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公園火了,迎來今冬首場大雪,喀斯特地貌溶洞引人注目

2020-12-05 打卡旅行官

文/打卡旅行官(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

旅遊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經濟壓力,對於經濟壓力,人們通過進行旅遊釋放,因此使得旅遊業的發展十分的迅速和普及在由於中國交通十分的便利發達,想去什麼地方就可以去到。

由於經濟不斷的進步與提升,人們的思想品質以及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是在對於自己的生活理念上發生了改變,現在人們十分講究養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妙。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個級別為4A的一個風景區、是屬於巴渝十二景之一,在2018年的時候,是一個避暑休閒勝地,在這裡養生十分適合。

公園的地址是在重慶的涪陵區 ,在2001年的時候,公園建設成功的,公園的面積是1633公頃,但是在這其中景區的佔地面積是16平方公裡,公園的海拔高度是980米到1980米,在每年的7月份的時候,這裡的平均氣溫才有19.7℃。

公園的地理位置優越,公園是坐落在武陵山脈的附近,大木花谷與公園相近,在南面是武隆仙女山,在公園的西面是武陵山大裂谷景區,公園與重慶主城區距離有著130公裡。

首先就是涪陵區是在重慶的一個區域,是因為他靠著重慶市的中間,是在長江跟烏江相互交匯的地方,這裡的歷史悠久,因為在以前的時候,現在的烏江被稱為是涪水,在這裡的巴國王陵很多,因此有這樣的名字,在春秋戰國時間段的時候,這裡還是巴國的國都,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一個十分的出名的地區。

公園整體的劃分就是6個區域,在這裡的景點有30個,公園有著喀斯特地貌的景觀,溶洞十分的多,值得一去,在這裡的樹木十分的多,一片綠色,自然景觀優越,在公園的動植物種類,適量是2000多種。

在11月3日的凌晨,公園終於感受到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場雪,積雪的厚度達到5釐米左右,在山上很多地方白茫茫的一片。

武陵山一片白色,道路曲曲的,但是已經被很大的雪覆蓋了,在這裡武器環繞,有一種在仙境的感覺嗎,因為在公園裡面有很多的樹木,在朦朧中看公園的全貌很舒適。有可能在未來幾天,持續出現低溫天氣,喜歡雪的趕緊去武陵山感受一寫銀裝素裹的景色。

而且各部門都進行了提示,尤其是交巡警部門,他們提醒遊客在是山上有著結冰的現象,記得欣賞那個雪景同時注意安全。在是那上的溫度很低,要多穿衣服。

山西一縣站起來了!2022年撤縣設區完成,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江蘇一公園,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年,網友:踩雷,真的不值得

江蘇一公園美了,耗資36億,礦坑變身網紅景點,有「高人」相助

南京一機場變公園,飛機跑道變步道,曾是歷史最大航空基地之一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出名的6大溶洞,去了才知道喀斯特地貌的魅力
    說起喀斯特地貌,不得不想到溶洞。在地理說中是這樣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的巖石(一般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包含地表和地下,也稱巖溶地貌。溶洞就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空間,是石灰巖中碳酸鈣在水和二氧化碳長期作用下轉換成了可溶性的碳酸氫鈣。化學式:CaCO3+H2O+CO2=Ca(HCO3)2。
  • 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區,為何世界喀斯特地貌看這裡
    相信很多人就算沒親眼看到過喀斯特地貌,也一定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領略過它的風採。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山水運動形成的地理奇觀,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叫做巖溶地貌,除此之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等作用,形成了特別的喀斯特地貌。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 雲南九鄉溶洞,喀斯特地貌天下奇觀
    雲貴高原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在雲南九鄉溶洞內,石壩景觀處處可見,大自然的神奇傑作令人嘆為觀止。石灰巖比較容易溶於水,在向下滴落的過程中,在底部慢慢積累形成石筍景觀。一道一道的石壩,好像是人工所為,實際上是碳酸鈣的慢慢積累。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滴水可以穿石,聚沙可以成塔。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一刀一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傑作!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2021國考行測備考: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嗎?
    喀斯特原是歐洲斯洛維尼亞境內伊斯特裡亞半島石灰巖地區的地名。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J.斯威奇對那裡奇形怪狀的石灰巖地進行了研究,並在其代表作《喀斯特現象》中將改地貌命名為「喀斯特」,此後喀斯特一詞成為國際地學專門術語,指碳酸鹽巖中各種溶蝕作用和溶蝕現象。在中國,「喀斯特」也稱為「巖溶」。
  • 喀斯特地貌解說
    喀斯特(KARST)就是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
  •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而陽朔十裡畫廊,更是一步一風景,觸目皆畫面。騎車漫遊於這條位於陽朔月亮山的長約十裡的山徑,遊人們將欣賞到沿途如詩如畫,秀麗奇異的風景,仿佛置身於偌大的自然美術館中欣賞一幅幅傳世畫卷一般。這便是十裡畫廊的由來,而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畫作的偉大畫家,便是大自然,如果要給這些畫家們劃分出一個藝術流派,那一定非「喀斯特地貌」派莫屬。
  • 旅行記錄:喀斯特地貌賴源溶洞造型獨特,丹霞地貌冠豸山景色秀美
    旅行記錄:喀斯特地貌賴源溶洞造型獨特,丹霞地貌冠豸山景色秀美旅遊有很多好處,能讓人放鬆自我,如果每天都是上班,睡覺,上班,那麼會非常的壓抑。世界這麼大,何必囚禁在一個寫字樓的隔斷裡面,該出去走的時候,在放假的時候,出去走一走,散散心,見識一下這個美好而神奇的時間,不僅能把內心的壓力釋放,還能學到一些知識。當然旅遊也是有其他選擇的,有的喜歡自然景區,去看自然界的美景,而有的人喜歡去大都市旅遊,去購物,去看夜景,夜遊江岸,坐遊輪。
  • 四川「喀斯特地貌」景區,門票價格低廉,曾是《西遊記》取景之處
    行萬裡路,讓我們的眼界更加寬闊,旅行的長度由金錢的多少決定,寬度則由眼界所決定,而我們的心靈卻能夠領略到人生的深度,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看待人生的態度,可對於資金不充足的人們來說,旅行則成了遙遠的夢想,這個擁有「喀斯特地貌」的景區,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景,而且還它的門票價格還十分低廉,它的所處位置位於四川。
  • 我國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的喀斯特景觀?
    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巖溶地貌」,主要是通過外力中的流水作用,對於可溶性巖石,主要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也就是通過化學反應溶解石灰巖,從而進行侵蝕,這種地貌最初發現於歐洲克羅埃西亞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的喀斯特高原,所以命名為「喀斯特地貌」,由於全球地表的可溶性巖石的分布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
  • 湖南多地迎來今冬第一場雪!湘潭也快下了嗎?
    湖南多地迎來今冬第一場雪!湘潭也快下了嗎?一起來看看!常德石門石門縣東山峰繼11月24日出現雨夾雪之後,受強冷空氣影響,12月2日中午開始飄落今冬首場純雪,3日上午,石門縣東山峰仍有降雪落下。視頻來源:三湘都市報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鬥。
  • 喀斯特、丹霞、雅丹都是啥
    1.概述從剛才的兩道題中就能看出來,喀斯特是一個外來詞的音譯,是歐洲學者在研究「石灰巖溶蝕作用及其地貌」的時候提出來的。所以,喀斯特地貌是由於水的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又稱巖溶地貌。比如咱們第一道題中提到的「桂林山水」,就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博物館。
  • 中國十大最美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嗎?
    這一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如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 黃龍以規模宏大、結構奇巧、色彩豐豔的地表鈣華景觀為主景。梯田般層層錯落向上的彩池,映出奇幻的色彩,五光十色;淺灘上水流湧動,陽光照射,波光粼粼,晶瑩透亮;水下鋪墊著一層細細的淺黃色苔蘚,涉足灘流,恍若進入瑤池仙境。 黃龍景區早已罕見的巖溶地貌蜚聲中外。
  • 旅行知識分享:喀斯特比丹霞更美,這些景區的喀斯特,美輪美奐
    近年來,恰逢這個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丹霞地貌也迎來她的黃金期,她就如一位花季般的少女一樣,魅力十足,受盡追捧,被各大網站平臺炒得沸沸揚揚,正因如此,丹霞的美便有了一絲炒作的嫌疑。提及喀斯特我們會想到什麼?我問過很多人,其中一些人不但沒給我答案還提出了問題,問我什麼是喀斯特,甚至不知道這是一種地貌類型!有人說:不知道只能說明他們文化水平不夠。是,我並不否認這一因素。然而你想過為什麼他們會知道丹霞是一種地貌卻不知喀斯特?又為什麼會知道丹霞景觀在哪個景點而不知道喀斯特景觀?
  • 「天坑」景觀通常是喀斯特地貌發展到哪個階段的產物?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常具有典型特徵和特定的分布地區。常見的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冰川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
  • 武隆仙女山迎來今冬第一場大雪
    12月3日,重慶武隆仙女山迎來今冬第一場大雪,銀裝素裹的仙女山,邀請你前往賞雪去。武隆仙女山是國家5A級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重慶十佳旅遊景點。仙女山位於重慶市武隆區境烏江北岸,距重慶市主城區180千米,海拔2033米,擁有森林33萬畝,天然草原10萬畝,擁有江南獨具魅力的高山草原,被稱為中國的東方瑞士公園,一下雪,整個仙女山就變成了南國罕見的林海雪原。據武隆仙女山景區相關人士介紹,從2日晚開始,淅淅瀝瀝的大雪開始漫山飛舞,3日一早,仙女山就變成了一片銀裝素裹的林海雪原。
  • 等你去看真正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塌陷等機械侵蝕過程。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巖石(主要是分布最廣的碳酸鹽巖)經以溶蝕為先導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發育的特殊地貌。材料二 某地區域圖和氣溫降水圖(1)據材料二,說明圖17地區的地形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