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麥克阿瑟獎」,常給獲獎者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2020-12-06 濉園主人

美國有一個「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被視為美國跨領域的最高獎項之一!麥克阿瑟獎!初看到這個中文名字時,還以為是以那個著名的美軍五星上將的名字命名的呢?心想一個這個五星上將的獎最多會獎勵給軍人,怎麼會獎給多個領域的各種精英呢?

好奇地查了一下。哦,原來這個獎不是以曾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二戰後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在朝鮮和我軍打仗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而是以美國著名保險公司巨頭和慈善家約翰·唐納德·麥克阿瑟(John Donald MacArthur)命名的,俗稱「麥克阿瑟天才獎」。

約翰·唐納德·麥克阿瑟(John Donald MacArthur),1897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貧困家庭,是父母7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後來,因為經營保險公司和不動產發了家。到1978年1月6日去世時,財產已超過10億美元。成為那個時代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最大的私人保險公司。妻子凱薩琳為·T·麥克阿瑟(Catherine T. MacArthur),出生於1908年,從愛爾蘭移民到芝加哥,1928年成為約翰·唐納德·麥克阿瑟的第二任妻子,1981年去世。

為了表示對他們夫婦的紀念,由1970年成立的約翰·唐納德·麥克阿瑟夫婦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創立了麥克阿瑟獎,基金會總部設在芝加哥。每年評選出美國國內的美國公民或住美國人員中,有「有特長表現並承諾繼續保持和加強創造性工作」的20名至30名人才,所在領域和年齡不限。基金會認為這不是對獲獎者已取得的成就的獎勵,而是作為對獲獎人的創造性和潛在性的一種投資。

在5年內給每人提供總額50萬美元的獎金,不附帶任何附加條件,由獲獎者自由支配,以使他們能更自由地繼續自己的事業。現在獎金已漲到62.5萬美元。

麥克阿瑟獎評選時,不接受個人申請,而是根據私人搜索和匿名提名人推薦給選舉委員會,很多獲獎者在獲獎之前毫不知情,突然被通知中了獎,可以說是榮譽和巨額獎金「喜從天降」,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他的通知電話往往是這樣:「喂,請問你是某某某嗎?如果你手上抱著什麼易碎的東西,或者嬰兒什麼的,最好都先放下來。因為我接下來要告訴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你得獎了,獎金是62.5萬美元……」誰接到這電話不吃驚呢?不過在你吃驚或惱恨過後,很可能真的是天上的餡餅砸中你了,給你打電話就是「麥克阿瑟獎」的工作人員,你真了中在大獎了。

2008年的獲獎者之一,發育生物學家蘇珊·芒戈接到獲獎的電話通知後,就曾一度以為這是一個詐騙組織。2016年麥克阿瑟獎獲獎者之一、劇作家布蘭登回憶說,有一天接到了來自芝加哥的電話,聽了以後,「我還以為我精神不正常了。我跑到街上,遇到一個朋友,我就要他看看我的手機,確認這個電話真的打來過。」

這筆不菲的獎金確實能給許多獲獎者解除經濟負擔。劇作家安妮·貝克表示:「我感覺自己從幾十年的經濟負擔中得以解脫。從此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晨醒來問自己——我想寫什麼?我可以寫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這個大獎的獲得者中也不乏華人,總共有10位華人獲得了這個獎金。他們是:

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原籍廣東省蕉嶺縣,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同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美籍華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 、哈佛大學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講座教授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1985年獲獎。

著名版畫家中國畫家徐冰。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2008年回國,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因為在當代藝術領域的開創性貢獻。1999年獲獎。

丘成桐

蕭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信息學院專聘教授。2001年獲獎。

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當時獲獎的時候她還只是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系雙聘教授,如今已經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3年獲獎。

澳大利亞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2006年獲得該獎,同年還獲得了菲爾茲獎。

舞蹈家沈偉。出生於中國湖南,5歲學中國畫,9歲在湖南省藝校學習中國傳統戲曲,畢業後任湖南省湘劇院演員,後又學舞蹈,成為廣東現代舞團舞蹈演員及編舞。多才多藝兼善繪畫,曾在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以中國傳統水墨、結合現代舞姿打動全世界。2007年獲得該獎。

生物學家何琳。1997年從清華大學畢業,2003年在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細胞學助理教授,因研究微小核糖核酸分子在癌症形成和治療中的作用而在2009年獲獎。

數學家張益唐。2013年4月17日向《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證明存在無窮多對素數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論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同年5月21日,該篇論文被數學年刊接受。2014年獲獎。

納米材料學家楊培東。1988年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後到美國,先後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4月18日,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4年4月17日,楊培東團隊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取得劃時代的科研成果。2015年獲獎,201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生物學女科學家曹穎。她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研究了獼猴視覺處理系統。她和團隊2017年進一步破譯了大腦中的面部識別機制。2018年獲獎。

相關焦點

  • 介紹2017年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得主
    位於芝加哥(Chicago)的約翰和凱薩琳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最近宣布2017年麥克阿瑟基金獎學金(MacArthur Foundation fellowships)天才獎得主,共24人。
  •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當地時間10月11日,俗稱「天才獎」的美國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揭曉了24名不同領域的獲獎者。
  • 麥克阿瑟基金會發起慈善挑戰
    撰文 | 陳曉雪  花1億美元,可以解決我們這個星球的一個重大問題嗎?  也許有這樣的可能。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的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正在鼓勵人們進行嘗試。
  • 張益唐獲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新聞—科學網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 歐洲環保協會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參訪徐州中院
    為了解我國法院處理環資案件的需求,爭取加大環境損害鑑定公益基金的注資力度、拓寬法院申請適用的範圍,日前,歐洲環保協會告,其出資方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氣候項目高級官員Mijo Vodopic訪華,希望參訪我國一地方法院。
  • 2012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新聞—科學網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 麥克阿瑟天才獎華裔得主:沈偉出名陶哲軒最出色
    中新網9月24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從1981年創辦以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致力於大力支持和鼓勵在創造和改善未來方面有能力並做出了承諾的個人和機構,到今年為止已經為超過500名傑出的個人個機構提供豐厚的天才獎學金(genius grants),其中獲獎華人約15名。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5位生命科學家獲獎,歷屆獲獎華人名單
    >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俗稱「天才獎」)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 該獎創立於1981年,為紀念銀行生命災難公司的創始人約翰·D·麥克阿瑟而命名,由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設立,基金會總部設在芝加哥,獎金頒發給在各個領域內具有非凡創造性的傑出人士,獲獎者一般被看做本專業內領軍人物。獎金額50萬美元,且沒有附加條件,獲獎者可自由支配。
  • 避孕藥研究人員波利娜·利什科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
    據麥克阿瑟獎得主波利娜·利什科稱,近40%的女性在一年內停止使用避孕藥,這凸顯了開發非激素避孕藥的重要性。她被選中為2020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她是麥克阿瑟基金會宣布的21名研究員之一。她笑著說:「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已經提交了無數的資助申請,因為我們的實驗室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預算環境中,當他們最初打電話告訴我我獲得了麥克阿瑟獎學金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嗯,那是個錯誤,我沒有申請。』」。「當然,你不申請,有人提名你。」利什科雖然喜訊連連,但只允許她告訴一個人,她的丈夫。她的兩個孩子和她的實驗室同事被蒙在鼓裡。
  • 麥克阿瑟基金會來我省考察瀾滄江生態保護項目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應我省邀請,7月10-1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北京大學組織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國際項目主任姚根•湯姆森一行4人來我省考察。麥克阿瑟基金會是由美國地產商約翰•麥克阿瑟先生捐助成立,主要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私人基金會,公司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每年該基金會捐出其利潤的5%,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開展社會公益和生態保護項目,迄今為止已在美國和世界其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捐款超過50億美元。根據該基金會每10年調整一次投資方向的慣例,今年確定隨後的十年中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尤其是上遊地區的水源地保護將是該基金會捐助的重點區域。
  • 2名華裔獲麥克阿瑟天才獎
    ( 麥克阿瑟基金會提供) 紐約舞臺設計師連咪咪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獎。( 麥克阿瑟基金會提供)來自藝術和科學領域、包括2名華人在內的24名傑出人士,29日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獎。得獎者將在未來五年獲得62萬5000元獎金。獲獎的華人,是柏克萊加州大學44歲的無機化學家楊培東,他尋求改變半導體奈米線和奈米線光子學的領域。
  • 2020ATP阿瑟阿什獎獲得者蒂亞福致阿瑟阿什的一封信!
    2020年度ATP阿瑟阿什人道主義獎的獲得者,是22歲的黑人小將弗朗西斯蒂亞福。如今我22歲了,而且獲得了阿瑟阿什人道主義獎,那個曾經追尋夢想的小孩子和阿瑟阿什這個偉大的名字發生了聯繫,這真是瘋狂啊。但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項獎項,它還是沉甸甸的榮譽和責任,我不再是那個每天只知道傻笑的小孩子了,我知道我需要接過前輩的火炬,為這個世界做一些積極的有意義的事。
  • 除了諾貝爾獎,還有很多我們不熟悉的獎,有的獎金超高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菲爾茲獎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每次頒給2-4年輕數學家。丘成桐是該獎項的第一位華人獲獎者。菲爾茲獎的評選極為嚴格,獲獎者的年齡不超過40歲。菲爾茲獎是一枚金質獎章和15000加元的獎金。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發現,相對論的一般理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
  • 2020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
    近日,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俗稱 「天才獎」) 揭曉,21位各行各業的 「天才」 入選。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最」
    揭曉,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發現,一個隱形且極重的物體控制著銀河系中心恆星的軌道,超大質量黑洞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解釋。據了解,1901年至2020年共頒發了114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只有25歲。
  • 2020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1位華人入選
    近日,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俗稱「天才獎」) 揭曉,21位各行各業的 「天才」 入選。
  •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他可能是史上意想不到的獲獎者……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他可能是史上意想不到的獲獎者……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4 01:59:49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保護率最高70%左右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頒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如今,餘金權教授已是全球頂尖研究所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教授,並因開創了碳—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而獲得2016年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 百年諾貝爾物理獎:女性獲獎率僅1.4%,最年輕獲獎者25歲!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誰家?
    25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25歲的他和父親一起獲獎。96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18獲獎的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2018年得獎時,他已經96歲高齡。遺憾的是,2020年9月21日,阿瑟·阿什金在美國新澤西家中去世,終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