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苗研發之困:過半基因功能未知,已知基因功能研究不足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還未有一個批准上市銷售使用的非洲豬瘟疫苗。

近日,網上有消息稱「非洲豬瘟中試苗、自家苗、走私苗」已在國內部分地區養殖場戶投入使用。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表示,非洲豬瘟疫苗的研製歷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還未有一個批准上市銷售使用的非洲豬瘟疫苗。

「從我國疫苗研發進展情況看,各研究單位進展不一,其中進度最快的也僅處於中試工藝摸索和產品質量研究以及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等階段,農業農村部尚未批准其開展臨床試驗研究。」該負責人說。

因此,目前市面上只要出現「非洲豬瘟中試苗、自家苗、走私苗」,按照《獸藥管理條例》規定,都是非法疫苗。

疫苗研發嘗試眾多,效果差強人意

回顧近60年的非洲豬瘟疫苗艱難探索之路,嘗試眾多、成果較少。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緣何舉步維艱?

「國外研究機構先後嘗試了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病毒活載體疫苗、減毒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等各種類型疫苗的研發,但最終的效果差強人意。」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仇華吉說。

由於沒有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及治療手段,非洲豬瘟的防控主要依靠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及早期檢測和嚴格的撲殺等措施。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難點在於病原本身的基礎研究薄弱以及生物安全條件的限制。非洲豬瘟病毒生物學特性複雜,其誘導的免疫保護及免疫逃逸機制研究十分有限;其基因組龐大,有超過一半的基因功能未知,保護性抗原基因研究不足,已知基因的功能研究也十分薄弱。」仇華吉說。

同時,非洲豬瘟病毒活病毒的操作需在生物安全三級以上實驗室進行。

「非洲豬瘟病毒毒力相關及免疫保護試驗需在豬只及生物安全三級以上實驗室進行,缺乏經濟便捷的小動物模型;而且,病毒的增殖、分離需要用豬原代細胞,費用較高;缺乏穩定、良好的疫苗生產細胞系。」仇華吉說,非洲豬瘟有24個基因型,與其他DNA病毒相比易於變異,且不同基因型之間生物學特性有一定差異;病毒致弱與免疫保護之間也難以平衡。

這些原因都使非洲豬瘟病毒的疫苗研究進展緩慢。

「遠水不解近渴」,更須依靠嚴格管控

非洲豬瘟自2018年8月傳入我國以來,給我國養豬及相關產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影響深遠,成為懸在每個養豬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非洲豬瘟疫苗面世還需要多久?

「我國非洲豬瘟的防控及根除之路任重道遠,而安全、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仍需時日,單從科學研究上保守估計需要2—3年,遠水不解近渴。」仇華吉說。

專家表示,未來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需要顛覆性思維與最新的生物學技術相結合。

「例如,構建非洲豬瘟病毒必需基因缺失的突變病毒,從而獲得一過性感染的複製缺陷型非洲豬瘟疫苗,以解決活疫苗的安全性問題。國外研究機構已嘗試構建組蛋白樣基因缺失的非洲豬瘟疫苗,但未成功構建出疫苗候選株。合成生物學技術結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將為非洲豬瘟病毒反向遺傳作業系統的優化提供可能,由此可加快未知基因和保護性抗原基因的功能研究,全面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奠定基礎。」仇華吉說。

「需要指出的是,疫苗不是萬能的,一個不安全的疫苗猶如飲鴆止渴。即便是將來有了非洲豬瘟疫苗,也必須同時依靠嚴格的生物安全和精細化管理,實行綜合性防控措施,才有可能控制和根除非洲豬瘟。」仇華吉說。

(原標題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緣何舉步維艱)

相關焦點

  • 非瘟疫苗研發麵臨三大難題,當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別無他法
    該公司銷售執行總經理陸偉告訴記者,目前從專家們對非瘟疫苗研究的研點來看,難以攻克有三點,一是目前研究不出來有效的滅活疫苗;二是在沒有滅活疫苗的情況下,儘管研究出來的減毒活疫苗已在臨床上表現出相對有效,但存在散毒和安全性不好的難題;三是由於非瘟感染的細胞沒有細胞器,致使批量生產很困難。
  • 非瘟下,如何完善豬場缺失的功能?豬價和疫苗可期待但不能等待!
    前言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席捲我國養豬業,生豬產能急劇下降,生豬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以豬場生物安全為重點升級的豬場數見不鮮,但我們要用實踐說話,這一點揚翔頗有發言權。非瘟之下,養豬人應有借他人之法鑑己身的思想觀念,學習先進經驗,拓寬防控思路。
  • 從gnomAD 人群變異數據中研究基因功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人們對基因功能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是截至目前,大多數的基因功能還是未知的。
  • ...冠病毒疫苗研發工作,領跑!個中之最,這樣的腺病毒及其載體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是我國新冠病毒疫苗5條研發技術路線之一開展的,也是目前研發進展最快的疫苗,已於今年4月12日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公布,這是全球目前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陳薇院士日前透露,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508個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正處於觀察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近期揭盲。
  • 喜報|美格基因「環境功能基因晶片研發」喜獲深圳市資助
    美格基因「環境功能基因晶片研發」喜獲深圳市資助>近日,廣東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環境功能基因晶片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順利獲批。該項目基於國際領先的環境基因晶片研發技術,聚焦四種環境晶片(Lake-Chip、Ocean-Chip、Soil-Chip和Ecotoxic-Chip)的研發與產業化,研究成果將對環境微生物檢測產生革命性影響。 美格基因專注於微生物組學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 藥物和基因的細胞效應發現並提供對蛋白質功能的見解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將連接圖 - 一種廣泛使用的工具和數據資源 - 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並且具有大規模擴展版本。對於這個新平臺,研究人員還改進了其對科學界的可及性,使小分子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成為可能,並為臨床試驗提供信息。
  • 第三代亞單位或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研發方興未艾
    傳統疫苗的研究是把原有的野生的病毒或細菌在實驗室培養製備後,通過物理、化學的方式將其滅活,即為原始疫苗的主要成分,加上佐劑再通過注射或口服進行免疫,但這種方式也會帶來比較大的毒副反應。因此,目前又進入到第三代亞單位或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的研發。
  • 二代基因測序儀入駐火神山醫院 可指導疫苗研發
    據悉,該基因測序儀目前已在火神山投入使用。已知的公開消息顯示,高通量測序技術,在部分文獻中被稱為「下一代(二代)測序技術」,部分儀器已被應用於腫瘤基因檢測、無創產前檢測等臨床應用領域。泛生子基因執行長王思振向新浪財經表示,該二代基因測序儀器用於新冠病毒檢測中,可快速、準確檢測臨床樣本並輸出龐大的基因組數據,指導新冠病毒防治比如預防措施制定、核酸試劑盒及疫苗研發、藥物研究等。新浪財經:運用該儀器可以做哪些科學研究,具體如何指導後續治療方案?
  • 功能基因多樣性究極進化啦!
    不知道各位從事或即將從事微生物群落功能生態學研究的大蝦有沒有留意到,通過功能基因擴增子測序技術研究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文章一般多會將測序獲得的核酸序列通過特定軟體翻譯成胺基酸序列後
  • 確定基因功能將有助於理解生命過程
    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確定突破中的基因功能,這可能對我們對生命過程的理解產生重大影響。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穎的計算方法,使他們能夠為迄今為止具有未知功能的基因分配功能。
  • 全球豬業發展大會紀要:非瘟疫苗研發難一蹴而就,生豬產業呈現三大...
    要聞 全球豬業發展大會紀要:非瘟疫苗研發難一蹴而就,生豬產業呈現三大趨勢 2019年5月22日 11:02:21
  • 腦膠質瘤IDH基因型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進展
    此外,膠質瘤IDH突變的發現為腫瘤靶向藥物治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學者研發針對IDH突變體的新型治療藥物,例如非選擇性突變體IDH1/2抑制劑AG-881,以期在臨床取得實用價值。 2.磁共振功能成像評估腦膠質瘤IDH基因型的應用研究 IDH是膠質瘤精確診斷和個體化治療的重要生物標誌物,術前無創評估IDH基因型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魚類先天性免疫基因的功能研究
    近年來,中科院水生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家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的支持下,已在漁業生物技術研究方向滋生出新的進行魚類先天性免疫調控機制研究的生長點,建立了研究魚類抗病毒基因的細胞模型,在魚類病毒病的免疫遺傳機理研究上取得突破,已克隆出一批與魚類先天性免疫相關基因或抗病相關基因,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
  • 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基因序列合成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何凡)研發新冠肺炎防治藥物和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也備受關注。在18日上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世堂表示,目前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基因序列的合成,其他相關工作也在抓緊推進過程中。
  • 【盤點】基因療法&HIV疫苗:治癒愛滋的普羅米修斯之火
    其中,結合基因療法的HIV疫苗是諸多研究中很重要也同時很有希望的一個方向。HIV疫苗的研製曾經歷盡坎坷,而近期,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中心的Farzan團隊在這方面取得了值得注目的最新進展,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這一領域的關注。那麼,研製HIV疫苗為何困難重重?科學家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基因療法是如何與疫苗研製結合在一起的呢?
  • 【生信篇】基因功能預測之PICRUSt
    它是最早被開發的基於16S rRNA基因序列預測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工具,包括在線版(http://huttenhower.sph.harvard.edu/galaxy/root?tool_id=PICRUSt_normalize)和基於MacOS X或Linux系統的下載安裝版(http://picrust.github.io/picrust/install.html#install)。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導讀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張峰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一種新的體內大規模遺傳功能研究技術Perturb-Seq,可同時研究生物體內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篩選了幾十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揭示了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異常。
  • 我省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這是我省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據了解,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模式植物體系的建立對於科研來說意義重大。
  • 山西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山西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國資委: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基因序列合成
    其中疫苗研發也在武漢、北京等地緊鑼密鼓的推進。目前滅活疫苗的研發正在進行病毒培養,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已完成基因序列的合成,其他相關工作也在抓緊推進過程中。此外,國藥集團所屬中國生物成功率先研製出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並迅速提供國家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和各省市疾控中心用於一線檢測。目前已累計生產100萬人份,在病患篩查、病毒檢測分離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