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就被教科書騙了,原來石油根本用不完

2020-12-04 騰訊網

小時候,我們的教科書裡寫著,石油是一種寶貴的能源,如果人類不加節制的使用,50年後將沒有石油可以用了。

後來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增長的極限》,寫於1972年。書裡用科學模型,從多個角度論證了一個結論: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只夠人類使用20年。

我就很恐慌啊,沒有石油,那汽車燒什麼,輪船怎麼徵服大海,飛機如何翱翔天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石油並不會用完,和教科書裡教的恰恰相反,石油居然是越挖越多的!

1970年,已探明全世界石油儲量是5500億桶。

然後1972年《增長的極限》一書出版,根據這個儲量計算出石油只夠人類使用20年。

這個計算很精確,因為從1970年到1990年,全世界一共消耗了6000億桶石油,和書裡計算的相差不大。

但這本書沒想到的是,在這20年裡,人類從沒停下尋找石油的腳步,新探明的石油儲量是9500億桶!

也就是說,從1970年開始,人類以為石油只能燒20年,結果到20年後,發現石油還能燒30多年!

更讓我迷惑的是,2017年底的時候,全球探明且未開發的石油儲量,已經達到了1.7萬億桶!

已發現的石油還沒用完,備用的油田就源源不斷的出現了,石油真是越挖越多的節奏啊!

到了後來,我終於知道了一個很重要的知識,才終於放心下來。

以目前的開採技術,每採出一噸原油,就會有兩噸原油被遺留在地下。

也就是說,所有宣布被廢棄的石油礦井,其實還有三分之二的原油沒有被開採出來。

因為開採成本一旦高於國際油價,這個石油礦井就會被宣布廢棄,大家挖的只是石油礦井最頂層的,最容易開採的一層石油而已。

如果國際油價飛漲,或者石油開採技術提升了,那麼廢棄的石油礦井又會被重新啟用。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得出的只有一個結論:

地球上的石油儲量,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太多了,根本不用擔心會燒完!

石器時代的終結,絕對不是因為石頭用完了。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最近石油戰的爆發,並不是沙特崽賣爺田不心疼,賤賣國家資源,而是石油對沙特來講,實在是多到賣不完,當然要拿出來爭取國家利益!

怎麼爭取?俄羅斯和沙特心裡都有一本帳,得先搞美國,再搞錢!

因為產油國要掙錢恰飯,有兩種辦法:

一個是減產,讓市場上原油供給不足,油價上漲,獲取暴利恰飯;

一個是增產,讓市場上原油供大於求,油價下跌,薄利多銷恰飯。

總結起來,這倆辦法,就是少幹活多掙錢,和多幹活少掙錢的區別。

你會咋選?

當然要少幹活多掙錢了!

沙特和俄羅斯以前就是這麼幹的,減產讓油價漲起來,但後來情況不同了。

美國有了頁巖油以後,沙特和俄羅斯減產多少,美國就增產多少,慢慢的把全球石油市場的份額搶到了手。

到2018年底,美國成了全球第一大產油國!沙特和俄羅斯聯手為美國做了嫁衣裳。

到2019年,美國市場份額18%,超過俄羅斯和沙特的16%和15%。

沙特和俄羅斯掐不上飯咋辦?當然要聯合起來搞美國啊!

怎麼搞?

美國頁巖油成本高,6大頁巖油產區的平均成本價是46.6美元/桶,最低的32.4美元/桶。

只要沙特和俄羅斯把油價搞到30美元/桶以下,就可以搞死美國的頁巖油,讓他恰不成飯,賺不到錢!

於是2020年3月,沙特猛然增產,產量猛躥25%,日供應從970萬桶飆到了1230萬桶。

俄羅斯也沒閒著,看到這情況,日產也達到創紀錄的1180萬桶!

反正沙特和俄羅斯的成本低,沙特是9美元,俄羅斯是19美元,美國可是46.6美元。

這麼搞下來,4月份美國WIT原油價格一度跌到了17.31美元!

果然,4月1號,美國懷丁石油(Whiting Petroleum)就申請破產了,公司股價從2014年最高的371美元,跌到了如今的0.33美元,縮水超過99.9%。

不只是懷丁,還有桑切斯、EP能源、阿爾塔梅薩資源等一大批頁巖油公司,都在生死線上掙扎,眼瞅著就要破產。

賣一桶油就賠一桶油,這誰受得了?

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戰,已經快把美國拖垮了……

世界圍繞石油,你方唱罷我登場,兜兜轉轉很多年了。

我不禁開始思索,石油用不完是好事,但我們要一直以汙染的化石能源為主麼?人類未來有沒有可能,把清潔能源當作主力能源使用呢?

答案是有,那就是中國提出的「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方案,這個方案可以給全世界解決能源問題,並且用的都是清潔能源,安全環保!

有人會問,這是中國在吹牛吧?哪有這樣的能源?

還真不是吹牛,中國的規劃都做好了。

最近新聞聯播裡總是提到的「新基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方案是「新基建」裡的重要一環呢!

有關「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方案的詳細介紹,請關注作者的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焦點

  • 又被教科書騙了!燈泡發明者原來另有其人,愛迪生為此險吃官司
    你還是被教科書騙了一回。電燈泡根本就不是愛迪生發明的,愛迪生的作用是改良和推廣,讓電燈泡真正走進千家萬戶。1854年,美國人亨利·戈培爾發明了在真空下用炭化的竹絲通電發光的燈泡,但是他卻沒有立刻申請專利。二十年後,兩名加拿大的電氣技師通過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使通電的碳杆發光。但由於缺乏資金,他們就把這項專利賣給了愛迪生。
  • 石油為什麼不值錢了:永遠也用不完東西,能值幾個錢?
    我們小時候讀書,課本都會告訴我們,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是有限的哦,所以要控制人口增長,資源要省著點用。這些錯誤的知識,支配了好幾代中國人。小時候思想單純,長大可不能再犯渾01我們先來說一個最熟悉,也是最貼近生活的資源——石油。
  • 鹽在這裡「泛濫成災」,當地人表示根本用不完,網友:真是飄了
    當一層鹽被其他巖石單元深埋時,便會形成鹽丘。要知道,鹽的比重相比其他大多數巖石來說都要低。如果它被更高比重的巖石所掩埋時,它就會變得具有浮力,並試圖從覆蓋的巖石中升起,就像一個空氣泡穿過一瓶洗髮水那樣。
  • 為什麼中國沙漠裡,有儲藏的石油卻不去開採?看完漲知識了
    ,而那些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對於石油的開採也有各自不同的規劃,那我國的石油資源存量多不多呢?專家在很多年前經過勘測之後斷言,沙漠地區的石油儲量豐富,那為何中國沙漠裡,有儲藏的石油卻不開採出來?在國內石油資源越來越少的現實下,是不是沙漠的石油資源價值太低了呢?別著急,看完這篇文章會讓大家驚嘆漲知識的。
  • 為什麼不再喊「石油要枯竭」了?原來人類滅絕,石油都可能採不完
    從現在的油價就可以看出來發生了啥事,目前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依然保持著增長,但是每桶油價卻已經跌至10到15美元。 這是因為今幾十年來,全世界勘探和開採技術的提高,發現了大量的超大油田,並且以前採不了的我們現在也能採,尤其是美國開採頁巖油技術的突破,中東石油低成本的大量往外噴,導致了石油供給大幅提升。
  • 讀書的意思在新時代的變化
    提起讀書,人們往往想到的是讀紙質的書。可現在,看電子書,在手機、電腦上看書,也叫讀書。可見,在這個新時代,讀書的涵義已經擴張了。過去是「書到用時方悔少",現在是書到用時「百度」找。各種名著名篇都製作有網絡版,可以隨時搜到。
  • 溫水義:留藏在歲月底片裡的教科書
    作家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潛在於氣質裡、在談吐上、在無涯的胸襟中,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是的,我以為我忘了。然而,當我輕輕翻閱過往歲月,卻依然清晰地記得求學時讀過的人教社出版的那些教科書,尤其是語文課本,印象更為深刻。
  • 看完才發現被貝爺騙了這麼多年!
    荒野求生是最近幾年非常受歡迎的一部野外探險類真人秀,很多人看完荒野求生後不僅成了貝爺忠實的觀眾,甚至還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野外探索,感受在野外生活的樂趣。然而在野外生存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容易,除了可能會面臨著各種野獸外,極端的天氣環境也會讓很多人打退堂鼓。
  • 有關張衡地動儀,你為什麼覺得被教科書騙了?
    1889年,一位德國天文學家在做天文觀測時,偶然監測到了日本熊本發生的地震。這次發現不僅證實了地震波的存在,而且是首次在遠距離記錄了地震的數據。米爾恩和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對地動儀的推崇,讓人們知道了原來中國早在1700多年就已經記錄了遠處的地震,肯定了地動儀的存在。史書記載公元132年是張衡完成建造地動儀的時間,132年也被公認為人類首臺地震儀器誕生的年份。影響中國幾代人,在教科書中的地動儀模型是我國科技家、文物學復原專家王振鐸1951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復原的。
  • 《四時讀書樂》:民國中學國文課本的勸學組詩,讀書之樂樂何如?
    筆者和大多數的詩詞愛好者一樣,喜愛讀楚辭、唐詩、宋詞等等,但是還真的沒有讀過翁森作的這首《四時讀書樂》組詩,並且,對於這位翁森先生可謂是毫無了解,但是,在仔細閱讀完這組勸學組詩後,不禁大為佩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翁森(1255—1326年),字秀卿,號一瓢,浙江仙居人,屬於生活在宋元更替的時代。
  • 課本上科學家的真實顏值,別再被教科書上的照片給騙了
    因為在科學界,才貌雙全的人並不在少數,我們只是被書上的照片給騙了。為此,不耐煩的愛因斯坦才擺出了一幅「吐舌頭」的鬼臉。但意外的是,這張抓拍照片成了愛因斯坦最滿意的一張。王德民是一個中瑞混血兒,長得十分俊俏,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小時候經常被同學邊緣化,甚至在高考時,雖然各科目都接近滿分,但依然被清華北大拒絕,只能去第五志願北京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學習。
  • 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這麼久
    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這麼久。清朝末期到建國前,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農村,城市寥寥無幾。而侵華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人攻佔了許多大型城市之後,發現控制了城市並不能將城市周圍的區域控制,農村人可以完全依靠自給自足生活下去。而且一些抗日武裝也依存在農村裡,不時地騷擾日軍,這令他們很頭疼。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簡單點來說,所謂「倖存者偏差」現象,就是所獲取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那些倖存者時,那麼你所獲得的這些資訊,就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不同的偏差。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在農村裡面,總會有一些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當你向這些家長進行勸告,說讀書對於孩子的將來有多麼的重要時,他們就會反駁你說,誰當初沒好好上學,如今照樣掙大錢。
  • 《瞭望》:歷史教科書不應該和歷史完全重合
    主要是因為他們混淆了「歷史」和「歷史教科書」的區別:作為人類社會的客觀歷史過程的「歷史」,也許無所謂意識形態,但作為認識主體對客觀歷史過程進行重建的主體化歷史的歷史教科書,卻絕無可能不帶意識形態。  為什麼呢?因為歷史教科書,是編著者根據自己對客觀歷史的認識而描述和歸納出來的,這一本質規定性決定了歷史教科書必然會帶有編著者自身的意識形態特徵。
  • 仙女星系原來沒有教科書中所說的那麼大
    以前的天文學教科書說,離我們250萬光年遠的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的大小是我們銀河系(銀河系)的兩到三倍。「現在,一種新的測量工具表明,我們不必輕視自己。仙女座實際上和我們差不多。」這一發現將改寫所有天文學書籍。糾正了這個錯誤的觀念。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在做讀書筆記時,許多人都是書上有什麼,就摘抄什麼,其讀書筆記充其量只是一個摘抄本。有的人雖然記著讀書筆記,但只是在讀書時記下了,之後再也沒有翻過,更談不上去整理和複習,去應用了。這樣的讀書筆記絲毫沒有什麼用處,最終使讀書筆記成了一種形式和一種浪費。把書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體現讀書筆記真正的價值和作用。那麼,如何記讀書筆記?
  • 一尺8寸等於幾寸 網友曬出四代人的教科書
    家譜是用宣紙訂成的,上面寫著漂亮的毛筆字;書本的內頁已經黃舊薄脆,透著一股黴味,抖一抖,還有紙屑和灰塵掉下來。這些透露著久遠時光味道的紙張,讓人忍不住想翻看。  見習記者 張瑩琦 記者 時鵬 攝  「讀過的書不能丟,不然下一代沒出息」  這些舊書,從陳愛素的祖輩保存下來,已經有80多年了。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為何被教科書剔除?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王振鐸復原的地震儀只是一個模型,並非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我們讀書的時候,就從教科書裡面學到,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是一種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儀器,它的外形就像就一個酒樽,酒樽的外面附有八條雕塑龍,這八條龍分別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頭裡面含有一顆小銅球,在每個龍頭下面分別安放有一個張開嘴的銅蛤蟆用來接住龍頭吞出來的小銅球
  • 搞笑段子: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哦這是居裡夫人?
    不要說不給你們賺錢的機會,對路子就是野前幾天買了臺淨水器,老媽一個勁的說我浪費錢,我跟她講解這淨水器如何如何的好,像人的腎一樣,過濾掉那些髒物質。老媽神叨叨的來了一句:「腎過濾完不是尿嗎?」話說我大四川也開始下雪咯小時候發小拿泡泡糖來我家,我以為是糖就咽了。後來知道是泡泡糖,我哭著說會死人。發小抿了抿嘴一口氣把泡泡糖咽了。說要死一起死。
  • 為何不再擔心石油枯竭了?原來人類滅絕了,石油都不一定枯竭
    文/行走天涯為何不再擔心石油枯竭了?原來人類滅絕了,石油都不一定枯竭石油是自然界內最珍貴的資源之一,曾經一度被各國科學家預判是不可再生能源。由於人類對於石油資源非常的依賴,因此有可能會出現人類文明,不進反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