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人工構建自組裝多酶體—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生工學院魯華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魏東芝和任宇紅研究團隊,在自組裝超分子多酶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近日,《應用化學》報導了相關成果。

蛋白質自組裝是合成生物學和納米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在自然界,細胞通過漫長的進化獲得了許多按一定空間結構組裝在一起的多酶複合體,在這些複合體中,酶與酶之間可以形成底物通道,減少中間產物(尤其有毒物質)的擴散,以達到高效的胞內催化功能,在細胞代謝過程和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模擬天然的多酶複合體,在胞內人工構建超分子多酶體,是生物催化和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為解決如何實現多聚體酶精確組裝的問題,該研究團隊選擇了兩個異種微生物來源的多聚體酶作為技術模型,利用蛋白質自身同源自聚特性以及相互作用蛋白結構域和其配體的異源相互作用特性,採用生物技術,成功實現了這兩個多聚體酶在胞外和胞內的自組裝,得到了結構高度有序的層狀超分子多酶體。與未組裝的酶相比,無論是催化性能還是蛋白質穩定性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中國科學報》 (2014-11-17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大學自辦學術期刊BIOB入選SCIE—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這標誌著經過近7年精心培育,華東理工大學自主創辦的本土學刊終於獲得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認可,從此邁入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BIOB英文學刊由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創辦,中文譯名為《生物資源與生物加工》,國際出版物編號為ISSN2197-4365。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研究獲新發現—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林嘉平團隊在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的製備上取得了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已入選熱門論文。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聚(γ-苄基-L-穀氨酸酯)(PBLG)均聚物與聚(γ-苄基-L-穀氨酸酯)—嵌段—聚乙二醇(PBLG-b-PEG)嵌段共聚物二元體系在溶液中自組裝形成尺寸均勻、手性可控的螺旋環狀多級納米結構。通過調控嵌段共聚物與均聚物的共混比例,發現環狀結構是由均聚物組裝形成的。
  • 華理在超分子化學組裝領域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立—新聞—科學網
    11月17日,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視友科技心腦科學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暨腦電設備捐贈新聞發布會舉行。
  • 華東理工大學發展轉錄因子調節劑設計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2月11日上海訊(通訊員姚雪記者黃辛)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核酸研究》日前在線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教授、第二軍醫大學張衛東教授以及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
  • 「Angew」華東理工: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通過超分子組裝手段調控振動誘導發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研究, 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
  • 科學家人工合成結構高度複雜手性粒子—新聞—科學網
    自然界中的有機—無機粒子依靠自身或者外界的少量能量,通過自驅動組裝的形式構成了許多獨特的材料和物質,如人體組織中最堅硬的牙釉質,具有複雜形態的顆石藻的鈣化層。這類有序的納米級結構常表現出尖刺、網狀、扭曲和分形多種形態,並構成了軟質組織中的超強物理性能結構,然而這類分層組織粒子是如何構建的一直困擾著人類。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_網易...
    自然科學重大項目  序號項目名稱申請人承擔單位1 大規模精準自組裝三維納米光學超材料的基礎研究 Zhihong Nie 復旦大學 2 亨廷頓病中突變RNA聚集影響細胞全局蛋白翻譯速度的機制研究與病理意義探索 魯伯壎 復旦大學 3 狄拉克費米子的非線性光學響應
  •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金龍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張金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華東理工大學張金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華東師範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荊傑泰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光學軌道角動量復用的連續變量糾纏源結合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成功構建了多通道復用的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   研究人員採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和Hi-C輔助基因組組裝技術,對家養雉雞進行了從頭測序、組裝和注釋,獲得了染色體層級高質量雉雞參考基因組。所得雉雞基因組大小為0.99 Gb,Contig N50達1.33 Mb,Scaffold N50達59.46 Mb,擁有23058個蛋白編碼基因。
  • 【科學網】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該工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受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新研究成果以「基於離散超分子金屬大環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為題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
  • 華東理工大學等成功研發細胞代謝研究原創技術—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楊弋教授、趙玉政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海燕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系列特異性檢測細胞核心代謝物NADPH的高性能遺傳編碼螢光探針iNap,實現了在活體
  • 華東師大首次實現燃料燃燒高精度計算機模擬—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通團隊結合人工智慧算法、量子化學理論以及分子動力學方法,實現了燃料燃燒的高精度計算機模擬,在原子尺度和亞飛秒時間解析度下獲得了甲烷燃燒的化學反應網絡
  •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聚焦「化學合成」—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田禾表示,該項研究不僅在機理方面提供了一類新的分子材料發光機制,在應用方面也展現出許多獨特之處。 北京大學教授陳鵬系統地介紹了通過將生物正交「脫籠」反應與遺傳密碼子拓展技術相融合,在活細胞內實現了蛋白質活性的時空動態調控,為原位刻畫蛋白質功能提供了通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