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腦血管檢查?
臨床上,得了腦血栓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做完頭部CT,排除顱內出血以及顱內佔位等情況後,還需要做核磁彌散,以確定是否是先發血栓,以及血栓栓塞的部位。同時我們還要建議患者做腦血管檢查。
有很多家屬不理解,已經知道了是腦血栓,為什麼還要做腦血管檢查?而且檢查完之後,也並沒有新的治療方法,還是一樣的藥物治療。似乎有一些多此一舉,沒有必要。
實際上並非如此的。因為腦血管病,就是腦血管出現問題。如果能全面檢查評估患者的腦血管情況。對腦血管病的治療,以及預後的評估,都是很有幫助的。通過腦血管檢查,我們可以知道什麼部位,出現血管的斑塊和狹窄,以及狹窄的嚴重程度,後期再得腦血栓的風險大小如何?也可以指導我們臨床更有效的應用藥物治療。
所以全面的了解患者的腦血管情況,非常有助於患者病情的評估與判斷,可以指導治療,指導用藥的。做腦血管檢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腦血管檢查都包括什麼項目?各有什麼優缺點?
腦彩超:腦彩超是利用超聲都卜勒效應,測定顱內血管血流的檢查方法,具有簡便實用,價錢較低。臨床應用廣泛,是臨床篩查的主要手段。缺點是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需要專門的培訓。
頸部血管彩超:頸部血管彩超,既可以利用超聲都卜勒效應測量腦血流頻譜,又可以顯示血管的二維結構。可以更加直觀地顯示頸部血管有沒有斑塊,有沒有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缺點是設備成本比較高。
核磁共振MRA:核磁共振MRA是核磁共振檢查的一個序列,是利用血液流動特性,與周圍的組織形成對比而顯像的一種技術方法。是一種無創血管檢查,可以動態顯示血管的三維結構。可以清楚地顯示血管存在狹窄的部位,以及狹窄的程度。其優點,既是無創檢查,又沒有輻射,對人體沒有傷
害。缺點是檢查時間可能稍長。有的患者可能堅持不了,會不自主出現活動,而使圖像出現模糊,而不能完成檢查。有的時候會出現假陽性。對狹窄的判斷並不十分理想。
以上三種檢查方式都是無創檢查。也就是沒有損傷的。下面介紹的兩種檢查方法是有創血管檢查。
CTA: CTA是CT下血管成像的英文縮寫簡稱。是通過往靜脈裡點滴注射造影劑,造影劑隨血流,流經全身,流經腦血管的時候,會分別形成動脈期血管影像和靜脈期血管影像。 CTA檢查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相對風險要小,不用麻醉即可操作,其缺點是在CT下成像,具有一定輻射性,檢查時間越長,輻射劑量會累積越多。
DSA: DSA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的英文縮寫,通過血管內打入造影劑,利用兩次成像技術,減除顱骨,腦組織等多餘的組織影像,從而完整地動態地顯示出血管影像。這可以顯示血管的斑塊與狹窄,又可以動態的顯示血流的代償情況,以及側支循環開放情況,可以全面的評估腦血管的供血情況。這是腦血管檢查的金標準,也就是最準的。缺點是,這是有創的檢查,是需要往動脈裡打藥,需要有高壓注射器的配合,具有一定的風險。具有一定損傷。費用較高。
如何選擇做腦血管檢查?
上述幾種腦血管檢查方法,既有有創的檢查,也有無創的檢查。費用有高有低。臨床上我們是如何進行選擇的呢?
首先建議先從無創的腦彩超,頸部血管彩超開始做起。發現有問題再進一步往上升級。逐步需要做核磁MRA或者是CT A,或者是DSA。
需要醫生掌握好各種檢查的適應症。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再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
由於腦血管包擴顱外血管,和顱內血管兩個部分。因此在檢查上可能就會出現多種的組合。
腦彩超和頸部血管彩超,這是最常用的篩查組合。也是應用最多的。
顱內核磁MRA和頸部血管彩超,這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組合。既兼顧有效性又兼顧費用成本。是臨床最佳組合。
DSA是有創血管檢查,也是成本花費最高的。這是腦血管檢查的終極手段,堪稱腦血管檢查的金標準。
了解了上述這些內容,你對做腦血管檢查還有疑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