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 潘溈 上海報導
12月21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上會。
招股書顯示,公司2007年至2009年三年累計實現淨利潤22395.98萬元,預計2010年全年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將為14659.97萬元。比較起創業板企業普遍在幾百萬到幾千萬的年淨利潤而言,聚光科技堪稱是創業板的「巨無霸」公司。
但數據顯示,聚光科技2007年主營業務為虧損,靠財政補貼和增值稅退稅,才得以盈利;其後兩年半,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幾乎撐起了聚光科技利潤的半壁江山。
上海一位保薦人指出,「巨無霸」聚光科技有可能是因為2007年主營業務的虧損,而選擇創業板上市。
而另一方面,由於應收帳款過高,聚光科技的經營性淨現金流也非常不理想,過去「三年一期」的數據中有兩個數據為負。一位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指出,即便有企業擴大規模的因素影響,但如此不穩定的現金流仍存不小風險。
過半利潤來自
稅收優惠和補貼
在上述一位保薦人看來,聚光科技選擇上創業板,放棄主板,有可能是不得已為之。他告訴記者:「上主板要求企業連續三年盈利;創業板有兩套標準:兩年盈利一千萬,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五百萬,營業收入五千萬,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超過30%。」
而數據顯示,聚光科技2007年的營業利潤為-547萬。雖然在加上營業外收入1600萬後,聚光科技2007年的利潤總額仍只有1000萬。
上述保薦人表示,聚光科技主營業務無法連續三年盈利,如果上中小板,「2007年的營業利潤為負算一個瑕疵,上創業板則穩妥一些。」
招股說明書顯示,這1600萬的營業外收入,其中800萬是增值稅退稅,其原因是「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徵即退」;681萬是因為承擔國家或杭州高新技術創新項目而獲得的政府補助。
稅收優惠和補貼,隨後一直成為聚光科技的重要利潤來源。
2008年,公司的利潤總額為8700萬,其中3700萬是營業外收入,其構成為2700萬增值稅退稅和1000萬政府補助;2009年,公司的利潤總額為1.5億,其中有4400萬營業外收入,主要構成為2900萬增值稅退稅和900萬政府補助;2010年上半年,公司利潤總額為3500萬元,1600萬元是營業外收入,主要構成仍然是增值稅退稅和政府補貼。
聚光科技董秘田崑崙對記者解釋,雖然公司是儀器儀表行業,但產品本身含公司自己設計生產的軟體,所以可以獲得增值稅退稅。
除此之外,聚光科技子公司因外資身份,又得以減免相當部分的所得稅。數據顯示,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別減免所得稅500萬、1200萬、1400萬和320萬元。
應收帳款高企
另外,招股書顯示,聚光科技應收帳款高企。
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應收帳款分別為4200萬、1.62億、3.12億和3.64億,佔當年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4.55%、32.99%、36.83%和42.34%。
在應收帳款高企的情況下,其經營性淨現金流也非常不好看。過去三年一期,聚光科技的這一數據分別為-4000萬、72萬、2000萬和-5400萬。
雖然公司在招股書中稱,2010年上半年的應收帳款過高,是因為行業使然,公司的收款集中在第四季度;應收帳款比較高的另一原因是,隨著公司擴大生產和銷售,應收帳款中的20%是屬於放在客戶中的質保金。不過有會計師向記者表示,如此不穩定的現金流,可以反映企業的資金鍊仍存在一定風險。
招股書中,聚光科技將自己的應收帳款周轉率,與同行業10個上市公司做出比較。從2008年開始,聚光科技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就遠遠慢於同行。2008年,時代科技(000611.SZ)和大族雷射(002008.SZ)等上市公司的周轉率為一年4.12次,聚光科技為3.47次;2009年,分別為一年3.79次和2.22次;2010年上半年,分別為1.93次和0.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