充分展示了雜原子摻雜分子帶的魅力,也為分子帶的設計和構築提供了新的思路。
  • 董德剛:略論客體對主體的反作用
    二、主體、客體的概念及其多重關係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主體是指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在多數的哲學辭典和哲學教科書中,這個均可以查到的定義表明,首先,主體是指「人」。世界有了人以後,才有主體與客體的區分。
  • 穿過客體的深處是對黑暗,虛無的敬畏
    骯髒:基於客體(從外部客體到內部客體的過程)得到的體驗本來就是骯髒的。骯髒因為來自外部而不是自己(榮格說的self)。
  • 【公開課】客體關係理論
    【公開課】客體 關係 理論
  • 【科普】客體關係理論的8個重要專業術語
    2.部分客體(Part object) 初生的嬰兒只能根據他所體驗到的客體的「好」或「壞」來代表這個客體, 此時, 他所體驗到的只是客體的部分特徵, 故稱之為部分客體。3.完整客體(whole object) 當嬰兒能夠同時體驗到客體既能給他帶來滿足, 又會使其受到挫折等多面性時, 他是將客體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在體驗, 這就是所謂完整客體。
  • 一套「完整」的諮詢理論 | 客體關係理論取向
    ,租借自我功能給來訪者,幫助來訪者重新塑造內在自體和客體表象以及連結兩者的情感,並給予來訪者一個良好的人際互動模板,以支持性(共情、鏡映等)和解釋性(解釋、心理教育等)的幹預方式幫助來訪者獲得穩定的人格結構(積極的客體關係單位),從而達到人格的成長。
  • 內在客體關係的世界The World of Internal Object Relations
    )和內化的客體關係(internalized object relations)的概念。在克萊因看來,內在客體(internal objects)是想像的產物,伴隨著所有的體驗。在兒童的原始思維中,以及在成人始終原始的無意識思維中,由幼兒時的餵養、排便等經驗所產生的投射性和內攝性幻想(projective and introjective fantasies),會不斷產生關於好的內在客體與壞的內在客體、愛與恨、養育與毀滅的幻想。在克萊因看來,內在客體是精神生活天然且必然的特徵;內在的客體關係是思維和體驗的原始形式。
  • 王一欣|客體關係理論實踐專題工作坊招募啦~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客體關係是什麼呢?客體關係是指存在於一個人內在精神中的人際關係形態的模式,它形成於生命早期我們與撫養者的互動。被內化後,深刻影響了今後的人生體驗和人際互動。經典精神分析,研究重點是「4-6歲「,客體關係,把研究重點提前到「0-3歲」;通俗地說,是探討的嬰兒與母親的關係——真正意義上,把關注點放在了人的「童年」。基於此建立的客體關係理論,是精神分析豐富的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客體關係流派的核心人物克萊因——客體關係理論之母。
  • 全國2010年1月自考公共關係學真題
    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公共關係學試題課程代碼:0018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卡特利普2.在交往與合作中,將平等互利、追求共贏作為處理各種關係行為準則的是( )A.協調觀念 B.公眾觀念C.互惠觀念 D.服務觀念3.側重於從信息傳播溝通角度來研究人和人之間關係的概念是( )A.人際關係 B.人群關係C.私人關係 D.公共關係4.西方公共關係學界認為最早問世的公共關係學理論書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