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釋放氫,與水、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石油,石油不可再生是騙局

2021-01-15 人民小康生活

關於石油的成因有很多種說法,隨著對於油田的新發現,原來的某些主流說法的疑點越來越多。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說法仍然是石油的生物成因說,也就是說遠古時代的生物埋入地下以後,在高溫、高壓等合適的環境下,變成了黑色的石油,這其中有一些地質證據以及石油中的生物標記作為證據。

一般的情況下,石油會在頁巖、砂巖、白雲巖中產生,而頁巖是很重要的沉積巖,沉積巖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由於有機物沉積形成的,所以會形成一層一層的頁狀結構。

中東之所以成為石油最重要的出產地,就是因為那裡是一個遠古時生物沉積的盆地。

如果這種說法完全正確,在花崗巖和其他火山巖中就不可能形成石油。

但是上世紀中後期,前蘇聯陸續在花崗巖中發現過大油田。

在中國南海,越南所開採的石油很多是從花崗巖中提取的,中國渤海9-1油田就是大型花崗巖油田。

新疆準噶爾盆地克拉美麗氣田,就是在火山巖中含有油氣資源。

●圖為克拉美麗氣田的多孔火山巖。

那麼,石油到底能不能夠不經微生物來形成呢?答案是可以的。

生物可以生產石油,但是地球本身製造的石油,才是石油的主要來源。

地球能夠製造出石油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地心的內部會不斷的釋放出氫氣。

根據恆星的演化學說,恆星在燃燒末期會經歷一次驚天的大爆炸,變成白矮星或者是中子星。

這些爆炸會把大量的重元素拋向宇宙空間,這些重元素在宇宙中冷卻形成巖石,最後匯集成像地球這樣的巖石行星。

在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是一個融化的巖漿團。在這個巖漿團裡有密度大的元素,有密度輕的元素,密度大的元素會自動沉入地心。

所以,我們的地心是一個鐵和鎳做的金屬球體,因為這個球體和地球自轉有一個轉速差,所以才形成了磁場。

比鐵密度更高的元素,鈾、金、銀等會沉積在地球的最核心部分,這其中有很多的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不停的衰變、裂變,放射出熱量,所以才維持了地球內部巖漿的高溫狀態。

鈾235裂變會釋放出中子,而中子是非常不穩定的,自由中子只有15分鐘的壽命,15分鐘以後就會進行β衰變,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質子。

而質子和電子的組合就是氫元素,氫元素是地球上最輕的東西,所以它會不停的從地心向外面釋放。

這個過程不僅釋放了氫氣,還造成了地幔的對流,推動了地球的板塊運動。

氫元素從地心慢慢的上升到地幔、地殼的交界處~莫霍面,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和水、二氧化碳反應就會形成石油。準確的說,這個時候石油只是烴和烷蒸汽,在熱動力的作用下上升到了地殼的裂隙中間,冷卻以後形成了石油。

頁巖中含有很多的石油,是因為這些巖層中有縫隙,排列的形狀和縫隙就像一個冷凝器。熱的油氣蒸汽在這裡冷凝了以後,匯聚在了低洼地。所以在頁巖中比較容易找到石油。

也正因為如此,不僅僅是在頁巖中有石油,在其他的巖層中也可以找到。

接下來的問題:地球內部有沒有足夠質量的重元素衰變、裂變放出足夠多的氫。

在地殼中,鈾的含量為百萬分之2.5。鐵的含量為5%。鐵元素和鈾元素的豐度比是2萬比1。

鐵元素是恆星核聚變的最後產物,比鐵重的元素聚變是吸熱反應,只能在超新星爆炸或者中子星的對撞中產生。

所以宇宙中重金屬元素豐度比是固定的。

地球巖石圈的密度是3.2,而地球的總體密度是5.5,這是因為在地核中沉澱了大量的鐵元素。基本上地核就是一個大鐵球,鐵的質量佔了地核質量的90%以上,而地核的質量佔了地球總質量的31%。

那麼我們簡單算一下就知道了,僅僅在地核中所含有的鈾就是地球質量的31%×90%/20000=0.14/10000,大約為1/7萬。

地球的質量是6×10的24次方千克,僅地核中的鈾含量就高達8.6×10的16次方噸(8.6億億噸)。

其他的放射性元素,以及地幔、地殼中的鈾元素還未計入。

除此以外,地核內部的其他重元素也會產生中子,鈹在阿爾法粒子的轟擊下就會產生中子。

地核通過不斷的釋放中子,製造了大量的氫。

只要地核一直在發熱,石油就會緩慢的形成,永遠也不會枯竭。

石油和天然氣往往是伴生資源,而天然氣裡還有一種宇宙中含量很多,但是地球上含量很少的元素,這個元素就是氦。地球上的氦就是地核裡重元素阿爾法衰變的產物,氦和氫是一起從地核冒出來的,所以才會在天然氣裡富集存在。

氫在地核中的上升有一定的通道,只要這個通道還存在,上面的油田就是「活的」,開採完以後慢慢還會生「石油」出來。

這些通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像地幔熱柱一樣緩慢移動,所以會有新的油田誕生。

地球上會有死去的油田,還有一些活著的油田,也會有一些新生的油田。總之,石油是可再生資源。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石油還有多少,看完這些我感覺我被欺騙了
    地球上有無數資源,包括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資源。在每個人的眼中,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業界中有許多關於其成因的理論。關於新油田的不斷湧現,那些主流觀點逐漸受到質疑,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形成石油。自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越來越依賴石油。通常,石油主要在砂巖和白雲巖中生產。
  • 「水氫汽車」是一場純粹的騙局嗎?
    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該新聞一經報導,立刻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質疑聲此起彼伏。水氫汽車到底是純粹的騙局還是顛覆行業的新興技術?氫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如何?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飼育家畜過程中其消化道排出的甲烷,以及人工合成的氯氟烴類製冷劑是當前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驚天騙局還是科學論證,這一切得從恐龍說起
    不僅是美股,石油市場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一直處於高昂價格的原油也開始下跌,一些石油公司甚至面臨破產威脅。之所以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源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未來將會面臨枯竭的說法。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裡恩·金·哈伯特就曾用他繪製的鐘形曲線描繪了石油的產量和未來的狀況。
  • 地球新油田頻頻出現,150年後石油枯竭,可能是個大騙局!
    地球新油田頻頻出現,150年後石油枯竭,可能是個大騙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有多強,從經濟、軍事、政治等多領域都能直觀反映出,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供應。地球對所有生物是非常友好的,源源不斷提供資源,這些資源帶來的作用顯而易見,尤其是石油,人類過度依賴石油,導致石油成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它需要用到氫、碳等元素。自從進入現代社會,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更快了,石油枯竭成為一大正在解決的問題,依照目前地球上石油的消耗,它還能供應人類使用多久呢?
  •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怎麼不見減少,反而越用越多了
    我們都知道石油一直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但是又不可或缺的能源,小的時候學習知道了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那按照正常邏輯,隨著我們人類的不斷發展,對石油的消耗也是越來越大,那既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那應該是越用越少才是,但現在好像發現,石油貌似越用越多了。
  • 不可再生能源是怎麼形成的?它們要怎麼開採?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名詞:不可再生能源。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可再生呢?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到底有哪些?這些不可再生能源來源於幾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後將耗盡或無法補充的能源,並且大多數不可再生能源都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數百萬年前海洋生物的殘骸在巨大的壓力和熱量下的反應而產生的。大多數化石燃料燃燒是為了產生能源和電力。比如煤不僅是一種巖石,也是一種化石燃料。
  • 150年後地球石油將枯竭?科學家吐露心聲,這可能是一個騙局!
    150年後地球石油將枯竭?科學家吐露心聲,這可能是一個騙局!地球上的礦產資源不在少數,石油、煤炭幾乎到處可見,經濟科技的發展都離不開石油,因此人類對石油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其實石油屬於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它消耗殆盡,意味著徹底沒了,它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
  • 石油和鑽石,上世紀最大的兩個騙局嗎?
    石油和鑽石,上世紀最大的兩個騙局? 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讓鑽石跟愛情關聯起來了! 所以,有人說,這是上個世紀最大的騙局! 不僅鑽石,石油將枯竭同樣也是世紀騙局。 石油到底可不可以再生?
  • 為何斷言2015年枯竭的石油,如今卻「泛濫」了?是騙局嗎?
    「石油資源不可再生,將在今後數十年間枯竭」,每一位80或90後都應該從老師的口中聽到過相似的話語,石油枯竭「騙局」在我們這一代可謂深入人心。 石油常以桶(158.98升一桶計算)為計量單位,我們按照40美元/桶計算,每升原油大約人民幣1.65元,和市場上的瓶裝水價格相近,要知道地球是水資源豐富的星球,這還不能說明石油的「泛濫」嗎?
  • 為什麼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我的煤炭網>百科>煤炭知識>為什麼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為什麼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炭知識問答 發布日期:2020-11-26 10:11:25 百科歸檔 為什麼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 地球上的石油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
  • 地球上的石油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或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科學家給出的數字一直是飄忽不定的,最初是200年,又變成了150年,再到50年,當然也跟石油開採和利用程度相比20世紀多得多的原因。
  • 地球石油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或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
  • 地底下的2300億噸石油和1.5億億噸碳真是生物屍體變的?
    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在打破這種平衡,因為我們把地底下的石油和天然氣抽出來、把煤炭挖出來燒,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被封存在地底的碳變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有些朋友對「化石能源」這種提法總是心存懷疑,全球石油產量每年40多億噸,年年都說石油會耗盡,但地底下的石油儲量卻似乎並不見少,現在已經探明的石油達到了2300億噸。
  • 水氫汽車的出現,到底是技術突破還是江湖騙術?
    可是水變成氫氣這個過程,官方說不明白,只是辯解道,是一種特殊性質的催化劑,使得這種反應能夠進行。水氫汽車真的可行?要說氫氣可以當汽車行駛的燃料,當然沒有問題,水氫汽車的難點是出現在了如何用水製取氫氣。要知道水是大自然廣泛存在的物質,性質非常穩定,而官方提出的使用催化劑,但是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並不參與反應,只是使得反應速度發生變化。如果真的能用水在催化劑條件下產生氫氣,然後氫氣燃燒變成水,那石油還有啥用武之地?歷史遺留的永動機問題都可以實現了。
  • 石油可再生?有機成因、無機成因,到底誰是真相?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說石油可能只夠用20年了;如今都2020年了,石油要用完的預言更新了無數次,但國際油價卻是越來越低了。那麼石油到底可以用多久,真的不可再生嗎?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石油是怎麼生成的。關於石油的形成,目前主要有兩種理論。
  • 為何很少聽說石油危機了?蘇聯專家早已給出答案:石油或可再生!
    當然,地球的化石能源中,除了煤炭以外,還有一項重要的能源則是石油。但是在這裡,卻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雖然很多人整天嚷著石油危機即將降臨,但是就目前來看的話,不僅絲毫看不出石油危機的跡象,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石油似乎還是越用越多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石油怎麼形成的?生物遺骸形成是騙局嗎?科學家揭開其中緣由
    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遠古的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形成,在遠古時期,動植物死亡後被埋入泥土中,後來經過長時間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石油,或許你會好奇石油真的不可再生嗎?從最開始探測石油開始,就有人發布聲明,全世界的石油僅能使用5年,然而5年之後,又有人不斷地發現了油田,此時依舊有人指出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僅能使用10年,有趣的是此後這樣的情況仍在不斷循環發生,這難道是一場驚世騙局嗎?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
  • 究竟是不是騙局?石油真的是動物遺骸形成的嗎?
    從小我們就知道,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早晚有一天會用完。而且石油形成的原因,是古代的動物和微生物殘骸在地殼中經過分解沉積等過程。這一解釋還說明了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因為古生物殘骸是有限的,自然石油也就是有限的。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就有科學家斷言石油資源很快會枯竭。
  •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在現代工業發展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它。石油提供的巨大的能量促使工業的迅速發展,可以說,哪個國家擁有石油多,哪個國家工業發展就更快。那你知道石油在地球上是如何形成的嗎?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