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我國海邊常見的雙殼綱貝殼種類

2020-10-18 韋Z狗狗貝殼屋

該文章原出現於百度貼吧,後被刪帖,現轉移到360文檔,希望能幫到大家!

   許多朋友經常在海灘邊上撿貝殼,卻常常不知道它們的名字。我想有必要整理一些我收集的常見雙殼綱貝類,包括它們的名稱、採集信息和生活環境。

首先介紹參考書目:

1.      《中國海產雙殼類圖志》,徐鳳山、張素萍著,科學出版社。

2.      《中國海洋貝類圖鑑》,張素萍著,海洋出版社。

3.      《中國動物志 軟體動物門 雙殼綱 簾蛤科》,莊啟謙著,科學出版社。

4.      《廣西北部灣紅樹林溼地海洋動物圖譜》,何斌源、賴廷和著,科學出版社。

5.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軟體動物》,王瑁等著,廈門大學出版社。

我的鑑定主要依據以上參考書目,如有錯誤,請多指正。

照片中的網格寬度為0.5釐米。


一、胡桃蛤科Nuculidae

    該科的物種主要產自深海,胡桃蛤的殼為卵圓形或三角形,殼內具有銀白色的珍珠層。胡桃蛤科的左右殼通過密集的前後齒列相連接,這是其區別於其他科的特徵之一。

 
奇異指紋蛤 Acila divaricate,比較原始的種類。浙江台州漁民深海採集,2016年。

 

二、蚶科Arcidae

       蚶科的貝殼往往為卵圓形或球形,具有整齊而密集的肋條,殼表具有殼毛或殼皮。蚶兩殼之間有長條形的韌帶面,兩殼通過一系列細小的絞合齒連接。蚶科的鑑定錯誤可能較多,請大家多指正。

A.   結瘤魁蚶 Anadara trapezia (Deshayes, 1839),2015年7月採自廣西防城港西灣跨海大 橋旁的泥灘,潮下帶。
B.   比那毛蚶 Scapharca binakaganensis,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藏於石頭底下


A.      Anadara cornea (Reeve, 1843),採自廣西東興金灘。

B.      魁蚶 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 1867),2016年6月購自煙臺北島農貿市場。

C.      古毛蚶 Anadara antiquata Linnaeus, 1758,採自廣西東興。

D.     不等殼毛蚶 Scapharca inaequivalvis,採自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

E.      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 1758),採自防城港漁洲坪紅樹林,是重要的經濟貝類。

F.       鏽粗飾蚶 Diluvarcaferruginea,採自廣西東興金灘。 


A.  &  B. 鷹翼魁蛤(舟蚶)Arca navicularis,分別採自廣西東興和北海冠頭嶺。

C.    歪斜胡魁蛤 Barbatia obliquata,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的巖岸。

D.   葉形胡魁蛤 Barbatia foliata,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的巖岸。

E.    椿蚶 Arca avellana Lamarck, 1819,2016年2月採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

F.    布氏蚶 Arca boucardi Jousseaume, 1894,採自廣西防城港的沙灘。

  

A.    青蚶 Barbatia obliquata (Wood, 1828),採自防城港企沙鎮蝴蝶島的石縫中,以絲足依附在巖石上生活。

B.    半扭蚶 Trisidos semitorta (Lamarck, 1819),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

C.    富爾頓魁蚶 Anadara fultoni(不確定),採自廣西東興金灘。

D. & E. 不等殼毛蚶 Anadara inaequivalvis,分別來自廣西東興金灘和防城港企沙鎮。

F.    卡爾魁蛤 Anadara chalcanthum(不確定),採自廣西東興金灘。


 三、帽蚶科Cucullaeidae

帽蚶的外形與蚶科相近。區別在於帽蚶的表面有細密的放射肋,其殼內有一個片狀隔板。 

粒帽蚶 Cucullaea labiata (Lightfoot, 1786),2014年採自廣西北海冠頭嶺。颱風衝上岸。


  四、蚶蜊科Glycymeridae

       蚶蜊的貝殼近圓形,左右基本對稱,雙殼的絞合部彎曲呈弧形,上面有多個絞合齒。我國沿海的種類較少。 

A.     火焰蚶蜊 Glycymeris flammea (Reeve, 1843),產自南海,常用於做工藝品。
B.      蝦夷蚶蜊 Glycymeris yessoensis (G. B. Sowerby Ⅲ, 1889),2015年來自上海的一家餐廳,根據宣傳產自黃海。

  

五、貽貝科Mytilidae

       貽貝的貝殼近似三角形,有的為圓柱形,幾乎沒有鉸合齒的痕跡,通過外韌帶相連。貽貝常以足絲附著在固體上,或埋藏在泥沙中生活。

A.    翡翠貽貝 Pernaviridis (Linnaeus, 1758),來自南寧的水產市場。南方沿海常見種。在一些少有人幹擾的潮間帶石塊可以找到。

B.    麥氏偏頂蛤 Modiolus metcalfei (Hanley, 1844),2015年7月採自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的紅樹林泥灘,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C.    紫貽貝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marck, 1819,我國北方常見種,俗名海紅。2016年採自山東煙臺,以足絲附著在巖石上生活。

  

六、江瑤科Pinnacea

       江瑤的貝殼多為三角形、楔形或扇形。殼較薄,殼內具有珍珠光澤。許多江瑤的種類可以長到數十釐米長。江瑤常常以頂端插入沙子中生活。

 
櫛江瑤 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 1767),2016年2月採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圖中的標本為幼貝,成體長度可超30釐米。

 

        七、扇貝科Pectinidae

       扇貝的花紋美麗而豐富,多為扇形,頂部左右有耳狀結構。扇貝頂部中央有三角形的韌帶,靠巨大的閉殼肌來開關貝殼。扇貝沒有水管結構,多數為附著或自由生活。

A.     華貴類櫛孔扇貝 Mimachlamys nobilis (Reeve, 1853),採集自廣西防城港的沙灘。該標本為幼貝。
B.      蝦夷盤扇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Jay, 1857),20162月購自青島城陽海鮮批發市場。該種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貝類。
C.      海灣扇貝 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 1819),20162月採自煙臺東口碼頭。原產於大西洋沿岸,後引入我國進行人工養殖。
D.     超蛇斑扇貝 Anguipecten superbus,我國南海產。
E.      美麗環扇貝 Annachlamys macassarensis (Chenu, 1845),我國南海產,屬於熱帶貝類。
F.      櫛孔扇貝 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 1904),2005年採自青島。我國北方大規模人工養殖。

八、不等蛤科Anomiidae

  不等蛤科的貝殼不規則,殼質薄而脆,兩殼不等。不等蛤的右殼殼頂處有一個足絲孔,用於伸出絲足附著於巖礁之上。 

A.      中國不等蛤 Anomia chinensis Philippi,1849,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的巖岸。以足絲附著在巖石上。
B.      難解不等蛤  Enigmonia aenigmatica (Holten, 1803),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紅樹林前的泥灘,北崙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


九、海月蛤科Placunidae

海月的貝殼大而扁平,近圓形,透明。在古代,海月甚至被用於製作房子透光的窗戶。 

海月 Placuna placenta (Linnaeus, 1758),左圖的標本採自廣西防城港西灣跨海大橋旁的泥灘,右圖的標本來自廣西東興竹山村紅樹林前的泥灘,低潮帶。海月經常豎著插在泥裡。2015年7月。


十、銼蛤科(狐蛤科)Limidae

       該科的貝殼多為卵圓形或圓三角形,有三角形的韌帶槽。水族館中常見的火焰貝屬於該科。銼蛤表面常常具有放射狀的肋條,頂端前後有小的耳朵。銼蛤可爬行、遊動或附著在巖礁上。 

習見銼蛤 Lima vulgaris (Link, 1807),採自廣西東興金灘。


十一、 牡蠣科Osteridae

       市場上常見的大蠔來自牡蠣科。牡蠣科的物種形態變化多端,殼表覆蓋有脊狀突起。牡蠣通常以左殼固定在巖礁上,右殼能夠自由開閉。 牡蠣的鉸合部沒有齒,只有一個位於頂端的巨大的韌帶凹槽。

A.     貓爪牡蠣 Talonostrea talonostrea Li et Qi, 1994,採自廣西東興的沿岸,因形狀類似貓的爪子而得名。
B.    薄片牡蠣 Dendostrea folium (Linnaeus, 1758),採自北海冠頭嶺的巖石上,薄片牡蠣的殼大而輕。

C.      近江牡蠣 Crassostrea ariakensis (Wakiya, 1913),俗名紅蠔,產自廣西防城港。我國南北沿海大規模人工養殖。


十二、 滿月蛤科Lucinidae

       滿月蛤的貝殼多為圓形,韌帶陷入內部。滿月蛤有些類似簾蛤,但是滿月蛤的前閉殼肌痕為狹窄的條狀,沒有外套膜彎入。
 (左)分歧滿月蛤(小滿月蛤)Ctena divergens (Philippi, 1850),採集自防城港的沙灘。

 (右)疏紋滿月蛤 Lucina sscarlatoi (Larina,1971),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的紅樹林,北崙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



十三、 猿頭蛤科Chamidae

         猿頭蛤的貝殼營固著生活,固著一邊的殼大,不固著的殼小。猿頭蛤的表面常常附有許多鱗片和小棘。雙殼通過1至2枚主齒相連。 

A.     敦氏猿頭蛤 Chama dunkeri Lischke, 1870,2014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的巖岸。
B.      太平洋猿頭蛤 Chama pacifica Broderip, 1834,20137月採自防城港企沙鎮碼頭的漂浮物。

  

十四、 鳥蛤科Cardiidae

       鳥蛤的貝殼為心形或圓形,殼表面常有發達的放射肋、結節、鱗片、小棘等,有時會有鮮豔的色彩。鳥蛤的雙殼通過兩枚主齒和一枚側齒來連接。其常棲息於潮間帶的沙質底部。

A.     黃邊糙鳥蛤 Trachycardium flarum (Linnaeus, 1758),中國南海產。
B.      中華鳥蛤 Vepricardium sinense (Sowerby, 1838),2013年7月採自廣西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
C.      砂糙鳥蛤 Trachycardium arenicolum (Reeve, 1845),2013年7月採自廣西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
D.     毛卵鳥蛤 Maoricardium setasum (Redfield, 1846),2013年7月採自廣西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
E.      亞洲鳥蛤 Vepricardium asiaticum (Bruguiere, 1789),2011年採自廣西防城港簕山村的沙灘。殼後端有漂亮的粉紅色條狀棘。
F.      滑頂薄殼鳥尾蛤 Fulvia mutica (Reeve, 1844),2016年採集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

 

十五、 蛤蜊科Mactridae

       蛤蜊通常為方形或卵圓形。蛤蜊的殼具有內、外韌帶,殼頂端有一個很大的韌帶槽,韌帶兩旁為人字形的主齒。其中的四角蛤蜊等已經有大規模人工養殖。

A.      西施舌 Coelomactra antiquate (Spengler, 1802),購於南寧的菜市場。
B.    (上)粗蛤蜊 Mactra aphrodina Deshayes, 1854,採於防城港企沙鎮石礫沙灘。
  (下)中國蛤蜊 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1846,2016年購於煙臺北島農貿市場。北方十分常見。
C.    四角蛤蜊 Mactra veneriformis Deshayes in Reeve, 1854,2011年採集於防城港簕山村的潮間帶沙灘。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D.   弓獺蛤 Lutraria arcuata Reeve, 1854,2015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的巖岸。
E.  (上)四角蛤蜊 Mactra veneriformis Deshayes in Reeve, 1854,2016年採集於上海崇明北湖。
     (下)糙尖蛤蜊Oxyperas aspersa (Sowerby,1825),採於廣西東興的潮間帶沙灘。

 

十六、 中帶蛤科Mesodesmatidae

       中帶蛤的貝殼厚而堅實,略扁平,表面帶有同心生長紋。中帶蛤左殼鉸合部有一枚主齒,右殼主齒有分支。

A.     環紋堅石蛤 Atactodea striata (Gmelin,1791),採於廣西,生活於潮間帶沙灘。

B.      朽葉蛤 Coecella horsfieldi (Gray, 1853),採於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


十七、斧蛤科Donacidae

       斧蛤因貝殼形似斧頭而得名。斧蛤的鉸合部發達,兩側各有主齒兩枚。

(右)微紅斧蛤 Donax incarnates Gmelin, 1791,採自青島的沙灘。左邊的則似乎是另外一種。

十八、 櫻蛤科Tellinidae

       該科的貝殼十分扁平,具有褐色的外韌帶,兩邊殼各有兩個主齒。有的櫻蛤種類具有彩虹樣的光澤或豔麗的色彩。 

 A.     菲律賓明櫻蛤 Moerella philippinarum (Hanley, 1844),採自防城港簕山村的沙灘。

B.      紅明櫻蛤 Moerella rutile (Dunker, 1860),採自防城港西灣跨海大橋旁的泥灘。

C.      小暗弧蛤 Arcopella minuta (Scarlato, 1965),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前的泥灘,北崙河口紅樹林國家保護區。

D.      仿櫻蛤 Tellinides timorensis Lamarck, 1818,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前中低潮帶的泥灘,北崙河口紅樹林國家保護區。

E.      編織美麗蛤 Merisca perplexa (Hanley, 1844),2015年7月採自防城港西灣跨海大橋旁的泥灘。

 

A.   紅明櫻蛤 Moerella rutile (Dunker, 1860),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前中低潮帶的泥灘,北崙河口紅樹林國家保護區。

B.    細長白櫻蛤 Macoma praetexta (Martens, 1865)

C.    蒼白亮櫻蛤 Nitidotellina pallidula (Lischke, 1871)

D.   虹光亮櫻蛤 Nitidotellina iridella (Martens, 1865)

E.    彩虹明櫻蛤 Moerella iridescens (Benson, 1842)

F.    淺黃白櫻蛤 Macoma tokyoensis Makiyama, 1927

G.   擬箱美麗蛤 Merisca capsoides (Lamarck, 1818)

以上B-G均採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的沙灘,2016年2月。

 

十九、紫雲蛤科Psammobiidae

      紫雲蛤最顯著的特徵是其紫色的殼,其殼表覆蓋有棕褐色的殼皮。

A.     雙線紫蛤 Soletellina diphos (Linnaeus, 1771),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殼上有兩條淺色的射線。

B. & C. 綠紫蛤 Psammotaena virescens (Deshayes, 1855),2014年7月分別採自北海海景廣場附近的沙灘和冠頭嶺。 

D.     紫彩血蛤 Sanguinolaria olivacea (Jay, 1857),2016年2月採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

E.      對生萌蛤 Asaphis violascens (Forskal, 1775),2013年7月採自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又稱紫晃蛤。

 

二十、截蟶科Solecurtidae

       截蟶的貝殼為長方形,上下幾乎平行。截蟶的殼比較堅硬,表面有生長紋和放射狀紋路。其右殼有主齒2枚,左殼有1枚,沒有側齒。
總角截蟶 Solecurtusdivaricatus (Lischke, 1869),購於南寧的市場,平時少見有賣。殼近長方形,有細密的生長紋和放射紋。

二十一、燈塔蟶科Pharellidae

       燈塔蟶的貝殼上下接近平行,殼薄,覆蓋有很厚的殼皮,韌帶在外側。鉸合部很小。燈塔蟶棲息於泥質的海灘當中。

縊蟶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 1818),左圖的縊蟶來自南寧的市場,右圖的縊蟶來自崇明北湖。由於鹽度下降,崇明北湖只有死貝。

 

二十二、竹蟶科Solenidae

      竹蟶的形狀為細長的竹筒狀,在市場上很常見,是重要的經濟貝類。

左圖 長竹蟶 Solenoidstrictus Gould, 1861,來自廣西東興竹山村的紅樹林。

右圖 大竹蟶 Solengrandis Dunker, 1861,來自山東煙臺第一海水浴場。長竹蟶的前後緣為截形,大竹蟶的後緣為近圓形。


二十三、刀蟶科Cultellidae

     刀蟶因接近小刀形狀的貝殼而得名,它的殼扁平而薄。刀蟶的韌帶位於外側,鉸合部有1至3枚主齒。刀蟶的殼表面覆蓋有很薄的一層殼皮。

小刀蟶 Cultellus attenuatus Dunker, 1862,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前中低潮帶的泥灘,北崙河口紅樹林國家保護區。


二十四、稜蛤科Trapeziidae

       稜蛤的貝殼接近長方形,殼頂部靠近前端。稜蛤的雙殼鉸合部有主齒2-3枚,側齒1枚。稜蛤通常依附在巖石珊瑚上生活。

(左)長方稜蛤 Trapezium oblongum (Linnaeus, 1758),2015年7月採於防城港東興竹山村,附著於紅樹林的固體上。

(右)紋斑稜蛤 Trapezium liratum (Reeve, 1843),2016年9月採自崇明北湖。

  

二十五、簾蛤科Veneridae

       我國的簾蛤科種類有上百種,是主要的食用貝類。簾蛤科具有明顯的小月面,具有外韌帶,鉸合部有3個主齒。簾蛤前後各有一個閉殼肌,用於維持雙殼的閉合。簾蛤一般棲息在淺海沙質海底。

 A.  B. C. 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1758),分別來自廣西東興、北海、防城港。不同基質下生長的文蛤顏色差異較大。而且野採的貝殼要比市場上賣的更有光澤。

D.   麗文蛤 Meretrix lusoria (Roding, 1798),2014年7月採自北海冠頭嶺。麗文蛤與文蛤相似,區別在於麗文蛤後緣明顯比前緣長。

E.  &  B. (下) 琴文蛤 Meretrix lyrata,分別來自南寧的市場和北海海景廣場附近的沙灘。殼表面有明顯的肋。

  

A.    頭巾雪蛤 Clausinella tiara,採自廣西東興、企沙鎮蝴蝶島、簕山村的潮間帶沙灘。

B.    江戶布目蛤 Protothaca jedoensis (Lischke, 1874),2016年2月採自山東煙臺第一海水浴場。
C.    真曲布目蛤 Protothaca euglypta,2005年採自青島的潮間帶沙灘。
D.   伊薩伯雪蛤 Clausinella isabellina (Philippi, 1849),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的紅樹林。
E.    心型簾蛤 Dosinia isocardia,2010年採自潿洲島的潮間帶,是典型的珊瑚礁貝類。
F.    亞明卵蛤 Pitar subpellucidum,2016年2月購於南寧的市場,在市場上比較少見。

   

A.   短圓綴錦蛤 Tapes deshayesis Hanley,1845,2014年7月採於北海冠頭嶺。

B.   鋸齒巴菲蛤 Paphia gallus (Gmelin, 1791),2014年7月採自北海海景公園附近的沙灘。此樣本的尺寸較小。

C.  &  D. 鈍綴錦蛤 Tapesdorsatus (Lamarck, 1818),分別採自防城港企沙鎮和北海冠頭嶺。現已開展大規模人工養殖。

E.  &  F. 裂紋格特蛤 Marcia haintina (Lamarck, 1818),2015年7月採自防城港西灣跨海大橋旁的泥灘。

G.  (上) 波紋巴菲蛤 Paphia undulata (Born, 1778),購於南寧的市場,俗稱花甲螺,產量大,是重要的經濟貝類。

     (下) 唱片簾蛤 Circe scripta,2014年7月採自北海海景廣場附近的沙灘。 

A.    日本鏡蛤 Dosinia japonica (Reeve,1850),左邊的樣本來自煙臺第一海水浴場,右邊的樣本來自防城港企沙鎮。

B.    餅乾鏡蛤 Dosinia biscocta (Reeve, 1850),採自防城港企沙鎮巖岸的水窪裡。

C.    青蛤 Cyclina sinensis (Gmelin, 1791),2015年7月採於廣西東興竹山村紅樹林前的黑色淤泥,低潮帶。

D. & E. 岐脊加夫蛤 Gafrarium divaricatum (Gmelin, 1791),分別採自北海冠頭嶺和防城港企沙鎮巖岸鋪滿石礫的水窪中。     

F.    加夫蛤 Gafrarium pectinanum (Linnaeus, 1758),2013年7月採自防城港企沙鎮巖岸鋪滿石礫的水窪中。與岐脊加夫蛤的區別在於,加夫蛤的表面有整齊隆起的棘。

 
A.    突畸心蛤 Cryptonema product (Kurodaet Habe, 1951),來自南寧的市場。廣西沿海十分常見。

B.    鱗杓拿蛤 Anomalodiscus squamosus (Linnaeus, 1758),2015年7月採集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的紅樹林泥灘,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C.    皺紋蛤 Periglyta puerpera (Linnaeus, 1771),採自防城港企沙鎮巖岸的石礫中。

D.   對角蛤 Antigona lamellaris Schumacher, 1817,2016年購自上海東方水產市場。

E.    等邊淺蛤 Gomphina aequilatera (Sowerby, 1825),採自防城港漁洲坪紅樹林。

F.    菲律賓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 1850),青島採集。全國沿海都有分布。

 

A.    高鏡蛤 Dosinia altior Deshayes, 1853,2013年7月採自防城港企沙鎮的沙灘。

B.    薄片鏡蛤 Dosinia corrugate (Reeve, 1850),2015年7月採自防城港西灣跨海大橋旁的泥灘。薄片鏡蛤的殼高與殼長几乎相等。

C.    棕帶仙女蛤 Callista erycina (Linnaeus, 1767),2016年12月購於上海東方水產市場。


二十六、唱片蛤科Semelidae

       唱片蛤的色彩豔麗,其殼的左右基本對稱。左右兩個殼通過位於深溝槽的內韌帶和左右各兩枚的主齒相連。

 索紋雙帶蛤 Semele cordiformis (Holten,1802),採自企沙鎮潮間帶巖岸水池的砂礫中。


二十七、海螂科Myidae

      海螂的貝殼呈長卵圓形,兩殼不能閉合,殼表有殼皮和生長紋。兩殼的鉸合處沒有齒,鉸合處左側有粗大的著帶板。

 砂海螂 Mya arenaria Linnaeus, 1758,2016年2月購自青島城陽海鮮批發市場。


二十八、籃蛤科Corbulidae

       籃蛤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兩殼不一樣大,通常左殼大於右殼。右殼的兩個主齒之間有韌帶槽,左殼有韌帶突。

(左)光滑河籃蛤 Potamocorbula laevis,俗稱海砂子,採自北海海景廣場附近的沙灘。
(右)紅齒硬籃蛤 Solidicorbula erythrodon,採自越南。殼厚重且堅硬。


二十九、綠螂科Glauconcomidae

  綠螂的兩殼完全等大,殼薄,表面具有殼皮和緻密的生長紋。雙殼通過狹窄的鉸合部相連。

(左)皺紋綠螂 Glauconome corrugata Reeve,1844,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前的泥灘。
(右)中國綠螂 Glauconome chinensis Gray,1828,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前的泥灘。


三十、海筍科Pholadidae

       海筍是一類十分獨特的貝殼。除了左右兩個無法閉合的殼之外,海筍還有兩塊附屬的殼結構。海筍的生活方式主要為穴居,且海筍終生不再改變位置。
(左)馬特海筍 Martesia striata,2015年7月採自廣西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紅樹林的朽木。

(右)東方海筍 Pholas orientalis Gmelin, 1791,2015年7月購自南寧的市場。


三十一、鴨嘴蛤科Laternulidae

       鴨嘴蛤因貝殼形似鴨嘴而得名。它的殼薄如紙,無法閉合,殼頂部有一道天然裂痕。鴨嘴蛤的鉸合部無齒,像一把勺子。 

(左)南海鴨嘴蛤 Laternula nanhaiensis,2015年7月採自防城港西灣跨海大橋旁的泥灘。(右)渤海鴨嘴蛤 Laternula marilina (Reeve, 1863),採自防城港漁洲坪的潮間帶泥沙。渤海鴨嘴蛤在全國沿海都有分布。


三十二、硨磲科 Tridacnidae 

       硨磲的貝殼特大,全部為熱帶種,附著在珊瑚礁上生活。目前硨磲的許多物種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名錄。

(左)長硨磲 Tridacna maxima (Roding, 1798)   南海產

     (右)硨磲 Hippopus hippopus (Linnaeus, 1758)   南海產


三十三、珍珠貝科Pteriidae

       珍珠貝的形狀不均一,左殼比右殼更凸起一些。珍珠貝的前後方都有耳朵狀的凸起。其貝殼內側具有珍珠般的光澤,當有雜質進入的時候,珍珠貝分泌珍珠質將其包裹從而形成珍珠。其主要以絲足附著在巖石上生活。

馬氏珠母貝 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Dunker, 1872),採集自北海冠頭嶺,當地養殖珍珠貝有數百年歷史。


三十四、海菊蛤科 Spondylidae

       海菊蛤通常兩殼不對稱,以其中一半附著於礁石上生活。海菊蛤殼頂部有耳狀的凸起,殼表常具有華麗的棘刺。海菊蛤的鉸合部為兩枚巨大的主齒,中間為強力的三角形的韌帶,使厚重雙殼能夠緊密閉合。

左:橘色海菊蛤 Spondylus versicolor2014年月購於北海

中:血色海菊蛤 Spondylus crentus Lischke, 1861,採集自北海冠頭嶺的巖礁,2014年。

右:奇海菊蛤 Spondylus spectrum Reeve, 1856,採集自防城港蝴蝶島,殼表尚未清理。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貝殼的主要採集地:

1、  煙臺第一海水浴場。2016年春節過後我去山東進行一項調查,離開煙臺前到第一海水浴場走了一趟。按理來說海水浴場這樣的地方是沒有貝殼可撿的,也許是因為天氣寒冷人少的緣故吧,沙灘上星星點點地布滿了貝殼,大部分的狀態都不錯。作為一個南方人,煙臺的許多貝類都讓我感到新奇。煙臺的空氣很清新,不像南方的海邊往往散布著濃重的海洋生物腐爛的味道。我採到了不少貝殼,特別是櫻蛤科的種類。

2、  上海崇明島。長江是世界上水量第二大的江河,長江三角洲崇明具有典型的入海口生態系統。崇明的東灘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要的候鳥遷徙中轉站,那裡豐富的底棲動物給候鳥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保護區內沒有許可是不允許採集標本的,而且區內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蘆葦蕩、灘涂覆蓋,難以採樣。近年來當地進行生態治理工程,為了根除互花米草的侵害,專家組織修建了攔海大堤,再把淡水引入堤內,以淹死互花米草的地下部分。雖然互花米草的擴散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鹽度的改變使得大量貝類死亡。崇明北湖也是通過圍擋圈起的湖泊,它的水仍帶有淡淡的鹹味,卻已稀釋到足以滿足淡水魚生存的濃度。湖邊的木樁上殘存的牡蠣殼與湖底密布的貝殼碎片表明湖中曾經生活著大量的海洋軟體動物。總之這樣的生態治理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雖然軟體動物的數量有些減少,但是我們也欣慰地看到崇明的鳥類數量、種類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3、  上海東方水產市場。該市場位於軍工路黃埔江邊上,是上海最大的水產市場之一。

4、  廣西北海,著名的旅遊城市。對於西部的四川、重慶、雲南等地區,北海無疑是距離最近的看海之處。如果要到北海採集貝殼,最好避開人多的地方,比如北海銀灘。北海有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遊客只能在棧道上行走,不能下去。北海海景廣場附近和冠頭嶺是尋找沙灘貝類的好地方。北海冠頭嶺是古代的珍珠貝養殖地,適合多種貝類的生活。我2014年7月去北海的時候正好在「威馬遜」颱風過境之後,颱風幾乎把整片海灘的貝殼全部卷到岸上,因此我有幸採到了不少品相很好的貝殼。此外,北海還有潿洲島,這是中國最美麗的海島之一,具有典型的珊瑚礁潮間帶。只可惜現在的潿洲島生態破壞十分嚴重。以前在潿洲島小腿高的水深處就長有成片的珊瑚,現在隨著旅遊開發和天然氣開發的深入,島上的資源正逐漸枯竭。

5、  廣西防城港。防城港是廣西的大型港口之一。防城港的崛起較晚,以前作為援越抗美物資運輸的中轉站,後來港口轉為民用。個人十分喜歡這座城市,防城港的城市規劃合理,民風十分淳樸。防城港港口區附近的漁洲坪紅樹林、西灣跨海大橋是採集貝類的良好選擇。防城港市的簕山古漁村、蝴蝶島有乾淨而且面積廣闊的沙灘,為多種貝類提供了棲息場所。防城港的企沙鎮是廣西第二大的漁港,垃圾較多,但也為海洋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料。此外,在沿海公路旁邊還有一些少有人涉足的海岸,那裡的海洋生物非常豐富。

6、  廣西東興,位於中越邊境,屬於防城市管轄。其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越界河北崙河口,擁有大片紅樹林。以前曾經在該地區埋下大量地雷,後來又在邊境線上修建了鐵絲網等設施防止走私,因此河口地區幾乎為無人區,這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北崙河口與崇明東灘類似,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節點。東興竹山村榕樹頭的紅樹林屬於保護區的緩衝區,目前開闢為旅遊景區,可找到許多紅樹林貝類。

相關焦點

  • 當貝殼是貨幣時,人們為什麼不去海邊撿點貝殼?讓自己成為有錢人
    人類社會最早的貨幣是貝殼,稱之為「貝幣」,在4000多年前,整個的東亞、印度次大陸、大洋洲、非洲都在將貝殼當作貨幣,當時的貝殼可謂是國際通用貨幣,這大概就是人類社會最早的「全球化」。 那麼,問題來了,生活在海邊的人們是不是都是當時的百萬富翁呢?在海邊撿貝殼,能發財嗎?
  • 關於貝殼,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貝殼,對於愛吃的人來說,可能就只是一個去了肉的空殼,其實它們和人類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數萬年前。史前時代,人們已經將貝殼串起來當裝飾品;幾千年前,貝殼在很多地區被當做貨幣;而到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時期,貝殼成了珍貴的收藏品。不過,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貝殼嗎?知道最大的貝殼長啥樣嗎?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泰國海邊的貝殼不能撿,你知道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是當地的法律規定,不允許撿海邊的貝殼。因為,貝類生物裡面有瀕臨物種,根據泰國海洋保護法相關規定,禁止跨國瀕臨物種交易,違者必究。我們不可能把貝類生物都辨別很清楚,再者我們有的遊客也不清楚哪一種貝類生物屬於瀕臨物種,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不撿海邊的貝殼。
  • 幾種常見蛤蜊各有特點
    蛤蜊是雙殼綱軟體動物的統稱花蛤:青島最常見    花蛤就是我們所稱的膠州灣蛤蜊,顏色淺、皮薄,肉質鮮嫩,蒸煮炒燉均可。蛤蜊中花蛤最為鮮美,被稱作「天下第一鮮」。白蛤:殼厚多含沙    白蛤貝殼堅厚,略成四角形,就是我們青島人常叫的沙蛤蜊。沙蛤蜊在青島多分布在即墨藍色矽谷海域,雖然肉細味美、營養豐富,但是白蛤的殼厚,體內的沙不容易排出來,炒著吃容易牙磣,做湯好一些。
  • 看孩童在海邊快樂玩鬧,坐在沙灘上等候海浪退去,撿拾美麗貝殼
    文/不該記住的人間看孩童在海邊快樂玩鬧,坐在沙灘上等候海浪退去,撿拾美麗貝殼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廈門,這裡是許多人在假期都會選擇去到的地方,我也如此,這次利用空閒時間,我就去到了讓我幻想很久的廈門。海邊還有許多具有當地特色的紅房子,這些紅房子屹立在碧藍的大海旁邊,為這裡增添了一份特別的景象。在沙灘上我還看到許多的小朋友在快樂的玩耍,他們一會兒跑來跑去,一會兒坐在沙灘上玩著沙子,我想他們一定十分的喜歡這裡。我和他們一樣,也非常的熱愛這裡的景色。
  • 為什麼在泰國旅遊時不能撿海灘上的貝殼?聽聽泰國導遊怎麼說的吧
    為什麼在泰國旅遊時不能撿海灘上的貝殼?聽聽泰國導遊怎麼說的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海邊旅行,反正小編去海邊旅行都會撿一些貝殼作為紀念品帶回去,不僅好看而且很有意義。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這種習慣,但是這種在海邊撿貝殼很簡單的行為,卻在泰國是被禁止的,小編一開始也感到好奇,後面問了在泰國做導遊的朋友才知道。
  • 關於貝殼,你不知道的6個驚人的小知識!
    但它是最大的螺嗎?有,但並不是螺了,而是貝,它在雙殼綱——朋友,你聽說過硨磲嗎?也就是我們用物種的最大尺寸或者常見尺寸來比較誰最小;2) 所談論的結果必須是鑑定清楚,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在這兩條標準下,我們找到了幾個有力的競爭者。比如在中國廣西發現的Angustopila dominikae:
  • 海邊挖蛤蜊最佳時間-挖蛤蜊技巧分享
    對於蛤蜊,相信許多的人並不陌生,蛤蜊也成為了許多家庭必備的家常菜之一,於是有的人就想自己去挖,但是又苦於沒有方法,今天就為大家帶來海邊挖蛤蜊最佳時間以及挖蛤蜊的技巧。
  • 去海邊必備!實用的野採攻略!讓老婆孩子也愛上海洋
    從小在海邊長大的我,今天要寫一篇野採文章~教教新手如何野採。這樣,當你們去海邊遊玩的時候,帶著媳婦和孩子的時候,也能抓到一些可愛的小生物,全家一起分享大自然的樂趣。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沒有野採過、也很少去海邊的新手,教大家一些最簡單、最基礎的野採方法。
  • 砌出來的貝殼,神奇的船蛸
    不知道生活在海邊的小夥伴們有沒有見過一種叫「船蛸」的動物呢?船蛸長什麼樣子呢?如果不仔細看的話,船蛸的樣子簡直活脫脫就是菊石在世呀。但是它真的是菊石類的一種麼?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小夥伴一起走進了解一下這種奇怪的生物—船蛸。
  • 遇見貝殼,邂逅大海的奇蹟~
    大自然的奇蹟,那些寶石一般的貝殼~當然,海邊不僅有漂亮的貝殼
  • 萌寶密探:海邊的清道夫
    寄居蟹哈嘍~我是寄居蟹是十足目歪尾次目寄居蟹總科和陸寄居蟹總科的概稱多產於黃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邊在沙灘和海邊的巖石縫裡容易發現擁有「海邊的清道夫」之稱我剛出生時本體較為柔軟,易被捕食長大後,必須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房子
  • 這種貝殼類食物的價格非常貴,堪比龍蝦,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
    有一些海鮮的價格還非常的貴,例如大家都知道的龍蝦,個頭超大,但是價格也很高,很多人都沒吃過。這種貝殼類食物的價格非常貴,堪比龍蝦,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除了龍蝦之外,還有一種貝殼類的海鮮價格亦非常昂貴,那就是藤壺了。
  • 國內最有個性的設施,貝殼一樣的外貌,其實更像蝸牛殼
    國內最有個性的設施,貝殼一樣的外貌,其實更像蝸牛殼大家好,小編又來了。那麼大家也都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之前的中國已經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然國家的發展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大家都知道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們國家建設,每個地區都在打造自己獨特的風格,建造一些獨特的建築,當然像一些機場、酒店之類的都在更好的完善著,就是為了能夠把旅遊業發展的非常好,國家也是在不斷建設。
  • 旅遊:廈門夢幻之旅,神奇的貝殼夢幻世界
    貝殼夢幻世界,位於鼓聲洞洞口,風景秀麗。景區館藏有6800多種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的貝殼。這是國內首家以貝殼為主題的主題樂園,洞內採用的是多媒體與聲光電相結合的方式,虛實結合。貝殼博物館居於鼓浪嶼,位於貝殼夢幻世界內,藉以館藏6800多種貝殼,以馬丁長鼻螺、天王寶螺、金星寶螺、白蘭地渦螺等具有代表性的螺為主,對貝殼的基本形態、典型特徵及基本分類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了解,並展示世界各地貝殼收藏家關於貝殼收藏的奇聞異事,館中部分珍貴收藏僅供每年的貝殼學術交流之用。
  • 山西首次截獲入境活體寄居蟹藏身海邊撿的海螺中
    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近日從臺北至太原的MU5012航班上,截獲一名旅客從海邊撿拾的海螺。二枚海螺裡有二隻寄居蟹,這是山西首次截獲活體寄居蟹。圖為被截獲的海螺,其中藏有寄居蟹。受訪者提供中新網太原4月6日電 (記者 李娜)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6日對外宣布稱,該局工作人員近日從臺北至太原的MU5012航班上,截獲一名旅客從海邊撿拾的海螺。二枚海螺裡有二隻寄居蟹,這是山西首次截獲活體寄居蟹。據了解,該旅客在臺灣海邊遊玩時拾獲二枚海螺,便將其和一些貝殼放在一盒土壤中,想帶回家養育觀賞。
  • 貝殼,改變全世界
    於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試驗,古人們發現了一個神器—-貝殼。貝殼,這個小東西,是居家裝13的必備良器。比大金鍊子輕、比野果好放。能打孔、能把玩,小巧多姿,撩漢把妹利器。於是,最早的潮流出現了,大家以佩戴貝殼為美,比大小,比顏色。
  • 一圖區分花蛤,蟶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與貝殼
    長在海邊吃在海邊也經常陪媽媽逛菜市場雖然海鮮的樣數五花八門但種類也能掌握個八九不離十吧……至於貝殼……你吃完了肉,剩下的都是貝殼!