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體關係學經濟理論研討會召開

2021-01-09 光明網

3月26日,來自河北大學、河北農大、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市委黨校的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匯聚一堂,就主客體關係學及其相關經濟理論問題進行了研討。

主客體關係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本觀點之一是,對任何事物的研究都應建立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上,同時,主體作為主動的方面,不僅是認識的主體,而且首先應當是生存與發展的主體。它從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出發看世界,其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一切為了主體尤其是為了人,為了人類。由吳宗先生總編撰的《主客體關係學綱要》及其「主客體關係學系列叢書」之一《經濟是什麼》已分別由人民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出版,于光遠、高放、溫濟澤、楊啟先、肖灼基、曉亮等二十餘位知名學者先後撰文,對其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與會者認為,經濟好似一盤棋,只研究一方怎麼走,是下不好棋的;只研究一兩個棋子怎麼走,就更下不好棋。由此,研究經濟如果脫離了人的需求,只研究如何供給,包括如何生產、如何經營,是不科學的,正確的方法,就是要抓住人的根本進行綜合研究。而人的需求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尋的,要看到,人首先是以一定的「生存單位」生存和發展的,而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選擇地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同時還要防範敵害,即進行趨利避害,從而產生包含一定目的和手段的形形色色的活動,經濟就是人的一種活動。因此,人的任何活動都由人、目的、手段三部分組成,三者之間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這是一條無需證明的公理。由此決定了人的活動必須遵循三大定律:一是效率定律,即力爭得大於失,即補償消耗後還要有剩餘;二是需求定律,即需求的增長是質的無限性與量的有限性的統一,種類的多樣性與層次的從屬性的統一;三是合作定律,即整體效果大於局部效果之和,從而使生存單位不斷壯大,競爭能力不斷加強。與會者認為,研究經濟活動只有與人類活動的這三條規律結合起來,才有希望建立起一個「持續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

相關焦點

  • 主客體關係學
    然而,這個名為「主客體關係學研究會」的民間學術團體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推出了一批有份量的科研成果,相繼在人民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推出「主客體關係學系列叢書」的前三本——《主客體關係學綱要》、《經濟是什麼》、《教育是什麼》等著述時,人們已無法再懷疑。尤其值得提到的是,主客體關係學及其系列研究成果得到首都理論界及上海、武漢、天津、成都部分高校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
  •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依據
    總的來說,雖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學中引入了主客體概念,但並沒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給出合理的定位。要弄清這一問題,必須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依據。  哲學上的主客體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理論來源  主客體關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主要源於哲學上的主客體觀。
  •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發展混沌分形科學 賦能信息安全產業研討會現場10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張衛國說,作為上世紀人類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混沌、分形理論研究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並廣泛應用於信息科學中,為複雜系統、密碼學、信號處理、多媒體、通信系統、生物學及經濟系統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與方法。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逐漸發展成為信息科學領域一年一度的國際學術盛會。本屆會議緊扣信息安全發展趨勢,助力信息安全產業發展。
  • 客體關係理論概論
    與此理論相關的概念被用來以新的方式審視心理病理學( psychopathology,又稱精神病理學),同時也被用來分析心理治療中發生的事情。分析早期童年事件的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轉變。舉例來說,較之弗洛伊德的理論,客體關係理論所看重的是兒童前戀母期(preoedipal)的發展。客體關係理論正以不同的方式重塑著當代很多的臨床思想。「客體關係」指的是什麼?
  • 中科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召開
    8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主辦、大連化物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召開。會議主席由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和美國紐約大學張增輝教授共同擔任。來自海內外的理論與計算化學界科學家及研究生代表150餘人參加了會議,其中香港和臺灣地區及海外華人代表15人,非華人代表1人, 40餘人將在會上做邀請報告。    代表們圍繞量子化學、波包動力學、經典軌線計算及其在化學動力學、催化化學、材料化學、大氣化學、生物化學和藥物設計等領域的應用開展了廣泛交流。
  • 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方法與理論研討會在我院召開
    2018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18年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方法與理論研討會在數學院召開
  • 客體關係理論及運用(一)
    客體一詞可與他人互換,客體關係即指人際關係。 客體關係理論的重要假定是,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型態一旦建立,就會影響其日後的人際關係。進而言之,人們會去尋找符合過去已建立過關係型態的關係。例如:過於依賴與過於孤僻的人,有可能是在重複著剛學走路時與母親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型態。
  • 婦科微創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研討會在同召開
    隨著精準醫療和微創理念在醫學中的不斷發展,腹腔鏡、宮腔鏡等內鏡技術在婦科疾病診治中已被廣泛應用,為了展示婦科腫瘤診治技術和經驗,促進婦科微創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規範及推廣其在婦科領域的應用,日前,「婦科微創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研討會」在市一醫院召開。
  • 【公開課】客體關係理論
    【公開課】客體 關係 理論
  • 一套「完整」的諮詢理論 | 客體關係理論取向
    二、理論基礎以客體關係為主要載體,外加驅力理論、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和依戀理論等為輔助理論。驅力理論:以力比多和攻擊性為核心的理論,強調了驅力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的影響;自我心理學:重要強調自我對內驅力的適應和調節佔主要地位,重點研究自我的功能和防禦機制;客體關係:客體關係主要強調早期撫養者的撫養方式對個體內在自體和客體表象的;自體心理學:關注的是自體的發展及自體客體轉移關係主張三極自體結構
  • 【智慧民革】全省參政議政研討會暨"同舟.經濟圓桌論壇"召開
    【智慧民革】全省參政議政研討會暨"同舟.經濟圓桌論壇"召開 2019-11-30 0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蕪湖:繁昌區荻港鎮組織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研討會
    為深刻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精準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要精神,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020年12月29日下午,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荻港鎮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專題研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各班子成員交流心得體會。
  • 潘維教授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在北大召開
    《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現場 3月30日,由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制度文明,中國視角」研討會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順利召開。來自首都政治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界的約30位中青年學者和部分黨政政策研究機構的嘉賓參加了研討會,會議圍繞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潘維教授新近出版的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就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文明發展脈絡、構建具有中國學派特點的政治理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 主客體關係的嬗變與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
    呂逸新、陳紅兵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撰文認為,主客體關係與生態倫理思想直接相關,主客體關係的嬗變必然會帶動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古代文化中,主體與客體主要是一種一體關係,人對自然採取敬畏的態度,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類生態倫理思想是潛在的、自發的。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11月27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七周年之際、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由我院發起的「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農業科研、管理、理論戰線和「三農」一線的130餘名同志,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再學習、再認識、再升華,共商新時代農業科技使命擔當。本次理論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和農民日報社共同主辦,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科技廳指導。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出席會議並致辭。
  • 市政協召開「如何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理論研討會...
    本報訊(記者楊靜)12月2日,市政協召開「如何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理論研討會,深入學習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我市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工作。
  • 第三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在廈門召開
    第三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在廈門召開 2020-11-27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中國林業產業與循環經濟發展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中國林業產業與循環經濟發展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12-02 22:31:53 來源:財訊網 11月27日主題為:構建綠色生態發展 開拓能源綜合利用
  • 王一欣|客體關係理論實踐專題工作坊招募啦~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客體關係是什麼呢?客體關係是指存在於一個人內在精神中的人際關係形態的模式,它形成於生命早期我們與撫養者的互動。被內化後,深刻影響了今後的人生體驗和人際互動。經典精神分析,研究重點是「4-6歲「,客體關係,把研究重點提前到「0-3歲」;通俗地說,是探討的嬰兒與母親的關係——真正意義上,把關注點放在了人的「童年」。基於此建立的客體關係理論,是精神分析豐富的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客體關係流派的核心人物克萊因——客體關係理論之母。
  • 當下最活躍的精神分析理論——客體關係理論(精神分析最後一期)
    文/小歪講心理圖/素材來源於網絡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 theory),最早為弗洛伊德用來描述兒童早期與看護者的關係的名詞,後來,由精神分析流派中的自我心理學沿用這一概念,而在上個世紀,一群專注於兒童心理,將理論重心放在人際關係上的心理學家,結合認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