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中對待富農的政策問題給華東局的...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華東局並告各中央局、分局請轉各省、市、區黨委:

    關於在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中對待富農的政策問題,華東局四月十七日來電所提各項意見,中央認為基本是正確的,但須做如下的補充:

    (一)對現在已參加了互助組或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富農分子,如果他是帶僱工入組入社的,則應堅決向農民解釋清楚,經過組員社員多數通過,把他清洗出組出社。如果他原系土改前的舊富農或土改後的新富農,現在並未帶僱工入組入社,而是利用互助組內工資訂得低,利用農業合作社內土地、耕畜、農具的報酬高,以剝削別人勞動者,則可按來電第二項辦法處理,使之不能在組內社內進行剝削。但如果農民願意利用他的耕畜和農具,則不必一定要逼使他出組出社;並應根據四月九日中央轉發各地參考的陝西省委關於這一問題的意見,從政治上組織上對他們加以控制,防止他們進行破壞。

    (二)但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互助組、合作社內耕畜的工價和農具的使用報酬壓的太低,否則對於獎勵發展耕畜和購置農具是不利的,對於目前尚缺乏耕畜和較大的農具的多數新翻身農民也是不利的。有些農民不願將富農清洗出組出社的主要原因,即在於要利用他們的耕畜和農具。

    (三)對於富農與富農自行組織的所謂"互助組",應明確指出它是富農的合股組織,並不是互助組。因為互助組是勞動農民在個體經濟基礎上,本自願互利的原則,集體勞動,互助合作;而富農與富農之間的合股0組織,是富農聯合起來剝削僱傭勞動的,富農與僱農之間是僱傭與被僱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根本不是互助合作的關係,與互助組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們雖然不要以法律禁止富農為了生產而相互聯合起來,但應不準富農盜用互助組的名義,以免在農民中和農村幹部中引起思想混亂。

    以上各點,連同華東局來電一併發各地參考,並可在黨刊上發表。

                                                      中央

                                                   四月二十九日

    華東局關於在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中對待富農政策問題的請示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七日)

中央:

    在農村互助合作運動中,關於對待富農的政策問題,據蘇南最近反映:個別原已參加互助組的富農分子,被清洗出組後,生產情緒發生波動。武進縣小河區富農巢南棠曾寫信質問《解放日報》編輯部:"在經濟上承認富農存在,為什麼禁止富農參加互助組?"松江、奉賢等縣發現被互助組清洗出去的富農自行在一起組織互助。一般農民對富農參加互助組的問題,有的經過算細帳的教育,講清富農剝削後,己清洗富農出組。但也有少數農民因留戀富農的耕牛、農具,不願富農出組的。各地都發現有富農鑽進互助組情事,安徽貴池縣還發現富農以借用耕牛及提高工資等辦法,引誘貧農脫離互助組,替富農"做活"。亦有不少互助組有富農留在組內尚未處理者,各地均要求明確處理辦法,我們報據中央指示的精神擬作如下答覆:

    (一)在農副業生產中允許富農僱工經營,但在農業生產合作從和農業互助組內,應堅持不允許進行僱傭勞動的剝削,不允許組員或社員僱長工入組入社;也不允許互助組和農業生產合作社準長工耕種土地。

    (二)對現已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或互助組的富農分子,一般地應在社內或組內經過民主討論,規定一些辦法,使富農感到加入社內或組內並不能剝削別人,而自動退社退組,並應分別情況採取不同辦法處理。對老區中經過平分土地的舊式富農,現已不存在僱傭勞動的剝削,在群眾同意的條件下,可允許其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或互助組,但絕不允許其操縱領導和恢復僱傭勞動的剝削。對個別由貧農、中農上升已經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或互助組的新式富農,允許其留在社內、組內,但應加強教育和改造,不許其對別的組員進行剝削。至於對新區土改中被保存下來的富農,一般不允許參加互助組或農業生產合作社;但對個別出租土地被徵收後,所留自耕土地不多,勞力較強已不僱工的富農分子,在群眾同意的條件下,可允許其參加互助組或農業生產合作社。

    (三)對富農與富農相互間組織起來的互助組,應積極進行調查研究,弄清情況,不必公開宣布不承認其合法性。如純係為了生產並無非法活動與僱傭勞動力,可允許其繼續存在,並責令當地幹部注意掌握。如有非法活動或僱傭勞動力,則應依法予以解散。

    (四)對於富農向互助組僱工做活的問題,今後應經互助組民主討論,統一解決。防止富農分裂農民,破壞互助合作運動。

    (五)對互助組或農業生產合作社中部分農民不願富農出組出社的,應進行耐心教育,使其了解如果允許組內或社內進行富農剝削,必然會破壞組內或社內等價原則。一部分組員或社員遭受剝削,組或社便有改變性質的危險。組員和社員的困難主要依靠組員間的互助來解決而不是依靠富農。至於富農因不參加互助合作而引起生產情緒波動者,應根據《發展農業生產十大政策》進行教育,消除顧慮。

    (六)有些互助組強迫地主進行無償勞役,是不正確的。

    以上意見,是否妥當,請示。

                                                      華東局

                                                     四月十七日     

中央檔案館提供的原件刊印

(責任編輯:悅琪)

相關焦點

  • 中共中央轉發華北局《關於糾正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中急躁冒進...
    (一九五三年十月四日)各中央局、分局,各省、市委:一、茲將華北局《關於糾正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中急躁冒進傾向後的情況及當前工作任務向中央的報告》,發給你們參考。二、中央要求各級黨委很好地將此次糾正互助合作運動偏向的工作加以總結,並對廣大幹部進行一次系統的教育。
  • 中共中央印發《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的通知
    中央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一)農民在土地改革基礎上所發揚起來的生產積極性
  • 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我們所採取的步驟是穩的,由社會主義萌芽的互助組,進到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再進到完全社會主義的合作社(也叫農業生產合作社,不要叫集體農莊)。一般講,互助組還是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有一個時候,曾經有幾個文件沒有提到互助合作,我都加上發展互助合作或者進行必要的和可行的政治工作、經濟工作這樣一類的話。有些人想從小農經濟做文章,因而就特別反對對農民幹涉過多。
  • 1953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正式通過《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53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正式通過《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02-15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53年2月15日 中共中央把曾以草案形式發給各級黨委試行的《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
  • 1951年9月9日 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51年9月9日 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09-0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51年9月9日 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
  • 農業合作化運動
    這一社會變革過程,亦稱農業集體化。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辦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了第一次互助合作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並以草案的形式發給各地黨委試行。此後,各地黨委加強了領導,使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 黨史上的今天:農業生產互助合作決議通過
    黨史上的今天  1933年2月15日 蘇區中央局作出《關於閩粵贛省委的決定》  1933年2月15日 蘇區中央局為了推行「左」的政策,反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主張,作出《關於閩粵贛省委的決定》,指責福建省委「形成了以羅明同志為首的機會主義路線」,並宣布立刻撤銷羅明的省委代理書記及省委駐上杭、永定、龍巖全權代表的職務。
  •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毛澤東同志的報告中說到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歷史,而這些歷史也就是黨的這個方針逐步變為實踐的歷史。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毛澤東同志在各個時期的著作所闡明的黨的這個方針。大家知道,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已經把合作社運動列為農民運動的一件大事,雖然根據那時實際的條件,還只說到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
  • 中共七大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毛澤東同志的報告中說到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歷史,而這些歷史也就是黨的這個方針逐步變為實踐的歷史。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毛澤東同志在各個時期的著作所闡明的黨的這個方針。大家知道,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已經把合作社運動列為農民運動的一件大事,雖然根據那時實際的條件,還只說到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
  • 20世紀50年代山西老區農村合作制度的變遷
    新中國成立初期,選擇何種制度安排來推動和保障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成為當時農村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山西老區的農村合作制度變遷是這一歷史變遷進程中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剛剛登上執政舞臺的中國共產黨在無前人經驗可資借鑑的情況下,選擇了集體所有制代替農民的個體私有制的辦法,這既是受到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根據地時期合作制度實施所取得的經驗教訓等方面的影響,又是受到蘇聯集體農莊制度影響的結果。以山西為例研究農業合作制度變遷,無論對於弄清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前提條件、發展過程,還是對於揭示社會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的經驗和教訓,都有重要的意義。
  • 互助合作保險不能「裸奔」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問題,主題為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文約1萬字,共分8個部分33條。在第27條「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中提出「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
  • 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
    毛澤東同志是最早關心農民問題,最早提出農民問題重要性的黨的領導人之一。他出生在農村,對農民的疾苦有切身的體驗和深刻的了解。他在廣州和武漢親自主持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的農民運動幹部。他首先提出,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長期的直接同盟軍是農民。這樣,就解決了中國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
  •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講話(節錄)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七日)     合作社問題,也是亂子不少,大體是好的。不強調大體好,那就會犯錯誤。在合作化的問題上,有種消極情緒,我看必須改變。再不改變,就會犯大錯誤。對於合作化,一曰停,二曰縮,三曰發。縮有全縮,有半縮,有多縮,有少縮。社員一定要退社,那有什麼辦法。縮必須按實際情況。
  • 大王寨鎮打造現代農業互助合作模式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大王寨扶貧項目基地及周邊主要是種植櫻桃西紅柿(聖女果),現在扶貧項目基地可達到從種子到種苗,種植服務及銷售的一體化農業公司,做到前期有先進性的種子育苗,中期生產搞農業技術服務,杜絕劇毒農藥,嚴控蔬菜質量安全;生產後期做蔬菜品牌,分裝進超市,蔬菜分級,等級銷售
  • 中共中央同意聶榮臻《關於當前自然科學工作中若干政策問題的請示...
    (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九日)各中央局,各省市委、自治區競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黨組:中央同意聶榮臻同志關於自然科學工作中若干政策問題的請示報告和國家科委黨組、中國科學院黨組《關於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草案)》。
  • 毛澤東為什麼提倡農業合作化——訪陶魯笳
    富裕中農搞互助合作是不容易的。中心問題是怕集體化。農民的負擔是重的。中國歷史上,貞觀、開元、康熙、乾隆之治,是無為而治,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過上若干年,農民又要暴動。在〔農業合作化〕這個問題的認識上,兩條道路的鬥爭是很明顯的。華北局在這個問題上是犯個〔過〕原則性錯誤。
  • 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生學
    毛時代的其他運動,即使如文革,相當多的農民實際上並沒有真的投入,而合作化則不同,凡是農民,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幾乎人人有份,可以說,這個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民幾千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同時,1950年代根本改變中國的三大改造運動,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和手工業改造,實際上都是由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即合作化運動所拉動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合作化運動改變了整個中國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