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立科技與一神秘公司有諸多牽扯,收回的應收帳款去向成謎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浙江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立科技」)正在申請創業板IPO。經我們研究發現,本立科技一董事的履歷中有一家神秘公司,疑似暴露了高管在體外公司曾兼任財務負責人的事實,這家神秘公司與本立科技在人員、地址和業務方面都存在重合。本立科技客戶結構較穩定,但第一大客戶兼任公司第二大供應商,第二大客戶是董事長的老東家,公司銷售人員極少,但在數量披露上卻自相矛盾。另外,公司披露的應收帳款收回金額與現金流入、應收票據之間差異懸殊,留下了一個財務謎題。

董事履歷牽出神秘公司,看似無關聯但留下諸多懸念

本立科技成立於2011年,從事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材料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2-(2,4-二氯-5-氟苯甲醯基)-3-環丙胺基丙烯酸乙酯(簡稱1501產品)、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簡稱801產品)、2,4-二氯-5-氟苯甲醯氯(簡稱1201產品),用於合成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諾酮原料藥。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20年1-6月,本立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745.00萬元、43798.34萬元、55928.42萬元、30123.33萬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517.98萬元、4485.54萬元、7312.36萬元、3981.03萬元,經營成長性看似不錯。

目前,本立科技僅有一家子公司,系2018年10月成立的杭州新本立醫藥有限公司,原先的兩家子公司杭州本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同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豐醫藥」)已經分別於2018年8月和2019年12月註銷。除此以外,還有三家公司並不在本立科技的控制體系中,甚至不是招股書披露的關聯方,但本立科技與這幾家公司的關係卻值得留意。

據招股書披露,本立科技的董事兼副總經理孫勇曾在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間擔任臨海市鑫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豐醫藥」)的副總經理。由此,鑫豐醫藥這家看似與本立科技毫無關係的公司浮出水面。

工商信息顯示,鑫豐醫藥成立於1999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蔡旭灝(現已變更為朱衛東),最初名為臨海市灝鴻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台州市田西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也隨之多次變更,而在工商信息變更中竟然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潘朝陽。鑫豐醫藥的財務負責人原為潘朝陽,2018年12月變更為朱衛東。巧合的是,本立科技的高管中也有一位潘朝陽,200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曾任同豐醫藥副總經理,2014年1月至今任本立科技董事、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

這不禁令人疑惑,本立科技的潘朝陽和鑫豐醫藥的潘朝陽是否為同一人?如果是同一人,為何本立科技招股書沒有披露潘朝陽在鑫豐醫藥的任職經歷?其次,如果兩位潘朝陽是同一人,那麼說明潘朝陽在報告期內同時在本立科技和鑫豐醫藥擔任高管,而上市公司高管在體外公司兼任高管屬於敏感行為,這是否是本立科技不願意披露的原因?更需要注意的是,潘朝陽在兩邊都做財務負責人的工作,這能否導致本立科技和鑫豐醫藥的財務系統發生混同,從而影響財務數據的真實性?

本立科技與鑫豐醫藥重合的不僅僅是副總經理孫勇和潘朝陽。工商信息顯示,陳建軍和蔡繼平都曾擔任鑫豐醫藥的法定代表人。巧的是,本立科技現任副董事長、原董事長就叫做陳建軍,而持有本立科技4.49%股份的股東就叫做蔡繼平。

更巧的是,鑫豐醫藥的地址為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汛橋鎮,本立科技已經註銷的子公司同豐醫藥也位於該鎮。值得一提的是,同豐醫藥原先是本立科技的大股東,2013年8月,同豐醫藥將其持有的本立科技全部股權轉讓給同豐醫藥當時的股東陳建軍、蔡繼平和蔣華江,同年12月,本立科技收購同豐醫藥100%股權。

從人員重合、地址重合、業務重合來看,這家鑫豐醫藥的故事可能不簡單,不應該僅僅在副總經理的履歷裡被一句話帶過。甚至,本立科技在首次預披露的申報文件中還隱瞞了孫勇在鑫豐醫藥的任職經歷,直到上會稿才補充披露。關於鑫豐醫藥的諸多懸念,還需要本立科技親自解開。

另外,據招股書披露,本立科技另一董事兼副總經理顧海寧曾在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間擔任杭州廣林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林醫藥」)董事長兼總經理,廣林醫藥還曾向本立科技轉讓發明專利。從工商信息來看,廣林醫藥早已註銷,但似乎又不是真的註銷,其業務可能被另一家叫做杭州瑞樹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樹生化」)的公司承接了。瑞樹生化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汪勁松即為廣林醫藥的董事汪勁松,廣林醫藥還曾將數項發明專利轉讓給瑞樹生化,但本立科技對瑞樹生化卻隻字未提。

第一大客戶兼任主要供應商,第二大客戶是實控人老東家

本立科技的客戶結構比較穩定,國邦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邦醫藥」)和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京新藥業,證券代碼:002020.SZ)一直分列公司第一、第二大客戶。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20年1-6月,本立科技對國邦醫藥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3038.81萬元、15855.29萬元、22108.93萬元、9156.35萬元,銷售佔比分別為38.64%、36.20%、39.53%、30.40%;對京新藥業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0781.17萬元、10118.33萬元、11348.10萬元、4427.65萬元,銷售佔比分別為31.95%、23.10%、20.29%、14.70%。

對於本立科技來說,國邦醫藥不僅是第一大客戶,還常年擔任第二大供應商。2017年至2020年1-6月,本立科技向國邦醫藥採購金額分別為5182.67萬元、4806.83萬元、8832.49萬元、4040.62萬元,採購佔比分別為21.93%、17.87%、24.34%、21.58%。據本立科技解釋,公司向國邦醫藥下屬的山東國邦藥業有限公司採購環丙胺,與公司的801產品、1201產品經取代反應製得1501產品,再銷售給國邦醫藥下屬的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

第二大客戶京新藥業與本立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吳政傑之間的關係更親密。據招股書披露,吳政傑在1997年8月至2005年12月擔任京新藥業總工程師、董事、原料藥事業部總經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擔任京新藥業子公司上虞京新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除了董事長吳政傑以外,公司監事錢沛良、監事徐鑫銓、副總經理潘凱宏、副總經理盛孟均也曾在京新藥業任職。

另外,本立科技的銷售人員較少,這一點似乎與客戶結構長期穩定有關,但公司披露的銷售人員人數卻自相矛盾。在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人數比較情況中,本立科技披露2019年末的銷售人員人數為3人,但在此前披露的首次申報文件中,本立科技稱,2019年末銷售人員人數為4人。雖然數量上僅僅差了一個人,但本立科技的數據竟然是可以隨意篡改的麼?

應收帳款收回金額與現金流入、應收票據差異懸殊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20年1-6月,本立科技應收帳款當期新增金額分別為39581.14萬元、50967.63萬元、63787.47萬元、34039.37萬元,基本與各期含稅營業收入相等,說明本立科技幾乎對每一筆銷售都確認了應收帳款。同時,各期應收帳款收回金額分別為39328.97萬元、49763.07萬元、63235.11萬元、32820.74萬元,與各期應收帳款新增金額也大致相符,說明每期新增的應收帳款基本都收了回來。但疑問在於,本立科技收回來的錢去哪兒了呢?

嚴格來說,只有收到客戶的銀行轉帳才叫真正收回應收帳款。根據本立科技披露的各期應收帳款收回金額,可以判斷公司各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至少分別為39328.97萬元、49763.07萬元、63235.11萬元、32820.74萬元。但實際上,合併現金流量表顯示,本立科技各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僅11505.94萬元、21802.10萬元、19492.77萬元、14044.72萬元,明顯太少。

那麼如果考慮以票據收回應收帳款的情況呢?2017年至2020年1-6月,因背書或貼現而終止確認的票據金額分別為13687.76萬元、10470.63萬元、16396.45萬元、13498.74萬元,期末應收票據餘額分別為2362.26萬元、1836.31萬元、5638.42萬元、5040.10萬元。這些金額加上各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得到結果分別為27555.96萬元、34109.04萬元、41527.64萬元、32583.56萬元。其中只有2020年1-6月的結果與當期應收帳款收回金額32820.74萬元大致相等,但2017年至2019年的結果與應收帳款收回金額39328.97萬元、49763.07萬元、63235.11萬元之間仍差異懸殊。

內容來源:金色光

相關焦點

  • 曲江文旅:針對應收帳款情況 公司已向上級單位反映並積極與各欠款...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曲江文旅提問, 問董秘你好,在上市公司網(SSGSWCOM)看公司分析時,發現公司常年都保持著4-6億元的應收帳款,每年的回款額基本都低於應收帳款增加額。也就是說,公司三大欠款方還沒有還完舊債,又欠下了新債,循環往復,請問公司有沒有解決措施以降低應收帳款?欠款收回就不用定增公司回答表示,針對應收帳款情況,公司已向上級單位反映並積極與各欠款方溝通協商,想辦法並加大催收力度,以降低應收帳款餘額。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是為了加快整合優化景區資源布局,著力景區資源的升級與深度開發,做大做強公司主業,鞏固區域旅遊市場龍頭地位。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
  • 杭州應收帳款糾紛_平流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應收帳款糾紛,平流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無套路,爭端解決詳細資料無私分享。杭州應收帳款糾紛, 本案實質是以應收帳款的債權轉讓及債權回購而產生的保理合同民事法律關係。基礎合同約定債權不得轉讓並不影響保理合同的效力。合同效力是法律對當事人之間合意的評價。
  • 集團公司加強應收帳款管控工作的調查
    編者按:應收帳款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企業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今年全球經濟形勢低迷的背景下,呆帳壞帳風險的加劇為企業應收帳款管理帶來更多挑戰。各企業積極壓降「兩金」,嚴控應收帳款規模,加大清欠力度,實現有「含金量」的盈利,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平穩運行。
  • 應收帳款餘額上漲周轉率走低!肇民科技IPO大客戶集中丨IPO稜鏡
    來源:投資時報2019年,肇民科技應收帳款餘額增速約為營收增速的3倍。隨著營業收入的提升,肇民科技應收帳款餘額大幅增加,且應收帳款周轉率持續走低。《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報告期內,肇民科技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0.80億元、0.93億元、1.32億元、1.41億元,呈逐步上升趨勢。2018年、2019年應收帳款餘額增速分別為17.06%、40.97%。
  • 博俊科技深交所上市:市值44億 應收帳款總額接近營收
    博俊科技開盤價為36.5元,較發行價上漲239%;收盤價為31.15元,較發行價上漲189.5%。以收盤價計算,博俊科技市值為44.27億元。應收帳款佔營收比高博俊科技主要從事汽車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 長園集團回應對沃特瑪應收款處理:為儘快收回帳款
    (原標題:否認採購為利益輸送 長園集團:為儘快收回應收帳款)
  • 友發集團IPO:關聯方互拆大額資金7000萬利息去向成迷,申報稿驚現...
    申報稿顯示,友發集團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李茂津、徐廣友、尹九祥、徐廣利、陳克春、陳廣嶺、劉振東、朱美華8人,分別持有公司21.69%、7.58%、7.29%、5.27%、4.62%、4.45%、4.19%和3.61%股權,合計持有公司58.70%的股權。  公司流動資金規模的大小與公司存貨規模與應收帳款的多少有直接關係。
  • 追不回的應收款|甲子光年
    以科技公司為例,如果翻開一些科技公司的年報或招股書,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風險提示一項,往往有專門一項是關於應收帳款。比如,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2019年在港股遞交的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面臨有關客戶違約的信用風險,且應收款項的任何重大違約均可能對流動資金、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且不利的影響;類似的風險也在另一家AI四小龍成員依圖的招股書中披露,收入的季節性特點和主營業務的不斷增長使得依圖在期末形成了金額較高的應收帳款,且有「無法及時收回的風險」。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 茂萊光學闖關科創板:打入上海微電子供應鏈,但部分應收帳款遲遲未...
    但茂萊光學也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除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仍有部分逾期應收帳款尚未收回外,其餘應收帳款均已收回。」圖片來源:審核問詢函回復截圖 提供光刻機關鍵模塊?茂萊光學是精密光學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精密光學器件、高端光學鏡頭和先進光學系統的研發、設計、製造及銷售。
  • 代理陌陌、B站廣告投放的賓酷網絡闖關IPO 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重...
    據悉,該公司是一家新媒體營銷服務商。在廣告產業鏈,賓酷網絡主要負責投放,即廣告主找到廣告代理公司,廣告代理公司再通過賓酷網絡來完成新媒體、KOL(關鍵意見領袖)的廣告投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賓酷網絡對廣告代理公司的應收帳款持續積壓。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賓酷網絡應收帳款(帳面價值)達9.39億元,佔其總資產比例高達89.60%。
  • 雙槍科技欲憑一雙筷子上市,廣告曾違規應收帳款高IPO能否如願?
    借高利貸創業挖得第一桶金,借義烏小商品城起家的雙槍科技,自有產能不足大力外採質量或難保證,經銷商回款慢致應收帳款攀高,曾虛假宣傳被罰,環保處罰守法意識薄弱是否為投資者接受?創始人靠借高利貸起家 賒銷獲得第一桶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中國,有靠一瓶水營收200億的農夫山泉,也有靠一副耳機賣出6500萬的1MORE巨頭,同樣也有靠一雙筷子身價過億的雙槍科技。
  • 應收帳款與應付帳款帳戶的重分類
    【問題】  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以及預收帳款和預付帳款如何進行重分類?   【解答】  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以及預收帳款和預付帳款的重分類問題實質上是資產負債表中的各個項目的填列問題。資產負債表上應收帳款等項目的填列應按照下面的思路來處理:   應收帳款項目應根據應收帳款所屬明細科目的借方餘額合計數+預收帳款所屬明細科目借方餘額合計數一計提的相應的壞帳準備計算填列;   預收款項項目應根據應收帳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餘額合計數+預收帳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餘額合計數計算填列;   應付帳款項目應根據應付帳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餘額合計數+預付帳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餘額合計數計算填列
  • 聚光科技闖關創業板 過半利潤來自補貼和應收款
    比較起創業板企業普遍在幾百萬到幾千萬的年淨利潤而言,聚光科技堪稱是創業板的「巨無霸」公司。  但數據顯示,聚光科技2007年主營業務為虧損,靠財政補貼和增值稅退稅,才得以盈利;其後兩年半,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幾乎撐起了聚光科技利潤的半壁江山。  上海一位保薦人指出,「巨無霸」聚光科技有可能是因為2007年主營業務的虧損,而選擇創業板上市。
  • 建築設計供應商霍普股份IPO創業板過會:應收帳款持續上升增幅較大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3,237.89萬元、9,217.23萬元、19,941.49萬元和22,937.21萬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11%、38.17%、74.79%和173.98%。應收帳款餘額增幅較快,2018年、2019年,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增幅同比分別達到184.67%、116.35%,約是同期營收增速的3倍、11倍。
  • 2021年第1審:安聯銳視、霍普股份、倍傑特、本立科技過會
    挖貝網 1月7日,據深交所消息,創業板2021年第1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安聯銳視、霍普股份、倍傑特、本立科技4家首發企業通過審議會議。安聯銳視:產品遠銷境外安聯銳視主要業務為安防視頻監控產品軟硬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我國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重要製造商之一。
  • 恆茂高科IPO:毛利率依賴客戶結構應收帳款佔比異於行業
    恆茂高科於2020年11月20日提交了創業板申報材料,公司生產網絡通信產品包括交換機、路由器及無線Wifi接入設備、網卡等,主要通過ODM模式與網絡通信設備品牌商進行合作。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達70%,毛利率依賴客戶結構較為明顯,應收帳款佔比持續上升。
  • 順博合金4成應收帳款逾期 毛利率個位數行業產能過剩
    2016年至2019年6月30日,順博合金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5.47億元、7.21億元、8.21億元、8.21億元,其中,壞帳準備金額分別為4238.79萬元、5458.92萬元、6996.40萬元、7589.07萬元。 順博合金四成應收帳款逾期。
  • 中國一重(601106.SH):子公司天津重工應收帳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終止
    格隆匯 1 月 15日丨中國一重(601106.SH)公布,公司子公司一重集團天津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重工)於2019年4季度推出了「應收帳款資產證券化業務」(詳見公告2019-037)。2020年以來,天津重工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大貨款回收力度,在營業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應收帳款餘額持續下降,截至2020年12月末應收帳款餘額較上年同期下降14%。公司生產經營持續向好,同時國家金融政策持續為實體製造業減負,企業融資更加方便靈活,且融資成本大幅度下降。
  • 銷售額中近6成為應收帳款 經銷商一家獨大德展健康遭問詢
    原標題:銷售額中近6成為應收帳款,經銷商一家獨大遭問詢   德展健康核心藥物品種存降價風險 摘要 【銷售額中近6成為應收帳款 經銷商一家獨大德展健康遭問詢】近日
  • 近3億元借款逾期 珠海華潤銀行應收帳款質權或存瑕疵
    來源:貝果財經近3億元借款逾期 珠海華潤銀行應收帳款質權或存瑕疵本報記者/慈玉鵬/張榮旺/北京報導《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獲悉,珠海華潤銀行深圳分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等糾紛起訴原印刷界大佬香明禧、夫人黎婉玲、廣州豐彩快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彩快印公司」)、豐彩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彩傳媒」)等一案,一審落下帷幕,該案涉案借款本金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