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浙」裡感受「生物基因庫」

2020-12-08 新華網

  這裡仍保存著大面積、全球稀有的中亞熱帶低海拔典型的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這裡還是中國特有世界瀕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白頸長尾雉的全球集中分布區;這裡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以下簡稱「錢江源國家公園」)。

  跟隨鏡頭,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感受「巨大的生物基因庫」。

  監製:廖曉華

  策劃:徐樂靜

  統籌:馬江

  素材:開化傳媒集團

  製作:劉佑平

  出品:新華網浙江頻道  開化傳媒集團

  鳴謝:開化縣委宣傳部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


 

編輯:宋    越 一審:劉志媛

二審:顧婷婷 三審:徐樂靜

來!到「浙」裡感受「生物基因庫」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681213

相關焦點

  • 萬盛黑山谷,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是天然的大氧吧
    萬盛黑山谷,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是目前重慶地區最大的、原始生態保護最完好的自然生態風景區。萬盛黑山谷,最為奇妙的風景,是險窄深幽的鯉魚河十裡峽谷,萬盛黑山谷,站在鯉魚峽中,一隻手可摸到重慶的山,另一隻手則可摸到貴州的山。
  • 「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走進國家基因庫,感受基因...
    歷時五年建設,16年9月22日正式對外運營,這是我國唯一的國家基因庫,它是繼美國、日本、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不同於其它國家的的基因資料庫,它還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國家基因庫的工作並不僅是單純地把基因資源收集起來,更要使其研究成果得以應用到人類健康、疾病、農業、物種多樣性等多個領域。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  (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這「天然基因庫」裡蘊藏著罕見的寶貝
    這「天然基因庫」裡蘊藏著罕見的寶貝我們大家都知道,GDP號稱「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宏觀經濟核算指標。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發展中也暴露出來不少問題,為了GDP的達標,有些地方樹木被砍了,湖水汙染了,植被毀壞了,生物多樣性被破壞了。現在看來,用犧牲大自然的代價換來暫時性經濟發展,並不完整和科學的,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更不能反映國民的幸福程度。
  • 建設中國生物物種基因庫
    本報訊  記者溫雅莉報導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區長錢遠坤日前建議,國家應堅決保護神農架林區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建立生物物種基因庫。  據錢遠坤介紹,神農架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 從1到8,「數說」國家基因庫
    2019年9月22日 是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第3個生日 從2011年獲批組建 2016年正式啟動運行 到2019年運營三周年 8年淬鍊 國家基因庫
  • 基因庫的「是」與「非」
    泰國目前只在實施緊急狀態的南部三府採集犯罪者的基因信息,存庫約8000例。美國有7個州採集罪犯基因,其中只有兩個州把數據送入全國基因庫。從最新動向看,利用基因信息進行身份辨別與案件偵破的範圍有擴大的趨勢。  生物個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具有排他性,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向網易科技介紹,「三庫」包括「幹庫」(數位化庫,既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遺傳資源庫)和活庫(既活體生物庫);「兩平臺」則是基因信息讀取平臺和基因編輯與合成平臺。從功能上看,中國國家基因庫的「三庫兩平臺」定位涵蓋了基因庫基本的功能屬性,並在綜合性上有所超越。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 保山:守衛世界物種基因庫
    這裡森林繁茂、鳥獸繁多,享有「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等美譽。  守住綠水青山,造福一方百姓,駐守在這裡的保山森林警察不忘初心使命,忠誠履職盡責,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穩定,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戰果突出,2020年3月10日,被雲南省公安廳記集體二等功。
  • 基因庫的是與非(科技大觀)
    泰國目前只在實施緊急狀態的南部三府採集犯罪者的基因信息,存庫約8000例。美國有7個州採集罪犯基因,其中只有兩個州把數據送入全國基因庫。從最新動向看,利用基因信息進行身份辨別與案件偵破的範圍有擴大的趨勢。  生物個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具有排他性,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
  • 基因庫為抗疫提供基礎支撐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梯田式基因庫保存著各種基因資源  深圳國家基因庫坐落於被稱為「深圳最後桃花源」的大鵬半島,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這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4個國家級基因庫。
  • 喀斯特原始森林的生物基因庫 :貼近「綠寶石」的驚喜
    荔波是「世界遺產地」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荔波擁有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最高達18萬個,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100倍,是一個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當陽光照射到樹林間,空氣中負氧離子會泛起斑斕的嫋嫋水霧,此時看樹、花、草都如在被浮水上一般,荔波所以又被稱為「水上森林」。(歐陽凡一)荔波年平均氣溫18℃,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 「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構建」項目通過驗收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陶世安報導: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洵院士和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的構建」,經過3年的努力,日前通過驗收。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揭秘國家基因庫
    如今,國家基因庫數據的吞吐量基本上達到NCBI的規模,但是國際的這些基因庫只是資料庫,沒有樣品保存的功能,而我國的國家基因庫不僅有幹庫(資料庫),而且還有溼庫(樣品庫),除了樣品庫之外還有活體庫,像生物多樣性園地保護的植物園、動物園和細胞庫以及菌種保存中心。如果按照綜合性的基因庫來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綜合性基因庫,我國是第一家,從樣品保存的規模、存儲量和可訪問的數據量來看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
  • 「生物基因庫」漢中寧強蝴蝶達300種
    核心提示: 地處秦巴山脈腹地的漢江源頭氣候溫潤、動植物品種眾多,有著「中國生物基因庫」美稱。據不完全統計,漢江源頭的漢中市寧強縣至少有300種蝴蝶。              「生物基因庫」漢中寧強蝴蝶達300種       地處秦巴山脈腹地的漢江源頭氣候溫潤、動植物品種眾多,有著「中國生物基因庫」美稱。據不完全統計,漢江源頭的漢中市寧強縣至少有300種蝴蝶。
  • 【盤點】生物樣本庫發展現狀如何?
    生物樣本庫包括多種類型,即常見的組織、器官庫,如血液庫、眼角膜庫、骨髓庫,到擁有正常細胞、遺傳突變細胞、腫瘤細胞和雜交瘤細胞株(系)的細胞株(系)庫,近年來出現了臍血幹細胞庫、胚胎幹細胞庫等各種幹細胞庫以及各種人種和疾病的基因組庫(Genome bank)。這些生物樣本庫(Biobank)為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日前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也正式啟動運行。國家基因庫的建立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